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興堅哥
-
2 # 康康炒股日記
什麼是商譽?
值2塊錢的東西,花了3塊錢去買,多的1塊錢就是商譽。
這是簡單地買東西,如果是公司併購,每一筆錢都要記賬。會計記賬的時候,那2塊錢是淨資產,是實打實的。那1塊錢怎麼記呢?記成“商譽”。
商譽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要多花1塊錢?
Sunny一面來看,是看中了這東西將來會增值;
陰暗一面來看,有可能是轉移資產的手段。
不管Sunny還是陰暗,有一點是確定的:商譽是虛的價值。
既然是虛的,一般來說,商譽高了不是好事。至少,裡面有一些看不清的、不確定的東西。
對短線交易來說,不大可能對基本面有深入的瞭解,所以簡單的做法,就是迴避那些商譽高的股票。
三個方法檢視上市公司的商譽好多人說在F10看不到商譽,不奇怪啊。商譽主要是由併購產生的,有併購,有溢價併購,才會有商譽。沒有溢價併購,就沒有商譽這一項。
可以用三個方法看商譽
第一,很多行情軟體裡都有“高商譽”這個板塊,進去看看,板塊裡的股票商譽都不低。
第二,從F10裡的財務分析去看。如圖
第三個辦法,是對第二個辦法的偷懶
財務分析老長老長的,翻得眼花繚亂還找不到,有沒有容易點方法?
1,進入行情軟體,按F10,找財務分析,點進去
2,這兩個鍵【CTRL】【A】一起按,全選,然後再按CTRL+C,複製,這樣就把全部的財務資訊複製出來
3,開啟一個word或者寫字板,再按CTRL+V,這樣就把財務資訊貼上到word或者寫字板裡
4,在word或者寫字板裡面按CTRL+F,再搜尋“商譽”。這樣就很快能找到上市公司的商譽資訊。
商譽不是絕對的,但是過分的高就不好。比較適合的就看板塊裡的高商譽,人家已經幫你算好了就不要糾結了。
-
3 # 一心理財
商譽是指一家企業預期的投資回報率超過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家公司在被收購時,收購公司拿出比被收購公司的公允價值更高的一部分資產。其實,商譽的本質就是投資者看重企業整體(品牌、優秀的領導者等等)未來的發展潛力而願意支付的溢價。
舉個例子,假設A公司要收購B公司,A公司的全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億,但是B公司卻花了2億才買下A公司,多出的1億就是A公司的商譽。
在國內,商譽只會發生在有資金活動的時候。只有在有合併收購等經濟活動發生,資產評估時才會計算商譽。無收購,不商譽。
商譽在會計中,被算作是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的左側。雖然,商譽看不著摸不著,但是,商譽不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而商譽屬於不可辨認資產,只能算作無形專案。
商譽是一柄雙刃劍,好的商譽能增加企業的價值,而壞的商譽卻能無形之中摧毀一家企業。
比如,享譽全球的可可可樂公司,其商譽就是頂好的。如果可可可樂旗下的所有工廠全部在一夜之間被燒燬,只要憑著獨特的配方和可可可樂的金字招牌,就能重振旗鼓。
再說,那些具有負商譽的公司。比如,曾經的三鹿公司,因為奶粉事件,失去了消費者的信譽。得民心者得天下,三鹿公司的商譽依然不好,最終還是難逃破產的命運。
所以說,商譽對於一家企業的發展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選擇具有好的商譽的公司來投資,也是一個選股的標準。
-
4 # 頭頭說道
商譽是一個會計概念,不是一個經濟學概念。
舉例:
可是我開價5萬,愛買不買。為啥?
理由
1我這兩條狗是同一品種名狗
2這兩條狗一公一母,而且感情很好,互不分離。今生不能沒有你,達令
你要是買,拿5萬,是不是感覺多花了3萬。這3萬就可以理解為,拿錢買了商譽。
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總結出商譽的幾個特徵:
1能帶來超額收益。能生下明星狗仔,且生生不息
2資產組合價值大於單體價值之和。兩狗絕配,拆開就那麼不值錢了
3商譽價值不能脫離於原有資產。離開了兩條實體狗,就沒法去談3萬溢價,只剩下一地狗毛。
-
5 # 金鼎股戰場
經常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分析報告中看到商譽一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商譽?
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下其概念!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
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商譽同專利、商標一樣屬於智慧財產權的範疇。商譽這一無形資產同企業的裝置廠房等有形資產,同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無形資產一樣能為企業帶來利潤。
人們通常是採用資本化率把企業超額收益還原求得商譽價格的,而資本化率實際上又是投資(投入資本)報酬率,企業超額收益經過還原所得的就是創造這種超額收益的資本額。所以,應把商譽的價格看作為資本化價格。
再說的通俗點,就是指人家在收購你公司給錢的時候,給的錢大於你企業淨資產的那一塊,人家為啥要多給你呢?這是因為人家覺得你這個公司有潛力,有口碑,雖然沒有啥錢了,但是你公司往那一擺,人家都知道,願意和你做買賣!
