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竹樂縹緲
-
2 # 陽城幹部1
劉邦亭長,最基層的政府官員,官小事多,能人不願幹,混混幹不了。劉邦是願意幹的能人,從最基層幹起,本來幹得挺好衣食無憂,怎知出了變故。被迫斬蛇起義,一路艱苦奮鬥,在眾多能人協助下,百戰功成,也是極小機率的事兒,佩服人家才是,何故批評?
-
3 # 每天一起學歷史
1.善於用人。雖然劉邦自身水平不高,出身低微,但是他能和名門之後的項羽的這場角逐中勝出,主要是得益於他善於用人,雖然他在統籌全域性上,不如他的謀士韓信,蕭何,張良等人,但是他懂得運用他們,發揮出他們的優勢,將他們安排在最合適的地方。劉邦自己也曾經說過,論打仗的謀略,他比不上張良,治理國家也比不過蕭何,領兵打仗也不如韓信。但是劉邦一個普通人能夠善用於各種各樣的人才,並且將他們的優點集於一身,便可以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2.重情重義。劉邦雖然做的是小官,但是他極為看中情義,先是獲得了蕭何的跟隨,即使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也不放棄他;後來又是感動了張良,使張良留下來輔佐他一統天下,要不是張良,恐怕劉邦的命早就在鴻門宴的時候交代了;最後又是重用韓信,即使他出身卑微還僅僅是剛入夥的,但他堅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使得身邊人對劉邦都感恩戴德,打仗都是拼盡全力的去打,也使劉邦最後在與項羽的爭霸中贏得了天下。
3.懂得隱忍,善於納諫。劉邦雖然好女色也能夠聽從謀士的勸告適時收手,有欲稱霸關中也深知小不忍亂大謀的道理,因實力不夠暫且將城池雙手奉上。 劉邦為人傲慢自負,但他卻能聽取旁人的意見,以此為借鑑,不一意孤行,懂得檢討自己,虛心接納,並不斷改進,廣納良言,才能立國、治國得以繁榮。且劉邦登基後,雖然身處一國之首的高位,但仍舊懂得知錯就改,且能為自己的錯誤賠禮道歉,這樣的行為舉止才能贏得群臣敬重。
4.深得民心。劉邦進入咸陽之後,立即與百姓們立下約法三章,不去騷擾民眾,這在當時混亂的戰爭時期是十分難得的,也使劉邦便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懂得民眾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也讓劉邦在後期的爭霸中率先贏得了民心。
綜上所述,劉邦作為一個小亭長,卻能贏得天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目光遠大、善用人才、慧眼識人、甚有遠見,有著明確的政治理想,且具有先見之明,最終才能以弱敵強,稱霸天下,也可以說劉邦身上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人去學習的方面。
-
4 # 使用者4684103484
天生的領袖才能,能夠團結更多的人,知人善任。不被項羽所用的韓信、陳平,到他這裡待為上賓。而且講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韓信要走,追回來,登壇拜將,拜為大將軍。陳平品行有瑕疵,收賄賂,沒關係,把更多的錢給他,隨便花,在項羽那裡使用離間計,搞得項羽眾叛親離。
除讓人實現自身價值以外,劉邦更大的優點是懂得給好處。韓信要封假齊王,他經人提醒直接封真齊王。這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善於聽取意見,行事果斷。張良在楚河漢界已經劃定之後,建議他抓住機會追擊項羽,他沒有婦人之仁,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懂得用人之外,他意志非常堅定。自己打仗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收拾收拾接著幹。他也懂得能屈能伸,鴻門宴上,知道示弱。我想這些,沒有良好的心態是不行的,戰爭不斷,時局瞬息萬變,果斷當機立斷,處理這些事情,沒有強大的意志力是不能夠領導軍隊的。他處事非常靈活,兩軍對陣,被射中了胸口,還能從容嘲諷敵軍,掩飾真相。老爹被抓去當人質,被人威脅把他老爹下油鍋,還能調侃項羽。婦人之仁的項羽還真沒辦法,被氣個半死,劉邦臉皮之厚可見一斑。
