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古名將英雄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在此事中,史實、傳說與演義互相交錯,讓整個事件如一團亂麻,不知何處是真,何處是假,真真假假混雜在一起,連分清都很難,更別說分析了。

    我們先來看史實的部分。

    據《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張飛不愧是威震長坂坡的一代名將,一通猛攻便拿下了江州,並擒獲了巴郡太守嚴顏。

    張飛大概是要擺威風,當場就叱問嚴顏道:"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

    這話說的,這江州好歹也是益州第二大城市,如果打都不打就投降,嚴顏這個巴郡太守也當得太扯淡了,所以嚴顏義正詞嚴地反駁道:"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張飛被下了面子,大怒,就說來人哪拉下去砍啦!

    嚴顏沒有被嚇到,反而揶揄張飛道:“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砍頭就砍頭,你生啥氣啊!

    張飛覺得嚴顏不怕死,有個性,我喜歡,於是把嚴顏給放了,然後引為座上客,好吃好喝招待。

    史書的部分,說到這裡就戛然而止,嚴顏後來如何,一概沒有交代。按說嚴顏乃巴郡太守,應算是整個益州排名前五的首腦人物,若是投降劉備,至少也應是這個級別的官員,不可能從此在史書中消失了蹤跡。事實上,劉備平定益州後,把嚴顏巴郡太守的位置給了成都人張裔。張裔由一個小小的帳下司馬被提拔為大郡太守,從此以後便對季漢政權忠心耿耿,後來還成為諸葛亮的心腹親信。

    而史書中既然沒有交代嚴顏的結局,那這就是說書人最好的發揮空間了。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給嚴顏一解綁,嚴顏就立刻成了帶路黨,說道:“從此取雒城,凡守禦關隘,都是老夫所管,官軍皆出於 掌握之中。今感將軍之恩,無可以報,老夫當為前部,所到之處,盡皆喚出拜降。”然後嚴顏就一路勸降過去,並以自身為榜樣說:“我尚且投降,何況汝乎?”於是益州望風歸附。最後嚴顏還成了黃忠的好搭檔,號稱蜀漢二老,在漢中之戰中立下大功。

    這些當然是羅貫中瞎編的,而且編的相當扯,竟然還說劉備拿下益州後,以嚴顏大功,拜其為前將軍。劉備自己也只是個左將軍,竟然還能封拜比自己還大的前將軍,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總之,不管是從正史,還是從常理來看,嚴顏都是不可能投靠劉備的。據《華陽國志》記載,當初劉備入蜀之時,嚴顏曾捶胸頓足的說道:"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嚴顏是劉璋親手提拔的鐵桿益州派,他是不可能加入劉備政權的。那麼,嚴顏為何會在史書中神秘消失呢?這樣一位重要人物,陳壽怎麼連個交代都沒有,隨便加一句“後住江州,病卒”會很費墨水嗎?

    在重慶忠縣當地的民間傳說,可能會提供給我們另外一個答案。民間傳說,嚴顏被張飛釋放後,並沒有投降,而且在聽說劉備最終取得益州後,橫劍自刎,完成了自己的忠烈之名。所以,到了唐貞觀年間,嚴顏被唐太宗李世民追諡為“壯烈將軍”,其老家臨州(今重慶忠縣)也被改名為忠州,嚴顏還被追封為忠州刺史。

    圖:忠縣兩大忠烈將軍,嚴顏與巴蔓子

    這就對了,在《三國志》的記載之中,張飛表現的粗中有細,頗具政治大局觀,知道嚴顏是益州當地賢達與知名人士,不僅不能殺,還要表示敬重。而嚴顏雖然表現得不錯,但畢竟沒像張任那樣真被砍了頭,李世民用“忠烈”兩個字來表彰他就不太適合了。但如果嚴顏按民間傳說那樣後來自刎了,這事蹟就夠分量了!而後來蘇軾在經過嚴顏墓時,也為嚴顏寫了一首讚歌,順帶還把劉備諸葛亮給批了一通……

    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為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

    吁嗟斷頭將,千古為病悸。

    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顯然,蘇軾認為嚴顏最後壯烈殉國了。而宋末文天祥在就義前一年寫的《正義歌》裡,也將嚴顏比作四大忠烈之首,說:“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這後面三位嵇紹、張巡、顏杲卿都死得極其壯烈,嚴顏應該也不會差過他們才對。

    當然,到了元末明初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傳播越來越廣,嚴顏的忠烈之名也就越來越淡了,他一般只作為張飛與黃忠的配角出現,目的只是為了襯托張飛的國士之風與黃忠的老當益壯。但是,這位忠烈的斷頭將軍,卻在民間傳說中持續以他的忠烈之風,

