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帥帥育兒

    昨天閨蜜特別特別生氣的跟我說,她們小區有個“熊孩子”,見誰拿玩具都會來搶,大家基本都會躲著那孩子,因為他都是搶了撒腿就跑,她之前因為怕爭搶,都特意帶好幾個玩具下樓跟小朋友們互換。

    她兒子屬於性格溫和型,通常被搶了玩具也不會大哭什麼的,一般孩子如果覺得沒什麼她也不去特意說,但今天那個“熊孩子”直接來搶,她兒子因為拿的新買的玩具不願意給,對方孩子還繼續使勁兒搶,最要命的是他媽媽就站在他身後,那孩子比其他孩子還都大一點,平時搶別人東西從來不管。閨蜜就生氣了,直接大喊了一聲:“不要搶。”

    那孩子可能突然間也被嚇著了就鬆手了,孩子媽直接對閨蜜說:“你能不能對小孩友善點!” 呃...閨蜜說:“你家孩子搶別人東西你沒看到嗎?多少次了,為什麼不管管。”

    閨蜜跟我說真不是衝孩子生氣,就是覺得這個媽媽不作為,她不管教,早晚社會會替她管教。

    其實媽媽們帶孩子出門,最不想的就是與人衝突了,多數情況寧可把自己孩子抱開也不願意吵架的,但碰上這種每天發生的情況也是挺糟心,不過,其實孩子就是孩子,試著不給他貼上“熊孩子”的標籤看看。

    好像每個小區都差不多有一兩個愛搶玩具的小孩吧,我們小區一樣。記得之前也跟大家分享過,就是他比大家都大一點,看誰出來都要去人家的小兜裡翻翻看有沒有玩具,或者看見小朋友手裡拿的很多時候都會直接搶走就跑了。

    有一次他搶了我家妹妹手裡的氣球,妹妹說自己還想玩,我就帶著妹妹去要回來了。我說:“寶寶啊,妹妹的氣球還沒玩好,等玩好了再分享給你,現在阿姨借你個別的玩具。”

    還有一次他搶走就跑了,我還是帶著娃去找他,蹲下跟他好好說,他直接就還給我們了。 說實話,她媽媽就是那種如果不打架完全不管的,小區的老人帶孩子的都會直接護住自家玩具,久了都躲他遠遠的。

