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瀟瀟子

    父母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一把刀,我們用好了,就削鐵如泥,用不好,就會傷痕累累。

    在我周圍,凡是聽父母話的,生活質量皆堪憂。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窮人,我們就沒必要聽他們的話,完全豁出去,按照自己的意願轟轟烈烈活一次,成功了,就是有錢人的祖宗,失敗了,亦無怨無悔。

    從小就沒為夢想燃燒過的人,是死人,是活著的殭屍,搭理他們幹什麼。與他們呆在一起久了,我們就會變成死人,變成殭屍。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話,我們聽父母的話,也許會成為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如果父母本身就很窮,只會變本加厲地培養我們的自卑感。

    我是離開父母后,生活質量才好點兒。

    我在家裡,無論幹啥事兒,父母都說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一直到現在,我一年都賺百萬以上了,他們還是覺得我不行,說我沒腦子,不會來事,說話太直接了,就會賺錢,別的啥事兒都幹不了。

    然後又絮絮叨叨地說我姐姐很聰明,就是不賺錢,說弟弟很會來事兒,就是不賺錢,我除了賺錢,啥都不懂,啥都不會,只是我在外面接待了那麼多客戶,與那麼多客戶喝酒聚會,也沒人說我傻逼,我喝酒很傻逼,反而有更多的客戶與我合作。我都鬱悶了,父母眼中的聰明人都一事無成,他們眼中不成材的小孩都財務自由

    以前,父母拜託別人給我說媒,別人都是給我介紹二婚的,父母說我條件不好。我呢?在外面嫖娼,身高低於175CM的都不考慮,找媳婦,學歷不是本科的,也不考慮。現在我結婚了,老婆是本科生,也算是美女。不敢說在村裡說一說二,只是那種修養,那種氣質,也算是大家閨秀。

    父母創造了我們,不一定能瞭解我們。

    如果他們瞭解我們的話,我們做啥事兒,他都會支援我們。鼓勵我們。

    現在他們只是打擊我們,說明他們不瞭解我們。

    我有個朋友買了蘋果手機,花了5800,他父母天天罵他敗家子。

    有時候我都想對父母說:“既然你們那麼能,為什麼一直都節衣縮食還負債累累?”

    他們總是說為了孩子才變成這樣。

    “關鍵問題是,有些父母,他們也為子女付出了很多,為什麼他們還那麼富有,那麼瀟灑,那麼隨意?”

    父母的解釋總是:“人家祖上有錢,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窮人。”

    總是找客觀理由,從未深刻反省過自己。

    人不是年齡大了才聰明,是經歷的事多了才聰明。

    一個在村裡經歷了很多事的人,與一個在城裡經歷了很多事的人,其見識有天壤之別。

    就說村裡的某小學吧,還請個燒水的阿姨給老師燒水喝,一個月給她800元的薪水,為什麼不一個教室配一臺飲水機呢?一臺飲水機不到100元,8個教室也就是800元。

    在村裡很多事兒,壓根就想不清楚。

    他們都悶頭在家裡做工藝品編制,每天工作12個小時才賺30元。為什麼不在淘寶或是阿里巴巴上拿點兒貨去集市上賣呢?一個集市上賺100元總沒問題吧,撐死每天也就是在集市上呆五個多小時。只是他們的理由就是虧了怎麼辦?我沒做過生意,我不是哪料,深入骨髓地自卑感令人厭倦。

    小時候我家很窮,只是種了很多菜,菜都爛掉了,父母都不去集市上賣,他們怕遇到熟人,怕丟人。已經很窮了,夠丟人的,為什麼不敢正視現實呢?

    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現實。這是一種深入骨髓地悲哀……

  • 2 # 精英書社

    父母一代思維侷限於他們那個年代,用於管教現在的成人孩子根本不現實,所以,不要凡事聽從父母,聽從父母按排,要有自己的主見和選擇,人的一生演義何須聽從父母去演義。否則,自己是殭屍,行屍走肉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但願,天下父母應該讓自己子女成人立家後獨立自主,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希望一味依賴聽從父母選擇和按排。

  • 3 # 陸妍如

    聽話的孩子,如果我理解成聽話聽的是正確的有道理的話,而不是一味附和的聽話,這樣的孩子肯定錯不了,因為她能真正聽進去你給她的建議和好的方法,那麼她就會將這些運用到她的生活、學習上。那她肯定會與朋友相處愉快,學習認真,與老師關係不錯,與父母互動良好。

