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展翔的天馬
-
2 # 帶你走進博物館
有說是因為楚懷王身有異味,狐臭。看過羋月傳的應該曉得,但是真實的事件是如何的呢?
有史料為證,其實就是一場後宮爭寵大戲。
魏王遺荊王美人,荊王甚悅之。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亦悅愛之,甚於王,衣服玩好擇其所欲為之。王曰:“夫人知我愛新人也,其悅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所以養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為妒也,因為新人曰:“王甚悅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也。”王強問之,對曰:“頃嘗言惡聞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誡御者曰:“王適有言,必可從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韓非子內儲說下》
這就是為什麼楚懷王被恥笑的原因。可以說是史上有名的“掩鼻計”,也是“割鼻計”。話說楚懷王從小好吃懶做,生長在金窩內,好色,身邊寵妃無數,這件事就發生在他的寵妃身上,他的寵妃就是鄭袖,鄭袖姿色豔美、性格聰慧,但善妒狡黠、陰險惡毒、極有心計,張儀曾說:“楚王幸姬鄭袖,袖所言無不從者。”鄭袖說什麼楚懷王都會照做,可想而知,楚懷王已經被美色左右,而不辨東西了。歷史上的確有鄭袖這樣一位女子,她是楚懷王的寵妃千真萬確。
鄭袖想專寵,使計禍害了楚懷王的美人。事情是這樣的,鄭袖裝的賢良淑德、溫文爾雅,不善嫉,每每為大王著想,當時魏王送給楚王一個美女,楚王非常喜歡。
楚王夫人鄭袖知道楚王喜歡、寵愛這位美女,她就也喜歡、寵愛這位美女,勝過了楚王。衣服珍寶,挑選美女想要的給她。這個套下定了,楚懷王和妃子都懈怠感恩她的好。
慢慢的鄭袖知道楚王已不認為自己嫉妒,就對新來的美人開始使壞說:“大王非常喜歡、寵愛你,但討厭你的鼻子。你見到大王,時常捂住鼻子,大王就會長久寵愛你了。”於是美人聽從了鄭袖的話,每次見到楚王,常常捂住鼻子。
楚王對鄭袖說:“新人見我時常捂住鼻子,為什麼?”鄭袖回答說:“我不知道。”楚王硬是追問她,她回答說:“不久前新人曾說討厭聞到大王的氣味。”楚王發怒說:“割了她的鼻子:”鄭袖預先告誡侍從說:“大王如果發了話,一定要聽從命令。”侍從於是就拔出刀來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這也讓楚懷王被恥笑,不過話說回來楚懷王到底有沒有狐臭或者有味道呢?其實大家可以想想,古代很少洗澡,身處蜀地,男人身上可能真的有味道,要不這個妃子也不至於這麼傻,對吧
-
3 # 凡人梵思
在歷史上有兩個楚懷王:一個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國君熊槐,另一個是秦末楚漢時期的楚人熊心,你這裡說的應該是第一個。
楚懷王熊槐(約公元前355年―公元前296年),羋姓,熊氏,名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這是一個性格複雜,人生中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巨大落差,最後自己也客死秦國。楚懷王即位時的楚國經過近60年的休養生息,國勢達到頂峰,與先後崛起的齊秦並列為三大強國,楚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強盛的國家。其在位期間,由於楚國迅速由盛轉衰,有人片面的把他看成一個昏君,其實這就完全沒有看到他的高光時刻。
一,強力反擊魏國的挑釁。公元前328年楚懷王剛剛繼承王位,魏趁楚王位更替之際,悍然伐楚並且取得徑山,楚懷王由於國內形勢未定,沒有作出任何反擊。公元前323年,楚國國內初步穩定,就派大司馬昭陽帶兵攻入魏國,在襄陵大破魏國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奪取了魏國的八座城池,一血徑山之恥。
二,合縱抗秦。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等國公推楚懷王為縱長,從東西兩個方向攻秦。楚懷王聲名大噪,儼然成為魏惠王之後的又一位霸主。但由於列國各有異心,合縱為秦所破。這時的天下形成了齊、楚、秦三大勢力,而齊、楚間形成了聯盟。
三,開疆拓土。
公元前306年,楚國乘越內亂的時候,聯合齊國進攻越國,佔領越國位於原吳國故地的國都,殺死越王無疆,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並設江東為郡。
楚懷王在人生的上半段可以說是有圈有點,可是這以後的做法簡直叫人難以置信!
首先,因為目光短淺和自己的盟友齊國翻臉:公元前312年,秦國騙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六里地。懷王惱怒不已,發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懷王再召集全國的部隊,發動進攻,再慘敗於藍田,其後公元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三戰皆敗,韓魏趁機進攻楚國在中原的領土,楚國大國地位瓦解,從此走向沒落。其次,在國內重用佞臣子椒、子蘭、靳尚、上官大夫,寵愛夫人鄭袖,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國事日非。
窮途末路:公元前29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結果被秦國扣留。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
4 # 一葉碧雲
楚懷王英明神武,為什麼會淪為笑柄?
