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定漢學會
-
2 # 小七淺讀
意思是燕子和雀兒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和別人一起在僱主家裡打工,因在田間休息時說道,我們之中有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其它人說:"你是一個僱工,哪裡有什麼富貴可言”,後來陳涉就說:燕雀安之鴻鵠之志這句話。
永遠不可小瞧任何一個人,一時處於困境之中,不可能一生都處於困境之中,所謂時來運轉,不安於現狀,對未來滿懷希望,有抱負,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困住一個人的不是現狀,而是思維。所謂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3 # 震天雷
如何理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表面意思就是說小小的燕雀怎麼能夠知道大鵬的志向。從古至今說過這句話的人很多,我們應該從正面去解釋理解這句話。
一、這句話的背景及影響
陳涉年輕時給人僱傭耕田,休息時與一同首僱傭的人說:“以後富貴了,不要忘了今天一起僱傭的人”,在說這句話前陳涉悵恨久之。透過這一段話來看,陳涉對秦二世的暴政已經不能忍受很久了,只是缺少一個機會施展抱負,而身邊的缺少志同道合之人。
這樣的例子現實生活中很多,每個人因為出生家庭背景、受教育環境的巨大差別,造成了生活環境的落差。每一個想過上更好生活的人,在沒有出人頭地處於人生低谷時,都會產生悵恨心。
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每個人不管出生高低,都要有志向改變環境。
有句話說得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能因為出生環境差就自暴自棄,失去奮鬥、拼搏的勇氣。
二、與之相應的第二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涉、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時喊出了這句很有激發人鬥志的話,這句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更推動了中國封建社會打破原有計程車族階層統治中國的傳統,在以後的歷史發展中士族階層逐漸沒落,給底層人們找到了透過自身努力進入統治階層,參與國家政治活動的心路大門。
三、我們生活中應該怎樣應用
1、如果我們生活不如意,想改變現在的處境,就要從立志做起,現在的話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標。
2、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工作、拼搏)能夠改變自己,別人的環境我們也可以擁有。
3、生活中多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對待別人的不理解、打擊,不要自暴自棄。
4、一定要走正道,不要走歪路。
一家之言,自己的理解,還請有其他更好想法的高人朋友不吝指教。
-
4 # 藥行得天下
陳涉年輕是家庭貧困,需要幫人作短工貼補家用維持生計。一日,陳涉找到一個耕地的農活,在休息間隙與工友聊天,曰:我們現在這麼辛苦卻無法裹腹,假以時日如有人發達,不要忘記我們這些曾經同甘共苦的朋友。工友們相視而笑,曰:我們都是下賤的命,有活幹,有飯吃,就不錯了,還想著榮華富貴,痴人說夢吧?陳涉長嘆: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也,束於教也?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的寬廣是行不通的,因為它被狹小圈子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夏天裡的蟲子你告訴它冰是如何的涼,因節氣的限制蟲未曾見過,它如何相信。鄉土貧民,只求每日溫飽,又怎知鴻鵠之志。
影響人生的不是環境,不是遭遇,而是信念與對未來的希望。胸有遠大希望,方能造就偉大人物。不去努力,豈不,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
5 # 我叫小梁梁
前幾日和朋友在書店翻到這麼句話,想必自小就聽得不少了。
我一直是不太喜歡這句話的。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出自《史記·陳涉世家》,意為燕雀怎能探知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這句話本身沒什麼錯,錯在想當聖人者說了這句話。歷史上說過這句話的人不在少數。這句話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不屑與前者一辯。縱觀聖人孔夫子學說大可知其中謙遜之態。故此句不被提倡。
再者,燕雀飛於九天之下,鴻鵠翔於九天之上,本就不同,何以相比,若用於相比則可知比喻者既不知燕雀所思亦不知鴻鵠之志。鴻鵠之志於聖人絕不是用以抨擊,而是用以傳授。
其二,原句意指燕雀軀小不可高飛,眼界之低,拘束於泥水之間;而鴻鵠身寬故可高飛,眼界之高,不苟於泥水之間。二種生活境界截然不同,但也可以說二者生活方式相異。比作柴米油鹽與詩意瀟然也不為過,而在此時,後者竟以此作為批判前者的態度,實是難看。人各有異,應以“和”相處,求同存異,獨立自主,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但劣者認為若是真的懷鴻鵠之志者必不會批評一個如此平常的生活態度,即使批判,也不會以居高臨下的態度進行抨擊)“自比鴻鵠,安知他人為燕雀?”
