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科學有故事

    先說結論:事實陳述:描述在客觀世界中可以被證實或證偽的東西。觀點陳述:描述觀察事實時個人所處的位置或採取的態度。事實需要信源、觀點需要論據

    前段時間我又接受了一次央廣夜新聞的採訪,話題是談外星人是否存在以及他們是善意還是惡意,人類是否應該主動聯絡外星人這些話題。

    我相信我的老聽眾對這個話題已經聽的足夠多了,我去年做了整整一個系列節目《億萬年的孤獨》,總共 23 集來談這個話題,現在這些節目的同名實體書也正式出版了,如果有人感興趣的話,可以翻到前面去聽我的節目或者買這本實體書來看。

    所以,央廣夜新聞的完整錄音我就不再放了,因為我講的所有內容基本上都在節目中說過了。但是在那天的採訪中我和現場嘉賓的一個小小的互動讓我萌生了要做今天這期節目的想法。

    回顧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那天晚上的一小段現場實況

    汪詰: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是有興趣去證明地球上沒有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沒有外星人,沒有這樣的科學家。

    ……

    嘉賓:你說那個是投了錢,誰誰誰認為他有了就一定有。這個事我告訴你,人類在未知的探索上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不是一個說有就有的這麼一個邏輯。

    汪詰:從邏輯上沒有辦法證明無,這個是一個基本的邏輯問題。然後,剛才您說的其實還是為了找,還是為了證明有,在這個證明有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很多附加的意義。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有興趣去證明不存在外星人,或者證明外星人沒有來過地球。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它在邏輯上沒有意義。

    嘉賓:邏輯上是有意義的,你恰恰正好和我的意思相反。人類就是要探索無知的。人類就是要確認自己的無知在哪裡。無知以外還有無知,是沿著無知這條方向前進的,而不是沿著有這條方向。我跟你的認知正好是相反的。

    ……

    人類的探索不會到今天。

    主持人:汪老師,咱們還是先不談哲學問題了。

    區分觀點和事實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對話或者說分歧是經常發生的,而且分歧的雙方都會覺得很無奈,似乎對方沒有聽明白自己的意思。

    我想,這裡面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有些人分不清你是在談一個觀點還是一個事實。當然,很多時候確實不容易分得清,但有些人可能從 來就沒有想過這兩者之間有區別,他們也從來不去努力分辨一段話說的到底是一個觀點呢還是一個事實。

    我覺得,能夠區分觀點和事實,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

    比如說,當我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有興趣去證明地球上沒有來過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沒有外星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出來,我這不是在試圖表達自己的一個觀點,而是在試圖表達一個事實。

    如果有人不贊同這個事實,那麼針對性的反駁意見應當是這樣:

    我覺得你說的不對,因為我就知道某某科學家就在證明宇宙中不存在外星人。

    這叫舉出反例來反駁一個虛假事實。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反駁我:

    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憑什麼這麼說呢?

    這個其實就是在質疑我是否有可靠的信源了。

    這時候,如我要回應的話,我就會從邏輯和信源兩個層面來回應

    比如,我會說,因為首先從邏輯上來說,要證明地球上或者宇宙中沒有外星人是沒有邏輯可能性的。然後,

    我們可以從 NASA 的官網上看到,它們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找到地球以外的生命,中國的 FAST 望遠鏡的使命之一也是搜尋地球以外的智慧文明電波,我儘可能舉出我所知道的信源來佐證我剛才提出的事實。

    不過呢,雖然我在努力表達一個事實,但它是不是真的就是事實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假如有人這樣反駁:

    我覺得你不對,科學家不應該只想著證明有外星人,也應該去嘗試證明沒有外星人。

    如果是這樣反駁的話,在我看來,他就是誤以為我在表達一個觀點而不是一個事實,這種反駁實質上並不是一種反駁,而是在試圖表達自己的一個觀點,他與我的觀點並沒有真正的矛盾。因為,他並不是覺得我不對,而是覺得科學家群體不對,他覺得科學家群體不應該這麼做。

    所以說,更為準確和恰當的表達方式為:

