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山話史
-
2 # 禍水往哪跑
其實答案沒那麼複雜,你只要搞懂權力來源就可以了。一個人你有權力,不是因為你那個位置,不是因為你是秦王你就有權力。很多時候,即使你是皇帝你都不一定有權力,要不然歷史上怎麼會有那麼多傀儡皇帝,那麼多亂臣賊子篡位成功呢。即使放在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對官員並沒有他相應職務的權力。只要你有足夠多的人支援,你這個皇帝你才能坐穩,才有真正掌權,沒有足夠多的人支援,即使你貴為天子,大家也不會聽你的。皇帝,秦王作為權力博弈的核心,肯定是各種力量和博弈的焦點,多方妥協的平衡點。只要弄明白這一點,那就很容易知道秦昭襄王在位41年,為什麼不奪自己母親的權力。那就是因為支援他奪取宣太后權力的人很少,大家都希望宣太后掌權。為什麼大家都希望宣太后掌權呢,我沒有看相關史料,但是我覺得無外乎幾種可能性:第一,大家希望一個弱勢的君主來掌權,這樣不會侵犯到貴族們的權利,宣太后是女人,她掌權缺乏名正言順,肯定不會很強勢,不像成年男子掌權,肯定會集權,所以大家支援她;第二,宣太后肯定向貴族們做出了各方讓的讓步,充分尊重貴族們的權利,貴族們覺得她掌權畢竟符合自己的權益,所以支援她,歷史上中午在例子很多,比如北魏馮太后;第三,宣太后很能幹,國家治理的很好,這也符合貴族們的權益。綜上,昭襄王在位41年沒有奪自己母親的權力,就是因為沒有人支援他這麼做,支援他的人很少。再者,宣太后掌權肯定也符合他的權利,所以造成這種多贏的局面。說白了,都是為了權利。而且,我敢肯定,宣太后絕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大權力,他它兄弟4個和她只是秦國朝堂上的一派勢力而已,只是因為她是秦王的母親,是帝國的監護人,所以行使了秦王的權力,朝堂上肯定還有王族,公卿等勢力,要不然,他們姐弟幾人不是能改朝換代了嗎。之所以沒有,就是因為有權力制衡。
-
3 # 棲鴻看紅樓
如果你找位中年人,採訪一下:“你父母死了,你就能得到他們的遺產,你為什麼不殺害他們?”你猜對方會不會大嘴巴子抽你?
秦昭襄王與宣太后,是親生的母子。母子之間,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不一定非得你爭我奪、刀兵相見。就像我們普通人的家族,親子之間,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是有幾家是非要爭個高下?兒子漸漸年長,就非得向母親奪權:以後家裡大事小情,你們都得聽我的!就算我和我媽意見一樣,也得我說了算?
“無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讓人們普遍忘了:帝王將相是帝王將相,但除了帝王將相之外,他們首先是人。
尤其是秦昭襄王與宣太后,這樣一對在治國理念上觀念一致的母子。他們既是母子,也是同道中人,更是政治同盟。他們實在沒有爭奪權力的必要性。
-
4 # 探索歷史奇聞
秦昭襄王雖蒞臨40餘載,實則權力不及自己的母親宣太后,畢竟,人家宣太后為秦國臥薪義渠王幾十年,忍辱負重一心為秦國強盛出賣色相誘義渠王還孕兩子,這豈是秦昭襄王能比擬的?何況宣太后的權力來自於自身的實力,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在她帶領下的秦國日益強大,並願意稱臣,這在歷史太后專政這塊極為少見,哪怕慈禧都不如。
宣太后這一生興許不是一位好女人,但對於秦國,絕對是一位好太后,這也導致秦昭襄王在位幾十年也難以撼動她的地位,其一在於宣太后本身於秦朝爍績昭昭,其二在於秦昭襄王對於母親是很敬畏的。
前者是宣太后用幾十年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威嚴,即便當時風評並不佳的她,大臣們也無法反駁,只因為功績大於過失,後者是個什麼情況呢?毫不誇張的說秦昭襄王能坐穩位置實際還是母親的維持,如若不然他這秦王拿什麼去當?要智慧沒智慧,要勢力沒勢力。
秦昭襄王登基前,僅限是一位唯唯諾諾的人質,他能登基其一在於母親的操作,其二在於武夫秦武王好鬥舉鼎猝死,不然還真輪不到作為人質的秦昭襄王。
本身對於權謀這塊,秦武王死後,這些弟弟們常年鬥於宮廷,哪怕再不濟,也比從小生活在人質中的秦昭襄王好,何況當時回國的秦昭襄王很年幼。
秦昭襄王除開出生較好,實則登基之後也並無多少謀略與宣太后爭權,當時諸如公子壯、公子雍等人都還是其母親肅清的,不然被趙固送回國豈有這等好事。
更別說宣太后繼位後大肆為秦國擴張領土、攘外安內,這些都是朝野上下眼睛能瞧見的功績,這都是身為兒子的秦昭襄王所遠遠達不到的。
其中最讓世人、及大臣不敢反駁的當屬滅古義渠國,臥薪嚐膽犧牲身子與義渠王生活幾十載,一朝壯大,說誘殺義渠王滅古國當即就幹,這招不僅彰顯她多年的謀略,也讓大臣們膽寒。
所以開頭才說,作為女人,興許她過於放浪,實際對於秦國,她是付諸一生,在歷史評價裡,宣太后的功被解於不遜色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
從而秦昭襄王想奪取宣太后的權力,實際很難,直到晚年因為宣太后老了,秦昭襄王才得以起勢,並將宣太后的統治打破,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做一名有個人意志的君王,只是母親老了,實則秦昭襄王就不老?
