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古名將英雄夢
-
2 # 穩重287068317
非常感謝你的邀請!春秋時齊國的鮑叔牙和管仲,他倆本是很好的知心朋友,後來因齊國國君齊襄公荒淫暴虐,隨意殺人,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怕遭禍害,公子糾和老師管仲去了魯國,公子小白和老師鮑叔牙去了莒國。不久齊襄公被殺,齊國無君,這時鮑叔牙和管仲各支援一公子爭奪王位,經過一番鬥爭,公子小白得勝,被立為齊桓公,公子糾死於魯國,管仲被押回齊國。這時齊桓公委任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以國事為重,舉賢讓能,極力向桓公推薦被桓公視為敵人的管仲為相。鮑叔牙說:"管仲確是個難得之才,論才德比我強,大王若要將齊國治理好,一定要重用他"!而且說了自已有五個不如管仲之處,一、治國有方不如他,二、寬和大度不如他,三、愛民如子不如他,四、對外以禮不如他,五、整軍使勇不如他。齊桓公聽後大喜,立即召見管仲,不久就任其為國相,總領國事。管仲任相,整頓內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不到五年,齊國便富強起來。齊桓勾成為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綜上所述,鮑叔牙處處維護管仲,縱觀中國歷史,從"春秋五霸"到秦一統天下;自楚漢相爭到魏武揮鞭;由"文景之治"到"開元盛世"......可以說,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人才舉薦和人才爭奪的歷史。賢人、能人是人中的俊傑,是國家的棟樑。一個治國者如果沒有賢人相佐,則一事無成,公道正派地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人民幸福安康。鮑叔牙薦賢讓能的高尚風格將永遠值得人們讚許。
-
3 # 許多謙0768
這個問題會讓人想到一個形容朋友之間深厚友誼的成語:管鮑之交。其實總的來看,鮑叔牙為什麼維護管仲並不僅僅是關係好的問題,從鮑叔牙的生平可見此人仁厚、剛正、豁達,是個胸懷天下的人物。
在對待管仲上:他和管仲在年輕的時候,一起投資做生意,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到了分紅利的時候,管仲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就不高興了:“這個管仲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
還有鮑叔牙在為齊桓公奪得王位後,卻拒絕了相位,並推薦了管仲,因管仲稱相,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除了管仲,鮑叔牙在擔任大諫時,考察官吏公平公正不妒賢嫉能,他委派曼子考察非官吏和種田者,委派高子考察工匠和商人,委派國子管理訟獄,隰朋管理東方各國的事務,賓胥無管理西方各國的事務,弗鄭管理住宅。在任相前曾讓齊桓公辭去易牙、開方、豎刁三個小人,歷史再次證明了鮑叔牙看人眼光之準,易牙、開方、豎刁這三個確為真小人,齊桓公晚年居然餓死在他們手裡,也使齊國內亂進而從霸主寶座跌落。
從以上鮑叔牙的生平中可以看出,他能夠識才薦賢不妒,謙和愛國忠君,孔子說過:“齊有鮑叔.……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以他的人品,和管仲關係好不好都不會影響他推薦管仲這樣的人才的,這樣的人在如今的時代可謂鳳毛麟角啊。
-
4 # 金山玉月8668
一方面是鮑叔牙是個大度的君子,是個識才的博樂,是個優秀的管理者,還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智者,所以,鮑叔牙能夠看到管仲的優點和今後的發展潛力。
-
5 # 橙哥雜說
鮑叔牙瞭解管仲,管仲也瞭解鮑叔牙,他們彼此信任,這是知己之交。
對於朋友,鮑叔牙重情,極力為管仲辯護、掩蓋他的缺點,是惜管仲之才;對於國家,鮑叔牙重義,他用計謀把管仲從魯國救回,隨後推薦給齊桓公,並稟明自己比不上管仲,管仲才是治國圖霸的人才。
鮑叔牙也是個很有謀略智慧和胸懷寬廣的人,只是管仲的光芒太耀眼,他顯得暗淡罷了,否則,他又怎能看出管仲潛藏的天經地緯之才。齊桓公也是在他們兩人的共同輔助下而成就霸業。
-
6 # 一本夏
鮑叔牙跟管仲兩人在歷史都非常有名,不管管仲出現了什麼情況,他都努力的去維護他,從這個角度說鮑叔牙是非常有眼光的人,他慧眼識才,看到管仲的能力。而且他們比較投緣!他推薦管仲做國相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管仲和鮑叔牙關係很鐵,相互欣賞對方,而且他們都是有情有義的人,所以有好事不會忘記對方。
二、管仲和鮑叔牙他們有約定,如果有合適的工作要互相推薦,鮑叔牙心裡沒有忘記這事,守信用重協議。
三、管仲的能力比鮑叔牙要強,本著能者多勞的原則,鮑叔牙是不會考慮自己的得失,極力推薦管仲。齊桓公元年,國家急需人才來發展國力,鮑叔牙感覺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後來的事實證明管仲是合格的國相,他沒有辜負鮑叔牙的舉薦!