    如果聽課是那種是迫於成人的權威,只是表面上的暫時妥協,那麼這個孩子很可憐,他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缺乏愛的滋潤,心靈貧瘠。即便長大了他取得了世人眼中所謂的出息,那麼他也並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 4 # 水瓶座的魚小貓

    現在很多家人願意讓孩子學習<弟子規>,其實弟子規裡重要的一條讓孩子聽話。

    兒童對世界懵懂,什麼都想嘗試,而家長是經歷過了,所以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做了不好,因此希望孩子能聽自己對他們的教導。

    很多社會常識,基本道理,衛生紀律應該讓孩子遵守,但是讓孩子什麼都聽家長的,也未必都對,因為人無完人,家鄉本身未必都正確。

    比如不讓孩子看電視久了,自己卻看個不停。不讓孩子玩手機遊戲,自己卻玩的不亦樂乎。

    自己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要求別人包括孩子。

  • 5 # 葉二三

    首先,不能這麼直接區分。沒有絕對的。

    聽話到了沒有主見的地步也是不行的

    不聽話到了蠻橫無理的地步也是不行的。

    準確來說應該是“綜合能力”強的孩子有出息。

    裡面解釋說“綜合能力”是指,情商,智商,知識,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五項!

    按照你問題邏輯,應該是。

    不聽話但守規矩的孩子有出息。

    聽話但腦子激靈的孩子也有出息!

    以上愚見,見笑了。

  • 6 # 紫色鑽石一枚

    出息的說法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家長覺得孩子出息的標準是什麼呢?總是喜歡言聽計從的孩子,那是家長自己希望得到的一種權威感,其實是一種不自信。把孩子當成自己可以塑造的作品,這樣的家長不會和孩子平等相處,共同成長,反倒會用自己固有的觀念和思維和所謂的標準去看孩子是否有出息。

  • 7 # 滿分心情

    所以,我覺得不管聽話與否,都要有個度。既要培養孩子的自信也要收斂自負,既要培養孩子的勇敢也要收斂莽撞,既要培養孩子的孝順也要收斂愚孝,既要培養孩子的開朗也要收斂放肆。哎!是個大學問!很難。

    我們共勉!加油!

  • 8 # 夏天雪42

    聽不聽話和將來有沒有出息,真的沒有太大,太多的關係。

    聽話的兒女,老老實實,規規矩矩,說一不二,成績較好,沒什麼太大的起伏,團結同學,不惹是非,省心,招老師喜歡,不聽話兒女,到處耍點小聰明,來點小動作,表面聽從,一轉眼就變天,好動沒規矩,成績一般不穩定,時好時壞,經常讓你不放心。

    筆者認為兒女有沒有出息,關鍵在於他(她)的天賦,在於他(她)努力,在於他(她)起步的高度,在於他(她)所獲得的誰人的幫助和提攜。說得難聽一點,你勤練一輩子(可別人站在巨人的肩上起步),也到不了別人起步的高度,這和聽不聽話,誰有出息有關係?!

    年幼,年少不聽話,也不代表長大以後,任何事情都只是相對的,不能絕對化,關鍵是在於大人的正確引導,正確的教育,合理的關切,友善的愛護,進步及時褒獎,錯誤及時解決,健康發展,良性迴圈,所有的兒女都是有用之才,都有出息,似早晨八九鐘的太陽,光茫四射,前景輝煌!

  • 9 # 應舍

    所謂的兒童聽話,就是家長和老師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對長輩和老師的指令絕對服從。

    而不聽話的孩子,多數是指比較有個性,叛逆並且不服從指令的孩子。

    聽話的孩子,一種情況是他沒有自己的想法,大人說什麼,他就去做什麼,如果大人不下指令,他就不知所措。讓人覺得他並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只有執行指令的能力,

    還有一種情況,他雖然遵從指令,但是他心裡並不情願,只是因為他年齡小,怕家長怕老師,無力反抗而已。這種聽話,那長大以後他也許就會變得不聽話。

    從小就不聽話的孩子,個性比較強,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依然會保持他的個性,甚至會越來越個性明確,這樣的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強,自我判斷,不會輕易順從於別人。