-
5 # 微風之語
人生最得意之事莫過於一勞永逸坐享其成,顯然秦昭襄王做到了。秦昭襄王做了56年的秦王,其母親秦宣太后幫助處理朝政長達41年時間,期間不是秦昭襄王不敢奪權,是秦昭襄王睿智,知道老媽是“真心實意”為自己打工,直到其母親工作不動時機成熟的時候,在謀士范雎的幫助下循序漸進的成功收回權利。
歷史上秦宣太后開創了女性當朝主政的先河,把握朝政長達41年之久(和慈禧聽政47年有一拼),但卻沒有篡位奪權的殘暴血腥事情發生。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朝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在其在位期間實行遠交近攻的政策將秦朝的經濟國土面積都達到很高的水平。
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的幼子,在是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往極寒之地燕國為人質,和其母親相依為命,吃了很多的苦頭。
公元前(305)年,秦武王(嬴稷同父異母的哥哥)因力大無窮,喜與人比力氣,結果在洛陽與周王室比賽舉鼎時,不幸被鼎砸死。
後來惠文王的兒子紛紛回到咸陽爭奪王位,嬴稷作為惠文王的幼子自然也回國參與爭奪,這也是歷史上的“季君之亂”,後來嬴稷在其舅舅魏冉的幫助下成功奪的王位。而參與“季君之亂”的公子們統統被魏然誅殺。
《史記》記載: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厓力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為將軍,衛咸陽。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為政。當時秦昭襄王繼位的時候秦國經過兩年的內鬥,外面又有其他六國的圍攻,早就風雨飄搖。
由於秦昭襄王還小,就由其母親秦宣太后代為處理朝政,其舅舅魏冉輔佐。
在秦宣太后幫助處理朝政的41年間,母子二人同坐朝堂。重用樗裡子、魏冉、庸芮、白起、司馬錯等文臣武將。
在以文臣魏冉、樗裡子庸芮為首的文臣對國家朝政律吏進行註定,將“商鞅之法”得推行進行到秦國的最高峰,使的國內形勢一篇大好,百姓安居樂業官員清正廉潔。
後來重用白起、司馬錯等武將先後出兵戰勝三晉、齊國、楚國等地,特別是在秦昭襄王母子當政期間,連年的四處征伐,更是一舉消滅了西北方的戎敵,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打開了很好的局面。
但秦宣太后晚年的時候,過於重信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親人,而當時幾個人的權利對秦昭襄王形成了節制,讓秦昭襄王的威嚴成了擺設,導致舉國上下都知道四人的權利巨大。
作為丞相的魏冉竟然以公謀私,在六國聯合出兵齊國時期,私下命白起出兵擴張其所在封地領土,顯示不臣之心。
但礙於魏冉等人的權利,秦昭襄王一直隱忍不發,直到魏國謀士范雎逃亡至秦國尋求庇護後,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幾人的權力,免得養虎為患,出現弒君奪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聽從了范雎的建議後,先是讓宣太后頤養天年退居後宮,後又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等人驅逐出了咸陽城,後來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輔佐下將秦國做到了六國的翹楚。
-
6 # 狐筆春秋
一者實力不足,再者沒有這個必要。要說這天下最爽的事情莫過於別人打天下而自己坐天下,對此,秦莊襄王應該是天下帝王中最幸福的人了。
一:武王客死洛陽,昭襄王初繼位形同傀儡
公元前307年,重武好戰、穩固巴蜀的秦武王在洛陽舉鼎之時發生意外,不治身亡。由於秦武王沒有子嗣,無法繼承王位。權利的真空使國勢蒸蒸日上的秦國霎時陷入危局,出於對王位的迷醉和渴望,秦惠文王的子嗣紛紛回到秦國展開奪位之戰。
由於大將軍魏冉的力挺和各方勢力角逐妥協,身在燕國為質的嬴稷成了最大的贏家,回秦繼承了王位,史稱“昭王”或者“昭襄王”。即位後的昭襄王由於年幼,政治經驗不足,而國內局勢又不甚穩定。昭襄王的母親羋八子開始“臨朝聽政”。
原本就出自楚國王室的羋八子,由於特殊的身世,自幼見慣的宮廷內鬥,再加上本人又聰慧機狡,剛剛執政的宣太后馬上展現出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鬥爭手段。他重用羋氏族人,先後冊封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兒子,置之於要害部門,以此迅速控制朝廷政局。又充分繼承併發揚商鞅變法的精神,使秦國始終保持著高速的發展。然後,巧妙利用宗室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採取打壓分化拉攏的手段,快速平定叛亂穩定政局。
綜合宣太后執政期間的一系列手段而言,年少的秦昭王縱然有心想要臨朝執政也是斷然不可能的,因為強悍霸道的宣太后已牢牢的將權利控制在手中。但同樣頗有才幹的昭襄王顯然並沒有奪權的意思,他只是苦苦忍耐,臥薪嚐膽,靜待良機。
二:母親是最好的老師,苦學帝王之術的昭襄王明白國家面前沒有親情
如果說在執政之初,昭襄王想過要奪權的話,那麼在後期他應該就沒又這方面的想法和慾望了。因為諸般事實證明,宣太后最愛的還是昭襄王。
1、為了規避秦國的政治危機,宣太后用計困死了一直覬覦秦國巴蜀、漢中之地的楚懷王,而楚國是宣太后的母國,女子出嫁後的地位往往需要倚借母國的力量,但宣太后卻毫不遲疑的背叛了母國,同時還逼死了楚懷王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2、為了免除秦國西部的隱患,宣太后不惜下嫁義渠王達二十餘年,而在義渠王流露出對秦國的貪婪之時,則果斷的將其誘騙至秦國殺害,隨後派遣將帥殘滅義渠。
3、在昭襄王覺得自己的兄弟公子市有謀反的舉動而派人將其殺害時,宣太后雖然悲痛欲絕,卻也隱忍不發。
4、在昭襄王將其舅舅穰侯魏冉免職罷官趕回封地陶邑的時候,宣太后雖然心有不忍,卻依然隱忍不發,不僅如此,還為昭襄王找好了善後工作。
由此可見,對於昭襄王而言,成年之後的他已經完全能夠體諒宣太后的心思,進而與母親宣太后統一戰線,共同為秦國的發展而竭盡全力。
