回覆列表
  • 1 # 國學生活館

    磕頭並非“陋習”,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古老的習俗。

    如今,生活在城裡人家,在吃年飯之前,已經減去了給逝去的先輩們磕頭的習俗了,而且也禁鞭了。這是城市與農村過年的最大區別。

    時代在前進,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習俗,有些方面正在改變不足為奇。也是的,如果我們對健在的長輩不孝敬,長輩逝去後,再搞些假把戲去祭拜,不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嗎?如果長輩們在世時,多孝敬,即使不磕頭,也不說明你不尊老,心中有念是一樣的。

  • 2 # 七姐jie

    從前我們老家有這風俗,過大年時晚輩都要給長輩一一叩頭,叩完頭,長輩是要給晚輩發壓歲錢的。

    後來這一習俗慢慢被淡化了,叩頭拜年之類的事已不多見,讓年輕人跪下給老年人叩頭拜年,他們會不好意思,或者會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 現在不知不覺中都已快見不到叩頭的習俗了。

  • 3 # 大衣哥文化

    當然要堅持!

    過年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給長輩磕頭則視為尊重禮貌,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透過磕頭,可以增加與長輩之間的感情,又可以給家庭帶來和諧。

    所以一定要堅持!

  • 4 # 俚言雜談

    我看不必拘禮,見機行事即可。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除了這兩樣,還有什麼古老的傳統,不可以打破的呢?我們常說與時俱進,其實其畫外音就是,欲以新桃換舊符嘛。

    現在,寬袍大袖幾乎只出現在舞臺之上,長袍馬褂也在生活中消失許久了,為什麼以前的跪拜禮,還這麼頑強地保持著呢?

    跪天跪地、跪菩薩跪神仙、跪父母跪祖宗,是華人的古老傳統。跪天跪地,是源於敬畏;跪菩薩跪神仙,是為了求得保佑;跪父母跪祖宗,一定是為了感恩了。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即是所謂忘恩負義之徒,那麼,在鄉里鄉親的眼中,這個人無疑就是孽子了。這個罪過,可不是一句不懂禮數就能帶得過去的,而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呀。

    可是,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在倡導人人平等的今天,除開一些宗教儀式以外,在日常生活中,雙膝或者單膝跪地,在許多人的心中,確實感覺有些彆扭。

    在傳統道德的重壓之下,我們還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嗎?就拿過年來說吧,選擇對父母誠摯地鞠上一躬,難道,就比跪拜的儀式感,弱化了很多嗎?顯然,答案是未必。

    跪拜的傳統,是有它的生活基礎的。在封建時代,特別是在先秦以及漢唐時期,在人們的日常起居的過程之中,跪坐在毯子或者席子之上,是很常見的。此時,為了表示對某人的敬仰,只要一側身,就很容易地實現跪拜了。

    現代人要想跪拜一把,就費勁多了。不信你仔細觀察一下,有大大方方跪的,也有扭扭捏捏的。話分兩頭說,既然是歡歡喜喜過大年,自然要遵循老理兒,同時,也要寬容新規才好呀。

    總而言之,只要誠心誠意地孝敬父母,那就比什麼都強。我看,過年期間,小輩鞠躬敬禮,長輩頷首答禮,就挺好。

  • 5 # 海博特

    磕頭是風俗是禮節,有何不可。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感恩是起碼的做人道德,敬祖是孝道。

    磕頭能表達對長輩和祖先的感恩和敬意,當然不同國渡和民族可能表達的方式和儀式不盡相同。

  • 6 # 青霞人文

    在現代社會,這個磕頭算什麼積極的傳統文化,差不多就是傳統糟粕。

    只有在辦喪事給長輩們送終時才在他們的棺材頭前下跪磕頭,還有逢年過節上墳給先人們叩頭下跪,這是有祭祀祖先,不忘來路,慎終追遠的意義。

    有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這是表明,你要站直了,男人要有尊嚴和骨氣。但在天地之間,父母的靈前墳頭,跪天跪地跪父母(包括先人),是感謝天地自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晚清康有為說,膝蓋是天生用來下跪的,這是一種奴性意識。魯迅先生的小說人物阿Q一上大堂,膝蓋不由自主地鬆了,就跪下了,也是奴性的意識。作為一個現代人,必須反對奴性意識。

    某些地方過年還有濃重的傳統痕跡,這當然好嘛!但若要磕頭拜年,其實就沒必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建材城的商鋪可以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