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茶香

    謝邀。如果姜維反間計成功,蜀漢成功復國的機會很大。但是維持的時間是短暫的不會長久,將三國狀態延續下去更是不可能的。魏國實力雄厚兵精糧足,即使失去鍾會鄧艾但還有像羊祜杜預衛瓘司馬昭等眾多軍事人才,而蜀華人才匱乏憑一個姜維獨木難支。戰爭拼的是實力持久耐力,蜀華人口少物資貧乏,魏國土地殷實、人丁眾多、物資豐富,分久必合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 2 # 漢拿山l

    不能!三國後期,曹操、劉備、諸葛亮等牛人都相繼離去,所剩下來的肩負重任的將領要麼是老當益壯,但終究不如當初年輕的時候。要麼是資歷平平的平庸之輩。因此有句話叫做“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其實,在蜀漢晚期的歷史中,還有一個牛人在扛著這樣的重任,這就是姜維姜伯約。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之後,將為精心研究八卦陣和星宿圖,終究成了一代名將。

    在當時司馬昭看到伐蜀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就召開了軍前會議,結果鄧艾等人還是不建議伐蜀國,只有大將鍾會贊成,於是司馬昭立即拍板,決定討伐蜀國,因為在此之前,蜀國已經多次北上中原來討伐魏國,只是諸葛亮死後二十多年相對和平而已。為了迷惑蜀漢的後主劉禪,司馬昭又傳令青州、徐州等地廣造大船,徵調民夫,意欲討伐東吳。這是軍事上的聲東擊西,豈能瞞過姜維,姜維陳兵在劍閣天險,那裡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勢非常險要,自古以來就是易守難攻,這也讓鍾會大吃苦頭,久攻不下就動了撤兵的念頭。

    另一路大軍是有名將鄧艾所統帥,鄧艾認識到與其跨越天險進行強攻絕不是最好的策略,於是他在分析了軍事地圖之後,決定採取走一招險棋的做法,偷渡陰平從而直取成都。但是偷渡陰平根本就沒有行軍打仗的道路可供軍馬行走趕路,但是唯有如此才能夠震懾蜀漢政權,爭取最後的勝利,於是鄧艾下令士卒們拋卻身上沉重的裝備,只帶上幾天的口糧,輕裝前進。一路之上披荊斬棘不知道折了多少人馬,但是軍令如山,士卒們看到將軍都這麼老當益壯,自然不肯落後,也不敢輕易掉隊或者畏縮不前。

    結果當鄧艾的魏軍從天而降的時候,蜀漢的君臣上下無不震驚,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劉禪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投降。於是鄧艾大軍接受投降,所有的金銀錢糧物資都封存處理,上表司馬昭。姜維一看後主劉禪都投降了,那這個仗真沒法打了,但心有不甘,決定投降鍾會,因為鍾會和鄧艾素來不和,這樣挑撥兩人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互相殘殺,這樣說不定蜀漢還有一線生機。於是姜維走進了鍾會的營帳,兩人坐席長談之後,結為了兄弟。姜維給鍾會出謀劃策,讓他上書司馬昭,說鄧艾有反心。

    司馬昭接到上表之後,非常生氣,屬下勸說也不行,他親提大兵20萬前往漢中,又派遣監軍衛瓘前去收捕鄧艾。本來姜維獻計,讓衛瓘自己前去,如果鄧艾反了,肯定會殺了衛瓘,此時鐘會可以討伐名正言順,結果鄧艾做夢也沒想到立了大功反成為階下囚。鍾會很高興,大宴群臣,姜維獻計說司馬昭不信任你,何不反了。鍾會就假託有密詔要除掉司馬昭,但是沒人響應,正要殺掉他們,結果走露了訊息,功虧一簣。

    所以,一個人再厲害終究無法挽回歷史的程序,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規律。

  • 3 # 錦繡中華一捧土

    如果姜維反間計成功了,蜀漢也許能夠復國,但是時間不會太長,只是曇花一現。因為蜀漢國力太弱,沒有力量繼續支撐,只能靠偶然因素撐起搖搖欲墜的統治。所以不可能將三國繼續下去。

  • 4 # 厚土高天識君

    其實姜維這個反間計在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姜維的死是兵禍所致。很可能是謀殺。蜀漢投降前,鄧艾由漢中小路一路攀爬到江油時兩萬人僅剩二千人左右,就這些人攻到成都時一戰便是劉禪屈服投降,可見當時的蜀漢國已是相當孱弱,不堪一擊。文武官吏都在為自身前途打算。這樣的情況搞復辟是找死。在說當時鍾會與鄧艾互吿對方謀反,給司馬昭除掉這兩個政治異己找到合適理由。就像義演上說鍾會和姜維各有打算,就算起事成功倆人最後還是火拼一場。只能算是興兵作亂的鬧劇。

  • 5 # 汽車測試工程師

    鄧艾已經被殺,後顧無憂,姜維和鍾會反推司馬,是很有機會的。如果能成功,這已經不是三國繼續維持的問題了。這就要看姜維和鍾會誰玩得過誰,如果姜維搞死鍾會,興漢有望。吳國那時候已經是冢中枯骨

    個人認為,姜維這一舉動,最好的結局就是造成類似西晉八王之亂的局面,那就是益州混戰,同時晉朝王室內部發生分化,形成舉國混亂,可是晉當時並沒有夫概那樣的人物。我的看法,姜維這種行動,不完全屬於“置之死地而後生”,而更象儒家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可行,但是為了信念依然勉力作去,所謂是非成敗非所計也,儘自己的職責罷了。

