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竹國人1
-
2 #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蘇軾有首定風波是寫給王鞏小妾柔奴的,讀畢,令人傷感之餘又大欣慰。
定風波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宋神宗元豐二年八月,“烏臺詩案”發,時任湖州知州的蘇軾被捕,蘇軾的好友王鞏也受到牽連而被處置,被貶到賓州(今廣西賓陽)去監督鹽酒稅。在“烏臺詩案”20多位案犯中,王鞏是被貶得最遠、責罰最重的。
王鞏定案後,原來家中蓄養的家奴歌女紛紛散去,王鞏也是無法,更不想節外生枝,此時惟有歌女柔奴一人願意陪伴王鞏共赴賓州。其女姓宇文、名柔奴者,最是眉清目秀、蕙質蘭心,甚得王鞏喜歡,得此不負,王鞏心下大慰。
從1079年12月到1083年10月,王鞏與柔奴一起在遙遠的煙瘴之氣的賓州生活了三年多。王鞏雖然是貶中,得佳人紅袖添香,歌聲相伴,攜手同遊,溫柔慰藉,自是心胸大爽,愈加奮發寫詩著文。王鞏奉旨北歸時,與蘇軾把酒相歡。蘇軾發現王鞏神色煥發更勝當年,而且舉手投足更見豁達,著述不絕,“尤為坡所折服。”疑惑間,王鞏叫出柔奴為蘇軾獻歌。王鞏告訴蘇軾,這幾年來多虧柔奴陪伴他度過寂寞艱苦的歲月。蘇軾於是問柔奴:“嶺南應是不好?”柔奴則順口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說的蘇軾拭然淚下,沒想到如此一個柔弱女子竟能脫口說出如此豁達之語,蘇東坡於是有了上面的《定風波》。
本來,蘇東坡很是內疚很難過,讓王鞏受如此大罪。被柔兒這一說,又見王鞏“笑時猶帶嶺梅香”,暗自為王鞏萬里劫難中能得如許佳人而欣慰。蘇軾還在《王定國詩集敘》中說:“今定國以餘故得罪,貶海上五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於家,定國亦幾病死。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
《定風波》此曲傳開後,王鞏與柔奴的故事也流傳開來,“點酥娘”柔奴在京城的名聲大噪,贏得了無數有情男女的心,王鞏愈珍柔奴,柔奴也更愛相公,彼此相對,常自歡欣。《古今情海》也將王鞏與宇文柔奴的愛情記載下來,流傳後世,讓後人生無限羨慕。宇文柔奴在賓州時,為了照顧好王鞏,她於琴棋書畫之外,自學了醫術,除調理愛人,她還同情社會底層弱者,親自上山採藥,以其一身非常高明的醫術,救治幫助賓州窮苦百姓,被當地人譽為“神醫”。
-
3 # 快樂學習課堂
李賀的這首《將進酒》
李賀雖然名氣不如李白,可是在一些專家和學者的眼中,他也是一位可與李白相媲美的詩人,所以他也被後世稱為“詩鬼”。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讀來也是朗朗上口,特別是他的這首《將進酒》,也是描寫的極為優美,同樣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將進酒》唐代:李賀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這首描寫的應當說是極為華麗,用詞也極為優美,這與他其它的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儘管這首詩可能比較難以理解,詩人還在處處用典故,可是隻要了解了詩人歷史背景,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歷,讀這樣的作品應當說也不會太難。那對於我們這些現代人來說,想要去細緻地瞭解一首詩,並且真正地讀懂它,還是要下一番功夫,不然還真會讀不懂。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不太喜愛詩歌的原因。
其實只要能夠真正地理解一首詩,並且深入地讀透它,則是會發現古人的作品,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往往可能看似在描寫一些極為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但是卻能夠寫出新意,從而以一種優美的筆觸打動我們。而這首詩也正是如此,通篇用詞很是華麗,猶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整首詩還是比較好理解,詩人也只是描寫了一些富貴人家,以及當時上層社會,他們如何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所以這首作品,也是充滿了諷刺意味,這也正是李賀一貫的表現手法。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深情,使得人們讀了之後,立馬會被詩作中的那種不同尋常的描寫所感染。
-
4 # 金秀雲樂佳