所謂“虎母無犬子”作為戰國曆史上最璀璨奪目的女政治家,宣太后以親身實踐的方式告訴昭襄王,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什麼手段是不可以用的。而在他意識到昭襄王已經茁壯成長之後,為了避免與兒子的直接衝突,她也開始有意識的退居幕後,將舞臺讓給已經不在年輕的昭襄王。
三:宣太后去世後,昭襄王一如既往的執行著既定政治方針
由於範睢的關係,很多人一廂情願的認為昭襄王和宣太后的關係並不和諧,但從上述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宣太后眼中,她幾乎可以為自己這個兒子犧牲一切。即使沒有範睢,秦國的發展路線也基本奠定,不會有大的變化。
宣太后死後,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昭襄王繼續執行著既定的政治方針,有條不紊的發展著秦國,他一方面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漸蠶食周邊的韓、魏、楚,令一方面則一意孤行孤注一擲的和趙國硬剛一波,在長平之戰中徹底消滅趙國的有生力量60萬。致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山東之地再無秦國的對手。
此外,為了徹底現實中央集團,確保政權的穩固,昭襄王以雷霆憤激之勢逼死與穰侯魏冉關係密切的戰神白起,不久又處死心懷不軌的兄弟公子悝,一舉解決了因外戚勢力過大而導致的尾大不掉之勢。完完整整的接手秦國,為後世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秦昭王完全沒必要進行政變奪權,在宣太后心中,自始至終都是將秦國將秦昭王放在第一位的,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長期的權利旁落而引起的不快和煩悶固然是有的。但因此就要和母親刀兵相向應該是不至於的。另外,秦昭王的殺伐決斷、果敢堅毅,其母宣太后可謂功不可沒,對此,相信秦昭王本人也不會有所疑意。
-
7 # sillymonkey
秦昭襄王當了56年秦王,何來41年?是他老媽宣太后攝政41年。其實羋八子當初攝政的理由是她兒子年幼,這都是藉口,秦昭襄王繼位時虛歲都二十了,這在古代算年幼?就現代都已經成年了。羋八子是為了給沒經驗的兒子鋪路,穩定朝政,排除異己。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一干就是41年,兒子60了還不撒手,幸虧昭襄王命長,否則就讓老媽給熬死了,呵呵。這女人真不簡單,比呂后、則天、慈禧等更有過之。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說秦昭襄王不敢奪宣太后的權力,那只是你的錯覺,事實上,秦昭襄王即位沒多久,就已經掌握大權了。至於奪宣太后的權力,只要秦昭襄王想奪,隨時就能奪,並且還真的奪了。
秦昭襄王贏稷是秦武王贏蕩的弟弟,秦武王因為在東周都城洛陽的太廟中舉鼎而死,秦武王沒有兒子,因此他的弟弟們開始爭奪王位,而秦國王室也因意見相左分成兩派。
宣太后支援自已的次子公子芾,而惠文王后等人卻支援公子壯,結果趙武靈王派人護送在燕國做人質的贏稷回家,並以武力相威脅,要求秦國立贏稷為秦王,最後秦國在趙武靈王的強力干涉下,立贏稷為秦王。
贏稷雖然是宣太后的親生兒子,並且是長子,成為秦王,但並不是宣太后的第一選擇,贏稷能夠成為秦王,趙武靈王才是第一功臣。
宣太后見到趙武靈王的強力干涉,才最終轉變立場,改為支援贏稷成為秦王,贏稷在公元前306年即位為秦王,年僅20歲,因為秦昭襄王年幼,所以由宣太后主政,事實上,宣太后也僅僅只是插手了部分政事,大部分政事,仍是秦昭襄王做主,畢竟20歲並不算太年幼,只是缺少經驗罷了。
我們從幾件事中,就能看出秦昭襄王在位期間,到底是宣太后主政,還是秦昭襄王主政?
1、擊楚救韓。
這事發生在秦昭襄王即位的當年,當時楚懷王派兵攻打南韓的雍氏,南韓一直派出使者向秦國求救,當時主政的是宣太后,宣太后因為自已的孃家是楚華人,因此沒有同意救援南韓。
當時秦國的左丞相甘茂認為,楚國一旦攻下南韓,或者南韓向楚國投降,那麼楚、韓兩國就會聯合魏國一起來攻打秦國,因此甘茂建立秦昭襄王派兵救援南韓,秦昭襄王認為甘茂說的有道理,於是下令發兵救援南韓,楚國聽說秦國發兵後,馬上退兵,南韓雍氏之圍立解。
如果真是宣太后主政,秦昭襄王是傀儡的話,怎麼可能秦昭襄王說發兵就能發兵呢,要知道宣太后可是拒絕發兵救援南韓的,只能說明宣太后的權勢並不如秦昭襄王,而且這還是秦昭襄即位的當年。
2、丞相人選。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當時秦國的左右丞相是甘茂和樗裡疾,甘茂出逃齊國後,丞相之職給了向壽,向壽是楚國,與秦昭襄王從少年時就很要好,秦昭襄王即位後,任用的第一個丞相就是向壽,很明顯是秦昭襄王的“自已人”,而不是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而秦國的另一個丞相樗裡疾病逝後,接替他的是趙華人樓緩。
如果秦昭襄王不能主政,怎麼能隨心所欲的任用自已的親信,從用人上就能看出,秦昭襄王是掌權的,並不是宣太后掌權。
當時的宣太后在朝中的勢力,只有他的兩個弟弟,一個是魏冉,一個是羋戎,而魏冉當上秦國丞相已經是在秦昭襄王即位的12年之後,而宣太后的另一個弟弟羋戎未記載擔任重要官職,如果真是宣太后掌權,她肯定要提拔自已的弟弟擔任重要官職才對,女人畢竟不方便處理政務,可是實際上,他的弟弟們掌權都已經很晚了。
3、範睢相秦
魏華人範睢來到秦國後,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範睢建立秦昭襄王加強集權,除去外戚勢力,秦昭襄王聽後覺得有道理,立即照辦,史書上的記載是:
范雎日益親,用事,因承間說王集權。王以為然。於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以范雎為丞相,封為應侯。範睢與秦昭襄王日益親善,勸說秦昭襄王加強集權,秦昭襄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廢棄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華陽君、涇陽君驅逐出國都。秦昭王就任命範睢為相國。
一口氣把自已的母親和兩個舅舅、兩個弟弟全部逐出國都,這是沒有主政的君王能夠做成的事嗎?這是不敢奪宣太后的權力嗎?
