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瑟祺安
-
2 # 胡哲
“剩女”一詞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廣義上泛指27歲以上的未婚單身女性。“剩女”概念充滿對女性價值的貶低,其根源是中國根深蒂固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認為女人的全部人生價值只在其生兒育女的自然屬性上,忽略了女人的社會屬性。在當今大城市,一些女性因為打拼事業而耽誤婚戀,導致雖然事業成功,卻在婚戀市場處於劣勢,被人認為是像剩飯剩菜一樣的剩女,其背後是沒有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一同提升上來的守舊觀念。
按照中國“剩女”的標準,歐美國家的“剩女”比例只多不少,原因是晚婚化在全球都是一種趨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面對婚姻有了更理性開放的態度,特別是歐美女性,沒有高質量的婚姻則寧可不結。尤其是歐美社會對未婚生育的寬容度很高,女人不結婚照樣可以生孩子(法國女人未婚生育佔50%),再加上歐美女性經濟上相對獨立,婚姻的價值相對變得很低,與中國傳統意義上女性結了婚就相當於找了個長期飯票的情況完全不同。何況他們的教育觀念裡,父母供你到18歲,之後的人生選擇都是子女的自由,父母並不會過度干涉,因此也幾乎不存在父母“逼婚”的現象。
在中國,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觀念水平也會穩步提升,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現在經濟獨立的女性越來越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她們擁有了更多經濟自由也就意味著在婚戀問題上不會太向麵包妥協,轉而追求自己內心認可的高質量伴侶關係。何況這群女性通常受教育程度較高,有更多主見,也更有勇氣擺脫傳統舊觀念的束縛。
-
3 # GET資訊
在西方社會,選擇單身的女性群體正在緩慢增長,選擇晚婚晚育的女性也在增長。據統計,53%18歲以上的女性是單身,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女效能夠自主選擇她們想要的生活。下面是CNN的一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西方女性選擇單身,供你參考:第一, 無用的丈夫。如果一位女士的經濟能力較差,卻只能遇到同等經濟能力、甚至更差的男士,那麼這位女士婚後的生活質量可能下降(如生活成本升高、納稅金額增加等)。雖然殘酷,但事實是,如果對方讓自己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差了,為什麼要結婚呢?在一些極端的例子當中,即使是單親媽媽也不會選擇結婚,比起一個無用的丈夫,政府的幫助更能解決實際問題。第二, 成功改變一切。如果女性變得非常成功,那麼婚姻可能就不那麼重要了。比如,你是一位業界知名的常勝律師,就不需要一位同是知名律師的丈夫。成功女性每日醒來都會面對新的挑戰,生活充滿激情,面對婚姻,她可能會想“再等等吧”。第三, 不願向傳統生活妥協。女性不願過著柴米油鹽、相夫教子的傳統生活。如果她沒有遇到願意打破傳統的對方,那麼就可能不願走入婚姻。第四, 避免被出軌。文章作者表示,在電視臺工作時,她與女性同事探討為什麼不結婚的原因,她們表示,同行裡有很多男性在結婚後都會出軌,與其忍耐這樣的生活,不如不選擇結婚。作者表示,她不清楚這一情況普遍存在還只是特例,但有些女性確實是這樣想的。第五, 等待真愛出現。這些女性在等待真愛出現,如果還沒有出現,那麼就單身吧。即使有人有男朋友,相處很長時間後卻發現合不來,她們也不願意像母親或祖母那一代人草草選擇結婚。社會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做“社會交換論(exchange theory)”,即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出於舍與得的考量。雖然聽起來很冷血,但實際情況似乎就是如此。現在女性不是不想結婚,婚姻並沒有死亡,而是她們的選擇權更多了,她們有資本去平衡婚姻中的舍與得,從而決定什麼時候走進婚姻。
回覆列表
不能絕對,歐美也有很多大齡剩男。當然和中國農村光棍不同,歐美剩男大多是主動剩下的
在婚姻上,這個世界有些比較奇怪的現象
雖然哪裡都可以有個別現象,但是:
越是落後的地區,被動光棍越多
越是發達的地區,主動單身者更多
教育程度越是高的人口,生育率越低,生育時間越晚
越是教育程度低的人口,生育率越高,生育時間越早
一條條解釋:
1、落後地區生產力比較傳統,社會男性成員作為優質體力勞動者,具有經濟的社會價值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女性單純地淪為生育工具。觀念封閉,重男輕女和對教育的漠視在欠發達地區依然有較大的市場。而從社會角度來講,落後地區的社會更接近於叢林社會,包括配偶資源在內方方面面的資源分配上,更有實力的男性往往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爭奪到配偶。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被動大齡光棍,基本是在社會底層中,也屬於邊緣化的一群
2、發達地區,往往伴隨著對生活質量更高的追求,導致相對收入來講更高昂的個人消費追求,以及相比溫飽和生存之外更高層次的需求。視野和資訊接觸面也更廣泛,也不為傳統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所束縛。擁有更好的經濟能力和自我保障的前提下,沒有迫切地需要透過投資後代來確保自己失去勞動能力時依然能夠生存。即使大力地投資後代的教育,也只是出於一種親情、家庭責任感和教育後代上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就造成了許多發達地區的適婚男女,對於婚姻並不僅僅處於組建家庭和繁衍後代單,他們更傾向於精神的交流和性格的契合,婚姻也具有鞏固社會階層和增值個人財產的功用。這也是為什麼不光光歐美,即使在中國的大城市,主動單身者如此之多的原因。
3、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具有更加獨立的自我意識和更加批判的思維方式。追求學業和事業上的自我價值實現,或者有更多的動機和精力去探尋自己想要探尋的東西,對於傳統觀念的固化思維模式一般持批判態度。而教育水平低下的人口,在社會上往往沒有更多的機遇和職業選擇,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尤其是女性更加迫切地需要透過組合家庭和投資後代的形式增強自己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綜上所述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傳統的以維繫家庭紐帶和家庭秩序為主線的倫理綱常,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瀕臨崩潰已經成了各大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欠發達地區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市場。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