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眼看世界

    赤壁之戰作為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意義重大。其實赤壁之戰根本不是有計劃的渡江作戰地點,而赤壁之戰的初戰是一場遭遇戰。曹操最初的目標是荊州和劉備。沒想到太順利了:新一任荊州牧劉琮直接投降;已經被劉琮投降驚呆的劉備被曹操追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下口。而曹操寫給孫權會獵與吳的戰書讓孫權大怒,這才觸發了孫劉聯盟。從江陵順江而下的曹軍在追擊劉備的路上遇上了溺水而上的孫劉聯軍。這個地點就是赤壁,所以說赤壁之戰的初戰就是遭遇戰。而不是曹操提前選定的渡江作戰的地點,所以提不上說為何不在多點渡江作戰的說法。

    曹操南下荊州的歷史背景

    袁紹去世後曹操經過征戰徹底平定袁紹地盤,但是袁尚、袁熙逃往烏桓部落。建安十二年為了徹底剿滅二袁和消除烏桓帶來的威脅,曹操帶領大軍北征烏桓。結果白狼山一戰,曹操大破烏桓佔據柳城。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公孫康,被公孫康斬殺向曹操請降。至此北方除了西涼馬騰、韓遂以外,曹操已經一同北方。

    剩下的諸侯勢力只有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江東孫權以及盤踞漢中的張魯。江東的孫權有長江天險;西川的劉璋因為地形易守難攻;漢中的張魯土地貧瘠。相對來說荊州的劉表最適合做突破口,所以在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荊州。當然磁性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將寄人籬下在劉表處的劉備誅殺。

    也許上蒼都在幫曹操,在曹操出兵不久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因為母親蔡氏的原因被擁立為新一任荊州牧(蔡氏氏荊州大族,且舅舅蔡瑁掌握兵權)。雖然劉琮非常不情願,但是在荊州文武的勸說下還是獻城投降曹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長江以北的荊州,所以豪情大發。而此時劉備才恍然大悟,被曹操追著打。這才有了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下口”的悲慘遭遇。

    此時早就對荊州垂涎三尺的東吳聽聞劉表去世,派魯肅前往荊州探聽虛實。在獲悉劉琮已降曹操後,魯肅才趕往夏口與劉備見面商議對策。此時豪情大發的曹操寫了一封書信給江東的孫權,威脅東吳妄影象荊州一樣傳檄而定江東。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其實曹操還是太著急了,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為何著急追擊劉備。荊州在手以後,長江天險已經不是東吳獨有。所以只要曹操佔據荊州的支點,慢慢訓練水軍不久就可以平定東吳。東吳為何能北拒曹操,靠的就是長江天險。

    這下可把繼父兄基業的孫權氣的不輕,用刀砍斷桌角以示堅決。決定與曹操決一勝負,所以派周瑜選派精兵與劉備會和。孫劉聯軍回合後逆流而上尋找戰機,這才與順江而下的曹軍在赤壁遭遇。

    《資治通鑑》夾在孫權的態度:因撥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所以說赤壁根本不是曹操提前選定好的渡江作戰地點,而是源於雙方的遭遇戰。當然我們不描述具體戰爭的經過,這也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說雖然曹操戰敗,但是赤壁之戰偶然性太多:如果曹操沒有好大喜功,穩紮穩打;如果曹軍當時沒有瘟疫;如果冬天沒有偶爾才有的東南風等等,孫劉聯軍想擊潰曹操大軍幾乎不可能。

    江陵、赤壁渡江的優勢

    第二江陵水流平緩,適合以北方為主的將士渡江。況且此處距離曹操的大本營許昌也很近,路況也不錯。這就決定了曹軍的後勤補給非常方便,所以即使從江陵順江而下在赤壁遭遇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況且不在荊州渡江還能在哪兒?上游在益州劉璋手裡,長江下游是人家東吳的大本營。

    曹操因急功近利錯失消滅東吳的機會

    要說缺點,那就是曹操不該著急的給孫權寫那封威脅信。本來曹軍水土不服,軍中有瘟疫不應該大規模作戰。曹軍應該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先收拾完劉備後,在控制荊州的基礎上慢慢訓練水軍。等水軍訓練成熟,曹操再以優勢兵力水陸並進。如同70年後西晉滅吳的套路一樣,曹操可以提前數十年幹掉東吳。

    況且當時益州劉璋已經表示對曹操的順從,開始接受朝廷徵徭役的指令派遣士兵補給曹操軍隊。這是多好的開局啊,益州已經順從那就還有劉備和孫權。一旦曹操先幹掉劉備後佔住荊州慢慢經營,那幹掉失去長江天險的孫權不就是早晚的事兒嗎?

