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錢幣司令
-
2 # 博愛之城
一開始滿清以遊牧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為了彰顯其統治個性所以頒佈了削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斷絕漢家傳承,讓大量的漢人認同愛新覺羅氏的統治,說白了就是防止造反。
至於後來,人們也逐漸接受了他們的統治(畢竟只有清朝的歷代皇帝能稱得上是職業皇帝)。所以到後來這一套也就不要麼重要了。
直到清朝走入近代,老皇上們開眼看世界之後瞭解了世界大勢,開始洋務運動。你想洋務你首先得買東西吧,想買東西你就得派代表吧,於是近代外交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
當然了在一開始這些外交官們換屆也得碼頭迎接,三跪九叩。但洋人哪見過這架勢,一時間全都來看熱鬧。你這一搞外交官以後還咋混,所以這一套就改了,改為在公使館關起門來咱自個玩。
後來外交官也就都開竅了,也就不再興這一套了。但問題又來了,你這新來的沒見過世面,還留著大辮子。這哪像話,你出門看看,人家洋人全都短髮,你一出門必然讓人當猴子看啊,所以後來的外交官們也就都剪了。
傳回國內,剪辮子的風氣也就傳開了。當然了,現在還僅限於是見過世面那幫人剪,老百姓還是不剪的。至於北洋新軍在之後也剪了,畢竟留著那玩意打仗屬實不方便,後邊人一踩你摔一跟頭,影響戰鬥力。
至於剪辮子真正面向工薪的時候那就是民國了,孫大總統正式發表政令。
以上基本就是辮子的全部來歷。
-
3 # baibai1919
溥儀剪辮的半年前,實際上宮內也發生了一場小小的風波,因為什麼引起?因為溥儀配眼鏡引起的,當溥儀提出配眼鏡的時候,莊士敦舉雙手贊成,他馬上就引來了外國的一位醫生,給溥儀驗眼鏡,配上了,可以說溥儀有生以來第一副近視眼鏡,當時也引起很大的爭議,包括那些老太妃。
帝師王爺們群起反對,結果溥儀是力排眾議,不聽這套!我要配一副眼鏡都不讓我配,這還了得,溥儀發火,這幾位老頭老太太誰也不敢言了。
當溥儀會見這位胡適博士的時候,還有一小插曲,當時溥儀在養心殿安上電話之後,第一個打給的誰,他一看隨機有一個淡黃色的電話本,就在電話本上看到了一個名字,他熟悉的名字。
當時的武生泰斗楊小樓抄起電話就打。你是誰?他問人家誰?人說我楊小樓,溥儀什麼話沒說,把電話撂了。為什麼?溥儀跟人說什麼,他沒想好說什麼,這樣再一個電話,他一看東興樓飯莊,打給東興隆東興樓飯莊嗎?我是什麼王府人,一聽那好,生意來了。我訂一桌豐盛的酒席,馬上給我送到,結果這王府接到了酒席,一結賬,沒這麼回事,人不知道誰定的,原來這是溥儀弄的一場惡作劇。
再一個這個電話就是打給胡適的,電話本上有胡適。你是誰,先問人家是誰?這是什麼?這就是皇上的派頭。
我是胡適,胡適也反問了,說您是誰?好像聽這麼大口氣!我是宣統皇帝皇上,下了胡適一跳,結果溥儀就說了,哪天見面聊聊,幾經周折,終於在這一天溥儀見到了胡適。溥儀什麼打扮呢?大夥可以想象得到光亮的一個光頭,按老北京話叫禿瓢黑,戴著一副金絲眼鏡,實際上現在看來完全是衣服為皇上的派頭,見到溥儀剃掉了那根辮子,他的一位伴讀玉琮老受氣,整天受氣,這次拿溥儀開心了,說皇上,您這頭可真亮,溥儀剃了個禿瓢,說您這回發大財了。溥儀說你這什麼話是不是?朕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天下是我的,我發什麼財,小人之間,玉琮趕緊說,您這根辮子可太值錢了,您是真龍天子,您這根辮子如果賣給外國的貴婦,那可就可以大賺一筆。溥儀火這麼說話,你叫什麼話?
