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卡妹
-
2 # 不貳過者
大明王朝,明朝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王朝,明朝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經走在了當時時代的最前列。例如當時的製造業,商業發展等。
-
3 # 愛做飯的老K
剛明,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透過農民起義並一統天下的皇帝,深知底層百姓的疾苦,在位期間,嚴打貪官汙吏,貪贓枉法之徒。大明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妥協,不退讓,歷代皇帝都是硬骨頭,哪怕是末了皇帝崇禎,當闖王李自成攻破都城,崇禎親自手刃皇族至親,然後跑到煤山自縊,留下遺言“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
4 # 小子說歷史
我覺得在“明”前面加上“錚”字,即“錚明”。“錚”《說文解字》中解釋:錚,金聲也。表示金屬撞擊聲,也可表示才能突出和剛正不阿的意思,如“鐵骨錚錚”。故覺得只有“錚”字方能概括明朝一生。
縱觀明朝整個朝代,其所作所為也是符合這個字的。明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朱元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恢復生產,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對於貪汙的官員,剝皮揎草。朱元璋表達了其要建立一個朗朗乾坤的國家的願望。
明成祖朱棣,成祖有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為了抗擊蒙古人的南侵,最終決定遷都於北平。簡簡單單的宣言,卻表明了明皇室對外敵反抗到底絕不投降的決心!
明末代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前寫下:“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臨死前也從未想過要投降求饒,反而心繫百姓,是為鐵骨錚錚!
縱觀明朝整個歷史,明朝正如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一般,能夠做到強硬時,殺伐果斷,窮追猛打(前期攻打北元),虛弱時能傲骨凜然,毫不示弱,奮起反擊(英宗被俘事件),衰弱時也能直面淋漓的獻血,不搖尾乞憐!(崇禎自縊於煤山事件)
錚明,名副其實!
-
5 # 80後老申
烈:猛烈、嚴正、為正義而死難之意
明朝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1368-1644年,共277年,歷16帝;
開國皇帝朱元璋,真正的草根出身,推翻蒙古,收回中原王朝失去400餘年的幽雲十六州,而且是唯一一次由南向北征討取得勝利的;
此外,明朝建國後,不禁持續對北元的打擊,對國內勵精圖治,發展農工,國家逐步富強,成為15-16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此後不斷打擊瓦剌、韃靼、南征安南(今越南)、再加上北京保衛戰、萬曆三大徵……
而且明朝中後期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經濟世界首屈一指;雖然由於各種原因,被清所滅,但是明朝真正做到了:不和親、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武治威武,文治同樣出色:大力發展經濟、開展海外貿易;所以說明朝是個很有特色的封建王朝,各方面都做的轟轟烈烈、也是盛唐、強漢之後,最引以為傲的漢人王朝!
所以明前面加烈子最妥貼:烈明、烈明、烈明!
-
6 # 我是瑞興啊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襲自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的“大小明王”之號,又稱皇明,清朝時稱之為前明。
大明國號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與宗教有關,吳晗等人認為,大明國號的源頭是明教,而南京大學胡阿祥等認為此國號出自白蓮教,而源頭則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國號以示正統地位,也同時應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預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據五德終始說,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稱朱明。(百科原文)
-
7 # 區塊鏈真的真實嗎
剛明,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透過農民起義並一統天下的皇帝,深知底層百姓的疾苦,在位期間,嚴打貪官汙吏,貪贓枉法之徒。大明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妥協,不退讓,歷代皇帝都是硬骨頭,哪怕是末了皇帝崇禎,當闖王李自成攻破都城,崇禎親自手刃皇族至親,然後跑到煤山自縊,留下遺言“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回覆列表
加大字,大明,它的意義出於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五百多年的民間傳播,成了眾人皆知的預言。韓山童,劉福通在河南起義後,朱元璋一度向小明王政權稱臣。後害死小明王,繼之而起國號大明。
為什麼叫大明,其一,朱元璋部下分紅巾軍和儒生兩類。紅巾軍早年追隨韓山童,劉福通,彭瑩玉等明教領袖都是明教徒,他們自然贊成用國號大明。 對儒生來說,雖然他們不信明教,但認為明是光明,分開是日月,古代的祭祀禮制相符。而且,明朝起於南方,拿陰陽五行來說,南方為火,神是祝融;北方為水,神是玄冥,當時蒙古政權起於北方,正好應了陰陽五行相剋的道理,再則,上古神話中也有“朱明”一說,正好又應了皇帝的姓氏。
其二,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天子殉國。當然是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編著永樂大典,徵塞外,敗瓦剌,平交址這都是國力強盛的體現,以至於後人都尊稱朱棣為永樂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