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燕9962
-
2 # 王秀菊
不管是上學還是參加工作,凡是學校或單位組織的捐款活動,我都加入,現在退休了,大凡遇到大的天災人禍,能有正規的捐款渠道和方式,我也會盡微薄之力。
-
3 # 資深文青
捐過多少次,已經記不得了。從上小學開始,就給困難同學捐過衣服和錢。參加工作之後,每年幾乎都固定捐款給困難職工,數額不大。遇到重大災難,更需要獻愛心捐款。到底捐了多少次,不記得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捐贈已經成了責任。
-
4 # 鄉野非村夫
有捐過物到希望工程,回收那個;之前水滴籌捐過不少,後來網上曝光後,就沒有了,現在就只投那寶裡面那個相互寶,非廣告貼真實情況反饋,一次最多3元,也可以為自己家裡人積累保值
-
5 # GX哈老二
在08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小學,那時候汶川地震,我們班級大夥們都捐了錢,我毫不猶豫的把我那一週全部的零花錢捐了上去。初中的時候,也有過募捐活動,具體忘了是啥。直到出社會來了,到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大家都在捐款,我也捐了一些錢,還有就是平時在朋友圈那看到水滴籌,等我確認了真實性,我也會娟點,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能幫一點算一點,雖然不多,但我也希望大家趕緊好起來,加油武漢
-
6 # 郭小西是個工人
從記事起到現在,捐款的次數屈指可數。
假期回家坐車的時候總會在車站碰到一些穿的破破爛爛的老人和小孩,拿個小碗向過往的旅客行乞。剛開始第一次被一個老大爺用一個小碗把我攔住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把錢放進了小碗裡。大爺拿著小碗走開時,那時的我頓時覺得自己小小的身軀高大了許多,走路都帶風。後來我把這件光榮的事情告訴父母和朋友時,換來的卻是不一樣的答案。
從那次捐錢事件過後,我很少再捐錢了。不過偶爾看到有些場景的時候,我也顧不得真假,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捐出身上的錢。一次在路上被一個和我媽媽年紀相仿的人攔住,說是她來這邊找親戚,結果沒有聯絡上,現在已經兩天沒有吃飯了,問我能不能給她5塊錢買個餅吃。當時的我猶豫了幾秒鈡,她一直在用一種期盼的眼神望著我。最後我花了6塊錢。給她買了兩個餅,送到她的手中,她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著我,說了聲謝謝。
再到後來,我畢業了,開始工作了。每個月身上和銀行卡上的錢,基本只夠自己溫飽的。不要說有結餘,有時候自己的生活還要靠家裡父母的接濟。在路上走的時候,在車站等車回家的時候,我還是會遇見攔路乞討的人,但是我已經沒有能力去施捨了。
汶川地震的時候,那時的我已經畢業了,已經工作了。但每個月的生活還是捉襟見肘。那次公司組織捐款,我捐出了兩百塊。當我把錢投進捐款箱的時候,沒有覺得自己很高大,只是覺得我盡力了,我盡我最大的努力了。
-
7 # 穿拖鞋的公主764
我出生在農村的一個小山村,家裡貧寒,經濟方面更是缺乏,就是再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度過我的童年,慢慢的生活條件慢慢變得好起來。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朋友圈發的“水滴籌”救助,開啟看到最不想看到的一幕,病人的痛苦,蒼白的臉,無神的眼,在看到病例上的檢查結果,更是讓人難受,心有餘而力不足,捐了50。人在,家在,這些人更需要社會的幫助,每一個人儘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也許可以挽救一個家庭。
-
8 # 盧貴妃吉祥
小學每年都會去敬老院,以前讀書家裡也沒啥錢,就回捐一些自己家做的臘魚臘肉的。大概三四月份得樣子有茶葉,我們就會去採茶葉換錢,放學採茶葉可以掙五毛錢或者一兩塊錢,交給老師,會作為貧困生補助,幫同學購買書籍。到了上初中條件慢慢的好了,手裡每天有五毛到一塊的零用錢,會存摺錢,到需要的時候捐出去。到現在有需要的時候捐款,表達我的心意。只是不多……
-
9 # 慄慄慄小米
我記得我人生的第一次捐獻是在1998年,那年我九歲,上小學。因為98年的洪災,學校組織學生捐物,因為那個時候家裡條件都不是太好,所以不要求捐錢,要求捐物。當時回到家和媽媽把我穿不了的衣服和一件我非常喜歡的毛衣捐了出去。拿到了學校,校長和老師都表揚了我,我感受到從來沒有過的開心和滿足,覺得我捐的衣服也許能為災區的小朋友帶來一些溫暖。這是我第一次捐贈的經歷。上高中時,我一名同學得了白血病,我們班組織了捐款,那時候錢不多,我們每個人捐的錢也不一樣,但我相信我們的愛他可以感受到。參加工作以後,基本上都是以單位組織捐款為主,每年都會組織捐款。就我個人而言,也會在一些籌集捐款的平臺進行網上捐款。我相信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去做這件事,我們都要儘可能去多履行一份社會責任!
-
10 # 曉曉的點滴生活
都是小事,感覺不值一提,真正的大事,我覺得我還要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生活的更好,才能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人!
回覆列表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是土牆茅草房。鄰居們的房子都捱得近,以前很容易起火,一燒就是一大片,不是人們不極積救火,而是跟本救不過來,有的人家多少還能搶點值錢的東西出來,有的人傢什麼也搶不出來,人出來就算好的。被燒的困難戶,四鄉八里的自動自願出糧.出茅草.出木料.出人工等等,大家齊心協力幫災民重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