見到溥儀剪掉了辮子,溥傑、溥家包括玉琮這些人等於解放了,因為溥儀剪掉了辮子,這幾位回到府裡奉旨剪辮,什麼叫奉旨剪辮?這事實際引起了一些連鎖的反應,並不是壞的反應,京城那些老頑固派的那些老王爺留著辮子這次都剪了。因為什麼?上行下效,皇上剪辮子。你這些跟班的這些王爺能不剪嗎?這就是示範作用。由於溥儀剪掉了辮子,皇宮內當時統計大概有一千五六百條變的,就在那幾天之內紛紛的落在了地下。
沒幾天的功夫,這上千條辮子就在紫禁城之內消失了。當時在宮內只有三位他的帝師,還有幾位內務府大臣還留著辮子,可是不久隨著溥儀也有一位帝師去世了,就剩了兩位帝師和幾位內務府大臣,他們還仍舊留著辮子,這幾條辮子就成了遜清宮廷當中的活化石了。
早在清末的時候,這慈禧太后他就曾經發出過一種規勸,因為當時改革之聲不斷,慈禧就釋出了他自己的一個看法,而且說的比較堅決,說朝廷的規矩不能改,滿族的服裝不能改,辮子不能剪等等,幾條原則不能變。而且朝中提到了辮子,慈禧他咬牙切齒地就做出了一句斷言,他是這樣講的,清非中國辮子不能去,辮子去中國不亡則大清亡。
現在分析起來,慈禧太后不是吃乾飯的,看得非常之準,想當年清朝殺戮成千上萬人,就為了一根辮子,建立起它的抽象的這麼一個政權的象徵。而那個時候隨著辮子紛紛落地,就實現了改朝換代,這有可能給人們帶來一種深層次的啟示。
甭看溥儀遜位已久,可是他自己仍然常說那句話,常說不鮮,他總有新意,朕系天下,朕系天下什麼意思?我就代表了天下,我就代表了民心,實際上時代已經變了,他還想坐著復辟,夢想著重登九五,重新坐上皇帝的寶座,實際上現在看來這就是痴心夢想。宮內人不知溥儀的老爹和那幾個叔叔早就剃掉辮子了,溥儀是剪掉辮子的落伍之人。那麼人們是怎樣認識這位沒有辮子的皇上的。
-
4 # 鉛筆龘
在1910年,清政府資政院就已經通過了剪辮易服的決議。其實,在1903年時,江南一帶青年學生剪辮者已不乏其人,且官方並不嚴禁。到了1904年,清朝新軍已經要求允許剪辮子,因為“兵士之戰,現在多系伏腰於地,打槍相攻,兵士背上有種種揹負物,已將及頂。際各國兵士當伏地鳴槍時,頭仰剛貼於揹負物,中國兵士有辮結,則因為辮結所礙,頭不能仰,則萬不能戰。”
所以到了1905年,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端方、戴鴻慈隨員40餘人中“剪辮者已居其半”,其中“有翰林,有道府,有教員,有武員,一切皆有職銜者”。在1906年,大臣載澤、戴鴻慈等人分別向慈禧呈請剪辮。到1909年,軍諮大臣載濤,海軍大臣載洵,度支部尚書的載澤、法部尚書戴鴻慈,呈請剪辮子。
到1910年,以滿人為絕大部分的,北京禁衛軍已經全部剪去辮子。其實如果看整個清朝後期,其實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事實,滿洲大臣其實比漢族大臣更加開放,反而是有些漢族大臣更加保守。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19世紀50年代,第一批要求購買洋槍,聘請洋人教練的也是總理大臣衙門的奕訢和文祥他們。到清朝滅亡以後,1912年3月,再次下達了剪辮子的命令,但是為什麼很多鄉紳百姓不希望剪辮子呢?反而滿人很快就剪掉了。
首先,滿人剪辮子那是,載濤,載洵等宣統朝的大臣王公們提倡的,而且先從八旗軍的禁衛軍開始剪辮子,實行起來反而很快。而八旗禁衛軍要剪辮子是因為他們準備更換新式軍裝,有辮子不方便帶軍帽和做戰術動作。清朝海軍剪辮子是因為,辮子太容易弄髒白色的水兵服。
而在漢人地區剪辮子卻比較麻煩了,在成都、長沙、昆明等地,因軍隊強制剪辮還引發了民眾恐慌,甚至發生了血案。比如在浙江上虞縣“自光復後,剪辮者寥寥”,雖經新政府一再勸喻,但“該處人民終觀望不剪”,竟有“頑民千人之眾,以反對剪辮為號召”,把積極推動剪辮令的官紳之家搗毀。
在溥儀都剪辮子了以後,在山西1919年才完成剪辮子的工作,天津在1923年才完成剪辮子的工作,在北京1930年代才完成這項工作,就是在上海也用了好幾年的時間。
為什麼呢?原因是“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我今亦曰:微曾文正,我其剪髮短衣矣!”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毀”,其實理由就和當初清朝初年,大家不肯剃髮是一樣的。
-
5 # 探索歷史奇聞
