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自媒體阿唐哥

    第一,費禕與姜維兩人的執政理念相左。費禕主張“對內休養生息、對外防守反擊”的鴿派理念;而姜維則截然相反,主張“最好的防禦就是最好的進攻”這一鷹派理念。兩人執政理念的不同,也造成了政治合作上的齟齬不斷。特別是姜維北伐,都被費禕節制,不能過萬人,這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矛盾。

    第二,費禕對蜀漢未來的規劃,寄希望於保境安民,在亂世中出現一位如同諸葛孔明一般能力卓著的人,再次帶領蜀漢北伐。而這無疑是對姜維政治抱負的無情扼殺,自然招致了姜維的不滿。可以這麼,說費禕的未來規劃,限制了姜維想要一展雄才、建功立業的野心。

    第三,郭修與姜維之間的關係不清不楚。郭修作為姜維俘獲的降將,姜維本該效仿趙雲對待夏侯蘭的態度,積極迴避,但姜維卻仍有意無意的與郭修接觸。而郭修在蜀漢內部升遷極快,作為一名降將,本身又不是什麼曹魏的皇親國戚,比如夏侯霸,或者一方大家,如此快的升遷速度,令人不得不將其與跟姜維的提拔聯想起來。

    第四,費禕死後誰獲利最大,誰便最有嫌疑。後來的事實證明,費禕被刺殺後,姜維獲利最大。延熙十六年夏,也就是費禕春天死後,只過了短短几個月,姜維便率領數萬人開始了屬於自己的北伐,注意不再是一萬人了。

    第五,姜維本人頗有心計,並不像《三國演義》所描述的那樣心懷坦蕩。就如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的注裡面所提到的“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維作為一名武將,想要建功立業,就只能透過戰場,而這些顯然不是費禕所能給他的。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好養死士的姜維在俘獲郭修後,透過對其一步步提拔,將他拉攏到自己的陣營,再利用他降將的身份刺殺與自己政見相左的權臣費禕,這樣既達成了自己北伐中原、建功立業的野心,同時也達到了撇清嫌疑、青史留名的目的。

  • 2 # 尋根拜祖

    按照誰受益誰就是兇手的邏輯,姜維存在嫌疑。不過這個說法僅僅是邏輯推理,要想驗證結果,必須有證據。可惜翻遍史書,沒有任何證據!

    《三國志》和《魏氏春秋》記載,郭修也有可能叫郭循,因為繁體字的修(脩)與循太相似,後人都搞不清他真實的名字,姑且稱他為郭修吧。他官居曹魏中郎將,延熙十三年被姜維所俘虜,投降了蜀漢,被劉禪封為左將軍。

    郭修刺殺費禕始末

    從曹芳的詔書中可知,郭修根本不想投降蜀漢,他的舉動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目的竟然是想接近劉禪,並刺殺他!郭修曾經幾次接近劉禪,但都被劉禪的近侍阻擋,近不了身,沒機會下手。

    於是郭修退而求其次,將目標放在了蜀國重臣費禕身上。延熙十六年正月初一,按照常規,費禕召集眾臣,舉辦歲首大會,郭修就在其列。

    “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脩在坐。禕歡飲沈醉,為脩手刃所害。”

    費禕喝得伶仃大醉之際,猝不及防,被郭修持刀所害!

    裴松之對郭修刺殺費禕的質疑

    從上述過程可知,費禕遇刺就是做了劉禪的替死鬼,郭修的舉動就是為了為曹魏盡忠。

    不過這個說法遭到了裴松之的質疑,他提出了三個疑點:

    其一、郭修僅僅是“西州一男子”,並沒有受到曹魏政權的恩惠,沒有理由為曹魏盡忠。而且,如果郭修想要為曹魏盡忠,當初就不會被俘,這種刺殺行為不符合邏輯。

    其二、曹魏和蜀漢的關係並沒有深仇大恨,並不像春秋時期智伯與趙襄子那樣的私仇,所以曹芳將郭修比作豫讓,有點牽強附會,解釋不通。

    其三、劉禪和費禕都不是那種傑出的政治家,刺殺他們倆,對時局沒有裨益,也很難產生大的效果。也就是說,郭修的刺殺工作意義不大。

    裴松之的解釋,讓本來很簡單的一件刺殺事件,變得撲朔迷離,似乎另有隱情。不過,裴松之也沒有說出他的懷疑物件,這大概就是題乾的疑問理由。

    裴松之的理由是否成立?