當然不是。宣太后在秦昭襄王主政期間應該是參與了部分政事,但決定權仍在秦昭襄王手中,從他即位之初就能做決定就能看出,秦昭襄王在秦國是有著絕對的權力,只是他沒有意識到宣太后是在分他的權利,因此仍由宣太后插手政事,並沒有感到什麼問題,直到範睢向他點出,他才覺得應該收回所有權力,集中於一身。
4、他人評價
《史記 蘇秦列傳》中曾記載過這樣的內容:
困則使太后弟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此必令言如迴圈,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舅不能約。第一段話的意思是:秦軍陷入困境,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去講和,等秦王取得了勝利,連自己的舅舅和母親也都受到欺騙。
第一段話的意思是:秦王的外交辭令迴圈往復,用兵打仗如同刺殺蜚蟲那麼輕易。秦王飛揚拔扈,即使他的母親都不能制止,他的舅舅更無法約束。
這裡的秦王就是指秦昭襄王,兩段話都說了一個意思,秦昭襄王的母親和舅舅是不能控制秦王的,反過來說,就是秦國是由秦昭襄王主政的,如果認同史記的說法,那麼秦昭襄王不僅欺騙了自已的母親和舅舅,而且自已的母親(宣太后)和舅舅都無法控制秦昭襄王。
所以從一切事實來看,秦昭襄王在秦國就是完全掌權的,反而是宣太后,只是插手一些事務,經範睢提醒後,秦昭襄王把宣太后和自已的兩個舅舅、兩個弟弟全部逐出國都。秦昭襄王這麼大的權力,何來不敢奪宣太后的權力,況且宣太后也沒有多少權利。
-
9 # 謝金澎
宣太后算的上是秦國少有的強勢太后,原本她在跟秦惠文王做姬妾的時候,地位並不是特別高,但是她性格直爽可愛,在見南韓使者的時候,他打了一個讓南韓使者面紅耳赤的比喻:當年我侍奉先王的時候,先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很辛苦。當他把整個身體壓在我身上時,反而一點也沒有負重的感覺,為啥呢?因為這姿勢對我有好處。
這麼樣有意思的女人一定還是討男人喜歡的。
正因為她的看似天真和善於挑逗,秦惠文王的正妻惠文後對她是非常不感冒的,秦惠文王死後,沒少給她穿小鞋子。秦武王贏蕩原本也是一個莽漢,除了一身蠻力,毫無治國之才,秦惠文後的餿主意沒有少聽。秦武王繼位後立即把宣太后也就是羋月傳中的羋八子的兒子贏稷送到了燕國做人質。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這個好使蠻力的贏蕩最後炫耀武力,比賽舉鼎,由於本力不濟,被大鼎落下砸斷脛骨而死。在趙武靈王的壓力下,贏稷被送回國接任王位,也就是秦昭襄王。
由於贏稷年幼,便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輔政。這個宣太后和她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都是心狠手辣,能做大事的人物,他們姐弟二人隨後平定了王室內部爭奪君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后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
在宣太后主政期間,還是幹了不少大事的,提拔了戰神白起。魏冉為相,白起為帥,兩個人配合默契,兵鋒極盛,一時無雙,秦國在商鞅變法後開始漸露鋒芒。宣太后透過誘敵之計攻滅了義渠國,解除了秦國西部之患。
有這樣一個強勢的母親,秦昭襄王這個皇帝當的必然是有些委屈。雖然宣太后不像後世的慈禧太后那麼迷戀權力和篡權,但是在國政大事上總要在關鍵時候出手干預。這對一向比較喜歡乾綱獨斷的贏氏君王來說,還是很憋屈的。
所以繞了一大圈,要回歸正題了。宣太后不是慈禧,秦昭襄王也不是光緒帝,最後秦昭襄王忍不住了,還是奪了宣太后的權力了。魏人范雎入秦後,為秦昭襄王獻了兩策:第一就是影響了歷史程序的遠交近攻;第二策就是解除外戚權力,實行君王集權。而這兩策都衝擊到一個人,那就是宣太后的權杖--魏冉。
范雎入秦時,魏冉正越過南韓、魏國攻打齊國,奉行的是近交遠攻策略。范雎的遠交近攻無疑直指魏冉的痛點,在范雎剖析厲害後,秦王採用了范雎的謀略。而要變更國策,首要要做的就是扳倒外戚集團,實現乾綱獨斷。所以秦王一舉取締了魏冉的勢力,並順勢廢除了宣太后的干政權力,讓她幽居後宮到老死。
宣太后是一個不但敢說也敢幹的女人,在她執掌權力的那些歲月,可沒少幹那些風流韻事。據說面首不少,其中她特別鍾愛的魏醜夫,在她要死的時候是打算讓魏醜夫殉葬,要帶入陰間繼續快活的。但是魏醜夫可不想那麼早死去繼續侍候這個雞皮老婦,於是對她說你這一去陰間就要見到先王,你把我帶去,到時候先王和列祖列宗還不得把你我生吞活剝了?