    我覺得長大以後,往往不聽話的孩子比較容易有出息。

  • 10 # 果汁陽臺3

    聽話的孩子,不聽話的孩子,不能一概而論吧。如果真有那樣的孩子,那麼,完全聽話的和完全不聽話的孩子,都不會有出息。所以家長完全不要被某些言論所誤導,認為聽話的孩子將來就有出息,或者是不聽話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有出息。孩子肯定是該聽話的時候要聽話,有的時候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需要發揮自己創造力的時候可以不聽話,這都要視情況而言,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把握好分寸。有些原則性的問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絕對不可以隨著孩子的性子來。但是有很多事情又可以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不一定按照家長設定好的路來,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他不走歪道上去,用別的方法照樣可以達到目的,那就可以。

  • 11 # 王麗霞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企盼。只是家長們似乎沒有意識到:孩子從孕育及至出生的時候,便已是龍鳳。

    在本是龍鳳的身上或意識上加上條件與枷鎖,龍鳳便會失去飛翔的力量,或者帶著沉重的負擔前行。所以,無論"聽話",還是"不聽話",都只是外在的約束與條件。硬要套入條件邏輯,都會使孩子成為折翼之龍,折羽之鳳。

    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樣的結果?我想要孩子聽話,還是想要孩子獨立自主?我想要孩子不聽話,還是想要孩子能中性地聽到,客觀地接納我的意見和建議?

    從一個極端進入另一個極端是是危險的,要警惕。

    正確的做法是,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成為自己,聽從自己的內心,也能正確對待他人的意見與建議。

    難就難在,家長都不能自由地做自己,表達自己,家長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是"聽話 ,讓領別人喜歡",那麼,他如何能培養出具有自由意志的孩子?家長從來沒有體驗過做真實的自己的力量和成就,他又如何敢放手讓孩子成為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之間會有衝突?就是因為雙方在爭奪對生命的主導權。作為父母,最終必將交出這種主導權。智慧的父母,緩緩交出不執著;恐懼很重的父母,將被迫交出而充滿艱辛。這是生命成長的趨勢,越早看到越好。

    聽話與不聽話並不重要。若您可以和孩子分享他成長的喜怒哀樂,他會很聽話的,您要不要?他也會很有出息的,您要不要?

    最後,祝福您!

  • 12 # 春清閣

    聽話的孩子指的是對父母的管束不會抗議,沒有自己想法,或是有想法不敢表達的,這類的孩子往往有想法不敢去實踐,不敢提出,不夠自信,對孩子身心發展都有了一定的壓制。

    不聽話的孩子 一般都敢想敢做,想象無限大,又敢做,膽子也大,這樣發展下去,反而讓孩子更有主見,有主意。

    如果一定要說聽話和不聽話的孩子那個會更好,也沒有絕對的,主要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家長的引導。

    如果一個孩子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就乖巧懂事,他知道自己要怎麼做,知道自己的處境,更是對身邊事物都會比較敏感,從小就能練就看人眼色行事,這樣長大的孩子,以後有機遇就會抓住,你能說聽話的孩子沒出息嗎?

    那換一下,有個三代單傳,家裡老老小小都寶貝的很,小孩也很調皮,一點不聽話,甚至動不動就打人,以自己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不聽話的孩子,大家覺得他再有出息有何意義呢?

    所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要用聽話和不聽話 來枉議孩子是否會出息,孩子能不能出息,需要的是家長的好好引導,所謂愁養不愁長,三歲看老,一個孩子好的性格養成就在3--10階段,粑粑麻麻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據說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會成長的更好,好的性格和心態對孩子以後走上社會幫助也更大。

  • 13 # 石頭媽閱讀陪伴

    大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跟大人頂嘴,可是這樣真的好嗎?

    首先,我覺得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情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得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自己有做決定的權力,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

    今天去超市,孩子在賣玩具的地方停留很久,這個摸摸,那個看看,似乎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都很好玩兒,這時我提醒孩子:你要想好,到底要買哪個,決定了,就不能反悔,而且我們只能買一個!他考慮猶豫一會兒,最後選了一個慣性跑的小飛機。尊重孩子的選擇,也能讓孩子變得更有主見。

    我們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分析利弊。有時候帶孩子在外面玩兒,陌生的地方,孩子天生喜歡動,喜歡跑,會離開我的視線,這時就要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可能你會走丟,而找不到媽媽,媽媽會很擔心,以後不可以這樣!孩子也會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們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給孩子建議,孩子才會聽,但不能要求任何事都要聽大人的。