-
7 # 林城—布衣
首先,鮑叔牙和管仲之間有深厚的友情,這種友情,有著對彼此更為深刻的瞭解和包容。"管鮑之交"是我們常說的“八拜之交”之一,是友情的典範。
其次,鮑叔牙正因為有對管仲才智更為深刻的瞭解,出於對國家考慮,才向齊桓公冒死舉薦。而齊桓公也能以成大事者不計小節的不計前嫌,任用管仲。
最終,管仲輔佐齊桓公,改革內政,“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成就霸業。可見,是鮑叔牙能有自知之明,舉薦成就了管仲的不世功業,讓後人感嘆!
-
8 # 百里不奚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年輕時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我心甘情願讓給他。”
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管仲參軍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士兵瞧不起他,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活著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齊桓公繼位之後,拜鮑叔牙為太宰,鮑叔牙卻推辭了,他說:臣跟隨主公是希望主公創下不朽的功業,現在上天眷顧,主公順利登上了大位,但是如何進一步發展國家大業,臣沒有能力,主公如果想治理齊國,必須要請回一個人來,那就是管仲。
管仲回到齊國,果然不負眾望,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成為響噹噹的春秋五霸之一。
鮑叔牙對管仲無可挑剔,盡到了朋友的本分,那管仲有沒有報答他呢?報答了!管仲非常瞭解鮑叔牙,知道他是個君子,為人正直,嫉惡如仇,如果身居高位,定會被人攻擊。所以管仲並沒有提攜過鮑叔牙,甚至在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桓公想讓鮑叔牙接替管仲的相國之位,管仲極力阻止。有人就去找鮑叔牙告狀,鮑叔牙卻說:“管仲做得對,如果我做了相國,第一個就殺了你這個挑撥離間的小人!”