    即便你說的是一個事實,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希望這個事實發生改變。

    信源的必要性

    所以,今天我想說的主題是:當我們表達一個事實的時候,要儘可能地給出信源。信源就是資訊的來源。大多數時候,我們討論的事情都不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們必然是從某個渠道獲得的這條資訊。那麼,把你獲得資訊的來源說出來對於你取信於人是相當有必要的,只有信源可靠了,你的這條資訊才是可靠的。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容易輕信謠言,往往是因為心中沒有建立信源可靠度的概念。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

    吃這個可以防癌,吃那個可以補腎;這個吃多了會上火,吃了這個可以去火。

    如果大家聽完我這期節目,開始對經常聽到的一些說法產生了尋根的好奇,你很可能就會發現,原本自己以為是一個事實,結果,其實只是一個未經證實的觀點。

    當我們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出的是論據

    觀點是比事實更加寬泛的概念,支撐這個觀點的論據可以是事實,也可以是說理。觀點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引用別人的。總之,表達觀點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但觀點能否說服別人,那就不是你自己說了算,需要你的聽眾說了算。

    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個標題是一個觀點呢還是一個事實。

    我認為,作者努力想表達的是一個事實。但在沒有給出信源之前,我們暫時還只能把它當做一個觀點來對待。那麼,作為讀者來說,對於一個事實,我們最需要的是信源,所以開啟文章,我會首先找這篇文章的信源是什麼。

    吃木耳降血脂防霧霾到底是文章作者自己認為的呢還是某個研究機構的研究結論呢?如果通篇文章看下來,他只是在不斷地闡述吃木耳的好處,或者用了很多看似很科學的術語來解釋為什麼有這些好處,但是呢,卻沒有給出任何可靠的信源,那麼我依然只能把它當做是一個觀點來對待。

    而一個沒有事實作為論據的觀點往往是需要打上大大的問號的。事實上,我在親戚群中看到的大多數文章,都是沒有可靠信源的,絕大多數文章都不能說服我。

    同樣是關於木耳的,下面這個表達就是一個事實陳述:

    "廣西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李雪華等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從木耳中提取的木耳多糖 AAPS 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原始論文可以在中國知網上搜索下載。"[1]

    這就是一個事實陳述,不管這篇研究論文的結論是否會被推翻,但至少說明了一個有可供查證信源的事實。哪怕最後被證實研究論文的結論不正確,但剛才提到的論文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實際上,有很多關於吃木耳能降血脂的說法就是來源於木耳多糖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但這顯然是對研究結論的誤讀,或者是商家有意編造的營銷文案。木耳多糖是從木耳中提純的化學物質,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起作用,靠吃木耳,那是吃多少都不夠的。

    這就好像著名的治療非典的藥物達菲是從茴香中提取的,但吃再多茴香也治不了非典。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中提取的,但你吃再多黃花蒿也無法治療瘧疾,道理是一樣的。

    另外,吃木耳能防霧霾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木耳吃到肚子裡走的是消化系統,與霧霾的呼吸系統根本挨不著,不知道這麼低階的謠言怎麼就會有那麼多人信呢。

    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闢謠,而是談科學思維

    我現在越來越感到,闢謠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謠言出生的速度,造謠的成本遠遠比闢謠要低得多,而且謠言也更容易流傳,這很像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有一句話是,謠言止於智者,所以,開啟民智才是破除謠言最根本的方法。讓大家都學會一些基本的科學思維才是治本的方法。

    所以,請大家記住:事實需要信源,觀點需要論據。

    參考資料:

    [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1&filename=SPKX20010300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ZGlOdkowOTUyY3BKUDhXY3VFdXdoW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TEyMzh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K1J0RkN2bVdycktOajNBZHJHNEh0RE1ySTlGWUk=

  • 2 # 手機使用者52419263411

    事實就是現實存在的事情,無論是對是錯是眼前明擺著的。觀點是你對這個事情的理解和看法,發生任何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我有看一眼就可以解決任何數學問題的能力,會在人類社會中取得什麼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