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影像的前世今生

    膠捲相機是攝影師的美好時光,使用過膠捲拍照的都是攝影圈的老司機。富士、柯達、樂凱,是15年前的膠捲三巨頭,拍彩色的,選富士與樂凱,拍黑白的,多選樂凱。

    至於相機,專業入門級的是尼康FM2,機身大約3500元,再配上50定焦頭和70-200變焦頭,就是一個攝影師的入門標配。

    再有錢,可以換尼康70D以上級別機身,佳能EOS系列專業機身。

    更好的自然是萊卡,萊卡M6是攝影大師的標籤,當年讓人仰慕。

  • 2 # 攝影雜糖

    愛上膠片機或許是情結、畫質和拍攝過程這三個與數碼完全不同的體驗。

    個人情結不必多說,也無可厚非,是理所當然之事。

    畫質。膠片的成像原理決定了其影調層次是無限的,其效果遠非透過數字模擬的256級影調變化可相提並論,加上膠片天生的寬容度優勢,如果對焦準確、曝光精準、衝放得當,那畫面的質感、色彩層次及厚度恐怕只有現在頂級數碼中畫幅才能比肩。

    現實中,很多玩家就是因為膠片的畫面質感而喜歡膠片相機,甚至不惜使用120、4×5等中大畫幅的膠片機。當然,膠片機拍攝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都需要好耐心和高技巧,這正應了“好東西都不會輕易得到”的老話。

    充滿技藝的拍攝過程。膠片相機,特別是中大畫幅的膠片相機都是機械手動操控,單單為了準確曝光就需要很大的技巧和耐心。在拍攝現場,數碼玩家已經拍了幾十張,可能膠片玩家還沒有按下一次快門。然而,這恰恰正是膠片拍攝的魅力之一:在拍攝中享受等待和把握光影變化的過程。

    綜上,玩數碼和玩膠片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玩法,沒有孰優孰劣,但的確給人不同的體驗和內心感受,愛則愛矣,開心就好。

  • 3 # Qinyuanchao

    我有三部膠片相機是我最愛用的,巳經快20年了一部是尼康F100,一部是佳能,一部是美能達,到現在一直儲存著,還在冰箱中儲存著7個富士膠捲二個柯達膠捲做為紀念。也做為我從事攝影的一歷史吧。現在時代發展了數碼相機或者手機都能攝製作品,可真正從攝影角度來看膠片拍攝難點是非常大,也是最大的學習啟蒙。

  • 4 # 我叫珊瑚蟲

    膠捲時代拍的是技術和思想,不像現在拿個數碼一頓無腦狂拍然後選,膠片很貴的哪捨得亂按,而且拍攝後對作品成片的期待和未知感讓人興奮,成片後的成就感或失落感都讓人歡愉難忘。而暗房還可彌補不足,當年的手工數碼也是很難的技術活。我的膠片相機還沒扔呢,甚至還有幾捲過期的135.120黑白膠捲,快樂永藏心底。現在隨身都用手機了,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太快了。

  • 5 # 天空平凡星光

    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是一種認真仔細的對焦,是一種次次選景的較量,拍出專屬於膠捲的感覺。每一次快門的按下就是一次成功的收穫。

  • 6 # 老李0088

    大部分人可能對老的器材比較喜愛,尤其是一些大畫幅,數碼裝置上是無法跟它比擬的,因為這些成像的cmos就這麼小,拍不出來那麼大的範圍。另外一個,用這些大畫幅膠捲兒的器材的老裝置,每張照片從構圖到曝光的時間的設定都是有一個嚴格的思考的過程,對攝影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一些黑白攝影的前期拍攝到後期處理上,他們都有一些技術的要求。

  • 7 # 拂曉雨5213874943

    那個年代就是膠片相機,所用膠捲有中國產的,日本和美國的。

    膠片成像特別是黑白膠片,要在拍攝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暗房做好顯影定影把握。

    愛上膠片相機,是那個時代的記憶了。

  • 8 # 膠片記憶

    很多人會有這個疑問,也有很多人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使用膠片相機,我說說我的感受和體會。 作為選擇膠片相機的原因幾個。

    第一,曾經年少,兒時相機在我眼中只是逢年過節才能拿出來的稀罕物,相機和膠捲更是貴的讓你沒條件去愛好它,而今天膠捲相機在今天已經成為昨日的記憶,價格也是今天的我所能承受的,所以今天的我拿起它也算是給昨天一個回憶。

    第二,很多人追逐高精尖的數碼相機,當你發現你追到最後你會忽然發現數碼相機其實是在拼命的模仿曾經的膠片相機的時候你會想為什麼我不直接去玩膠片相機呢?