反觀出處,也就不詫異何出此言了。在此又做一個較大膽的猜想,陳勝並不明白如何做德馨者了,但他懂得鼓動人心,從“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可見。出此言也是帶著一種如此態度,鼓動了不識書、不明真理、不多思辨卻心懷抱負的人擁簇著這麼句話,以此慰藉心理“也是有鴻鵠之志之人”。故得以眾擁陳勝而非他人。
-
6 # 開口兩把火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皆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表達一個人的遠大志向,一般人不能理解精神。
這句話最典型,反應華人最基本生存之道,不屈服努力上進的精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是志向不會被其他人理解。比如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個道理。樹立遠大志向,併為之奮鬥付出。是做為一個人的最直接的表現。
華夏人跟其他國家人不一樣,我認為這句話說得最好。每個華夏人都不認為比別人差。正如以前看到的評論,對於華人來說,地球就兩個人,中國和外國。這也就是華人對國家一種期待和一種無比的信任。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能做,也能做的出來。這種精神是非常可取。
不屈不撓的精神讓華夏精神一直在堅持。其實很感謝先輩們的勤奮付出,才讓我們擁有如此多的寶貴財富。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不平凡,自己可以造就歷史,自己也可以成為歷史,成為一段不朽的傳說。這正是華人精神的最重要體現,不服輸。
回覆列表
出處
《史記·卷三十六·陳涉世家》
共2張
陳勝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1] [2]
【譯文】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憤慨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註釋】
少:年輕的時候。
嘗:曾經。
傭耕:被僱傭去給人耕地。傭,被僱傭勞動。
之:動詞,去、往。
與:介詞,和、同。
輟:停止。
壟(lǒng):田埂。
悵:失望。
恨:嘆恨。
悵恨:因失望而嘆恨。
苟:倘若,如果。
無:不要。
而:連詞,前一部分修飾後一部分,表示狀態。
應:回答。
若:代詞,你,指陳勝。
為:擔任。
太息:長嘆
嗟(jiē)乎:相當於感嘆詞“唉”。
安:怎麼。
燕雀:麻雀,這裡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鴻鵠:天鵝,這裡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莊子·內篇·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kūn)……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
【譯文】
蟬與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到樹枝就停下來,有時飛不到樹上去,就落在地上,為什麼要那麼費勁地高飛去南海呢?”到近郊野林去,帶上一日之糧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搗米準備乾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這兩個小東西又知道什麼呢?
故事
陳勝
陳勝,秦末陽城(現河南省商水縣)人,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故事講的是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憤慨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大澤鄉起義
陳勝後來因反對暴秦率眾起義而稱王之後,卻把過去說過的“苟富貴,無相忘”的承諾忘到了腦後。當他過去的哥們找到他後,因為言語不當而被陳勝殺掉。從這一點上說,陳勝並不是一個仗義的人。
鯤鵬
傳說遠古時候,在遙遠的北海有一條特別大的魚,它的名字叫做鯤。後來,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名字叫做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有一次,大鵬鳥向南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擊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要過半年才能飛到南海休息。當它在高空飛行的時候,背靠青天,雲層卻在它的下邊。生活在窪地裡的小燕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麼高,這麼遠,很不理解,就說:“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飛過樹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鵬鳥為什麼要飛向九萬里以外的遠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