李白《將進酒》,學學電腦來打字,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丕復還,君不見,高堂明月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這首詩,初見讓我太震憾了,真是有大氣魄大胸懷,有詩聖的意思,因此,我記得他是那樣高大偉岸。讓我一念常想。永遠記著,鐘鼓鑽玉不足貴,唯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李白不願為宮廷服務,所以一生到處飄流,_生過得很苦,就是他的精神是為人民的,不是為宮庭去服務的。
-
5 # 愛你的4971
【芳菲】
大暑之夜寂靜隨,
八月流火迎秋歸。
過往時光讓人醉,
無感之感留芳菲。
-
6 # 腰帶山主人徐林坤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7 # 文學三稜鏡
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讀過,也瞭解它的意思,那我這裡談談我個人對這詩意境的理解吧。這首詩由景及人,講的是朱熹看到了池塘美景,想到美景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經常有活水流入,沖走汙穢,留下純淨的湖面,所以才能像鏡子一般反射出美好的事物。他從中再聯想到自己,覺得自己能滿腹經綸併為社會做出不錯的貢獻也是因為他能不斷地學習新且有益的知識。
我喜歡這首古詩,是因為它告訴了我人就像是一片湖,剛出生時很純淨,後面隨著接觸的事物越多,如颳風下雨,甚至是小動物在湖裡洗澡,都會汙染你的湖水。如果你想保持自身的純淨,那就必須要接受活水,這裡要劃重點,是活水而不是死水或者什麼亂七八糟的不乾淨的水,人不進(這裡的進指吸收有益的新知識,新知識也不一定是最新的,可以是你沒學過的)則退這件事是真的,因為一個湖泊不能得到活水的補充,它會慢慢生藻,然後慢慢腐臭,我想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腐臭的吧。而這也能說明為什麼有的人年輕時成就滿滿,老年時反而過錯不斷,因為他們老年時覺得自己一生學習的東西夠多了,夠用了,不願意去學習有益的新事物,結果自己湖泊裡的水開始渾濁,腐臭,但是年輕時獲得的成就多,這權威讓不少人難以反抗他們尊敬的前輩對他們灌輸的死水。有的人醒悟,有的人沉溺,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由醒悟者帶動的,沉溺者或許就是為了維持生態多樣性吧,這樣也好,反正是一次湖水淨化就能解決的事,攢多一點一次性淨化大家的思想,這樣也能節省成本不是嗎?再說了誰又能肯定汙水裡就沒有珍珠了?
-
8 # 小怪軟體管家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是這樣的:五嶽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南山北山陰陽分解,晨昏不同。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我之所以喜歡這首詩,就是因為它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青年人就應該有這般的性情,才能不斷奮鬥,完成國家崛起的大業!
-
9 # 孤風戀雪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讀過很多優秀的古詩,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首《天淨沙·秋思》,記得剛學這首古詩的時候,是在上初中那會,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因為第一次讀這首詩,就被裡面的情景和意境給深深打動了。
《天淨沙·秋思》一共5句詩,只有區區的28個字,卻寫出了無與倫比的情境,全詩以景託物,每一句都向人生動的描述了不同的景和物,簡短卻又深刻!讓人讀後感染其中,心生嚮往,下面來分析一下每句詩的獨有意境。
1、枯藤老樹昏鴉
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的老樹,凜冽的西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沒有生命的枯藤纏繞著風燭殘年的老樹,上面站著幾隻沒有精力的烏鴉,顯得昏昏沉沉,枯藤、老樹、昏鴉組成了一副悲涼滄桑的景象,讓人讀之便受其感染。
2、小橋流水人家
田園間,小橋下,流水自由暢流嘩嘩作響,小橋邊村戶人家炊煙裊裊,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展現出了自然、和諧的田園牧歌生活,與第一句的悲涼滄桑完全不同,並形成了無比強烈的對比感。
3、古道西風瘦馬
無人問津的荒涼古道,一匹孤獨的瘦馬,頂著呼嘯而過的西風艱難前行,不知道起點也不知道終點,讓人深切的感受到了這種漫無漂浮的無助感,從而心生孤苦!