楚懷王熊槐,又名羋槐,戰國時期楚威王之子,公元前328年-前299年在位。
楚懷王前期表現可圈可點,用“英明神武”來評價,也勉強湊合。那麼他“前期”都有哪些“英明神武”的表現呢?
首先,軍事上滅了越國,開疆拓土,合縱攻秦。楚威王去世後,魏國乘著楚國國喪期間,發兵攻取楚國的陘山。楚懷王六年,派昭陽攻魏,破魏於襄陵,得魏國八城。楚懷王11年,在蘇秦的遊說下,山東六國合縱攻秦,楚懷王為合縱指揮長。公元前306年,楚齊聯合發兵進攻越國,基本上滅了越國,越國的一部分土地併入楚國版圖。
其次,政治上任用屈原變法,革新除弊。據楚史專家湯炳正考證,屈原變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獎耕戰、舉賢能、反雍蔽、禁朋黨、明賞罰、移風易俗。這些變法確實給楚國帶來了新氣象。同時,任用昭陽、上官大夫、昭睢、莊蹻、唐昧、昭滑、陳軫、蘇代、田忌、公孫衍等人,楚國一度人才濟濟,國勢大盛。
再次,經濟上重視商業。開通了海上貿易,與西亞、南亞等國家進行商業貿易和經濟交流。並且實施“金節免稅制度”,為商隊發放用於免稅的金節,“海關”看到金節就免稅,看不到金節就收稅。由於金節必須從國家獲取,所以楚國的商隊要開展貿易,必須到國家相關部門登記,以獲取金節。這樣,楚國的商業始終控制在國家手中。
最後,實施強硬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尊嚴。在位前期,先後與魏惠王、齊威王、齊閔王、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燕昭王等戰國名君周旋,維護楚國利益。即使被秦昭襄王誆騙軟禁在秦國,也不出賣國家利益,在楚人中贏得極高聲望。
那麼,前期這麼“英明神武”的國君,身後為什麼會淪為笑柄呢?原因主要有:
首先,秦三次欺楚,三次上當,顯示政治上很“天真”。秦三次欺楚,分別是:
第一次,楚懷王16年,秦欲伐齊,擔心與齊結盟的楚國加入戰鬥,派遣張儀入楚,欺騙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與齊國斷交,秦國願意割商於之地600裡給楚國。楚懷王信以為真,不顧陳軫等大臣勸阻,執意與齊斷交,還派人去齊國辱罵,結果齊與楚斷交,張儀只答應把自己的6裡封地給楚,被欺騙的楚懷王又與秦斷交……最後是楚國寸土未得,又和兩個大國斷交……特別是楚國的使者在秦國眼巴巴、傻兮兮等了三個月,等來的是張儀的“六里地”,那場景足以讓楚國以外的其它六國笑噴……
第二次,楚懷王18年,秦楚大戰幾次以後,秦國得了便宜還賣乖,想同楚國講和。願意把秦佔的漢中之地分一半給楚國。楚懷王說不要地,只要張儀。結果秦國真把張儀送到楚國。張儀賄賂了楚懷王的寵臣也是奸臣的靳尚和後宮的夫人鄭袖,在這兩人的忽悠下,楚懷王不僅沒殺張儀,還厚待並放了張儀,更讓人無語的是,楚懷王竟然聽從張儀的詭計,解散了楚國與其它五國的合縱!等屈原從齊國回來才明白錯了,但悔之晚矣……如果說第一次被秦欺騙是政治上“天真”,這第二次被欺騙,已經不能用“天真”形容了……
第三次,楚懷王30年,秦昭襄王寫信,約楚懷王到秦國的武關會盟,楚懷王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只帶少量兵馬赴約。結果到了武關就被秦兵押去“朝”見秦昭襄王,秦昭襄王逼楚懷王割“巫”及“黔中”之地,楚懷王堅決不答應,於是被秦軟禁之死。
上當受騙一次就罷了,兩次、三次接連受騙,除了讓人無語,更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淪為笑柄也並不冤!
其次,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做事太“隨意”。楚懷王前期還是頗有一番作為的,做了許多革故鼎新的事情,比如屈原改革,本來勢頭挺好,但是因為觸犯了權貴的利益,受到抵制,楚懷王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就顯露出來了,最終改革再次夭折。另外,在外交方面,經常朝令夕改,很隨意地就中斷邦交。除了張儀兩次欺楚,隨意與齊斷交及隨意退出合縱外,楚懷王在“聯秦”與“合縱抗秦”的大戰略方面一直搖擺不定,顯得很“幼稚”!