管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鮑叔牙獨善其身,不要參與政治。果然,管仲死的第二年,齊桓公就死了,他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兄弟相殘,許多大臣也跟著受牽連。齊桓公死了兩個月,屍體上爬滿蛆蟲都無人問津。而鮑叔牙沒有牽涉到政變中,這是拜管仲所賜。
-
9 # 小桔子成長樹
因為鮑叔牙很喜愛管仲這位朋友不,只是喜愛,更是欣賞。
當然也是因為鮑叔牙為人厚道,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管仲也非常有才有抱負,所以兩個人非常有共同語言,英雄惜英雄。正如俗話所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但是管仲家窮又有老母要養,因此鮑叔牙就處處替他著想。為了讓管仲脫貧,鮑叔牙拉著管仲一起做生意。鮑叔牙出的本錢多,管仲出的本錢少,但是分紅的時候卻是管仲拿的多,鮑叔牙拿的少。 兩個人還是戰友,一起出兵打仗。但是在衝鋒的時候,總是鮑叔牙衝在前面,管仲躲在後面;而到了撤退的時候,卻是前隊變後隊,管仲跑在前面,鮑叔牙跑在後面。
別人看不過,替鮑叔牙鳴不平,而鮑叔牙卻處處維護管仲。說管仲家窮,我願意讓他多分點兒。還說你們以為是管仲貪生怕死不敢打仗嗎?那是因為他家裡還有老母要奉養,他不能死。
鮑叔牙之所以處處維護管仲,還推薦他當相國,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鮑叔牙是一位忠臣,忠心耿耿的忠臣。為了他的主公齊桓公的事業,他一定要找到天下最好的人才。
他是真的一心為齊桓公著想,一點兒也不自私。他甚至不介意找到比自己更好的人才,讓他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而管仲的才能他太瞭解了,他知道管仲就是輔佐齊桓公的最佳人選。因此雖然之前管仲曾經謀害過齊桓公,但是鮑叔牙分析了情況的變化,還是向齊桓公力薦。齊桓公也是個明白主,他接受了鮑叔牙的推薦,而管仲也確實沒有讓齊桓公失望。鮑叔牙也是忠義兩全了,管鮑之交傳為千古佳話。
-
10 # 歷史漫談君
管仲是春秋時期的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人,管仲的能力非凡,功勞卓著,為齊桓公的稱霸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管仲身上也有小毛病,也遭遇了人生中的一些挫折。
年輕時,鮑叔牙從真心裡支援管仲。管仲家庭貧寒,有老母要奉養,二人一起做生意時,管仲總是多分,或者說佔一些便宜,用管仲的話說,鮑叔牙從來沒有說過他貪財好利。
有時候,生意難免會遭遇失敗。而因為管仲沒有錢財,做生意賠的錢也是鮑叔牙的。但是無論賠了多少錢,鮑叔牙沒有怨恨過他。
當時,管、鮑二人卻是各為其主的,他們輔佐的人分別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後來,鮑叔牙輔佐的小白成就了大業,即齊桓公。而此間,管仲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差點要了他的性命。
這一箭之仇是必須要報的。畢竟齊桓公在競爭中勝出了。在管仲馬上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時候,命運又發生了變化。
管仲說,如果只想治理好國家,取得這個小目標,那麼有齊桓公身邊的這些人輔佐就足夠了,有鮑叔牙在就足夠了。但是如果齊國想做大做強,那麼必須廣泛地吸取人才,而管仲這個人才是非得不可。
齊桓公也是胸襟博大,有雄才大略的領導人,自然為了國家的利益而放棄了個人的仇恨。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改革,富國強兵,果然助齊桓公成就了一番事業。
管仲是非常明白和感激的鮑叔牙的,管仲說,自己佔便宜,自己在戰場上後退,鮑叔牙明白,管仲佔便宜是因為太需要錢了,而在戰場上後退時,他知道自己不是貪生怕死,而是家有老母要奉養。而且,在自己被囚禁時,別人遠離他,只有鮑叔牙非常著急,想法設法的營救他,因為他惜才愛才,珍惜朋友的友情。
管鮑之交是朋友之間友好相處的典範,值得稱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缺點或者小毛病,只有真正愛自己的人,才能包容,才能接受他的缺點,並且能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利益為出發點去考慮問題,去分析問題,去解決問題。愛他就要接納他,就要包容他,就要想他所想,急他所急,成就他想成就的事情。
人生有一知己足矣,而對管仲來說,鮑叔牙是真朋友!
有時候,朋友就在身邊,關鍵我們太計較,沒有從大局出發,沒有看長處,只看到了短處。因為我們沒有包容的心,沒有豁達的胸襟。朋友相處,就應該像是管鮑一般,像鮑叔牙一樣,才能處到真正的朋友。
是的,鮑叔牙知道管仲更有才能,才大力推薦他做國相!
真朋友,才惺惺相惜。
校書郎工作室 柒月夏
-
11 # 隴原人58843578
鮑叔牙與管仲互相知根知底,瞭解頗深;古人純樸講義氣,寧肯犧牲自已的眼前利益,也要為知心朋友兩肋插刀,成全朋友。
有人說管仲不僅貪汙錢財,佔小便宜,而且貪生怕死,做生意也一般般,當官還被罷免。這樣一個人,鮑叔牙為什麼會認為他有經天緯地之才?鮑叔牙難道沒有自利之心,一味幫管仲有什麼好處?鮑叔牙為什麼不自己當國相?
