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東坡緣

    要鑑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瞭解,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中國曆代文化的結晶。中國曆代名窯精品層出不窮,且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裡,還有很多仿製的作品。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在當時就有其它地方窯仿造,雖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風行於世。至於元、明、清,仿製古瓷之風更是有增無減。可以說千百年來所制仿古瓷器幾乎是到處可見。

    1.看造型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陶瓷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鑑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先要對歷代器物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展的總趨勢,春秋戰國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銅器,古樸剛勁;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發展;唐代瓷器則渾圓飽滿,顯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宋代器物修長輕盈,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風格,器物高大,顯得厚重粗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點,器物造型秀麗古拙,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清代則器形繁多,製作精巧。瞭解了歷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徵之後,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對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細觀察,總結規律。以碗、盤一類器足的主體。可見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視,往往成為我們斷代的參考依據。因此,只要我們頭腦裡有了準確的器形概念,善於體會各時代器形不同風貌,對那些貌似的偽品,就能看出差別之處,這就好像手裡拿了一把尺,有了準確的分寸,不致出現“失之千里”的現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產品。

    2.看胎釉

    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製的瓷器,由於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我們鑑定陶瓷的重要依據之一。鑑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則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特徵。例如,福建建陽宋代建窯所生產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鐵成分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質堅緻。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窯生產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雖與建窯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黃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質粗松,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把窯口區分開來。即使同一個時代,同一品種,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會發現胎釉有不同之處,例如,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膩,釉麵肥潤,隱現桔皮狀的凹凸感,仔細觀察,釉中可見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產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

    3.看工藝

    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徵,成為我們鑑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宋代定窯瓷器採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而宋代汝窯瓷器採用支釘支燒工藝,燒成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只留下極小的芝麻狀支釘痕跡,這些特徵,都應著重掌握。

    4.看紋飾

    陶瓷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佈局繁密,層次較多,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八層;而到了明代永樂時期,則趨於疏朗。再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有的叱吒風雲,有的細軟疲沓;有的威武雄壯,有的老態龍鍾,這些,都成為我們鑑定時的參考因素。

    5.看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採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於所含成分不同,或製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雖然這種不同有時是極其細微的,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例如,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進口青料,這種青花料含錳量較低,含鐵量較高,燒成後往往會在青花上出現黑疵斑點,這種自然形成的黑斑成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徵之一。而清代雍正時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準確地再現宣青風格,青花上的黑疵斑點是用筆觸多次點染而成,只要仔細觀察,就可發現人工留下的痕跡,與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款識

    款識是指刻、劃、印或寫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時代、窯口、製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鑑定陶瓷的依據之一。不同的時代,書款的方法、書體和筆法,以至書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窯的瓷器,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型、筆法與康熙時不同,一看就知是後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識特徵來斷代和辨偽也是相當重要的。

    7.綜上所述,歷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藝、紋飾、彩料、款識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成為我們鑑定陶瓷的各項依據。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的,普遍規律中寓有特殊規律,還必須考慮到例外情況,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點,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沒有黑疵斑點,我們不能因此說它們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們鑑定一件陶瓷器時,不能偏執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條主義,拿著條條框框去套,而要將各項依據、因素、資訊綜合起來考慮,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相結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徵和典型風貌,聯絡實物,仔細觀察,觸類旁通,辯證運用,反覆推敲、慎重定論,千萬不可因其中有幾處類似的特徵便妄斷真偽,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 2 # 孤獨三少爺

    結論:偽品

    從圖片看,釉色包漿不老,開片不自然,修足不對,胎質也不對,與龍泉窯瓷器特點嚴重不符。

  • 3 # 一飛收藏

    龍泉窯青瓷的製作工藝,在南宋時期是最為精細的。有仿製南宋官窯青瓷工藝,如紫口鐵足、釉面開片、金絲鐵線等特徵。還有自身的特色,如粉青與梅子青釉。其胎質細膩,釉色青翠嬌豔,充滿生機。

    龍泉青瓷的魚紋裝飾令人耳目一新,有模印魚紋、露胎魚紋、刻劃魚紋、雕塑魚紋等。模印魚紋是最常見的,將魚形先在模具中做好,然後在素胎上完成堆貼、上釉等工序,成品後魚紋呈現在釉下。

    模印魚紋有凹凸兩種,多數為凸起的陽紋魚,少數為下凹的陰紋魚,凹印雙魚雖然鱗紋不太清晰,但韻味猶存,加上翠綠釉的襯托,更顯別緻。

    露胎魚紋是模印魚紋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上釉時避開魚紋,經高溫燒製後會呈現火石紅色。露胎紋飾在元代龍泉窯青瓷中多見,成為當時一大特色。

    露胎的火石紅色與清脆的綠釉相配,獨特新穎;刻劃魚紋是在胎體上刻劃好紋樣,然後上釉,這是一種最傳統的裝飾方法。

    雕塑魚紋採用堆捏的方法,經過設計、塑形、刻花、上釉等多道工序完成,雕塑是一門藝術,他的技法比其它幾種裝飾更具挑戰性,因每件作品的成型都需要花費心思進行設計,技術含量比較高。

    雕塑魚紋採用堆捏的方法,經過設計、塑形、刻花、上釉等多道工序完成,雕塑是一門藝術,他的技法比其它幾種裝飾更具挑戰性,因每件作品的成型都需要花費心思進行設計,技術含量比較高。

    題主提供這個是仿製品,胎質粗糙,沒有柴窯燒製痕跡,氣窯燒出來的新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錢怎麼過完這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