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醬字匠
-
2 # 知守觀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生源,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指的是一個階層,概念一定要清晰。
如果沒有儒家思想,中國文化會斷層嗎?答案要麼是會,要麼就是不會。如果答案是會,那麼現在對於儒家文化的厭惡和批評是不是一種錯誤呢?
首先我認為是,就算沒有儒家思想,中國文化依然不會斷層或者被毀。
原因一、在科普里面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儒家只是諸子百家學說之一,代表不了諸子百家的想法。即使諸子百家裡面儒家思想非常的具有代表性,符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邏輯思維,但是如果儒家文化沒有了,只會出現另一種文化代替儒家思想,這是達爾文進化的意義。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但總會出現更加優秀的東西,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斷然不會有斷層的現象發生。
原因二、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儒家思想只能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構成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儒家思想,少了儒家思想只會有更多的思想來填補中國文化的空缺。
原因三、儒家思想只是很多人的一種公認的價值觀體系,代表不了泱泱華夏、整個中國、和人民的意志,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都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問題,如果只是以某些人的意志為主或者某種思想為主那這個社會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的。儒家思想發展帶現在早已不僅僅是當初的儒家思想,而是長期以來的相容包並形成的思想,是反映所有人心聲的思想。
從正面來講:因為儒家文化的丟失而導致中國文化的斷層,只能說明儒家文化很重要,但是難道僅僅因為它很重要就不去批判嗎?這樣做只會固步自封,發現不了問題更別談解決問題了,這只是一個互相瞭解的過程,是儒家文化不足的一個正面反饋。中國文化經歷了漫長的蛻變與進化,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都沒能把儒家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抹除,一代文化豈是說沒就沒得,只能說我們既要守住根源所在,也要以發展的眼光看世界,不斷地進步才是真理。
-
3 # 祥雲堂
首先來說“儒學”、“儒家”、“儒教”這是完全不同的三個意思。儒學是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儒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天子為宗教領袖,以孔子為先師,以詩書禮樂易春秋中的神道設教。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其實我們現在人民大眾所說的“儒”大多說的是儒學,而不是以宗教信仰為主的“儒教”。那下面我們再瞭解下“儒家”。學習“儒家”,我們就要從諸子百家開始說起。中國主要的學術思想都起源於這個時期。子,是當時對人的尊稱,後來稱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百家一般指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學術流派。 據《漢書 藝文志》記載,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後來約有10家發展成了學派。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儒家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生”了。簡單的說吧,“儒教”的人一定要知道和了解儒家思想,但是“儒家”卻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是“儒教”的。而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儒學”,這個才是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它深受歷代帝王喜愛,兩千多年來儒家之所以能獨領風騷,一方面是因其思想核心即哲學上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統主張,在根本上都有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因素。“儒學”的中心思想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就是告訴黎民百姓要聽話,要尊重統治階級。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成就了山東整個省份,幾千年來皇帝產量特別低。基本沒有出現過“造反”大戶,唯一鬧的比較大的還是小說“水滸傳”裡面的百十個人。其最終目的也不是造反當皇帝,也就是想混到朝廷裡面有口飯吃。所以有著“山東不反,天下不亂”的說法,這也是因為山東這個“儒學”思想的發源地,人民群眾對儒家思想接受的程度,要比其他地方要更多。同時也造就了好多地方,對山東人的印象都是禮節特別多,民風特別淳樸,這一切的一切和“儒”是密不可分的。隨著我們黨和祖國的強大,也隨著我們有著優秀領導的帶領下。我們中國的“儒”目前為止,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全球已有154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箇中小學孔子課堂,“一帶一路”沿線有53國設立140所孔院和136個課堂,歐盟28國、中東歐16國實現全覆蓋。不過令人比較氣憤的事情也有,南韓的新儒學書院竟然申遺成功,從這一點也看到我們對於我們國家,幾千年傳下來的寶貴資源的發揚和保護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從上面瞭解可以看出,如果沒有了儒學,諸子百家時期肯定會冒出別的學派來代替。可能是法家思想,道教思想,或者墨家思想等等。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沒有儒學,相比現在,可能現在文化中,會少了很多的優良文化,但是其他學派思想的出現,也會孵化出一些新的文化。整觀中國整個文化史,儒學雖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無論少了哪個學派,只要中國的漢字不遺失,文化就會一直精彩的延續下去,
-
4 # 喝茶的讀書人
儒學之創始人為孔子,其是私學第一人,蓋以前的人想學到知識是很難的,庶人想擁有知識從而參與政治難比登天。甚至於世代累卿也不一定能很好的學到孔夫子的學問,故有,韓宣子於魯,始見《易》、《春秋》;季札於魯,始見《詩》與《樂》(《左傳》、《四部叢刊》)。可見《易》、《春秋》、《詩》、《樂》在當時都是極其名貴的典籍。
孔子開私學,秉持“有教無類”的理念,不問出身,凡交學費者,一律教授各種名貴典籍,最終教出三千學士,七十二賢者。有身處陋巷的顏回,有做生意的子貢,有需要孔子接濟的原思。故知識之民眾化始於孔子!如法家的吳起韓非子皆是儒家的學生,墨狄也是去了魯國向儒學學習後才有大成!
同時孔子是禮樂制度的維護者,以為“天下無道”是禮崩樂壞的階級破壞與僭越橫行,故曰:“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
孔子可能對此不明,那就是他這種偉大的教育,令庶人得以成為有智識之人,從而進一步成為“士”,而最終是這幫“士”徹底破壞了周禮。
從這個角度看,孔子之儒家是中國的教育者,是子學時代的開啟者,他們的門徒、學生、反對者共同創造了我們的文化之源,說白了,連後世的玄學與禪學無不受儒學深刻影響,當然也深刻影響儒學!
所以,我實不敢想象無儒學,中國文化會如何?
在這裡,我為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普遍提高人民的智慧覺醒,我敬重夫子一輩子。
-
5 # 有神功走天涯
那就要看看歷史的文景之治了,重老輕孔,儒家只是作為一種禮儀,治國還要靠老子,治吏還是韓非子,儒家都是玩虛的,中看不中用。
-
6 # Biger漢字小學堂
我不認為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其實我覺得最中國代表中國的文化的應該是道道文化。恰恰相反,儒家的很多東西。對華人來講可能更是一種束縛。而道家文化崇尚自然。崇尚無為而治,講究天人合一,這些思想恰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回覆列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上除了儒家思想,還有法家、道家、兵家等諸多思想,儒家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正統併發揚光大,但是,學術思想的百家爭鳴才能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其實,如果沒有儒學,會有更多的思想文化相映成輝,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