    不要單純的讓孩子聽話

    因為聽話未必就是優秀的孩子

    也不要只讓孩子有主見

    那樣只能是固執己見

    聽話,就是能夠分析利弊,善於借鑑

    主見,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見解

    聽話又有主見才是一種智慧

  • 14 # 希和育兒

    有出息跟聽不聽話是沒有什麼關係的,有出息的定義是什麼呢?首先家長要有一個自己的格局,有人認為上了大學就是有出息,有人認為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是有出息,而有人認為必須要出國才叫有出息……對什麼叫有出息這個的定義每個家庭都各有不同,怎麼能說一個孩子聽不聽話就能看出他以後有沒有出息呢?知足是福。

    再來說一個孩子怎麼樣算聽話呢?是意味著你說東他就往東就叫聽話,還是說你說往東他偏要往西這叫不聽話?我認為這都不是判斷標準。首先,孩子是個人,是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正所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請家長不要小看孩子,請把他當做一個大人來對待,給予他最起碼的尊重,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習慣,尊重他的喜好……只有大人充分做到尊重以後,你才能聽到自己孩子內心的聲音,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他這樣做的道理,只有你慢慢蹲下來,認真聽他說,他一定會告訴你所有的原委。這樣,你還認為是他不聽話嗎?會不會是你不聽話,聽不到他的話。

    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這對以後的生活有好處。不然你的孩子永遠都不會在正確的時機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時,出息從何談起。只有一個孩子有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強健的體質,這才對他以後能夠走上社會,面對大千世界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勇氣、魄力、快樂這些好的品格,都能幫助他以後有出息。從小處著手,一步一步來,才能為他以後的生活有所幫助。

  • 15 # 辣眼看事

    這個世界上既沒有“什麼話都聽”的孩子,也沒有“什麼話都不聽”的孩子,聽不聽話與成功無關,因為聽不聽話都只是他對父母的態度。也就是說,你若足夠優秀,他其實是聽話的,但能不能成功,有多種因素,不能一慨而論。反之你確實差勁,孩子多半不聽話,但也未必不成功。

    說到底,孩子聽不聽話,是父母的教育問題,與成不成事關係不是很大。如果孩子聽話,反而說明父母是有權威的,是孩子崇拜的英雄;是能夠尊重他,信任他,以理服人的朋友。反之,父母或過分遷就,或過分嚴厲,說話沒有分寸,缺乏能力、技巧、溫情和親和力,再乖的孩子也會對著幹。

    點之,千萬不要以為不聽話的孩子就是有個性,有主見,易成事;聽話的孩子只是老實,乖乖女(男),不能成事。聽不聽話真正驗證的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看的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 16 # 子謙媽媽育兒經

    1、生活中,因為家長要照顧孩子的起居,老師要照顧孩子的學業,所以就會特別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這樣照顧起來就會容易很多,可是這樣做會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什麼事情都依賴別人,不知道自己心裡想要的,不知道該怎麼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經常處在迷茫的狀態,長久下去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卻一事無成。

    2、而相反,不聽話的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樣的生活,自己的以後的路要怎麼走,個性鮮明,目標明確,這樣做起事情來就有方向,朝著一個目標前行,最終有所成就。

  • 17 # 諾言的微笑

    兩種型別的孩子有出息的都有。我們先看聽話的孩子。這裡的聽話要分兩種聽話,一種聽話是無主見,盲目聽話。這種孩子老師和家長無論說什麼都聽,自己從不去判斷,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沒有主見,這種聽話的孩子長大了就沒出息;另一種聽話就是選擇性聽話,他會把老師和家長說的話在腦海裡全過一遍,如果發現有異議的問題他會提出來爭辯,這種聽話類的孩子長大了就會有出息,他有自己的主見,不會被人左右。

    那不聽話的孩子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誰說都沒用,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種孩子註定長大沒出息;另一種情況,他不贊同你,不但自己要孤注一擲的去執行,還想讓你也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這種孩子長大就有所為。

  • 18 # 陪娃兒長大

    首先覺得這個問題太過功利,不管聽話的孩子和不聽話的孩子,對他的要求是先成人再成才。所謂的有出息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聽話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較溫和,不太有主見,服從安排,缺少魄力與手段。將來長大以後一般會成為好的員工,但也不排除成為領導的心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聽話的孩子也稱性格比較叛逆的孩子,大都有主見,長大以後一般會成為公司或某社團的領導。這種主見具有兩面性,用在對的地方就是有魄力;但若用在不對的地方,就成了一意孤行,結果未必是大家所期望的。

    所以,不管孩子聽不聽話,將來有沒有出息,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道德品質。一個沒有責任心和道德缺失的人,出息越大,對社會的危害也越大。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即使將來平平凡凡也未嘗不可。

  • 19 # 孩教圈

    “乖孩子往往沒出息,調皮孩子也許能幹大事”?