宣太后一想也有道理,於是就放過了魏醜夫。雖然晚年失去權力,但是作為中國女人,她也算是風流快活了一輩子,值了。
-
10 # 水墨鄂州
秦昭王嬴稷(ji)在大秦帝國的崛起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在位五十多年,政治舉措明顯,承前啟後。承襲了自秦孝公商鞅變法以來的既定國策,同時也為後來的秦並天下也就是秦始皇嬴政併吞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惜,秦昭王嬴稷自從十九歲(或說二十歲)作為接班人後,權力有限,秦國的實際大權被操縱在以宣太后和魏冉為首的“四貴主政”手裡。直到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四十一年時,一個叫范雎的魏華人逃避追殺來到秦國後,秦昭王才開始削權、奪權、集權。為此,秦昭王被人說成窩囊廢,那麼,秦昭王為何隱忍41年才奪權呢?
故事還得從秦昭王嬴稷為什麼能當上大秦帝國的接班人說起。
秦昭王嬴稷的父親秦惠文王有九個兒子,我們知道的有嬴蕩也就是後來的秦武王,嬴稷(ji)也就是後來的秦昭王,公子通、公子惲、公子悝(高陵君)、公子芾(涇陽君)、公子華、公子雍和公子壯。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與惠文後所生之子,是秦惠文王的嫡長子。根據嫡長子繼承製,所以,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嬴蕩繼位。
不過,秦武王嬴蕩可能長得比較魁梧,天生神力,從小就喜歡打架鬥毆,跟人比力氣,接班後自然改變不了這個習慣。所以,秦武王嬴蕩極力對外擴張,擴大秦國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對外投射軍力,與東方六國展開軍事競爭。見誰不爽就欺負誰,先打南韓,打完南韓後便一舉渡過黃河,來到周王室所在地,意欲學當年的楚莊王問鼎。
鼎象徵著權力。為大禹所鑄造九鼎,象徵九州,象徵著對天下的領導,王權的至高無上。後來九鼎從夏傳到商,商又傳到周,又叫傳國九鼎。秦武王嬴蕩仗著自己力大無比,想舉鼎。
結果出人意料,秦武王嬴蕩舉鼎把自己的腳給砸了,接著就一命嗚呼了,這就叫不作就不會作死。
由於秦武王嬴蕩沒有兒子,所以,秦武王嬴蕩死後,他的八個兄弟都有可能繼承王位。於是他的八個兄弟圍繞著王位展開一場龍爭虎鬥。在這場最高統治權的角逐中,最有實力可能接班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羋八子和她的兒子公子嬴稷;一個是秦武王母親、秦惠文王妻子惠文後支援的公子壯。
我們透過分析公子嬴稷和公子壯二人的政治背景、個人資歷和關係網路等,可以很清楚的得知,公子壯雖然擁有“權力老人”的支援,但公子嬴稷更有實力。
首先,公子嬴稷擁有海外人質經歷。當時國與國之間為了表示信守承諾,通常的做法的是互相交換貴族成員,而公子嬴稷就被交換到燕國做人質。做人質期間的公子嬴稷結識了趙國的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據《史記》記載,秦武王意外死時,公子嬴稷當時還在燕國做人質,是英明之主趙武靈王帶兵把他從燕國接回來的。
在春秋戰國時代,外國勢力染指它國政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流亡霸主晉文公不也在秦王的支援下才能返回晉國,繼而在權力爭奪中獲勝嗎?外國政治勢力干涉它國接班人的主要目的在於擁立君主後,便可以藉助擁立之功,繼而換取合作協議,甚至操縱它國。
而趙武靈王的算盤就是想借擁立秦君而操縱秦國,聯秦而霸中原。事實上趙武靈王在位時,秦趙之間並沒有大的外交摩擦和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無疑表明了趙武靈王憑藉自己的實力在秦國接班人問題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干涉的結果。
其次,公子嬴稷擁有軍方勢力的支援。他母親羋八子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時已是帶兵的將軍,手握重兵的。
在一個大國崛起和諸國混戰的時代裡,軍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利益群體,要想在權力鬥爭中獲勝必須取得軍方勢力的支援。軍方勢力在專制政體的權力鬥爭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軍方精英是“國王締造者”。這就公子嬴稷的政治資本,他的舅舅手中有軍權。
這就是羋八子和公子嬴稷能夠獲勝的兩個關鍵因素。公元前306年,公子嬴稷繼位為國君,是為秦昭襄王,也就是秦昭王,他的母親羋八子也就成了宣太后。秦昭王雖然繼位了,可是並沒有掌握實權,因為秦昭王繼位時年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為政”。
秦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秦昭襄王、宣太后以及魏冉、涇陽君公子芾(宣太后的兒子,秦昭王的弟弟)、華陽君羋戎(宣太后同父異母弟弟,秦昭王的舅舅)、高陵君公子悝(宣太后的兒子,秦昭王的弟弟)等四貴組成所謂“四貴主政”。