    “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

    可惜曹操因為過於著急,把一手好牌打個稀爛。本來能打對方一個春天,結果乾成了平局三分天下。也許確實感覺不好意思,所以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赤壁之戰只有一句:“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 2 # 揚楊劉

    曹操統一北方後,親自率領五十萬大軍南征,想要收服荊州然後攻取東吳,順便殺掉心腹大患劉備。令曹操沒有意料到的是劉表病死了,蔡瑁張允率領三十萬荊州軍歸降,不費吹會之力就拿下了荊州。然後曹操就可以在長江上游,順江而下的去攻取東吳,而且曹操還有三十萬荊州兵,也擅長水戰,再加上自己的五十萬人馬,都有八十萬大軍了,還耍什麼花招,直接推過去就贏了,統一天下。

    還有就是在長江沿岸多個地點渡江進攻東吳是不現實的。因為東吳擁有最強大的水軍,封鎖了長江,曹軍水戰打不過,即使曹軍衝了過去了也剩不了多少,曹軍孤軍深入東吳,還是會被吳軍消滅的。

  • 3 # 歷史縱橫帝

    導讀:說一下個人的理解,赤壁之戰作為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意義重大。其實赤壁之戰根本不是有計劃的渡江作戰地點,而赤壁之戰的初戰是一場遭遇戰。曹操最初的目標是荊州和劉備。沒想到太順利了:新一任荊州牧劉琮直接投降;已經被劉琮投降驚呆的劉備被曹操追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下口。而曹操寫給孫權會獵與吳的戰書讓孫權大怒,這才觸發了孫劉聯盟。從江陵順江而下的曹軍在追擊劉備的路上遇上了溺水而上的孫劉聯軍。這個地點就是赤壁,所以說赤壁之戰的初戰就是遭遇戰。而不是曹操提前選定的渡江作戰的地點,所以提不上說為何不在多點渡江作戰的說法。曹操南下荊州的歷史背景

    袁紹去世後曹操經過征戰徹底平定袁紹地盤,但是袁尚、袁熙逃往烏桓部落。建安十二年為了徹底剿滅二袁和消除烏桓帶來的威脅,曹操帶領大軍北征烏桓。結果白狼山一戰,曹操大破烏桓佔據柳城。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公孫康,被公孫康斬殺向曹操請降。至此北方除了西涼馬騰、韓遂以外,曹操已經一同北方。如下圖所示:

    剩下的諸侯勢力只有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江東孫權以及盤踞漢中的張魯。江東的孫權有長江天險;西川的劉璋因為地形易守難攻;漢中的張魯土地貧瘠。相對來說荊州的劉表最適合做突破口,所以在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荊州。當然磁性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將寄人籬下在劉表處的劉備誅殺。

    也許上蒼都在幫曹操,在曹操出兵不久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因為母親蔡氏的原因被擁立為新一任荊州牧(蔡氏氏荊州大族,且舅舅蔡瑁掌握兵權)。雖然劉琮非常不情願,但是在荊州文武的勸說下還是獻城投降曹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長江以北的荊州,所以豪情大發。而此時劉備才恍然大悟,被曹操追著打。這才有了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走下口”的悲慘遭遇。

    此時早就對荊州垂涎三尺的東吳聽聞劉表去世,派魯肅前往荊州探聽虛實。在獲悉劉琮已降曹操後,魯肅才趕往夏口與劉備見面商議對策。此時豪情大發的曹操寫了一封書信給江東的孫權,威脅東吳妄影象荊州一樣傳檄而定江東。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其實曹操還是太著急了,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為何著急追擊劉備。荊州在手以後,長江天險已經不是東吳獨有。所以只要曹操佔據荊州的支點,慢慢訓練水軍不久就可以平定東吳。東吳為何能北拒曹操,靠的就是長江天險。

    這下可把繼父兄基業的孫權氣的不輕,用刀砍斷桌角以示堅決。決定與曹操決一勝負,所以派周瑜選派精兵與劉備會和。孫劉聯軍回合後逆流而上尋找戰機,這才與順江而下的曹軍在赤壁遭遇。

    《資治通鑑》夾在孫權的態度:因撥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所以說赤壁根本不是曹操提前選定好的渡江作戰地點,而是源於雙方的遭遇戰。當然我們不描述具體戰爭的經過,這也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說雖然曹操戰敗,但是赤壁之戰偶然性太多:如果曹操沒有好大喜功,穩紮穩打;如果曹軍當時沒有瘟疫;如果冬天沒有偶爾才有的東南風等等,孫劉聯軍想擊潰曹操大軍幾乎不可能。

    江陵、赤壁渡江的優勢

    再說從曹操從許昌到荊州,然後從江陵渡江從用兵上也沒有什麼錯誤。小編在多遍文章反覆強調過,歷史上多次重演過北方政權突破荊襄後順江而下消滅南方政權。西晉滅吳、隋滅陳、元滅宋都是這個套路,所以曹操進兵路線沒有問題。

