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如果山海關大戰張獻忠大軍來支援李自成也會大敗。一盤散沙不團結是原因之一,農民軍沒多少軍事謀略、才能不足是原因之二。

  • 2 # 沉沉相殷

    那闖王必敗,兩個敵人無聲無息來到身邊都不知道,必敗。李自成見清廷兵馬來了,打不過,可以考慮暫時議和,可以考慮暫時投降,可以逃跑。假設闖王帶兵降清,安排劉宗敏李巖帶兵逃跑,吳三桂還會封平西王麼?闖王看一下清廷有那些長處,闖王有錢有謀士有地,可以收買滿人為自己說話,把新得到的美女陳圓圓獻給好色之徒多爾袞,看吳三桂還會不會衝冠一怒為紅顏,反清復明。

  • 3 # 意識物理學

    農民軍在吳三桂的問題上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把這個四叛賊臣推向了滿清一邊,他恨死了農民軍,只是礙於民族大義,才顧慮重重,陳圓圓被奪,給了他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於是降清,怒擊農民軍。

    山海關戰敗,實際無所謂,如果農民軍採用過去的流動作戰,或聚或分,就地轉圈,八旗必將束手無策,怎奈永平盟約,欺騙了農民軍,八旗軍用緊迫戰法,不給農民軍轉身機會,窮追到底,宗敏戰死,闖王又被奸徒所害,群龍無首,再加明朝歸清,漢奸肆擾,終自抱憾終天,歷來外族入主,皆因漢奸猖獗,正如當下,漢奸當道矣!國有不測之禍!

  • 4 # 浮沉的歷史

    李自成、吳三桂和滿清三方爆發的山海關之戰是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一次大戰,此戰後李自成一蹶不振,滿清則聯合了吳三桂一起入主中原,最終開創了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

    “張獻忠帶領大西軍參加山海關大戰”的假設是不切實際的

    李自成和張獻忠原本是親密無間的義軍戰友,但是在各自勢力發展壯大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在1643年,張獻忠佔據武昌後正式建立了”大西國“農民政權,於此同時李自成所部農民軍已發展至百萬大軍,在佔據襄陽後建立了“大順國”農民政權。李自成後來又殺害了羅汝才、賀一龍,使得張獻忠對此感到十分不滿,但是攝於李自成軍隊強於自己,張獻忠只能率部入川以避免和李自成產生衝突。

    到了1644年山海關大戰時,張獻忠此時遠在四川,如果真的能要支援李自成,這時間也是趕不上了。況且,此時大西政權和大順政權已經勢不兩立了,雙方在劍拔弩張。

    退一萬步講,即便張獻忠的大西軍都沒加入了山海關大戰,又能怎麼樣呀?接下來我們就來架空一下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李自成參加山海關大戰的兵力,根據近人商鴻逵撰文《明清之際山海關戰役的真相考察》考證,大順軍東征部隊不超過六萬人,我估計最多不會超過十萬人。而與之對陣的吳三桂軍人數在四萬人左右,再加上滿清的八旗兵十餘萬人。

    但是在實際的作戰過程中,大順軍主要是在和吳三桂軍隊交戰,清軍只是在最後關頭進入戰場,並且一舉就徹底擊垮了大順軍。由此看見大順軍的戰鬥力並不是很強,大順軍的兵力多於吳三桂的軍隊才稍占上風,比吳三桂軍隊要更強更多的清軍佔盡了優勢。

    同為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大西軍又能比大順軍強多少呢?恐怕戰鬥力只會比大順軍更差,即便有十萬大西軍加入也根本扭轉不了山海關大戰的最終結局。

  • 5 # 品茗讀史

    導語:這個假設根本就不成立!

    在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前期階段,李自成、張獻忠曾經聯合作戰過。但是,自從張獻忠谷城重舉義旗,吸引了明朝的全部注意力。躲在深山老林中的李自成乘機潛入河南,利用河南災荒嚴重、遍地饑民的形勢,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尤其是李自成攻克洛陽,處死福王朱常洵,開倉賑濟饑民之後,李自成的聲望威震天下。因此,各路義軍紛紛前來投奔李自成。像久負盛名的羅汝才、革左五營等部都是在此時離開了張獻忠,前來與李自成聯營作戰。這也使得李自成的勢力大大增強,敢於同明朝官軍進行大規模的野戰了。

    當李自成在朱仙鎮大敗左良玉、在柿園戰役大破孫傳庭之後,李自成已經變得強大無敵了。因此,李自成開始整肅內部,剪除異己,先後陰謀暗殺了義軍著名領袖羅汝才、賀一龍等人,吞併了他們的部眾。

    從此,各路起義軍對李自成極為畏懼忌憚,都對李自成敬而遠之,無人敢再與他合作了。像著名的老回回馬守應就尋機率部逃離了李自成的控制,去與張獻忠合營。

    張獻忠屢遭明朝官軍的重點打擊,力量明顯不如李自成強大。在明軍重兵集團與李自成決戰之際,張獻忠乘機佔領了武昌,準備建立政權。李自成得知這一情況,立即派人前去威脅張獻忠,對張獻忠進行了一番恐嚇。

    張獻忠自知此時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決定先不與李自成翻臉,遂決策放棄武昌,轉進湖南,隨後進入四川,攻取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

    由於李自成斬殺羅汝才、賀一龍等農民軍領袖,又威脅攻打張獻忠,因此,不但張獻忠跟李自成已經恩斷義絕、分道揚鑣了,而且,其他不願臣服李自成的各路義軍也都因為害怕而從此再也不跟李自成合作了。

    所以,當李自成被清軍不斷追擊痛打的時候,張獻忠的大西軍和其他散落各地的農民起義軍,誰也不願去幫助他!