其實劉邦這個人缺點一大堆,喜歡罵人,把儒生的帽子摘下來撒尿,見客人的時候洗腳,逃命的時候把孩子踹下車,也記仇,因為他的嫂子曾經不待人他,就把他侄子封為鼎鑊侯。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把威武不凡,戰無不勝的西楚霸王滅掉了,不是沒有原因的。毛主席曾高度評價過劉邦說,“老粗能幹大事”。老粗的最大優點就是,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不會畏首畏尾,顧慮太多。不服就幹,“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的事例,可以說是勵志典型,激勵了古今不知多少英雄豪傑。
-
5 # 辰華煙雲
一個一個打的字,希望大家能點進來支援一下,秦朝末年,無數英雄豪傑登上了歷史舞臺,而誰也沒想到,天下能被就一個劉邦拿下了,現在許多人說劉邦是流氓,我不認同。
人家最起碼是個亭長吧,街道辦主任,也算個基層公務員?劉邦作為君主還是挺成功的,沒啥優點,打仗什麼都是狗屁不是,就一點,善於用人這就夠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確立了“以關中為根據地,進則爭雄天下,退則據關而守”的戰略。因為此戰略,所以劉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項羽必敗,但是隻要性命在,大後方都能送過來糧草士兵,這是很關鍵也是大家忽略的一點。
第二,注重外交,善於結盟,孤立了項羽。不得不說,劉邦十分善於結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對付最主要的敵人。原來屬於項羽的力量,比如黥布、張耳等最後都加入了劉邦的陣營。得了世人的民心。
第三在性格方面劉邦志向遠大,坦誠相待。 劉邦的性格就是坦誠相待,不自滿,部下們都信任他,幫助劉邦得天下,並且劉邦還從小志向遠大,想成為一國之君。這都是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一個君王應有的志向!
-
6 # 秦凱王戈
劉邦混混出身,所以他能把厚黑玩到極致,這是貴族出身的項羽絕對做不到的。比如,為了給自己搞一個光鮮的背景,劉邦能說他老母親出軌,在河邊與動物(龍)亂搞才生的他,不但黑了老母,隨帶給了劉老太公一頂大綠帽。路上剁個小蛇,讓人編出個什麼赤帝來,為了逃命,他可以把自己的倆個親骨肉從車上踹下去,這都是項羽萬萬做不到的。
劉邦自己沒文才沒武才,但口活好,反應快,會玩政治,能隨口編出個十罪項王; 能搞出來個約法三章; 也能玩個義帝發喪。
當然劉邦用人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
7 # 南吝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中有云:
漢興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之歲,初以沛公總帥雄俊,三年然後西滅秦,立漢王之號,五年東克項羽,即皇帝位。八載而天下乃平,始論功而定封。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所以題主,你知道漢初一百四十三位功侯都有些誰嗎?
劉邦能贏,靠的也可不是題主你以為的那幾個人,而是那一百四十三位列侯。
什麼是列侯?除王爵之外封無可封,建侯國,用紀年,橫行郡縣,直屬中央,這就是漢初的列侯。
另外題主你只看到了劉邦是亭長,那你可曾知道劉邦的地位升遷是什麼樣的?
是,他開始是亭長,但因為一些事被迫落草為寇時的境遇你怎麼不說?他更多時期作為平民的境遇你怎麼也不說?偏偏說一個不咋地的亭長,有意思嗎?
而劉邦的一生履歷則應該是是這樣的:
平民(保守估計三十五年)——亭長(應該是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當上的,保守估計只當了五年)——通緝犯(保守估計六年)——沛公(半年)——武安侯(兩年)——漢王(五年)——皇帝(七年)所以劉邦是靠什麼奪取的天下?
靠的是自己的能力,靠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從平民身份一步步爬升到皇帝之位的。而大多數人只看到劉邦後來的飛速,可曾看到劉邦前面的積累?
還抓住個劉邦亭長的身份不放?劉邦當通緝犯時有家不能回,連普通百姓都不如的時候你怎麼不說?