    第二江陵水流平緩,適合以北方為主的將士渡江。況且此處距離曹操的大本營許昌也很近,路況也不錯。這就決定了曹軍的後勤補給非常方便,所以即使從江陵順江而下在赤壁遭遇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況且不在荊州渡江還能在哪兒?上游在益州劉璋手裡,長江下游是人家東吳的大本營。

    曹操因急功近利錯失消滅東吳的機會

    要說缺點,那就是曹操不該著急的給孫權寫那封威脅信。本來曹軍水土不服,軍中有瘟疫不應該大規模作戰。曹軍應該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先收拾完劉備後,在控制荊州的基礎上慢慢訓練水軍。等水軍訓練成熟,曹操再以優勢兵力水陸並進。如同70年後西晉滅吳的套路一樣,曹操可以提前數十年幹掉東吳。

    況且當時益州劉璋已經表示對曹操的順從,開始接受朝廷徵徭役的指令派遣士兵補給曹操軍隊。這是多好的開局啊,益州已經順從那就還有劉備和孫權。一旦曹操先幹掉劉備後佔住荊州慢慢經營,那幹掉失去長江天險的孫權不就是早晚的事兒嗎?

    “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

    可惜曹操因為過於著急,把一手好牌打個稀爛。本來能打對方一個春天,結果乾成了平局三分天下。也許確實感覺不好意思,所以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赤壁之戰只有一句:“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 4 # 葉飄刀

    不可能做到,也沒有作用

    首先,赤壁之戰,相比大家也瞭解得很清楚,曹操之所以失敗,有一個關鍵是曹操的軍隊不習慣水戰,而東吳的水軍很厲害。曹操的水軍可以說是得自荊州投降的劉表集團,屬於新歸降之人,曹操如果想要把軍隊分散從多路進攻,那麼他兵力的優勢就無法體現出來,任何一路對上東吳的水軍都可能全軍覆沒,被各個擊破。

    其次,渡江作戰,並非你渡過長江去,就代表你勝利了,如果你無法擊敗東吳周瑜率領的水軍主力,那麼即便你分為多路,成功渡過去一兩路人馬,結果也是難逃全軍覆沒的危險。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打仗如果糧道被斷,那會是什麼後果,官渡之戰,曹操就是靠這樣擊敗實力強大的袁紹的。曹操的軍隊哪怕從其他地方渡江過去,那他援兵,軍糧還是得透過長江運過來,但曹操水軍如果無法擊敗周瑜的水軍,在長江之上,其援軍糧道隨時都可能被截斷,渡江而過的軍隊,就好比被水立陣,是兵家大忌,失去了穩定的補給,結果可想而知。

    為何甲午之戰,一般都說北洋水師,很少說陸軍,就是因為北洋水師覆滅之後,失去制海權,很難對北韓陸軍進行補給,那麼結果就註定了的。

    所以曹操在無法擊敗東吳的水軍主力的情況下,就算渡江過去兩支軍隊,結果也是客場作戰,糧草補給無法保證,援兵遙遙無期,軍心不可能穩。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所以,要渡江作戰成功,必然要獲得長江的控制權,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也就是不會被斷掉糧草通道,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先擊潰東吳水師主力才行。

  • 5 # 夏有涼風61

    曹操為何不選擇在長江沿岸多個點渡江進攻讓東吳疲於奔命而是全力進攻赤壁這一點?

    這個問題可能曹操也考慮過,但如果曹軍選擇多個點進攻的話,兵力容易分散,且曹軍大都是北方士卒,不習水戰,戰線拉的過大,顯的力量不足,很容易被善水戰的東吳水軍各個擊敗。

    在說東吳有劉備這個盟友,加上傳遞訊息距離不是很遠,東吳是不會出現疲於奔命這種情況的。

  • 6 # 一梭煙雨江湖行

    曹操說,如果我有可以與周瑜抗衡的水軍,我早就分路渡江了。問題是我沒有水軍,收編的劉表水軍戰鬥力不行,一路過江都不是周瑜的對手,還能多路並進?要是我多路並進被周瑜各個擊破了,你們是不是又問曹操為什麼不集中兵力?

  • 7 # 襄陽賈芸

    這個問題問的好。曹操徵荊州,很順利,荊州直接投降了。可惜老朋友劉備跑了,還有和孫吳聯合的跡象。那讓孫權這個小朋友也投降,孫權小朋友看去了很年輕,封官許願,應該就夠了。所以曹操就向東吳去了。計劃不充分,準備也不充分。後來的徵張魯的時候,曹操就老實多了,得隴不望蜀,講究的就是個穩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隆時期馬嘎爾尼使團訪華為何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