而實際控制人是宣太后和魏冉,“四貴”全都是宣太后和魏冉的人。姐弟倆聯手控制了秦國最高權力機構,繼而掌控秦國大權近四十年。宣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極力推行對外擴張政策,向東方六國投射軍力,對外擴張的勝利讓宣太后鞏固了國內的權力。
而秦昭王嬴稷只是橡皮圖章,只好隱忍,等待機會。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直到范雎來到秦國。
魏華人范雎本來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由於才華橫溢,被人嫉妒算計,差點小命不保,幸虧老天爺可伶,得人相助來到秦國。在來秦國之前,范雎可能透過各鍾渠道和途徑打探和獲取秦國與秦昭王的訊息,掌握了秦國政治局勢和高層政治現狀。
所以,范雎來到秦國後,很快得到秦昭王的賞識,成為秦昭王的首席智囊。於是在范雎這個智囊的指點下,秦昭王很快展開了削權、奪權、集權的鬥爭。
首先,秦昭王廢掉了宣太后,接著罷免了魏冉,這樣迅速控制了軍隊。擁有軍權後的秦昭王又迅速將涇陽君公子芾、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公子悝等全部趕出秦國,清洗了反對力量,掃平了各大山頭,建立了個人領導權威。
而大權在握的秦昭王也開始大規模的對外用兵,把秦國這部強大的戰爭機器向東方六國排山倒海地開過去,把所有阻止秦國戰車前進的障礙一一掃除。直到多年後,他的後人(曾孫)嬴政兼併天下,滅六國。
-
11 # 武漢小市民咵天
一者實力不足,再者沒有這個必要。要說這天下最爽的事情莫過於別人打天下而自己坐天下,對此,秦莊襄王應該是天下帝王中最幸福的人了。
一:武王客死洛陽,昭襄王初繼位形同傀儡
公元前307年,重武好戰、開拓巴蜀的秦武王在洛陽舉鼎之時發生意外,不治身亡。由於秦武王沒有子嗣,無法繼承王位。權利的真空使國勢蒸蒸日上的秦國霎時陷入危局,出於對王位的迷醉和渴望,秦惠文王的子嗣紛紛回到秦國展開奪位之戰。
由於大將軍魏冉的力挺和各方勢力角逐妥協,身在燕國為質的昭襄王成了最大的贏家,回秦繼承了王位,史稱“昭王”或者“昭襄王”。即位後的昭襄王由於年幼,政治經驗不足,而國內局勢又不甚穩定。昭襄王的母親羋八子開始“林超聽政”。
原本就出自楚國王室的羋八子,由於特殊的身世,自幼見慣的宮廷內鬥,再加上本人又聰慧機狡,剛剛執政的宣太后馬上展現出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鬥爭手段。他重用羋氏族人,先後冊封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兒子,置之於要害部門,以此迅速控制朝廷政局。又充分繼承併發揚商鞅變法的精神,使秦國始終保持著高速的發展。然後,巧妙利用宗室和貴族之間的矛盾,採取打壓分化拉攏的手段,快速平定叛亂穩定政局。
綜合宣太后執政期間的一系列手段而言,年少的秦昭王縱然有心想要臨朝執政也是斷然不可能的,因為強悍霸道的宣太后已牢牢的將權利控制在手中。但同樣頗有才幹的昭襄王顯然並沒有奪權的意思,他只是苦苦忍耐,臥薪嚐膽,靜待良機。
二:母親是最好的老師,苦學帝王之術的昭襄王明白國家面前沒有親情
如果說在執政之初,昭襄王想過要奪權的話,那麼在後期他應該就沒又這方面的想法和慾望了。因為諸般事實證明,宣太后最愛的還是昭襄王。
1、為了規避秦國的政治危機,宣太后用計困死了一直覬覦秦國巴蜀、漢中之地的楚懷王,而楚國是宣太后的母國,女子出嫁後的地位往往需要倚借母國的力量,但宣太后卻毫不遲疑的背叛了母國,同時還逼死了楚懷王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2、為了免除秦國西部的隱患,宣太后不惜下嫁義渠王達二十餘年,而在義渠王流露出對秦國的貪婪之時,則果斷的將其誘騙至秦國殺害,隨後派遣將帥殘滅義渠。
3、在昭襄王覺得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公子市又謀反的舉動而派人將其殺害時,宣太后雖然悲痛欲絕,卻也隱忍不發。
4、在昭襄王將其舅舅穰侯魏冉免職罷官趕回封地陶邑的時候,宣太后雖然心有不忍,卻依然隱忍不發,不僅如此,還為昭襄王找好了善後工作。
由此可見,對於昭襄王而言,成年之後的他已經完全能夠體諒宣太后的心思,進而與母親宣太后統一戰線,共同為秦國的發展而竭盡全力。
所謂“虎母無犬子”作為戰國曆史上最璀璨奪目的女政治家,宣太后以親身實踐的方式告訴昭襄王,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什麼手段是不可以用的。而在他意識到昭襄王已經茁壯成長之後,為了避免與兒子的直接衝突,她也開始有意識的退居幕後,將舞臺讓給已經不在年輕的昭襄王。
三:宣太后去世後,昭襄王一如既往的執行著既定政治方針
由於範睢的關係,很多人一廂情願的認為昭襄王和宣太后的關係並不和諧,但從上述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宣太后眼中,她幾乎可以為自己這個兒子犧牲一切。即使沒有範睢,秦國的發展路線也基本奠定,不會有大的變化。
宣太后死後,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昭襄王繼續執行著既定的政治方針,有條不紊的發展著秦國,他一方面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漸蠶食周邊的韓、魏、楚,令一方面則一意孤行孤注一擲的和趙國硬剛一波,在長平之戰中徹底消滅趙國的有生力量60萬。致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山東之地再無秦國的對手。