回覆列表
因為鮑叔牙與管仲相交甚深,他認為管仲治理國家的能力比自己更強。但齊桓公始終無法忘懷當初管仲對他的一箭之仇,所以堅決不同意,說:“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殆於死。今竟用之,我有病嗎?”
一個差點傷害到自己的人,一個差點毀了自己一生的人,齊桓公不殺他就很仁慈了,還要用他為相,給他數不盡的尊榮富貴,這聽起來是不是太離譜了一點兒?
鮑叔牙連忙解釋說,當初管仲是公子糾的臣,他射你是正常的,不射才不正常呢,如果現在他當你的臣子,他也會幫你射別人的。接著鮑叔牙又狠狠地誇了管仲一通,還說自己有五個方面不如管仲(政治、軍事、禮義、寬民、信民),這個管仲,就是天下奇才,就是社稷之寶。如果主公你有稱霸天下之志,就該盡棄前嫌,重用仇讎;但如果你心無大志,只想當個太平君主,那麼就當我鮑叔牙啥都沒說。
齊桓公終於點頭了,他畢竟是個有遠略有大志的人,而且他對自己的老師鮑叔牙是絕對信任的,既然老師把管仲說得這麼玄乎,那麼寡人就當管仲從來沒有射過那一箭吧,所謂賢君無私怨,為了齊國的大業,寡人可以選擇忘記。
於是,在老師鮑叔牙的循循善誘之下,齊桓公終於昇華了,所以當管仲囚車一進入齊境,他就立刻派人解其桎梏,以朝車(指的是朝廷重臣朝見君主所乘的車)接送其回都,鮑叔牙還特意跑幾百裡地到邊境地區迎接管仲,讓他薰香沐浴,併為他舉行了三次消災祈福的儀式,點起火把祛除不詳,並殺純色公豬進行祭祀。
等到管仲快到臨淄,齊桓公又親自出郊迎接,與他共乘一車,大張旗鼓的回朝。如此大的陣仗,從前通常只有大軍凱旋才會這麼折騰,但齊桓公為的卻是一個曾差點殺死自己的齊國“狗盜、庸夫、逃兵”,群臣聞之無不駭然。
路上,臨淄城萬人空巷,都來瞻仰國君如此重禮請來的賢人到底是誰,結果發現竟是國之大仇管仲,百姓亦無不駭然。
大家沒法兒不駭然,春秋初期不像戰國時代,士階層尚未崛起,治理天下都是諸侯卿大夫們的事兒,像管仲這樣的底層士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碰觸國家大器,何況他還劣跡斑斑,有過謀殺國君未遂的罪名,而齊桓公卻如此尊賢欲以之大用,的確有些驚世駭俗了。而齊桓公還沒完,他迎回管仲後,又鄭重其事的齋戒十日,而以誠摯的心情,拜管仲為相。
這一切當然也是鮑叔牙安排的,此舉一可展現齊桓公廣闊的胸懷與氣度,讓他贏取民眾的擁戴;二可加重管仲的個人威信與政治感召力,為他日後實施政治經濟改革鋪平道路。畢竟,管仲出身微賤,如果沒有足夠的政治威望,他是沒可能得到貴族與民眾支援的。
總之,從此以後,管仲便走上人生巔峰,終於成為天下公認的聖賢,但閒樂生認為鮑叔牙才更是當之無愧的聖賢,這世上有能力的人很多,但能夠認清別人並認清自己的人很少,試問面對權力地位的誘惑,又有幾人能夠保持一顆赤子真心,而鮑叔牙抵擋住了誘惑,做出了最優的選擇,最終成就了齊桓公,成就了管仲,成就了齊國的霸業,也成就了自己,這不是聖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