當然,平心而論,劉邦的成功的確也有運氣的成分,可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劉邦這個人自身的不凡和偉大。
都說劉邦不喜歡學習,可有多少人知道,人家只是不喜讀書,並不是不讀書。
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史記·盧綰列傳》如上,這都是史書明文記載的,劉邦少年時期和盧綰一同學習,所以怎麼就在很多人的眼裡劉邦就是不識字的大文盲了?或是沒文化的老流氓?
如果真的是一個學問很低的人,沒有水準的流氓?你們覺得是張良傻呢?還是陸賈傻呢?
張良在和劉邦交談過後,都不由得稱讚劉邦一聲:“沛公貽天授”,並從此放棄去投奔楚王的打算,願意誓死追隨劉邦。而當時的張良是什麼身份呢?舉世聞名的刺秦壯士,且五世相韓,家族顯貴到天下聞名,至於張良的學問,更是不用說,那麼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會對劉邦心悅誠服,請問劉邦能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流氓嗎?
再說陸賈,學問名滿天下,一部《楚漢春秋》更是作為太史公寫《史記》中關於楚漢戰爭的主要參考資料。至於陸賈所寫的《新語》,更是被劉邦作為了治國之學,那麼請問劉邦如果不學無術,他是怎麼看了一遍後就認定陸賈寫的書可以治國呢?
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史記·陸賈列傳》這是史書中的原文,大家可以自己看。陸賈每寫一篇,劉邦看後就立刻稱道,那麼請問有這樣水準的人,在當時又有幾個呢?
所以說,劉邦當時所謂的“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的話,不過就是一時玩笑話罷了。你要是當真,你就真的輸了。
畢竟劉邦喜歡和大臣們開玩笑這是事實,別說是陸賈了,之前的酈食其不也是如此嗎?
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史記·酈食其列傳》如上記載,劉邦假裝一副完全不把酈食其放在眼裡的樣子,區區一個儒生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結果呢?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史記·酈食其列傳》劉邦在被酈食其嘲諷後,頓時起身整理著裝,鄭重向酈食其道歉。
而再看看後世那些君主,有幾個有這份胸懷和氣魄的?
話說回來,劉邦能贏,也的確是靠過很多人:
在起義時,有呂家的幫助,有蕭何等人的協助,也有王陵等人的支援。但是之後呢?豐邑一場兵變,讓劉邦有家不能回,只能帶著區區數千人遊蕩於各地,可劉邦放棄了嗎?沒有,劉邦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集結起了一支萬人的軍隊浩浩蕩蕩的殺向了豐邑。
在抗秦之時,劉邦從泗水郡開始,轉戰各地,不斷的吸收外來人才,並調整自身的部署,如此才能讓劉邦這個底層之人迅速脫穎而出,為楚懷王所尊重,受封武安侯。
滅秦之時,劉邦在獲得極大勝利的情況下,卻能虛心聽從下屬建議,與秦民約法三章,與諸侯往來交好,這才為之後鴻門宴後世受封漢王奠定了基礎。
反攻三秦之役,劉邦破格提拔西楚降將韓信為大將軍,任一切可用之人,唯天下賢才是舉,才讓劉邦順利攻入關中,一舉拿下了之後統一天下的帝王之資。
彭城慘敗,劉邦幾乎失去所有,連妻子和父親都被項羽擄走了,可是劉邦在被呂澤護送回去後就是一句話,全面變革漢軍,重新組建郎中騎兵,迎戰西楚。
滎陽慘敗,漢政權幾乎三分之一的高層被項羽給一鍋端了,甚至劉邦都差點命喪黃泉,但是劉邦放棄了嗎?並沒有,而是繼續吸取失敗經驗,再戰西楚。
漢四年,當韓信和彭越故意失約,導致固陵慘敗,漢軍再一次遭到西楚重創時,劉邦仍然沒有放棄。而是藉助張良的計策,大封韓信和彭越,由此才攜眾人之力,在垓下絕殺西楚。
所以說,劉邦確實靠過很多人,但是你要說他具體靠的是什麼人?筆者只能說,劉邦真正靠的是自己。