  • 6 # 知常容

    不可能。

    第一,姜偉的反間計,鍾會殺掉了鄧艾,然後成都獨立,不要忘了鍾會,他是北方人帶計程車兵也是北方的,北方計程車兵到南方,讓它長住南方軍心會不穩。

    第二,蜀中大族已經明確表示不支援劉禪,準備投降天下,那麼鍾會只是亂臣!肯定不會支援。

    第三,不要忘了司馬氏的大軍就在後面。

    第四,姜維的設計是先讓鍾會殺掉鄧艾,在想辦法殺掉鍾會。這中間能否完全勝利,不得而知。就算勝利,內亂之後內部空虛,根本無法抵抗司馬氏大軍。

    第五,劉禪已經投降,從法理上來說,姜維反間計之後的行動已缺乏合理性。

    第五,最好的結果就是成都內亂,百姓遭殃。成都成了司馬氏和姜維的主戰場。姜維如果能夠戰勝司馬氏,而這個時候司馬氏恰好有內亂,那麼只有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否則絕無可能。當時的司馬氏是鐵板一塊,似乎不太現實。

  • 7 # 5555火山

    姜維反間計成功,只能短暫維持一段時間。首先蜀漢經這一場戰爭後,國力已大損,很難再維持下去。兵力、財力已快到山窮水盡地步。多年不停打戰,蜀漢老百姓應該非常厭惡戰爭,想過安定生活,你看最後鍾會手下反鍾會和姜維時,姜維已是孤身作戰,沒提其部下兵士來相助,若此時手下兵士前來相助,當時想殺鍾會的人只是附近的,並不太多,姜維或能逃過此劫。鍾會此時反叛若成功,只能短暫維持,因其手下十二萬大軍全是曹魏那邊來的,他們的家人都在那邊,民心能穩嗎 ,當年關羽失荊州時,其手下兵士不就顧及家人,基本跑光。此時若反叛成功,只是一會,司馬昭若再派兵來,鍾會和姜維等不著姜維再除鍾會時,必土崩瓦解。

  • 8 # 初心如舊

    若果姜維反間計成功蜀漢能否順利復國三國是否延續下去?

    這是有可能的。但由於問題所述條件過於簡單,有些內容還需要再加以明確。所謂姜維反間計成功,就是指姜維殺掉了那些不服的魏將,併成功控制了鍾會,能夠有效指揮自己原來的軍隊。在此情況下,蜀國復國是可能的。第一,原姜維部下具有強烈復國意願。在劉禪派太僕蔣顯去姜維軍中傳達敕令,要求姜維軍投降時,姜維大驚失語,帳下眾軍一齊怨恨,咬牙怒目,鬚髮倒豎,拔刀砍石大呼曰: “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號哭之聲,聞達數里。

    姜維見人心思漢,乃善言撫之曰“眾將勿憂,吾有一計,可復漢室“。眾皆求問。姜維與諸將附耳低言,說了計策。這說明姜維的反間計有一定基礎,不是隨意亂說的。第二,蔣顯傳達敕令是在劍閣,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既然當時有那麼多軍人擁護,在後來假投降鍾會並進入成都時,必然在劍閣作了具體防禦安排,一旦劍閣卡死,則外界一時半會很難進入成都平原。第三,因為已經有鄧艾偷渡陰平前例,姜維肯定不會再有陰平之失。而魏將中也很難再有第二個鄧艾。第四,當時司馬昭遠在長安,要進入漢中也需要一段時間,而姜維對漢中地形熟悉,如果搶先一步據守關鍵隘口,則司馬昭連漢中也別想染指。第五,蜀漢將領還有張翼,廖化,董厥,張紹,關彝等。地方上還有像建寧太守霍弋之類忠貞之士。第六,鍾會此時已經進退兩難,說不定能主動配合姜維。那時資訊傳遞很慢,當時臨近年關,所以,若果處置得當,及時以劉禪身份名義下令恢復秩序,是完全沒有多大問題的。第七,司馬昭不久就死掉了,司馬炎優柔寡斷,東吳當時是孫休主政,司馬炎滅吳也在過了十五六年後的280年,因此 三國再延續三十年應該沒有問題,說不定還能避免後來的八王之亂。

  • 9 # 葉公好龍177224125

    姜維的復國計劃究竟是不是異想天開呢?古往今來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客觀的看,姜維的復國計劃是不現實的。因為,跟隨鍾會入蜀的十幾萬將士都是中原人,家小都在中原,既然平定蜀漢,大功告成,就想回到中原去,不會再來跟你鍾會造反,何況司馬昭自領大軍抵達長安地區,就是專門用來對付鍾會反叛的;而蜀中原來將士見國家破亡,震懾於魏軍之強大,鬥志已經喪失,大多不願作無為的犧牲再跟姜維造反。正如司馬昭說:“夫蜀已破亡,遺民震恐,不足與共圖事;中國(原)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會若作惡,只自滅族耳。”(《資治通鑑》卷七十八魏紀十元皇帝下鹹熙元年)蜀國的滅亡是大勢所趨,從當時情形看,不是任何奇計能夠從根本上扭轉的。不用說姜維的計謀難度太大,成功率很小;即使暫時僥倖取得成功,也難以長久支撐下去的。任何奇謀巧計都應以實力為後盾,否則便會像泡沫一樣,很快便破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們說的小人是不是就是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