    生活中,我們往往把順著成年人意思或者是遵循所謂社會法則做事的人成為“乖孩子”,在這個定義下的孩子往往尋求順從和安穩;而將那些有些忤逆但又不嚴重的孩子稱為“調皮的孩子”,這也註定了他們是不拘泥於現狀,更敢於挑戰和尋求改變的人。

    而這種追求刺激和安穩之間的差異,就是乖孩子和調皮孩子之間的本質差異。而“幹大事”往往所獲得的成就很高,甚至高到不可以不打破常規才能獲得。

    他出身富貴,豐衣足食,更有佳人常伴,父母健康。但他偏偏離開那溫柔鄉,撇下錦衣玉食,放棄便捷的康莊大道,選擇金戈鐵馬,平千秋亂成萬古業……

    似乎這樣看來,調皮的孩子似乎更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但是,乖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好。

    他出生平凡,卻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也許天賦有限,卻笨鳥先飛。

    自幼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懂事、聽話、勤奮刻苦……

    畢業,入職,雖無大勝,卻略有小成;年近而立,有房有車……

    婚後生活美滿,夫妻恩愛;歲盈有餘,也能各處走走看看……

    不僅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有琴棋書畫詩酒花。

    似乎沒有淘氣孩子的波瀾壯闊的人生,但偏安一隅,品嚐安然與恬靜,又不失為一種寫意人生。

    所以這句話應該這麼理解:

    調皮孩子往往沒出息,但也不會過得太差。若是聰明些,或努力些,甚至還能把日子過得愜意且滋潤。

  • 20 # 唐米育兒心理

    下面試著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1、從“聽”的態度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身邊人說很多話,如果孩子可以尊重他人,本著認真“傾聽”的態度,接納他人的不同聲音,才有機會跟他人實現良好的溝通。在溝通中,聽的一方的態度往往決定了講話者是否有意願去講,而一個善於傾聽的孩子,從小處著眼,他具備了與人溝通建立良性關係的能力,從大處說起,他則擁有了看世界的大眼界大格局。

    我們提倡的“聽話”,最好是鼓勵孩子對人有接納尊重的態度。

    2、從“聽”的內容上

    常聽一個笑話是“媽媽覺得你冷”,上學後“老師說這樣做是不對的”……不難發現,往往孩子收到的都是善意的表達,發自內心的幫助等等,可這些往往是身邊人自己的判斷、經驗和想法,並不是關心孩子的真實感受,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外面的世界。當成人沒有關注了孩子的感受、認知,等於否定抹殺了孩子自我思考力和判斷力。

    經歷過童年、少年及青年成為父母的我們,真的敢確定自己的認識、經驗和想法就是一成不變的真理嗎?如果孩子言聽計從,則很容易失去對自我的認知,沒有自信和勇氣自己面對生活的一切,遇到問題,就依賴身邊的親人,那麼可想而知,孩子如何可以突破自我成就自我!

    生活中的選擇並非是只有A,還會有B有C,重要的是孩子有內心的力量做出自己的選擇,並勇敢面對選擇後的一切。前行的路上坑坑窪窪,風風雨雨,做為父母長輩,不可能永遠把孩子抱在懷裡,背在肩上,一直哈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思想做出自己的選擇,那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3、從“聽”的物件上

    孩子會慢慢長大,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最早是家人,然後是老師、同學、朋友還有身邊的其他人,每個人都可能與孩子的生活有交集,讓孩子可以在與不同的人的溝通中,堅持做到懂得傾聽,自信而友善,這是最難得的。

    那麼對於想強加於孩子思想的人來講,孩子有禮於形,有取捨於心,可以不“聽話”;對於想善意幫助孩子成長的人,孩子抱持感思之心,對於建議願意去有自我判斷地選擇接受;對於冷言冷語,孩子有自信,不盲從不受負面的影響。

    當孩子有選擇去結交自己願意交流的人和圈子,也意味著TA有更強大的實力去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是否準備好迎來科技的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