漢五年,當劉邦成為皇帝后,年過五十的他本該好好休養休養了,但是為了穩定新生的帝國,他還是沒有停下來。
北攻燕國和匈奴,內定陳狶叛亂和英布叛亂。
一直到高帝十二年,劉邦最後除掉英布之後,他才真正算是能夠休息了。
所以那時的他,在經過家鄉時,寫下了他這一生最好的一段詩詞: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是可惜,那時的他已經沒有時間了,垂垂老矣,且身負重傷的他,在回去數月之後,便戛然逝去。
但儘管如此,臨終前的他,又和眾人開了一個玩笑: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是啊,他覺得自己確實就是運氣好,所以能夠避開那麼多危難遭遇,因此大家就別擔心?要是老天真想收我老劉的命,拿去就好了,又能如何?然而老天這次真的拿去了。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以上,就是他的最後。
看完了上面這些,相信大家就應該對劉邦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了。
一句話,相比沛縣的那些人,劉邦能夠奪取天下的最大憑藉,還是自己。
所以一直以來,筆者都更好奇劉邦的前半生是如何度過的,他到底是如何成長的,才會讓他變得如此優秀和卓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愛歷史的毛筆
劉邦歷經秦末農民起義,楚漢爭霸,最終取得天下,劉邦最終成功絕非偶然。
劉邦出生在沛縣一個農民家裡,史書記載從小混蛋,不努力生活工作,成天無所事事,但為人豁達,重義氣,40多歲弄來個泗水亭長的小官,45歲取到了個貌美如花的媳婦,奈何生活圓滿時,劉邦接到壓著囚徒去咸陽的任務,結果還沒走多遠,囚徒快跑光了,依照秦律,劉邦也難逃一死,劉邦一合計,自己也跑了,帶著一群人落草為寇,自己當了山大王。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劉邦也跟著拉起一群人起義,佔領了沛縣,人稱“沛公”,結果遇部下反叛,初次創業以失敗告終,劉邦也沒氣餒,帶著兄弟,投靠了項梁,從項梁借了不少兵馬,把反叛的部下收拾一頓。後來項梁戰死,項羽和劉邦兵分兩路伐秦,項羽一路披荊斬棘,期間和章邯來了個大決戰,滅了秦國主力。而劉邦一行人一路招降納叛,也沒遇到什麼風波,最後最先進入咸陽,滅了秦朝,不過論功行賞時,劉邦被項羽弄到了漢中,最後還是靠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滅了三秦,奪取了關中,楚漢爭霸也拉開帷幕。
出了漢中,邊打邊納降,不斷籠絡一些反楚的諸侯,集結了50多萬軍隊浩浩蕩蕩的去剿滅項羽,結果被項羽三萬精兵打的丟盔卸甲,韓信在那邊打勝仗,劉邦在這邊丟老本。彭城之戰,劉邦完敗。後來劉邦就開始一方面和項羽對峙,一方面派韓信在北方進攻項羽盟友,項羽派兵增援,結果搭上了20萬精兵和大將龍且。由此楚漢爭霸,形勢逆轉,最後垓下之戰,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取得了天下,當上了皇帝。
劉邦的人生經歷我們不難看出:
劉邦為人豁達,善於籠絡人心,情商極高,張良,陳平,韓信,蕭何,謀士強將圍繞在他身邊。
劉邦做事目的明確,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達到目的,他什麼都不在乎,為了逃命,能把老婆孩子踹下車。為了打敗下午,他可以對韓信的要求全都滿足,甚至加封。韓信要求當代齊王,結果劉邦就給他齊王當。
劉邦善於用人也善於聽謀士意見。就把你自己說過“夫運籌策於帷幄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 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 韓信 。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劉邦為什麼得天下,其實他自己就解釋了。
-
9 # 水合生升
劉邦為什麼會成功?