  • 2 # 如切如磨

    歷史上嚴顏確如演義描寫的一樣,向張飛投降了。原因麼,一是被張飛打動,二麼千古艱難惟一死,有機會生存誰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生命?《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專門記載了嚴顏投降前後的情狀。

    張飛和諸葛亮作為第二梯隊分兵入蜀增援劉備,並且順路收服沿途西川各郡縣。張飛到江州,打敗了劉璋部將巴郡太守嚴顏,並且生擒了他。

    處置嚴顏時,張飛先是大聲呵斥,說嚴顏不望風歸順還對抗大軍的征伐。嚴顏馬上懟了回去,說是你劉備軍恃強無故侵奪我們的州郡,我益州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屈膝投降的將軍。

    張飛大怒,下令左右將嚴顏斬首。嚴顏神色一點沒變,反而出言譏諷,說砍頭你砍就是了,吵吵個啥!這下讓張飛反而服氣了,馬上釋放了嚴顏,讓其從階下囚變為了座上賓。當然嚴顏也就投降了。

    這段演義基於正史基礎寫的更加精彩,包括張飛用計生擒嚴顏、義釋嚴顏、嚴顏感恩之下幫張飛一路說降無數城池,順利抵達劉備身邊。劉備也親自厚賜感謝嚴顏。

    嚴顏的投降可以說是大部分益州將領的一個縮影。

    劉璋的闇弱無能,益州將領和臣屬們心裡都是有數的。以劉璋的能力想獲得認可和忠誠根本不現實。早在劉備入蜀之初,嚴顏就感嘆,劉璋的行為就是引狼入室,獨坐窮山而放虎自衛,完全是腦殘作死的節奏。嚴顏的看法沒錯,可也沒見嚴顏作出任何舉動去幫助劉璋阻止劉備。

    蜀中的將領本就各有派系各有勢力,事實上他們想的都是自己的地盤和利益,就是抵抗也純粹是本能的保護自己利益,根本沒想會給劉璋陪綁。生死關頭當然選擇生存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了。

    不得不說劉備實在比劉璋強太多,是更合格的主公人選。良禽擇木而棲,有能力有眼光的人自然明白在大勢所趨之下該如何選擇,死忠之人畢竟還是少數。何況張飛給了嚴顏足夠的尊重,所以嚴顏的投降是情理之中,活著才有未來呀。

  • 3 # 龍鎮

    我認為嚴顏沒降。

    關於嚴顏的故事查來查去都只有張飛傳裡寫的那一段,就是《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的張飛傳的一小段:(張飛)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這一段基本上都看得明白,而且其他小夥伴的翻譯也非常精彩,我們就不贅述了。

    《華陽國志》卷五《公孫述劉二牧志》有幾處提到嚴顏的:

    第一處是劉璋讓法正去請劉備幫忙:璋初敕所在供奉,入境如歸。劉主至巴郡,巴郡嚴顏拊心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第二處就是張飛共巴郡的時候擒獲嚴顏:巴郡太守巴西趙筰拒守,飛攻破之,獲將軍嚴顏,謂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逆戰?”顏對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飛怒曰:“牽去斫頭!”顏正色曰:“斫頭便斫,何為怒也!”飛義之,引為賓客。

    這裡說,巴郡太守不是嚴顏,而是另有他人,而且《華陽國志》校補裡明白說明了,當時的巴郡太守不是嚴顏,這裡寫錯了。

    其他沒有再提到他的,有人說還有史料說嚴顏是在聽到成都被攻下之後自殺的,說是嚴顏墓上的銘文這樣記載的,雖然我沒見過這個銘文,但我相信這應該是他可能的選擇。

    從歷史的評價來看,貌似從那以後,大家都再也就沒有嚴顏的訊息了。

    從史料和人物性格來推導,我認為嚴顏多半不會投降。

    1、劉璋雖然有點不識時務,但並不是一個昏庸之人,他治下的蜀地國富民強,可謂治理有方。

    雖然劉璋傻兮兮要請劉備來幫忙,嚴顏”拊心嘆“說他“放虎自衛”,但鑑於國泰民安的形勢,老百姓對劉璋應該是感恩的。既然劉璋還是有功有過,誰說不能有幾個忠義的下屬呢?更何況劉備客居人家的地盤,求人家收留,然後存鳩佔鵲巢之心,反過頭來打益州,這原本就是件不仁不義的缺德事,天下人為之不恥,那麼義正言辭要求人家開門投降來迎接他們,這種道理好像很扭曲啊?

