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老包雜談。

    織女和牛郎的故事很早就有了,《詩經·小雅·大東》裡面就有這樣的句子:“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裡面雖說了他們的名字,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絡。

    後來的《迢迢牽牛星》裡面終於把這兩個冤家放一塊了:“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已經勾勒出了牛郎織女的明晰故事情節,而且對於雙方的感情描寫也已相當深入了。

    在這之後又有任昉在《述異記》裡又進一步完善了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個故事看著已經逐漸接近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版本了,但是情節還不是很完整,感情描寫也不是很到位。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最完善最動人的版本是咋說的。

    有說織女是玉帝的女兒,又說是王母的外孫女,有點亂,總之是玉帝和王母的直系傳人。她住在銀河的東面,用天絲在織布機上用天梭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朵,這些雲朵就是織女給老天爺織的天衣。

    天上有個勤奮的織女,地上有個苦命的牛郎。他父母早亡,跟著兄嫂一起生活。兄嫂對他苛責虐待,百般刁難,牛郎終於扛不住和他們分道揚鑣了。分家的時候只分到了一頭半死不活的老黃牛。

    牛郎靠著這一頭半死不活的老黃牛辛勤勞作倒也可以勉強維持生計,關鍵他現在是光棍,整個一“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不用為老婆孩子操心。

    忽然有一天,牛郎的伴兒(老牛)開口說話了:“織女和她的姐妹要去銀河裡洗澡,你去偷織女的衣服,這樣她就答應做你的妻子了。”

    牛郎還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出,當場被雷倒,半晌才反應過來。牛郎經老牛的提醒,立馬開竅了,立即搞好偽裝迷彩朝著銀河岸邊的蘆葦叢裡出發。

    真不知道咋說這老牛,如果按現在的法律來看,起碼給它判個教唆犯罪。但是情況特殊咱們就不予以追究了。那為什麼老牛會知道織女的訊息呢?

    據民間傳說,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為織女的境遇打抱不平才被王母貶下凡間和牛郎住在一起。牛郎確實也是一個忠厚老實可靠的男人,要不老牛也不會讓他去追自己的老朋友。

    這樣一來故事的脈絡就清晰了。

    卻說牛郎蹲在蘆葦叢裡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銀河看。過不多時,織女等一干女仙全部都到了,牛郎不得不佩服老牛的訊息準確。她們全都脫了衣服下水洗澡,估計是難得有一點時間出來放鬆一次,所以壓根就沒注意草叢裡的動靜。

    牛郎看著她們一個個都下了水之後很快從蘆葦叢中一躍而出搶走了織女的衣服。做得很出色,中間沒看出有任何緊張的成分,心理素質極好,看來天生就適合幹搶劫這一行。

    其他女仙一看出來了陌生人,於是紛紛上岸穿了衣服就飛走了。片刻之後偌大的銀河裡就只剩下織女一人赤身裸體的蜷縮在水中。

    牛郎此時就開始不慌不忙地逼婚了:“只要你答應嫁給我做妻子,我就把衣服還給你。”這就跟拿著偷拍的照片逼人家女孩嫁給自己的性質是一樣的。不過牛郎做的比較成功——周圍不見人,現場好控制。

    或許是因為“五百年的擦肩而過才換來今生的回眸一笑”,或許是因為“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總之織女對這個莽撞的小夥印象還是很不錯的,要不然憑她的法力也不至於讓一個凡人這樣威脅。

    好,嫁就嫁吧,與其在天庭悽苦千年,還不如在人間快快樂樂過幾十年呢。織女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牛郎的要求。光棍小半生的牛郎終於是有媳婦了,真不容易呀。

    之後這倆人的小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的,男耕女織其樂融融。最後,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樣過一輩子真是太舒坦了,牛郎如是想。

    可是事實告訴我們,仙凡相戀的結局總是有些悲慘的,牛郎哥的美夢終究是沒有實現。

    好幾天沒見織女出來做天衣了,人呢?王母很快就查出了織女的去向。怒了,你這小蹄子,竟然敢揹著我私配凡夫辱沒天庭威嚴,來人吶,速速與我拿下織女!王母除了派天兵出去外,自己還親自監工。

    天神押著織女一路狂奔,牛郎領著兩個孩子在後面呼天搶地地追。眼看快到銀河的時候王母娘娘眼尖手快,將銀河升到了天上。無奈仙凡殊途,牛郎再怎樣努力也是徒勞。

    當牛郎領著兩個哭哭啼啼的孩子頹唐地回到家中的時候,老牛再一次開口說話了:“我快死了,我死之後你剝下我的皮披在身上,這樣就可以上天了。”

