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矽釋出

    企業在招聘人才時,要注意不要講太多廢話,Andreessen Horowitz 合夥人 Lars Dalgaard 曾經寫文章闡述過矽谷在招聘銷售人才時,公司或者應聘者都容易誇誇其談這一不好的現象,而無論是公司還是應聘者,在面試時自吹自擂,最終也許會讓雙方都受傷。原因如下:

    A. 如果應聘者自我吹噓,那麼這個人入職後很快就會被揭穿,那麼可能沒過幾周就會讓TA走人,情況好點則可能是這個員工就會在公司被邊緣化,但是這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對這個人造成的損失都會比公司大,因為TA個人首先簡歷就會有汙點,還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吹牛帶來的爛攤子,一系列蝴蝶效應的後果就是,很難再找到下一份好的工作。

    B. 如果公司誇誇其談,那麼員工入職後很快就會覺得自己被坑了,如果留下來,對公司也不是好事情,因為大家也不是一條心在做事,可是公司招聘人才,是希望所有員工都全心投入,所以為了彰顯公司實力或者說打敗競爭對手而過分吹噓沒有必要,因為公司找到了不合適的人才,是沒辦法幫你打敗對手的。

    所以,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特別是銷售人才,不要說廢話,不要把面試變成講故事,讓應聘者用他們過往業績的資料來輔助公司方面對這個人的判斷,同時豐富面試的內容,讓面試和招聘變得靠譜高效,一場一個小時的面試,寒暄客套只需要5分鐘,剩下的55分鐘都應該專注於正題,深度挖掘和了解前來應聘的人才。

  • 2 # 開門說事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的春季人才招聘會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實話實說,當今社會的人才招聘市場,一言難盡。

    一方面,各地、各行業高喊“人才短缺”,斥重金開高薪到處“挖”人才、“搶”人才,但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許多有經驗、有能力、但無文憑的真才,卻被冷落門庭,只因他們沒有入行進門的那塊“敲門磚”。

    由於用人的觀念不同,許多地方、許多行業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著用人“死角”,用權威人士的話來表述,這叫人才選用工作中的“身份歧視”,具體在學歷、文憑上。

    幾乎所有的企業招聘和任用 ,都有這樣的思想意識:高價值的人才只能從高學歷的人中產生;沒有學歷、沒有文憑就根本不可能成為人才。

    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力與學歷成正比嗎?

    有的人士就直接詰問:

    山東電力建設集團二公司的農民“臨時工”劉盤國成為全國職工技能大賽“新科技狀元” ,是該集團的技術骨幹、領導骨幹,是不是人才?

    榮獲山東省農村婦女科技創新一等獎和全國“雙學雙比”先進能手榮譽稱號的沂蒙山老區湯河鎮前踅莊村的農家女魏春霞,用不起眼的稻草研製出“鐵水孕育劑”,並申請了國家專利,是不是人才?

    當今社會,許多民營企業家,本身既無學歷,又無文憑,可是他(她)們在國內縱橫市場,生意輝煌,有的甚至跨國經營,他(她)們是不是人才?

    有許多企業,十分注重“實用”:“殼牌”注重的是人際關係能力、分析能力;“微軟”最善尋找“聰明者”,青睞失意者;“曼秀雷敦”重中之重是誠信;“英特爾”認同企業文化,青睞“得3分的人”。

    這些企業用人的標準傾向於個性化,不重學歷重能力,不重表象重內涵,發人深省,甚值借鑑。

    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擁有資產67億元、1.8萬名員工、每年上交利稅1.2億元的民營企業家,雖然也每年派員到各地招攬人才,但是從來不以有無文憑論;聘任後帶薪試用半年後決定是否正式錄用,他這樣看待人才招聘:“需要的就是最好的”。

    這位企業家不失聰明睿智,這種新時代、新觀念、新文明的用人觀,實在具有普及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上路都需要上牌嗎?不同款式的電動車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