    南宋的水心先生“葉適”評價他說:“劉璋雖暗懦,然國富民盛,守之以恩,無所得罪也。”我認為這種評價相對公正。

    那時候的英雄還是有一些人保留著春秋時期的豪俠之氣,或者說有點傻氣,認為為了守護“義”而付出生命代價也是值得的。嚴顏將軍能否分辨是非,拒絕投降絕對是值得傳唱的。

    這跟向誰投降完全無關,王夫之也是很奇怪,因此而評價他說,“黃權、王累、嚴顏、劉巴之慾拒先主也,智在一曲而不可謂智,忠在一曲而不可謂忠”。難道不管是非曲直向主動迎接劉備進城才是忠?

    2、嚴顏本來就是白頭將軍,不分是非而改弦易轍豈不是晚節不保?

    羅貫中說他是“白髮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氣卷長江。寧可斷頭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將,天下更無雙。”

    名節向來都是大事,就像著名電影《飄》裡的南北戰爭中那些貴族為了“honor”而戰一樣。

    飄的劇照

    雖然在三國志中從來沒有追問過那些奇葩行為,比如說關羽被曹操俘獲了,竟然就接收招降接受他的領導,還替他去殺當時劉備的保護人袁紹,卻沒人譴責過關羽。又比如說劉備收留了呂布,然後被呂布奪了下邳,接著被趕出去的劉備又去投奔呂布,呂布安置了他。最後時刻他還提議叫曹操砍了呂布的頭。諸如此類。

    奇怪的是,史學家們遇到劉備這方的這類情況都會打著哈哈說,這也不能怪劉備,他心懷天下,沒辦法啊。簡直搞笑。

    3、既然事件對錯很清楚,嚴顏據降也很有理,豈能只是因為被張飛敬佩就降了。

    在嚴顏心裡,劉備不是英雄,而是梟雄,劉璋是漢室正宗的官員,而他劉備是趁亂打劫的強盜,哪有棄明投暗的道理?

    所以他雖然沒有被砍頭,僥倖活了下來。但是並不說明他就要給劉備當馬騎。我只能說他的心理應該是:活下來了很好,但是如果不讓我活,我也不怕死。

    成王敗寇,既然打仗贏不了,輸了就任憑處置,你要佔領這城市就拿走,要收降下面計程車兵,願意的就留下,不願意的就離開,不行就砍頭,這是大家都明白的規矩。

    但是站在嚴顏和劉璋的立場來看,他們是名正言順的漢室官員,有朝廷任命。現在劉備奪取就是屬於叛逆,就是輸了也不能助紂為虐。正常情況下嚴顏不會幫助劉備穩固蜀地統治。

  • 4 # 季我努學社

    劉備

    嚴顏是東漢末年巴郡人,益州牧劉璋手下的將領,負責鎮守江洲。建安十七年(212),劉璋懾於北方的威脅,派遣法正迎接劉備入川,幫忙防禦北方。劉璋的這一做法,在嚴顏等益州本土勢力看來,無異於引狼入室。果不其然,劉備與劉璋兩人不久就反目成仇。劉備派遣諸葛亮率領張飛等人泝流而上,攻破了江州,生擒嚴顏。張飛其實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物,他對嚴顏說:“我帶著大軍來到這裡,你為什麼不投降,居然還敢抵抗”。嚴顏回答說:“你們無故侵犯我們的領土,益州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張飛聽完大怒,命人將嚴顏推出去斬首。嚴顏面不改色,說:“砍頭就砍頭”。張飛十分敬佩嚴顏的膽色,反而下令把嚴顏釋放。

    張飛

    故事發生到這裡,接下來的情節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就有很大的區別。在《三國演義》中嚴顏投降了張飛,並且自為前部,一路招降過去。遇到有關隘守將稍有遲疑,便上前大聲呵斥,“我都投降了,何況你們”。由於嚴顏的投降,張飛比預定時間更早的與劉備大軍匯合,劉備有感於嚴顏的功勞,更是將自己身上黃金鎖子甲贈送給嚴顏。但是在《三國志》中並沒有這段記載,只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賓客和投降是兩回事,由此可見嚴顏並沒有投降蜀漢。相傳嚴顏聽到劉璋投降後自刎身亡。後來,在唐朝時期,嚴顏被追封為忠州刺史,諡“忠烈將軍”。

    嚴顏

    參考文獻:

    1. 范曄:《後漢書》

    2. 羅貫中:《三國演義》

    3. 陳壽:《三國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壽給劉備寫列傳時,為什麼叫他“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