    結語: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主要是忽視了清軍的存在,認為對手就是吳三桂那幾萬人馬,這是不瞭解實際情況,盲目輕敵所導致的後果。

    其實,李自成兵力龐大,根本就不需要大西軍前來幫忙!

    如果李自成能夠認識到清軍才是自己的主要對手,那麼,他只要調集袁宗第、白旺兩部主力前來,就穩操勝券了。更遑論駐紮在西北地區的黨守素、賀錦等大軍了。

    說到底,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中遭到慘敗,主要是因為自己過於輕敵所致!

  • 6 # 大國布衣

    山海關大戰是一場決定王朝命運的惡戰,大戰之初吳三桂節節潰敗,清軍乘亂加入,結果李自成大軍猝不及防遭到大敗,這一戰直接導致清軍順利入關,大順政權不得不退往陝西,清朝也很快實現了其逐鹿中原,一統天下的千秋大業。

    山海關大戰,大順軍的兵力是佔優勢的。當時參戰的三方勢力中,吳三桂“募兵七千”,收降唐通兵“約二萬人”,總兵力在三萬左右。而清兵,據明清史專家顧成所著《南明史》考證稱清軍大約七八萬人,且“蒙古人居多焉”(據《沈館錄》),戰鬥力較為強悍,兩軍合計總兵力在十萬左右。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出征山海關的兵馬人數各書記載差距較大,有兵五萬、六萬之說,《明史》流寇列傳則記載率兵二十萬,《清實錄》認為李自成軍有“二十餘萬”,其他說法基本在十萬多,各種說法中,正史記載與筆記記載有較大出入,筆者以為,李自成命權將軍劉宗敏率領先頭部隊進入山海關人數在六萬左右,但後續部隊加起來可達十萬以上,因此大順軍在軍力上是比較佔優勢的。

    山海關大戰,大順軍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對當時的時局預估不足,李自成急於招降吳三桂,在吳三桂最終放棄投降後,李自成沒有想到他會倒戈向清朝,這一場決定歷史命運的大戰,清軍的加入才是關鍵。

    大戰前,李自成對清軍情況不明,行動遲緩,以至於大順軍到達山海關後,清軍早已排兵佈陣坐等李自成。大順軍首先與吳三桂軍交手,雙方在一片石、西羅城展開惡戰,李自成依靠人數優勢,憑藉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重挫吳軍。然而在與清軍取得救援期望的吳三桂,則率領吳軍拼死抵抗,大順軍未能順利進入關內,多爾袞採取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慎戰之策,欲在李自成與吳三桂連戰疲憊之時,突出奇兵,來個措手不及,一舉取勝。

    戰打到後面,吳軍在大順軍的猛烈進攻下已是岌岌可危,為表決心吳三桂親赴清營向多爾袞剃髮投降,於是多爾袞及時的命八萬清軍精銳 ,尾隨吳三桂所部,與投入全部兵力,擺成一字長蛇陣的大順軍展開決戰,清軍在突來的大風的掩護下,在吳軍、大順軍雙方均已疲憊、損失甚重的關鍵時候,由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騎,乘風勢突入兩軍,猝不及防的大順軍陣腳大亂,自相踐踏死傷慘重,最終因為沒能等來牛金星的援軍而潰敗,大順軍損兵折將達數萬人。

    這一場惡戰,李自成的大順軍對清軍入關助戰毫無準備,同時缺乏對清軍騎兵作戰的經驗,結果遭到清軍精銳的奇襲,精銳幾乎盡被殲滅,另外,由於牛金星未能及時帶來援軍也是大順軍失敗的重要原因。我們現在迴歸正題,如果山海關大戰中張獻忠的大西軍能及時趕到支援李自成,結果會如此?

    首先,這是一個不成立的假設,大西軍與大順軍雖然同樣從陝西走出來,但張獻忠的主要活動地區在川渝,而李自成早期在明朝的圍追堵截之下左突又竄,直到後面才開始全力經營北方,與堅持在川渝發展的大西軍沒有什麼往來,雙方是各自發展,而且張獻忠與李自成可謂是互看不順眼,要想讓張獻忠親率大軍支援李自成,顯然是不現實的。

    其實,我們假設張獻忠真的率軍支援李自成了,這對於大順軍無疑是雪中送炭,大順軍雖然在兵力上要略多於吳、清聯軍,但清軍中的蒙古鐵騎戰鬥力強悍,大順軍實際上並不佔優勢,在傾盡全力與吳三桂展開決戰後,沒有後續兵力的支援結果大潰而回,因此張獻忠的支援顯得至關重要,甚至有可能轉敗為勝。

    最後,張獻忠要和李自成走到一塊,必定要重新進行利益分配,一起瓜分天下,這對於已經打下京師,逼死明帝的李自成來說,要想把辛苦打下的大好局勢平分給張獻忠,這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因此,張獻忠是絕無可能聯合大順軍一起進取山海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方家看不起沒結婚就住一起的女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