此外,為了徹底現實中央集團,確保政權的穩固,昭襄王以雷霆憤激之勢逼死與穰侯魏冉關係密切的戰神白起,不久又處死心懷不軌的兄弟公子悝,一舉解決了因外戚勢力過大而導致的尾大不掉之勢。完完整整的接手秦國,為後世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秦昭王完全沒必要進行政變奪權,在宣太后心中,自始至終都是將秦國將秦昭王放在第一位的,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長期的權利旁落而引起的不快和煩悶固然是有的。但因此就要和母親刀兵相向應該是不至於的。另外,秦昭王的殺伐決斷、果敢堅毅,其母宣太后可謂功不可沒,對此,相信秦昭王本人也不會有所疑意。
-
12 # 錦鯉小毛球
秦昭襄王在執政期間基本是大權在握的,宣太后(羋八子)的權利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秦昭襄王繼位之初確實有一段“王少,宣太后自治事”的時期,但這段時間應該不會很長。秦昭襄王執政時期《戰國策》關於宣太后的記載最著名的兩件事:一件是昭襄王繼位第二年宣太后在韓使者靳尚面前講黃段子;另一件是昭襄王繼位三十五年後宣太后誘殺自己老情夫義渠王。其中宣太后講黃段子事件最後還是秦王自己拍的板,最終秦國的選擇也是與宣太后的主張向背的。因此當時的秦王是有決策權的,宣太后的權利並沒有那麼大。
但是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事件也可以看出宣太后是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政事的。而我們一般誤解宣太后權利大秦昭襄王被其壓制可能與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首先,昭襄王時期的秦朝政事相對比較“民主”,參與商議政事的大臣(包括宣太后)比較多,而秦王獨斷的時候較少,造成秦王權利旁落的假象。
其次,宣太后的政治手腕和政治見解是昭襄王比較認可的(像為了秦國利益誘殺義渠王)。至少宣太后的政治主張與昭襄王是一致或沒有大的衝突的,要不昭襄王不會直到後來范雎提醒才決定限制宣太后權利。
再次,秦昭襄王是比較孝順的。如昭襄王自己說的“寡人旦暮請太后”。《范雎蔡澤列傳》中范雎說“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這些記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昭襄王無權的誤解。其實昭襄王自己說的話更大程度上是為了表達對宣太后的孝順,畢竟宣太后當年是陪自己在外做過人質的,昭襄王對自己母親的感情也是很深的。而范雎的說法則是為了勸說秦王消減外戚權利的說辭。(注意這些權利本身也是秦王給的)。如果秦王實際上無權就不會在范雎勸說後那麼迅速順利的消減外戚他們的權利(大家可以比較下霍光專權的情形)。另外像這樣的記載在《戰國策》和《史記》中也非常少見,而記載秦昭襄王處理政事鐵腕治國的記載卻非常非常多(如完璧歸趙等等)。
另外,現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為了突出表達主題對宣太后的權利有過分誇大的描述,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眾對歷史史實的誤解。
因此總得來說宣太后是一個非常有政見人,但昭襄王執政時她的權利遠沒有大到約束秦王的程度。認為昭襄王執政四十一年不敢奪取宣太后的權利本身就是一種誤解。
-
13 # 六菠蘿說歷史
回答前先更正提問者一個小錯誤。秦昭襄王在位時間55年,即前305年(也可以說前306年)---前251年。
秦王為何不敢奪權,有於公於私兩個方面,其中私人方面是主要的。
先說國家層面(公)贏稷即位的時候,是經歷了贏氏子孫的反對,經過血雨腥風才登上王位,即使當上了秦王,還有在秦國內部根基不穩,也是需要宣太后這一派大力支援的。
此外,趙武靈王經過胡服騎射,國力大增,已經取代魏,成為三晉之首,昭襄王即位時的大屠殺和即位後幾年的“季君之亂” ,讓趙國虎視眈眈,大有趁火打劫的意圖,憑秦王即位之初的智慧,難以化解這一危局。
私人方面礙於傳統倫理道理,秦王是不願意是惹怒自己的母親,儘管贏稷看不慣國舅魏冉,它也不好撕破臉皮。
最重要的是,贏稷在即位初期的十幾年是沒有兵權的,無論是贏稷的"聯齊抗楚"謀略,還是要找藉口剷除魏冉,沒有軍隊,秦王是很難做到這些。
所以,後來秦王任命左庶長白起為將後,就立刻找藉口接觸魏冉兵權。
綜上來說,宣太后及其黨羽樹大根深,是秦王不敢採取行動奪權的根本原因。但是從白起淹楚城,戰伊闕來看,宣太后很早就交出了大部分權力,這一點,宣太后也不傻,抓權太多對自己不好。
-
14 # 大秦鐵鷹劍士
秦昭襄王嬴稷生於公元前325年,登基於公元前306年,崩於公元前251年,享年74歲,在位55年,父親是秦惠文王嬴駟,母親是宣太后羋月。嬴稷19歲當秦王,59歲開始親政,長達40年的時間裡,秦國大國皆決於宣太后。公元前266年,范雎入秦,他提醒秦昭襄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同年秦昭襄王廢黜太后聽政慣例,驅逐楚國四貴離朝,正式執掌秦國。公元前265年,宣太后薨!