首先。人要成功,要具備很多的因素。
從歷史成功皇帝來看,在都有能力的前提下,1.秦始皇、忽必烈、康熙統一全國是靠秦朝家底後,2.項羽能推翻秦朝,是個人能力確實暴強3.王莽、曹丕、司馬炎、劉裕、楊堅、朱溫、趙匡胤等皆是篡位,4.李淵是得益於自己有幾個能幹的兒子,5.劉秀、朱元璋、劉備都藉助了老婆一方的勢力和財力。劉邦偏向於第5點,可能老婆資助了點財力,但估計也是很少的。
主要還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秦末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紛紛起義,起來反抗暴秦,劉邦靠自己努力,又接到楚懷王指示,先入關中者王之的機會,自己避開秦國主力,率先於項羽先抵達咸陽。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是天時
其次,劉邦比較寬厚待人,為人和善,出身低微,沒有貴族架子,善於聽人言,用人才。有才能的人都願意跟著他,比較安全,而且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人盡其用。其次,劉邦每攻佔一地,都和當地百姓約法三章,極大的籠絡人心,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確實做到了這點。這是人和。
最後,劉邦因先入咸陽,被項羽嫉恨,項羽打敗秦軍主力後,天下諸侯公推項羽為諸侯之首,自號霸王,政令都由項羽出,項羽為了削弱劉邦勢力,將劉邦封到了漢中,但是項羽確把都城定在了彭城,劉邦任用韓信攻入三秦,完全控制住了關中地區。關中可是秦國地盤,秦國正是靠著關中富饒之地征伐天下的。此時,劉邦又有了富饒的關中之地。此為地利。
劉備佔有人和一項,就三分天下。劉邦天時、地利、人和皆佔了,你說他能不成功嘛?
-
10 # 秉燭春秋
中國歷史悠久,而且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使用文字記錄下大人物、大事件,以留給後世學習和警醒後人的目的。而且越是重要人物記載越詳細,比如皇帝就有專門的官員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名為起居注。
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當然留下了不少的記載,記錄他一生的事蹟。透過這些文字,我們能知道劉邦從平民到皇帝的經歷,也能透過這些分析他為什麼能成功。
然而在分析劉邦的成功之法時,總有一種用拳頭打棉花的感覺,有力使不上。明明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無賴,偏偏那麼多頂級人才跟著他混,供他驅使,為他打天下。
明明很成功,卻又很難說出令人信服的成功原因。不像項羽,他能稱王稱霸,源於他貴族出身,且力大無窮、百戰百勝。或者後世的帝王,開國之君,他們的成功也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很多人說劉邦善於用人,性格豁達,賞罰分明,但作為一個領導人,這些品質是最基本的。但有了這些品質並不能讓你成為領導人,所以劉邦能成功肯定還有另外一些原因。
我認為有三點:學習能力強,使命感,大氣運在身。
學習能力強,劉邦四十多歲創業,前期人生基本上沒有閃光點。就算是帶兵造反的時候,也是手下一群謀士大將幫他出謀劃策、排兵佈陣。
彭城之戰中,劉邦不顧群臣之言,一意孤行,最後幾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人殺得丟盔棄甲,死傷無數,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從這就能看出當時劉邦帶兵打仗真的不行。
但當了皇帝后,劉邦好像換了個人似的。現實猜疑功臣,逼得蕭何不得不自汙聲名以繹帝之疑,張良直接尋仙問道去了,當初冊封的異姓王也都被他一一剷除。像彭越、英布都是當時之豪傑,都是劉邦親自帶兵剿滅,足見他的能力。
