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門說事
-
2 # 一枚明粉
書生氣其實就是一種堅持,也可以說是一種呆板,迂腐,不識時務。
去年八月份,英語沒有過去,讀博基本要泡湯的時候。鐵哥們給建議,說我查了有制度漏洞,你按著這個來去考下就可以了。我覺得怎麼可以這樣,然後就拖著不弄,哥們多次表示對我無語。(給別人解釋為沒考試錢,其實就是為了搪塞別人)。
過去幾年裡,給朋友出過很多主意,如何照貓畫虎出論文,如何迅速完成任務。也有人照著做了,也有收穫。不是我不懂道理,只是腦子沒轉過彎來。
這就是書生氣吧,感謝幫助過我的朋友,也感慨自己錯過的機會。都已經過去了,想想自己錯過這麼多好機會還能活著,也算幸運吧。
感謝一直以來幫助過我的兄弟們。
-
3 # 503536487
書生氣嘛,就是較真,認死理,固守書上的道理,不通人情似乎,不會變通。被混社會得人認為是呆子,不好接觸那種唄。一個典型栗子就是明代的海瑞這種人。一根筋,死腦筋,認準的事不會回頭,倔強得很。這種人皇帝會怵頭,上司也不會多喜歡,往好了說是堅持理想,堅持原則,做事有底線。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可能會碰壁,會過的很累。因為現實太複雜了。過於不會變通會死的很慘。
-
4 # zxl-mvp
從形象來說,一般是帶著厚厚的眼鏡,穿衣打扮樸素,談吐之間常常有著廣博的徵引,說話不緊不慢,每提出一個觀點都會考慮要不要加註。不瞭解的領域不會輕易置喙,精深的領域則會口若懸河。曾面見仇鹿鳴大師,感覺這就是心目中最佳書生的氣質吧!
-
5 # 郭亞超
在最近的一次諮詢中,我與一位高三理科男生小宇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學生日夜不停的打遊戲,費時費力,卻不願把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小宇的具體問題是:“在打遊戲的時候一關一關的過,感覺很爽,但為什麼學習的時候就不行呢?有時候也只是三分鐘的熱度。這是為什麼呢?”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我開了個玩笑說:“如果你遇到一個特別令你心儀的女孩子,你感到非她不娶,她希望你能等她一年,你願意嗎?
“願意願意,當然願意,等三年五年也願意,這決定這一輩子的幸福啊。”小宇說。
“是啊,如果學習也是這樣一件事情的話,高三一年也就不覺得那麼辛苦了。”我說。
“高考又是為了什麼呢?其實,我不知道學習除了讓家長高興之外,還有什麼用,這就是我困惑的原因。”小宇說。
我仍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向他介紹了“即刻如願”思想和“時間滯延”概念。
所謂“即刻如願”的思想,比如嬰兒都是要即刻滿足他們的意願的。他們一想撒尿,即刻就把尿布尿溼。我們承認他們還很幼稚,並不對他們提出從發育來說不現實的要求。不幸的是,失敗者一生當中總是保持著這種要求“即刻滿足”的模式。就像農民種地,今天播種不可能明天就收穫,同樣,今天一學習,不可能明天就馬上取得理想的成績。
所謂“時間滯延”概念,是《第五項修煉》裡提出的。你是否有過調整冷熱水龍頭的經歷,當水溫較涼,你開始加大熱水,但水溫並未馬上升高,你以為剛才的行為無效,就繼續加大熱水,結果過一會兒出來的水又變得很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由於時間滯延造成的現象很多。如果我們缺乏足夠的耐心,則可能使結果與初衷相去甚遠,落得一個功虧一簣或半途而廢的結局。
打遊戲一關一關過,短時間即刻如願,獲得滿足感;而學習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更強烈的動機。而很多家長的教育只是用簡單的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沒飯吃來“脅迫”學生,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而透過人生設計幫助學生確立未來夢想,則具有延緩直接滿足的功能,使他們逐漸地學會將自身努力作為實現目標的橋樑,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勤奮。
小宇酷愛籃球運動,家長卻認為其影響學習而一味加以打壓,經過諮詢,我和小宇制定了他實現“建立中國籃球網路第一門戶”夢想的步驟,當諮詢接近尾聲的時候,原本連二類本科的目標都不敢擬定的小宇下定決心經過一年的努力一定要考上體育大學(重點大學)新聞系!