宣太后為什麼能長期執掌秦國朝政呢?原因有四:其一、秦國有太后執政的先例;其二、宣太后能力強大,執政無過錯;其三、宣太后控制了軍政大權,楚國四貴是太后的強力後援;其四、嬴稷並沒有主動要求收回太后權力。事實上秦國大小事務皆決於宣太后,然後以秦昭襄王的名義頒佈,所有政務嬴稷都參與了,也發表意見了,只是決定權在宣太后。這種政治模式直到范雎的到來才被打破,這也是為什麼丞相魏冉不允許六國名士入秦的原因之一。
秦武王死後,秦國陷入內亂,惠文後和武后扶立嬴壯為君;羋八子和魏冉扶立自己的小兒子為君;趙武靈王則將在燕國為人質的嬴稷接回來為君。最終羋八子跟趙武靈王合作,扶立嬴稷為秦君,擊滅了季君嬴壯之亂。羋八子行事果斷,殺伐有度:她誅殺了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后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諸公子。這些事嬴稷辦不到,只有羋八子可以做到,憑藉絕對實力,羋八子主政秦國長達四十年。
趙武靈王立嬴稷為秦君,就是想要挾秦國,宣太后為了避免被趙國要挾,她直接自己主政,讓趙武靈王的算盤落空。宣太后權謀高超,執政水平不在秦惠文王之下,她一方面堅持商君之法,另一方面頻繁出擊六國,為大秦國開疆拓土,受到秦國文臣百官的擁戴。羋八子宣太后的母國是楚國,但是她對楚國的打擊最沉重,不僅攻佔了楚國的都城,還將楚國的王陵一把火給燒了。身為秦國太后,就為秦國利益考慮,宣太后自然得到秦人的擁護,包括她的兒子秦昭王。
宣太后主政、秦昭王參政,魏冉主持內政,白起主持軍爭,這是宣太后時期的常態。宣太后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宣太后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了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范雎來到秦國,受到秦昭王的重用,范雎說服白起,秦昭王獲得軍事上的支援。秦昭王牽頭,范雎、白起執行,秦國發生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宣太后隱退,魏冉不再任丞相,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離開咸陽,回封地養老。這樣秦國大權徹底回到秦昭襄王手中。
-
15 # 歷史您好
歷史的前世今生來回答:首先,題主的問題有問題,秦昭襄王贏稷在執政後期,昭襄王四十一年,任用範睢為相,白起為將,同時罷免了母后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權力,隨後有了秦趙長平之戰和滅東周的經歷,為秦統一六國指明瞭方向,題主也許會意最後是宣太后讓昭襄王立贏柱為太子吧?那是昭襄王長子死了,贏稷不喜歡贏柱的緣故,那時候外朝宣太后已經沒有權利了,是代表公族的意思。
下圖一範睢,圖二秦昭襄王
回覆列表
秦昭王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國君,但是在他在位前四十年,其實一直是個傀儡國王,有王之名而無王之實,直到范雎到來,設計整垮了宣太后與魏冉,才大權獨攬。那麼,為什麼秦昭王在前四十年,不敢奪宣太后的權力呢?說白了,秦昭王不是不想,而是力所不能及。
以下試述之。
第一,秦昭王“王位”的得來,實賴宣太后與魏冉秦昭王就是秦武王的弟弟公子稷,秦武王意外扛鼎而死後,論王位的繼承順序,怎麼也排不到公子稷。
如果論血統,公子壯才是秦國合法國君。公子壯是秦武王的親弟弟,秦惠王的嫡子,由於秦武王去世時沒有子嗣,他理所當然是國君的最佳人選。公子稷雖然也是秦惠王的兒子,但只是庶出,在“傳嫡不傳庶”的宗法社會,他是沒有機會成為國君的。
然而,公子稷的母親就是後來著名的宣太后,這位女強人在弟弟魏冉的支援下,把自己的兒子擁立為秦王。公子壯當然不肯示弱,在惠文王后與武王后的支援下,他也自立為王。一個國家出現兩個國王,最終導致秦國內戰。
這場內戰打了三年,在魏冉的鐵腕下,打敗了公子壯。這場戰爭史稱“季君之亂”,季君就是指公子壯,後來他被魏冉處死。此時秦昭王還年幼,國家大權落入宣太后與魏冉之手,姐弟兩人遂專國政,威震秦國。
第二,秦昭王的王位,有名而無實秦昭王雖然是秦王,實際上大權旁落。魏冉執掌大權四十年,不過魏冉作為一個楚華人,能長期霸佔秦國宰相的位置,離不開姐姐宣太后的支援。因此,秦國實際的掌權人,是宣太后與魏冉。
到秦昭王長大成人後,對舅舅把持朝政當然心懷不滿,但是無能為力。一來魏冉能力是非常強的,他慧眼識英雄,破格提拔白起,使得秦軍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二來魏冉十分提防秦昭王培養自己的勢力,總是極力排擠東方來的說客,惟恐這些人對自己不利。除了魏冉外,秦昭王的另一個舅舅華陽君羋戎也權勢很大。
至於宣太后,似乎並不是特別喜歡秦昭王這個兒子,更喜歡另兩個小兒子,一為高陵君,一為涇陽君。當時秦華人,只知有宣太后、魏冉、華陽君、高陵君與涇陽君,而不知有秦昭王。可以說,秦昭王的地位十分尷尬。
第三,宣太后與魏冉獨斷專行,根本無需請示秦昭王自從電視劇《羋月傳》播出來,大家對宣太后都有一個印象了。這個女強人作風強悍,作為太后,她是秦國的真正統治者,因而什麼事都不必與秦昭王商量。不過,宣太后畢竟是女人,在操縱著後臺,而魏冉則在前臺表演。
魏冉更沒把秦昭王放在眼裡。我舉一個例子,在華陽之戰前,南韓由於受到趙、魏的進攻,派使臣向秦國求援。南韓使臣到了秦國後,不是去找秦昭王,而是去找魏冉。而魏冉無需秦昭王批准,便同意出兵相援,並對南韓使臣說:不必去見秦王了,我即刻發兵援韓。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在魏冉眼裡,秦昭王就是一尊木偶罷了。
宣太后與魏冉都是極有才能之人,一個是秦昭王的母親,一個是秦昭王的舅舅,秦昭王就算內心鬱悶,也沒有辦法。
第四,范雎的到來,秦昭王才有翻身的機會魏冉當然一直提防自己的外甥秦昭王,阻止他發展自己的勢力。但是百密一疏,還是被范雎鑽了空子。范雎本來魏華人,因得罪權貴而被迫逃到秦國,他看清秦昭王傀儡的真相,決定毛遂自薦,要為秦昭王奪回權力,同時也為自己鋪設錦繡前途。
范雎的反擊能成功,是因為宣太后與魏冉在把持朝政四十餘年後,也已經垂垂老矣。當時魏冉被封為穰侯,封地是陶邑,魏冉希望在有生之年把陶邑營建為戰國七雄之外的第八個國家,自己也噹噹國王。因此,魏冉假公濟私,動用秦國的軍事力量,為自己的封邑陶地撈好處。范雎覷準他這一軟肋,最終成功逼迫魏冉下臺。當然,秦昭王還是很給舅舅面子,讓他帶著一百輛車的財寶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整垮魏冉後,秦昭王與范雎又向宣太后發難。宣太后淫亂後宮,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范雎抓住這點,又逼著她交出權力,退隱後宮去了。
秦昭王在范雎的幫助下,才開始親政。因此,秦昭王對范雎感恩戴德,後來對他幾乎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