    老牛說完就死了。它對於牛郎的愛情事業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牛郎剝下老牛的皮披在身上,再找了一副扁擔將一雙兒女擔在肩上。由於扁擔兩頭的重量不一樣,他就隨手扔了一個糞瓢進去。裝束停當之後牛郎開始了第二次尋妻之路。

    這一路嗖嗖地直奔南天門而去,看來是快要成功了。殊不知王母一直在暗中注意著牛郎的動向,當他剛要趟過銀河的時候王母拔下手中的玉簪輕輕劃了一下,水淺浪弱的銀河立即變得兇濤滾滾波瀾四起。

    牛郎一看這架勢,只有急得大哭了。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牛郎的孩子們非常倔強非常堅持地要用帶來的糞瓢舀幹銀河水。說幹就幹,牛郎的牛勁一上來誰也擋不住。

    王母看著這樣悽慘悲壯的境況,心中稍稍有所感動,於是答應這悲情的夫妻倆可以在每年七月七的晚上見面,由喜鵲搭橋,他們夫妻就在鵲橋上訴說衷腸。

    這一故事不由得打動了大詞人秦少游,所以才有了那首傳唱千古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相會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每當這一天,少女們都要向織女祈求得到織布的技巧,並且躲在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之間的談話。

  • 2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那一段浩瀚銀河的星際之戀

    七夕之夜,銀河橫貫南北,中國古代稱之為“天河”。織女星就位於天河之西的天琴座中,牽牛星則位於天河之東的天鷹座內,和織女星遙遙相對。

    起初,牛郎織女本無情愫

    起初,牛郎織女本無情愫,二星擬人化的故事,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說織女一天七次移動忙,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 此時,二星還未產生愛情。

    後來,牛女是這樣好上的

    東漢末無名詩人的《古詩十九首》中出現了首篇歌詠牛女愛情的著名詩篇: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此時,兩顆原本無生命無情感的星辰,開始彼此傷情,好上了。

    雙星,愛情故事堪稱傳奇

    牛郎織女愛情神話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梁殷芸《小說》(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七月令》引)雲:“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而民眾對其加以浪漫潤色,“牛郎織女”便與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共同成為了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3 # 文一多

    大家看到的《牛郎織女》是現代版本,是理想化的版本,是教化民眾的需要。

    其實,《牛郎織女》原來的版本是這樣的:織女與姐妹下到凡間遊玩,在山澗洗澡、嬉鬧。牛郎在山中放牛看見仙女們洗澡嬉鬧的一幕,被織女的美麗吸引了,動了歪腦筋,於是偷走了織女的仙衣。一番折騰後,織女被迫下嫁,併為牛郎生了一對兒女。其實,牛郎原本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婚後,更是吃喝嫖賭,還嫌棄織女好看不中用,不能吃苦勞作。兩個人幾乎天天吵架。後來,織女不堪忍受這樣的日子,後悔當初沒聽王母娘娘的話,於是決意離去,返回天庭。可是,牛郎得知織女不辭而別後,並不甘心,以兒女之名繼續死纏爛打,並帶著二女追至天庭,繼續撒潑,王母無奈之下用銀河隔開了他們倆。出於看孩子的考慮,允許每年七月初七見上一面。

    《牛郎織女》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故事是可以演化的,每一個故事的原始情節都不是現在看到的樣子,世事滄桑、朝代更迭都會有不同的加工和演化,這也是正常的。

    民國初年,受西方文化影響,女權運動在中國興起,《牛郎織女》遂被修改成現在的版本,原來少年不經事的織女變成了現在善解人意、夫唱婦隨,追求幸福生活的良女形象,牛郎也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敢愛敢恨,勤勞忠厚的好男人形象。

    文史之道,鑑古喻今;文史之法,博採眾家。

  • 4 # 文故

    作為四大民間愛情故事,結局也都大同小異,其實以現代眼光看來,故事的奇葩之處也有。

    牛郎本身的人物設定,是依靠哥嫂生活,而且還總被嫂子欺辱,具體年齡不清楚,後來也是被迫帶著一頭牛分家而出。這個形象就現代人來看,可以說並不是怎樣高大。

    奇葩的是他和織女的相識,織女下凡洗澡,老牛便勸說牛郎偷織女衣服,然後織女就嫁給了他。後來就是天庭不同意等等故事了。

    人物設定普通,而且和織女的婚姻,也是趁對方洗澡,偷衣服,略顯猥瑣。唯獨這頭老牛不簡單,最後還用牛角幫助牛郎追織女,雖然被王母的金釵變成銀河隔斷,但這頭老牛的設定很不簡單。

    故事其實沒必要挑問題,主要都是傳達精神觀念,而且也的確深受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頓能解釋傳統武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