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曾強令漢族男人剃髮梳辮,在1645年間,清朝的統治者還明文昭告天下男子一律剃髮留辮:“遵依者為我朝之民,遲疑著同逆命之寇”,政令涵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自此清朝中國男人的頭後便拖了一條鞭子,一拖就拖了二百多年。
清朝的風俗在宣統這可不好剪晚清末年,革命興起,凡有志仁人都會剪去髮辮,其用意就是推翻清朝志向;民國初立後,人民啟智更是紛紛剪辮易服,唯獨遜清皇室與旗藉人士照舊,以至於民國政府內務部多次函照內務府,一為通告,二為整齊風俗。
但這些自清入關以來的風俗嫣能說放就能放得下,即便京師警察廳每日派巡警督促都無濟於事,甚至還整一出強行剪髮,堪稱一樁奇事。
一翌,由不想剪辮子的皇室領袖溥儀還被輔國公溥葵報告稱:“近期有總廳差巡捕沿戶催問剪髮之事,如若再不剪者,恐官長去職,食餉人扣免。”
即便如此,溥儀都不為所動,由於宣統餘威健在,巡警剪不掉以宣統為首的辮子,只能“守株待兔”在葵使上街買物之際,突然現身勒令剪薙,這一招伎倆可是將宣統逼得無路可退。
溥儀為了阻止剪辮子,可是想方設法,不僅諸般藉口,甚至還規定出入禁門必須檢查辮子,沒辮子的葵使還不能進宮,這項規定可是苦了那些旗藉人員,最後逼得無法,民國政府總統徐世昌親自寫信給溥儀皇室內務大臣讓其幫忙勸解:“門禁稽查,不一定以辮子為準,似可發給特別標誌,以便隨時辨認。”
雖民國政府一再催促皇室剪辮,但紫禁城內以宣統為代表的辮子,仍滿街都是;到這,是不是就有疑問了,後續宣統年號的清士是如何剪了辮子的呢?
習得西方文化的宣統覺得辮子不雅方才被剪人這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無法預料的,就好比溥儀一直覺得清朝的辮子這種風俗該傳承下去,但最終結果卻出乎自己的意料,溥儀在吸取西方文化後,被英文教員莊士郭所感,甚覺中國男人腦後拖條大辮子實在不雅,於是當機立斷將自己的辮子也剪掉。
自此,上行下效,幾日之內,紫禁城以宣統為代表的千把條辮子相繼不見,在歷史裡,這段以溥儀小朝廷內部的易俗,在當時可是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
當然,這裡面是不是也有不願的呢?答案是:有。
據悉,這次易俗,有三位中國師傅和幾個內務府大臣依然未剪辮子,而這辮子直到他們逝世,與大清一起埋入了棺材,埋入了歷史。
-
6 # 完美xzs
溥儀剪辮的半年前,實際上宮內也發生了一場小小的風波,因為什麼引起?因為溥儀配眼鏡引起的,當溥儀提出配眼鏡的時候,莊士敦舉雙手贊成,他馬上就引來了外國的一位醫生,給溥儀驗眼鏡,配上了,可以說溥儀有生以來第一副近視眼鏡,當時也引起很大的爭議,包括那些老太妃。
帝師王爺們群起反對,結果溥儀是力排眾議,不聽這套!我要配一副眼鏡都不讓我配,這還了得,溥儀發火,這幾位老頭老太太誰也不敢言了。
當溥儀會見這位胡適博士的時候,還有一小插曲,當時溥儀在養心殿安上電話之後,第一個打給的誰,他一看隨機有一個淡黃色的電話本,就在電話本上看到了一個名字,他熟悉的名字。
當時的武生泰斗楊小樓抄起電話就打。你是誰?他問人家誰?人說我楊小樓,溥儀什麼話沒說,把電話撂了。為什麼?溥儀跟人說什麼,他沒想好說什麼,這樣再一個電話,他一看東興樓飯莊,打給東興隆東興樓飯莊嗎?我是什麼王府人,一聽那好,生意來了。我訂一桌豐盛的酒席,馬上給我送到,結果這王府接到了酒席,一結賬,沒這麼回事,人不知道誰定的,原來這是溥儀弄的一場惡作劇。
再一個這個電話就是打給胡適的,電話本上有胡適。你是誰,先問人家是誰?這是什麼?這就是皇上的派頭。
我是胡適,胡適也反問了,說您是誰?好像聽這麼大口氣!我是宣統皇帝皇上,下了胡適一跳,結果溥儀就說了,哪天見面聊聊,幾經周折,終於在這一天溥儀見到了胡適。溥儀什麼打扮呢?大夥可以想象得到光亮的一個光頭,按老北京話叫禿瓢黑,戴著一副金絲眼鏡,實際上現在看來完全是衣服為皇上的派頭,見到溥儀剃掉了那根辮子,他的一位伴讀玉琮老受氣,整天受氣,這次拿溥儀開心了,說皇上,您這頭可真亮,溥儀剃了個禿瓢,說您這回發大財了。溥儀說你這什麼話是不是?朕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天下是我的,我發什麼財,小人之間,玉琮趕緊說,您這根辮子可太值錢了,您是真龍天子,您這根辮子如果賣給外國的貴婦,那可就可以大賺一筆。溥儀火這麼說話,你叫什麼話?