4、夕陽西下
又是黃昏到了,一天就快要結束了,太陽漸漸西下,給人生命在不斷流逝,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感覺,每當看到夕陽西下,就代表著今天已經永遠過去!
5、斷腸人在天涯
淒冷的寒夜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天涯的遠方,縱使心裡對家鄉有萬般的思念,萬里之遙的距離,卻使人愁斷腸!
意境總結:開頭用枯藤、老樹、昏鴉來顯示出淒涼的景色,又用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全詩的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淒厲,而全詩運用枯、老、昏、古、瘦、斷腸以及天涯等字眼,讓人讀一句便不能自已,至於全篇更能讓人心有所感,心情隨詩的意境此起彼伏,無法自拔!
-
10 # 中天月孤流
清末民國時期,國內政治局勢的風雲變化,並沒有影響中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中國文化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傑出人物,其中最為耀眼的當屬著名的四大國學大師——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
王國維先生中國近代最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之一。不管是其詩歌還是著作,都擁有著深刻的意境,需要深思才能品味其美。 《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其著名詩作,也是我最喜歡的古詩。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近現代 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淚眼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經歷了天涯分離的離別之苦後,再相見,已是朱顏辭鏡花辭樹。
-
11 # 妙哉書道
古詩是中國不可缺少的文化傳承,對於喜歡古詩的人來說,能領悟一首詩中的意境,是一件十分值得高興的事。下面我也來說一首自己比較喜歡的古詩吧!那就是
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全詩的大意為:去年的春天,經過這戶人家的時候,我看見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互相襯托,顯得格外美麗紅潤。而今日再來此地時,姑娘卻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春風之中。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不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只有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讓人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有時候失去的不會再次擁有,一些事物也永遠留在我們的回憶中,所以才說回憶是美好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美好事物,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時候才追悔莫及。珍惜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才能更加容易獲得幸福。
回覆列表
唐張九齡的五言古詩《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詩譯:海上升起一輪明月,遠方親人也望月思人。情人恕恨漫長的月夜,通宵不眠苦苦地相思。吹滅蠟燭月光便灑滿屋,披衣出門,門外露水沾溼衣。不能捧滿手月光贈給你,還是回到夢中去吧。~賞析:詩從望月開始,透過對月夜懷念親人的形象描寫,表達了對親人的懷念。詩格調清新,意境明朗,充滿了纏綿而又真摯的相思感情,沒有感傷的情調,被前人稱之為五律中的《離騷》。第一句"海上升明月",點明題中的望月,這完全是寫景,沒有半分的點染的氣氛,脫口而出,卻成為千古名句。第二句,由景入情"天涯共此時"寫詩人與親人遠隔天涯海角,卻共賞一輪明月,抒發了懷念親人情。可見明月是想家的空間,又是連線雙方友情的紐帶。第三丶四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以"怨"字為中心,怨恨長夜漫漫,不能入睡。以情人相互呼應,不說自己懷念親人,反說親人見月思己,在反襯中表達對親人深厚的恩情。第五丶六句,詩人又寫自己月夜懷念之情。以富有特徵性的動作"滅燭"和"披衣"揭示內心感情。先寫月光滿屋,睡意全無。後寫庭中望月,披衣漫步,月光明亮,露水沾溼衣裳。這就進一步突出了懷念之情。第七丶八句,寫想捧一把月光贈給親人。這是一種象徵手法。月光本不能贈,但情思卻要寄託,希望在夢中會佳期。全詩情深丶意切丶筆麗。詩人運用了比興手法,以明月起興,又以明月收筆,借月寄情,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