這就和人的聲譽差不多,脫離了公司(企業)就木有任何意義了,只不過商譽平時不體現,只有非同一控制下的合併的時候才會出現!可口可樂的老闆就曾經說過,即使工廠毀於一旦,也能在一夜之間重建,靠的就是這個商譽!
總體來看,商譽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是企業的重要財富。一個企業如果有了良好的商譽,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就可以處於良好的位置,遇到資金週轉困難時就可以較容易地獲得銀行貸款,但是良好的商譽是企業經過長期地努力工作後才逐漸形成的,一旦受到他人的侵害,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而且也會使企業的社會形象受到損害,嚴重的可能會使企業破產倒閉。
-
6 # 首席投資官
會計上的商譽,指的是資產的收購方在獲得被收購公司的業務時產生的無形資產。商譽,表示的是一種不能單獨識別的資產。商譽不包括任何能夠以實體劃分開並出售、轉讓、許可、出租或交換的可識別資產,無論這些可識別資產是單獨使用還是與相關合同、其他的可識別資產或負債一起使用。
商譽本身不包括合同或其他的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轉讓,或者與其他的權利和業務進行分離。不是商譽的可識別資產的例子包括:公司的品牌名稱、客戶關係、無形的藝術資產以及任何專利或專有技術。商譽等於“購買代價”(支付購買資產或業務的金額)超過資產和負債的總價值。它在資產負債表上被歸類為無形資產,因為它既不可見也不可觸及。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商譽不會攤銷。相反,管理層負責每年評估商譽並確定是否需要減值。如果市場的公允價值低於歷史成本(購買時的商譽),則必須記錄減值以使其降至市場的公允價值。然而,公允市值的增加將不會在財務報表中列賬。但是,美國的私人公司可以選擇用FASB私人公司理事會的會計替代方案在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對於商譽進行攤銷。
關於商譽的計算:為計算商譽,需要將所購買公司的可識別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市值之和從購買價格中扣除。例如,如果A公司收購了B公司的100%的股權,但是支付了超過B公司的淨市值的價格,就會發生商譽。為了計算商譽,有必要列出所有公司B的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公允價值。
為了收購B公司,A公司支付了20美元。因此,商譽將為11美元(20美元至9美元)。
-
7 # 星星股經
什麼是商譽?
但是老闆說,這隻母雞會下蛋,一年生下的蛋都值500元,而且保證連續5年下蛋,蛋價總額2500以上。
這麼一來,這隻母雞可值錢了,於是有人花了5000元買了這隻會“下蛋”的母雞。
從50元,到5000元。中間的差價就是商譽。
有人會說,怎麼可能,有人會這麼傻嗎?這母雞下的是金子嗎?
怎麼可能一隻母雞也要花這麼多錢買?
人不傻,母雞也不會下金子。
只是有人願意相信這個賣母雞的人,因為他還會講其它故事。
比如這隻母雞和某小剛是親戚,把母雞放到他家去,他家還有更多雞,會下更多蛋呢……
……
客官如果看不明白,可以看下下面這個例項:
某小剛創立東陽美拉拉雞公司,持股99%,資產1.36成,負債1.91萬,總負債0.55萬。
華宜兄弟看中某小剛家的雞會下蛋,有人說是金蛋,於是想要購買70%的股權,某小剛立馬要價10億,華宜兄弟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你說這兄弟是不是傻呀,什麼雞居然這麼能賺。
華宜可不是傻,人家是大老闆,怎麼會比不上爾等小散。
華宜回家立馬召開股東大會,說要定增股票去買雞,告訴大家這隻雞如何如何厲害,一年下多少蛋,蛋還會變雞,雞又生蛋。而且人家這雞還承諾每年創造1億利潤呢。
股東們把持不住了,趕緊買買買。
於是10億買負債0.55萬的拉雞公司就出現了。
畢竟花了10億呀,多餘的錢怎麼算,計提商譽。
若干年後,雞並沒有生那麼多蛋,股票跌慘了,商譽減值了,華宜兄弟減持了股票。
可憐的小散,依然在思索,為何那隻雞就是不下蛋?
-
8 # 使用者106293629459
商譽有會計商譽和經濟商譽兩種。
經濟商譽是類似好品牌等等,不是知名度,而是有這個就有提價權,同樣的東西可以賣出更高價格,賺取更多利潤。
會計商譽是合併財務報表的概念。只能由併購產生,不能自己生出。假設:
A公司併購B公司,B公司公允價值3000萬,但是A公司願意出4000萬併購B,那麼說明A認同自己擁有B後協同效應是4000萬,多餘4000-3000萬=1000萬,是商譽,計入合併資產負債表資產項。
-
9 # 華寶網格交易
近期有個很重要的訊息,財政部徵詢了一下意見,結果會計準則諮詢委員大部分同意商譽進行攤銷,而不是減值測試。當然此事沒有最終敲定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商譽?