    第三,很多人跟我一樣看慣了數碼相機的傻銳乾澀的照片忽然覺得攝影不應該是如此乏味的,於是我們開始追尋攝影本來的味道,我們到處去看別人和前人曾經拍攝的膠片照片,原來影像是可以如此的溫潤和有溫度,膠片獨有的過度和層次把創作的感覺表達的淋漓盡致。

    第四,因為暗房,膠片本身是為暗房而生,沒經歷過暗房的放大過程彷彿這份創作沒有完成,在暗房裡度過的每分每秒都是靈魂的飛揚,那是數碼後期給不了我的滿足。

    希望很多人能開始使用膠片相機,找到自己的心中所愛。

  • 9 # 照片販子

    第一次接觸到膠片機,是朋友推薦的,看到她用膠片機拍的照片。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有一臺膠片機。

    用膠片機拍的照片,很復古、很清透,我很喜歡。第一臺膠片機很便宜,300多,後面有了第二臺第三臺,都不貴。

    有了膠片機之後,就更愛用膠片機拍照了,拍了很多卷,對膠捲裡的照片很期待,這大概也是我喜歡膠片攝影的原因吧,對膠捲洗出來的效果很是好奇。

    所以對洗片的過程也慢慢好奇起來,雖然從來沒有親歷過,但是對暗房的工作流程還是蠻嚮往的。

    總的來說,愛上膠片攝影,一是因為好奇(好奇膠捲洗出來的效果和流程),二是很喜歡膠片機拍出來的復古感。

  • 10 # 攝影小叔叔

    泰戈爾有一句話,在我小學時就廣為歌頌,厲害的小朋友把它當作座右銘。

    “如果你因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你也將錯過群星。”

    我的小學同學在畢業冊上送給我這句話,用來告誡我少掉淚。

    現在再看它,有了不同的理解。換成我自己的話:當你只流連一種美景,那你已經不會出發。或者,你該檢查視力了。

    可是對於膠片,我一直近乎不可饒恕地沉醉。

    就像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菜,這一盆也已經取悅了你的胃和舌苔,可是一旦被問及最愛,你不假思索或者思前想後說出的,還是媽媽做的番茄炒蛋。

    這種鍾愛同淺嘗輒止的喜歡之間差了一萬句鐘意,彷彿攀上了你的靈魂,萬般親近,然後開出花朵。

    如果我有一臺噴射機,我不會去發射戀愛導彈,也不會想要飛到外太空,免去日後在“諾亞方舟”上與人爭擠以順利逃脫險惡環境。我想要到最老最出名的那家相片行,換一臺膠片相機。

    膠片影像帶給我什麼感覺呢。

    首先是填補視覺飢餓的色調,因為被鍍上了一層鹵化銀,膠捲上呈現的像總有一種鮮明的特色。(為了引用專業術語我還特意搜了乾貨)

    三原色被隨意組合,附著在被拍攝事物的表面,就像時間對影像留下的、刻意而為之的印象。

    綠的更顯蔥蘢,紅的變得偏向了一點紫,黑白的韻味如同旗袍之於中國,誰都知道有地位在,而且無從簪越。

    也許是因為我偏愛紅藍、黃綠色調的組合,才覺得膠片映出的每一個點,都是可愛的貓咪軟啪啪的毛,怎麼看怎麼摸都舒服。

    據說人自小就會對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的興奮值,這源於什麼呢,或許和喜歡一個人一樣,先攻陷了我的眼,至於怎麼佔領我的心,沒什麼說得清的理由。

    我還很迷戀膠片被賦予的,也不能說是它被賦予的,是它正在發生的 歲月的痕跡。都知道膠片攝影沒有重來一說。這個痕跡包含了一個時代對於美的展示。

    膠片是舊時光的象徵,記錄了舊時光裡的美人。她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是一代人的芳華。

    有一條微博很火,題為“舊時光裡的美人合集”。不得不盛讚八九十年代的女明星真的太美了,美得各有千秋,美得自然而風韻猶存。

    王祖賢柔情裡不失英氣。邱淑貞一個抬眉整個陽性勢力都要拜倒。朱茵眨了眨眼,怎麼能猜到二十多年後那個動作還是最美表情包。

    我一直認為,和審美吹捧“精修版”“改造版”的今天相比,膠片沖印的過去的那個年代,才是真正仙女存活的時空呀。

    它還自帶一種厚重感,當它和電影融合,彷彿不是為了刻畫美,而是為了質感本身而生。

    我至今都無法忘懷《重慶森林》裡被綠色鍍上憂鬱的鏡頭。那個瑟縮在城市一角的便利店,窗臺處粘了一個“ok”。金城武買了一個秋刀魚罐頭坐在門口。只看得到一個黑色的人影。身後是明亮的便利店,反襯無人投餵的孤獨。

    “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膠片與電影畫面貼身摩擦,完美地切磋出令人流連忘返的尺度。我忘記了看電影的初衷,只是享受了這個過程,也覺得十分美好。

    現在的膠片攝影,很慶幸還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樣在追逐。可能是像我一樣純粹地迷戀它塑造的光和影,也可能是我聽到的另一個較為嚴肅的說法,“向過去致敬。”

    後者都是真正的攝影師吧。

    膠片在今天其實不能離開復古獨自言談,但與其說時尚是三十年一個輪迴,而我生活的現在恰好輪到復古迴歸,不如說膠片有資格永遠寶刀未老。

    影像這座鱗次櫛比的後宮裡,我獨寵膠片。就像在所有物是人非的風景裡,我最喜歡你。這樣還不夠說服你嗎?

  • 11 # 漫步視覺

    使用膠捲相機來拍攝,和數碼相機拍攝完全倆個使用感受。相對於數碼 ,膠捲相機更有情懷,一個膠捲36張,拍一張都會謹慎許多,拍一張是一張 張張都是自己想要的,慢慢琢磨出來的!還有膠捲拍出的畫質,也有不一樣的感覺!有屬於自己的風格,有時代的烙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EXEED終命名為“星途”,配全新1.6T,這款車能趕超WEY和領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