    個人認為,裴松之的說法也有問題。

    其一、郭修的身份真的就是一名普通“西州一男子”?曹芳說他是中郎將,裴松之說這就是事後的“偽稱”。不過,理由呢?證據呢?沒有!

    我認為郭修不可能是普通人,很簡單,假如郭修只是一名普通人,他被俘後,劉禪為什麼要封他為左將軍?左將軍是軍隊高階將領,要比雜牌將軍地位高得多,一名普通降卒,怎麼可能獲得如此高的地位?

    再者,從郭修在蜀漢能經常見到劉禪,還能出席費禕組織的會議來看,郭修地位肯定很高。他蜀漢一共就三年時間,沒見他為蜀漢立過功。那只有一個理由,郭修在曹魏就是高官,地位很重,中郎將的說法應該是真的。

    其二、蜀漢兩國雖然沒有私仇,但是作為你死我活的敵對國,採取行刺舉動有違常理嗎?誰說刺客只用於報私仇?

    其三、劉禪和費禕雖是平庸的政客,但是地位放在那裡呢!他倆假如遇刺,那就是蜀漢政壇的一次大震盪,跟他們的才能無關。再說,郭修的刺殺行為,肯定不是曹魏政權的計劃,而是郭修個人相機而動,邏輯上有問題嗎?

    郭修是姜維的殺手嗎?

    費禕死後,姜維獨掌軍權,是的,姜維獲利了。不光如此,費禕生前與姜維確實存在很大分歧,姜維是鷹派人物,堅持要北伐,費禕是鴿派人物,主張休養生息。費禕曾經對姜維說:

    “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費禕對蜀漢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以他和姜維的才智,都遠遠不如諸葛亮,連諸葛亮都不能取得北伐勝利,可見北伐不可行。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守社稷,靜等後人,不能拿國運做賭注!

    可惜姜維聽不進去,堅持要北伐。費禕只能以掣肘的方式,每次只給他不超過一萬的人馬,隨他鬧騰,不傷害國本就行。

    費禕死後,姜維的春天來了,他一改費禕的保守,大舉北伐,結果跟費禕預料的一樣!

    那麼,會不會就是姜維迫不及待,安排了郭修這個殺手呢?

    對不起,僅僅是推論,沒有任何證據,一點也沒有!頂多說邏輯上存在這種可能性。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理由如下:

    郭修是曹魏將領,投降蜀漢前後只有三年,短時間內,姜維很難將他培養成心腹。刺客必須是很可靠的人,尤其對自己的上司動手,弄個不靠譜的降將,有點匪夷所思,三年內姜維拿什麼驗證郭修對他的忠誠?

    假如姜維要想刺殺費禕,應該多的是機會,根本不用外人。以姜維的地位,身邊還缺忠誠的殺手嗎?還愁沒機會靠近費禕嗎?

    費禕是諸葛亮看中的接班人,兩人都是諸葛亮的“愛徒”,雖有分歧,但並沒有鬧到你死我活。費禕對姜維還是很剋制的,雖然不同意姜維北伐,但是依然在有限的範圍內滿足姜維。可見兩人的關係沒有鬧僵,不至於你死我活。

    綜上所述,個人傾向郭修的身份,應該是曹魏的中郎將無疑,裴松之的質疑站不住腳。郭修為何刺殺費禕,因史料缺失,已經無解,也許就是曹芳所說為國盡忠,也許酒喝大了頭腦不清醒也未可知!但姜維派出的刺客說法很難成立,至少沒有任何證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俄國哥薩克是個怎樣的群體?是一個民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