見到溥儀剪掉了辮子,溥傑、溥家包括玉琮這些人等於解放了,因為溥儀剪掉了辮子,這幾位回到府裡奉旨剪辮,什麼叫奉旨剪辮?這事實際引起了一些連鎖的反應,並不是壞的反應,京城那些老頑固派的那些老王爺留著辮子這次都剪了。因為什麼?上行下效,皇上剪辮子。你這些跟班的這些王爺能不剪嗎?這就是示範作用。由於溥儀剪掉了辮子,皇宮內當時統計大概有一千五六百條變的,就在那幾天之內紛紛的落在了地下。
沒幾天的功夫,這上千條辮子就在紫禁城之內消失了。當時在宮內只有三位他的帝師,還有幾位內務府大臣還留著辮子,可是不久隨著溥儀也有一位帝師去世了,就剩了兩位帝師和幾位內務府大臣,他們還仍舊留著辮子,這幾條辮子就成了遜清宮廷當中的活化石了。
早在清末的時候,這慈禧太后他就曾經發出過一種規勸,因為當時改革之聲不斷,慈禧就釋出了他自己的一個看法,而且說的比較堅決,說朝廷的規矩不能改,滿族的服裝不能改,辮子不能剪等等,幾條原則不能變。而且朝中提到了辮子,慈禧他咬牙切齒地就做出了一句斷言,他是這樣講的,清非中國辮子不能去,辮子去中國不亡則大清亡。
現在分析起來,慈禧太后不是吃乾飯的,看得非常之準,想當年清朝殺戮成千上萬人,就為了一根辮子,建立起它的抽象的這麼一個政權的象徵。而那個時候隨著辮子紛紛落地,就實現了改朝換代,這有可能給人們帶來一種深層次的啟示。
甭看溥儀遜位已久,可是他自己仍然常說那句話,常說不鮮,他總有新意,朕系天下,朕系天下什麼意思?我就代表了天下,我就代表了民心,實際上時代已經變了,他還想坐著復辟,夢想著重登九五,重新坐上皇帝的寶座,實際上現在看來這就是痴心夢想。宮內人不知溥儀的老爹和那幾個叔叔早就剃掉辮子了,溥儀是剪掉辮子的落伍之人。那麼人們是怎樣認識這位沒有辮子的皇上的。
-
7 # 單總那
清朝末年,剪辮子成了一種風潮。對於大清來說,辮子代表著統治,代表著大清對天下百姓的控制力。清初多爾袞下令,留頭不留髮,剃了辮子就證明歸順大清了。此後,成年男子必須留辮子,不留,可是要殺頭的。到了民國初年,剪掉辮子,就意味著和大清徹底決裂
-
8 # 249的歡哥
剪辮運動吧?又叫剪髮易服
先從孫中山先生說起吧!孫中山在海外讀書的時候還是留著辮子的,當時他對清王朝還是抱有幻想的。1895年,廣州起義後,孫中山先生斷髮易服,表示與清廷決絕、革命到底。
這算是比較早的“剪辮”記載,在此之前“剪辮”的都是海外的華人和留學生。“剪髮易服”這場風波就一直沒停過,只是民間自發的。1905年,新編陸軍為了方便戴軍帽,剪去一束。此時的天津已經開始實施警察制度,也剪去三分之一。但是清廷依舊不允許剪辮。至於毫無誠意的“預備立憲”提出剪辮又如何?本身立憲就是騙人的,又何況一條鞭子。一直到1908年,慈禧死了,才有轉機。
宣統二年,即1910年底,資政院通過了《剪辮易服與世大同》與《剪除辮髮改良禮服》兩個議案。此時離清王朝滅亡不到一年時間。
孫中山先生當然是痛恨這條“辮子”。於是在1912年3月,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佈剪辮令,要求留有髮辮者,限期剪去辮子,去除舊俗
回覆列表
您好,清末新政對於剪辮子已經做出政策,並非是民國後才可以剪辮子,部分新軍,學生與海軍已經剪掉辮子,資政院對剪辮子的提議也是透過的,部分王公貴族已經剪辮,陸軍部也宣佈宣統三年統一剪辮。至於宣統帝溥儀剪辮子,那都是莊士敦給他當老師了才剪掉的,都民國以後小朝廷內部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