就是上市公司收購資產時產生的溢價部分。假如我有一家做網站的公司,有人買我的公司,估值我隨口說就1個億吧,但我的淨資產也就10萬,就是桌椅電腦上面的,那剩下的9990萬溢價就是商譽。
原先證監會的意思是,上市公司把我收購了以後每年都要重新評估一下我公司及網站的價值,比如網站瀏覽量越來越少,使用者都跑光了沒人看,那這9990萬元的溢價就要一口氣計提為虧損。
現在新出的辦法是打算把這9990萬元的商譽虧損,分攤到很多年裡。
這對業績表現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A股現在商譽高達1.45萬億,這若剛性計提的話,有可能接下來的年報披露就是雷聲不斷,場面會很難看。分年攤銷就會溫和的多。
2018三季報商譽佔2019年報業績快報淨資產比超過80%的公司:
由於年報還沒有發,我拿2018 三季報的商譽值在2019年年報業績快報中的淨資產進行了佔比計算。
簡直堪稱恐怖!自2015年併購潮以來A股市場的商譽規模急速膨脹,來自中小板、創業板和傳媒行業的商譽風險尤為集中。在行業景氣度下降的壓力下,被併購的標的無法實現預期盈利的機率增加,若公司選擇在未來某個時間使商譽減值損失集中爆發,則會對公司未來的業績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以上的淨資產是以業績快報為標準,最終的比例還需要等年報出來後進行準確計算。至少可以作為大家一個防踩雷的手冊。
新增商譽比重居前的公司(三季報 減 中報):
從行業來看,基本上集中在軟體服務、通訊、電子、網遊等行業。
雖然以上行業尤其在大資料、區塊鏈、AI、晶片、新能源等領域需要一定時間的技術培養,甚至需要透過併購打造自身的技術壁壘,可長時間沒有質變的公司,尤其在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又能堅持多久呢?
總之,希望大家在日後投資的過程切勿盲目,不可忽視商譽帶來的負面影響,做到心裡有數。
-
10 # Y倚闌聽風Y
商譽的概念
商譽主要出現在企業兼併收購行為中,若購買方企業支付的股權投資成本與被購買方企業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存在差額時,差額部分被稱為商譽。
假設A公司花費100萬元收購B公司,而B公司可辨認的所有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僅有80萬元,那麼A公司額外支付的20萬元購買款項,在A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計量為商譽。
商譽的處理正商譽
若購買方所支付的股權投資成本大於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時,溢價部分被稱為正商譽(上面的例子即為正商譽)。
正商譽作為資產確認。2004年依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3號規定,商譽在必要時要進行商譽減值損失確認(細節比較複雜,不在此描述)。
負商譽
當購買方支付的股權投資成本小於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就會產生負商譽。
假設A公司花費100萬元收購B公司,而B公司可辨認的所有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有150萬元,那麼購買款項比實際公允價值少的50萬元,即是負商譽,簡單理解就是“折價購買”。
一般實際情況中,負商譽出現的機會並不多見。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3號規定,如果出現負商譽,企業需重新評估被收購企業的各項資產負債與成本,經過重新評估後的負商譽,直接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為損益。
-
11 # 老王理財經
本週截至週三共有197家企業披露業績預虧,業績變動原因中提及商譽的多達77家,佔比達四成。所以挺多人開始重視這個概念了,我簡單說一下:
首先,什麼是商譽?
是指企業收購交易中購買價格超過被收購公司的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打個比方說,甲公司收購乙公司花去三億,而乙公司就值一億,多付的兩億就是商譽!
另外,再說一個相關概念:商譽減值
就是在收購公司時候可能基於看中被收購公司前景,技術等原因超額收購,但是一旦這個被收購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發展不值當時收購價格。打個比方就是買賣做虧了。商譽減值就會發生,直接表現就是一個上市公司季度報可能很好,但是年報時候利潤為負,低於預期情況!就會對市場產生很大的衝擊,直接表現就是股價大範圍波動!類似黑天鵝事件!
最後,關於資產的溢價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而上市公司併購將這種溢價作為商譽表現在財務報表中,那麼既然有溢價就會存在風險,普通投資者應該考慮的就是這種風險的影響性,若年收益遠遠大於商譽,那麼影響是很小的,如果反之大家就需要注意。
摘自今融道。
-
12 # 修行路上的韭菜
1、定義: 在企業合併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併企業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這個商譽也稱外購商譽,對於另一種商譽就是自創商譽,也稱經濟商譽,後面介紹。
2、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 準則規定,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而會計商譽不可辨認,所以不屬於無形資產。因而會計商譽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出來。可辨認標準就是單獨存在,不依附任何其他東西。
3、商譽陷阱: 公司喜歡打包併購,做低實物資產,增大商譽,因商譽無須攤銷,且能夠降低後期的折舊,利潤表好看。
4、商譽處理: 商譽不用攤銷,而是每年進行減值測試,沒有證據顯示他減值了,就不動它。如果商譽做了減值處理,就要從當年的利潤中扣除,商譽一旦減值,以後就再也轉不回來了。
回覆列表
商譽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無法買賣,不屬於有形資產也不是無形資產,是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只有在企業整體出售時才可以實現。在投資時也要考慮商譽,100W的資產你投資150W,多出的就是商譽,但絕不可以和企業分開購買或出售。我只賣商譽,企業我還留著,這是不可能的。商標是企業的一種實際的標牌,可以這麼理解,但不等於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