再次,軍事決策很“草率”,接連吃敗仗,國力大損。兵者,國之大事,必須慎之又慎!楚懷王的軍事決策往往缺乏深思熟慮,許多決策都是意氣用事,觀《史記》,後期楚國每次用兵,都是楚懷王“大怒”後的決策。第一次欺楚後,懷王大怒,發兵攻秦,戰于丹陽,大敗,兵士被斬首8萬,被俘將官70多人;聽聞丹陽兵敗的訊息後,又大怒,起傾國之兵與秦戰於藍田,又大敗,結果韓魏領兵偷襲楚國,又丟了許多地盤。楚懷王28年,秦、齊、韓、魏四國聯合攻楚,殺唐昧、失重丘。楚懷王29年,秦復攻楚,殺景缺,陣亡兵士2萬多人;楚懷王30年,秦復攻楚,取8城而歸……“草率”決策帶來一連串的喪師失地,不僅國力大損,國土面積也不斷縮減,從此無力再與秦爭霸!
最後,用人上“昏聵”。楚懷王后期,用人上缺乏洞察力,開始“親小人,遠賢臣”,屈原等賢能才幹之人不用,聽信靳尚、子蘭等小人,使朝政越來越昏聵。去武關與秦王會盟,就是不聽昭雎忠言,而輕信子蘭之言去的,一去就悔之晚矣!
楚懷王有這麼多不足,淪為笑柄也屬正常!但平心而論,楚懷王還是有一定的雄才大略的,因為政治不成熟這一致命短板,才使他接連上當受騙,客死異鄉。楚人非常同情楚懷王,史記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楚人對楚懷王的這種同情一直持續秦末,項梁反秦時很好地利用了一把這種情緒,把楚懷王的一個放羊的後代找出來,立為王,也叫“楚懷王”,作為楚人反秦的旗幟!不過,利用完了,就被項羽給扔了,這個楚懷王也淪為歷史的“笑柄”!
回覆列表
楚懷王滅了越國,使楚國成為了當時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諸侯國,的確是有一些可以拿得出來吹噓的資本。面對其他的諸侯國還好,但是面對秦國就不一樣了,基本上處處都受到秦國的打壓。
下面是天馬菌的觀點。
貪婪
楚懷王在位的時候,也是楚國達到全盛的時期,但是由於張儀的出現,出國逐漸開始走下坡路。最為著名的就是張儀說要給楚懷王割讓商於六百里,條件就是要楚國與齊國絕交。
楚懷王覺得這個條件實在是太誘人了,而且可以達成條件的舉動也非常容易,所以就答應了張儀。不過有這種好處,基本上都是騙局,旁邊的人就已經看得出來了,陳軫就曾經勸告過楚懷王,不要相信張儀,但是楚懷王就是不聽。
直到楚懷王真的與齊國絕交,向張儀要地的時候才被告知,只能得到六里地,所以楚懷王非常憤怒,然後就向秦國出兵,但結果肯定是大敗而歸。
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匄、裨將軍逢侯醜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
這一戰楚國損失的確非常大,在當時也成為了諸侯國的一大笑話。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楚懷王不聽陳軫的勸告,受到利益的誘惑,才會中了張儀的計策。說他比較貪婪也不為過。
偏信至親
楚懷王受到一次騙還不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楚懷王還受到秦國的第二次欺騙。然而這一次欺騙就使楚懷王永遠也無法活著回到楚國了。
當時的秦昭王約楚懷王到武關結盟,有了上一次的上當,楚懷王當然是非常小心謹慎了,認為這一次秦國也是設了一個騙局,但是如果不去的話,又害怕秦王不高興,到時候對楚國的打壓力度就更大了。
在楚懷王非常難以決定的時候,臣子昭雎就勸楚懷王只需要加強防守,沒必要去武關赴約。而當時楚懷王的兒子子蘭就勸楚懷王要去赴約,他這才決定要去赴約的,然後其他人怎麼勸也不肯再聽了。
昭王詐令一將軍伏兵武關,號為秦王。楚王至,則閉武關,遂與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蕃臣,不與亢禮。
楚懷王就是這樣被秦國扣留,結果已經沒有機會再回到楚國。這也難怪他會成為笑柄,對於聰明的人來說,一般都不會受到兩季同樣的欺騙,但是楚懷王偏偏就受到了兩次的欺騙。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在當時或者後來的人對他的評價肯定也不會有很高。
楚懷王有這樣的結局,基本上就是因為偏信至親,其實上一次他受到張儀欺騙的時候,本來是有機會可以處決張儀一雪前恥的,那個時候他又偏偏聽了寵妃鄭袖的話,將張儀給放了。所以楚懷王偏信至親也是他成為笑柄的根源之一。
總結
楚懷王的英明神武,那是以前的戰績,但是與秦國交手的時候,出現了兩次被騙的情況,最主要的兩個特點就是因為他貪婪和偏心至親,才導致他會有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