在戰鬥中學習,這就是劉邦的成功原因之一。
使命感,認為自己天生就帶有某種使命和責任。一旦有了使命感,人會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珍惜所有能幫他完成目標的人或事。不知道劉邦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感的,也許是年輕時在外遊歷的時候,也許是‘在看到秦始皇出巡,他說: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時候。有了使命感,劉邦做事義無反顧,甚至有些無情。入咸陽,他剋制自己享受的慾望,輝煌的宮殿他不住,絕色的美女他不要,聽從張良的建議,還軍霸下,與民約法三章。
這就是使命感,可以讓人剋制自己。反觀項羽,殺子嬰、燒阿房宮,做事全憑心情,這樣的人又怎會讓天下人信服。
劉邦是一個有大氣運的人,就像一個美女,要做一件事情,很多人願意去幫她,事情很容易做完做好,劉邦就是這麼一個人。
當初,劉邦作為泗水亭長押送徒役去驪山,中途徒役們很多都跑了。劉邦一想等到了驪山,這些人得跑光了。於是,途經芒碭山時,劉邦將役徒都放了。其中十幾名壯士願意跟隨他一起走,再就是路上遇到白蛇,劉邦拔劍斬之,繼而讓手下人信服,確定了領導人地位。
劉邦開始造反就是這麼順其自然,沒有前期謀劃,不像陳勝吳廣,謀劃了很久,又是“魚腸文”又是“陳勝王”什麼的。
雖說劉邦慢慢的聚集了幾百人,但也僅僅是個山大王而已,在亂世中某生存,遠遠談不上造反。
俗話說: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正在劉邦為未來苦惱之際,送“枕頭”的人就來了。當時,沛縣令也響應起義,蕭何和曹參當時為沛縣吏。他們召集在外流亡的人士回來,以增加力量,劉邦也在召集之列。然而劉邦回去後,沛縣令又反悔了,不僅關閉城門不然劉邦等人入城,還下令捉拿蕭何曹參。出爾反爾的沛縣令犯了眾怒,百姓將他殺了迎接劉邦入城。
入城後,大家一致同意讓劉邦當頭帶領他們造反。本來,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名望,蕭何曹參都是當頭的不二人選,但這兩個書生害怕殺頭,就把首領之位讓給了劉邦。
你說找誰說理去,別的起義隊伍,為了誰當頭,都是殺破了腦袋,劉邦到好,不當還不行。你能說他沒有大氣運在身嗎?
-
11 # 使用者9610265037192
劉邦的成功和其他帝王的成功是一樣的,那就是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禮賢納士,知人善任。有籠絡大多數人的手段。
回覆列表
劉邦代表的是平民和奴隸階層士大夫封建地主利益。
項羽代表的是貴族,官僚集團利益。
劉邦想回復秦始皇一統天下時代,實現解救天下奴隸的夢想,當皇帝是最大渴望。
項羽想回復周天子禮樂齊鳴,分封天下,駕馭天下萬物的思想,做周天子是項羽理想。
一種奴隸社會聯邦制,一個是君臨天下,一統山河的封建郡縣制。
自然,封建全國一統郡縣制打敗了,奴隸社會分封聯邦制。
從軍隊人數上就可以看出,劉邦的支援率遠遠大於項羽。雖然貴族復辟成功,但是百姓還是嚮往封建時代,至少人的尊嚴的自由得到巨大提升,再也不會給貴族奴隸主當人畜了。
十面埋伏,項羽本來依靠出色的謀略,戰術,強大的騎兵集團,強悍的戰鬥力說不定還能搬回一局,至少也能全身而退!
為啥漢軍一唱楚歌,項羽的部隊都跑了?
是思念家鄉父母妻兒嗎,為啥早不跑晚不跑這個時候跑了?
我猜楚歌歌詞意思是,項羽騎兵打天下,你們的妻兒老小重新當了奴隸,過著畜牲不如的生活。如今漢王劉邦帶領奴隸們將欺壓你們妻兒老小的奴隸主趕跑了。給你們分了田地,奴隸主的搶你家的財產也給你要回來了。萬惡的奴隸主被處死,你們的妻兒老小等著你們回去種地呢。快跑吧逃跑不丟人,漢軍替你當著追兵。加入漢軍吧,打下天下回家過好日子。於是楚軍都跑了,誰還給奴隸主的頭打仗賣命啊。
韓信陰損的一招,成功瓦解楚軍。項羽的部隊跑的跑,投敵的投敵。就剩下他的子弟兵跟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