-
6 # 再來一包炫赫門
書讀得越多,嫌棄的東西就越多。嫌棄體力勞動的髒和累,嫌棄人際交往中的客套和虛偽。商人的小聰明、斤斤計較,看不上;政客的滿嘴套話、空話,看不慣;普通大眾的平庸、市井,看不起。社會各個階層都有鄙視的理由,骨子裡高全世界一等,常年活在雲彩裡。
對他人的評價標準極其單一。讀書的時候,只看學習成績;做研究的時候,只看發表文章。把對業務能力的評價擴大到各個方面,甚至是性格、人品、人生價值。
回覆列表
時下,“書生氣”這個詞在人們中的印象中似乎離“知識、儒雅、正直”等褒義漸漸遙遠,而離“迂腐、愚鈍、死板”等貶義越來越近。
說某個人“書生氣”,近於說這個人不識時務,不會做人,不懂得靈活處世;說某個幹部“書生氣”,近於說這個幹部不善協調關係,不會隨機應變,故就不能提拔重用。所以長輩常常囑咐晚輩:“社會很複雜,做事不要太書生氣!”老領導常常忠告新幹部:“那個地方複雜得很,處理問題不要太書生氣!”因此,不論是學界,還是官場,越來越多的讀書人總是盡最大可能的把我們的聖哲先賢們數千年來倡導的那些做人原則拋棄得多一些,擺脫得遠一些。
其實,“書生氣”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是指知識分子所特有的精神氣質。知識分子的這種精神氣質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較真”,這種“較真”的思維方式和求真的價值取向一旦進入現實生活,往往容易出現如下現象:說話辦事認死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直來直去,不會作假,不會哄騙,不會周旋。這種思維方式在實用主義盛行的今天,很容易被“精神人”嘲笑為“傻”和“愚”。
然而,“書生氣”面對著一個無法化解的悖論:沒有“書生氣”,真正的知識分子就失去了靈魂;可是有了“書生氣”,就常常為世人所嘲笑。
今天,社會關係的複雜性,利益關係的現實性,促使人們在現實面前不敢“較真”、不願“較真”。所以,無情的現實衝突使知識分子群體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精神和群體的兩極分化:有的知識分子“眾人皆醉我獨醒”,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不媚俗,不同流,不合汙,始終保持著濃厚的“書生氣”,始終維護自己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價值尊嚴;有的知識分子在現實面前一再碰壁後,慢慢的強迫自己學會放棄,學會磨稜,學會削角,隨著世俗的潮流漂泊盪漾;有的知識分子善於活學活用,運用“知識”的“技巧”在經濟利益的天平上精於算計,在政治利益的籌碼上精於衡量,左右逢源,遊刃有餘,成為“人精”。
但是,現實很骨感,社會發展、社會進步需要“書生氣”。
在我們這個自古以來就崇尚“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優秀的國度裡,鄙視和嘲笑書生氣,實在是一種悲哀!
當今社會,充斥著虛偽造作、欺上瞞下、利令智昏、頤指氣使的汙濁氣息,多一點書卷式的徐徐清風,多一點書生式的清朗之氣,有何不可?與那種八面玲瓏、圓滑變通的作風相比,與那種深藏不露、城府世故的習氣相比,與那種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風氣相比,與那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派相比,耿直率真的書生之氣,堅持原則的書生之氣,謙虛謹慎的書生之氣,踏實進取的書生之氣,是何等珍貴!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充滿書生氣的歷史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司馬遷;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到“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王安石;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到“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毛主席,哪一個不是具有十足書生氣的正直人士?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今天直面昭示我們:一個不容書生氣的社會 ,不是一個正常發展的社會;一個缺少書生氣的民族,不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
我們期待書生氣、書卷氣、書香氣在我們這個繁華的社會上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