    但是吧,我總覺得小孩子其實也沒有什麼壞心思,所以從來沒特意躲過他,而且會帶著一群孩子做遊戲,玩手指謠什麼的。

    那個孩子說話晚,但去年夏天我們回姥姥家兩個月,再回去碰見他,他很開心的衝我笑。

    還有一次他拿了兩個玩具,跑過來直接給我孩子一個。

    前些天,他又跑草坪了摘了好多小花一直給我。

    每次看我帶孩子出去了,都會有意的跑到我們身邊一起玩,幫我挖好多土過來要建房子,雖然因為不小心把一鏟子沙都揚到了我娃臉上哈哈。沒什麼的,回家洗洗就好了。

    這些小事兒我真的蠻感動的,一個小孩子,這麼溫暖的小孩子呢,所以,熊孩子的標籤真的別按在一個小寶寶身上。

    像這種每天都在一起玩的小朋友,我會包容他,慢慢跟他建立聯結。

    但如果遊樂場遇到直接推孩子或者搶玩具的,我會把孩子抱開,本來帶孩子出來玩為了孩子開心,犯不上跟以後都不會見面的人生氣。

    所以,別人家的孩子有別人的教育方式,也並不一定說這樣的孩子就一定很“熊”,以後會有人教訓他。

    其實孩子是慢慢在成長的,他的一生都是隨著很多因素在發展變化的,比如家庭的影響、他生活的環境等等,都會影響他發展,不用著急一時就給他定性。

  • 2 # 雁媽育兒記

    當孩子在外面玩耍,遇到驕橫的孩子和蠻不講理的家長怎麼辦?我的觀點是先保護好自己再談社交。

    如果是不認識的驕橫孩子最好躲開,因為不瞭解孩子的秉性,建議遠離熊孩子和熊家長,不要和垃圾人講理,因為講不通,不值得。

    如果是認識的孩子和家長,瞭解其性格,可以好好溝通,教給孩子怎麼捍衛自己,保護自己。孩子也會學習媽媽的處理態度和方式。

    我家孩子不到三歲,有一次騎滑板車時被同樓的小男孩故意撞過去,她的家長在旁邊只是簡單說不能頂妹妹。然後他還是不罷休。我家孩子很著急但是她不知道怎麼表達。於是,我蹲下身子跟小男孩說,你那樣頂妹妹,她會很疼的,撞破了可能還會流血。後來我們也躲開了。之後再有別的孩子頂她的滑板車,她就會說“不要頂,我會疼”。

    媽媽在處理問題時的表現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認知。不能因為害怕遇到熊孩子就躲避社交,但是還是先做好自我保護再談社交吧。

  • 3 # 陳嵐的女拳

    帶著孩子在外面玩耍,某種意義上,也是幫助孩子開始社交的過程。

    孩子離開了安全的家,開始向“叢林進發”。有意思的是,總會有象胖虎這樣的驕橫的小孩,專門欺負其他的小朋友,就算你在孩子身邊時沒碰上,孩子未來的社交生活學校生活中,碰到的機率也很大,如果是在你的陪伴下碰到的,也算是一種有輔助助攻的訓練吧!

    遇到驕橫的孩子,你的孩子正在排的隊伍,他要插隊,咱孩子正在玩的玩具,他要來搶。這個,為了支援自己孩子的信心,也為了讓小朋友知道什麼叫規則,我是建議家長必須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捍衛權利。

    第一步,先讓自己孩子去爭取,你去和對方好好交涉,捍衛自己權益。通常當軟弱的孩子表露出強硬的態度,“胖虎”就也會畏縮了。

    第二步,如果咱家孩子還不夠強硬,交涉不成,我們大人就要挺身而出,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能動怒,更不能動武,好好說。

    第三,如果溝通不了,小事就算了,比如插隊啥的,咱繼續排,玩開心要緊,如果是拿走了咱們的東西,就去找其家長說清楚。

    第四,如果碰上一個蠻不講理的家長:“不就拿了個玩具嗎,真小氣!”

    那別客氣,咱孩子正盯著你看,看大人怎麼解決呢,你要慫了,孩子以後就慫了。一,如果咱們體能壓倒性優勢,就把咱的玩具搶回來。咱身體壓不倒對方,就就地報警啊。一看你較真兒了,對方也通常會妥協的。

    這是毅力、意志的比拼!

    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碰上比較軸也有暴力傾向的,就遠離垃圾人。

  • 4 # 一念覺醒

    這個問題,我嘗試回答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如問題所提,我建議心平氣和,不要和對方吵鬧,真的沒必要,回家給自己的孩子好好溝通下,也是為了他以後成年步入社會後提前上一課,遇到對於自己來說不可理喻的人或事情時,要保持冷靜,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培養孩子一種對於不好,反感的人和事情時,首先要冷靜對待,不喜歡或者接受不了對方粗暴的態度遠離之,若對方咄咄逼人,無理取鬧,這時候必須讓自己的孩子明白,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兒。雖然我的回答不夠全面,但是,道理終究是這麼個道理。人人平等,沒必要糾纏一些不可理喻的人和事更不能去膽怯那些霸道的人和事,這對於孩子教育有一定的幫助。畢竟如今的社會弱肉強食。

  • 5 # 春城花飛飛翡翠蜜蠟

    遠離垃圾人,保護孩子是第一位的。

    帶著孩子的時候,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什麼面子,財產都不重要。

    先遠離危險,然後教育孩子該怎麼保護自己。

    必要的時候報警!

  • 6 # 紅裙有愛

    或許“退一步海闊天空”吧!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不會跟這樣的人“一般見識”的,如果講不通道理就不要去浪費時間浪費出來玩兒的好心情了,大不了咱不玩兒離開這些“垃圾人”好了,既然是“垃圾人”咱選擇繞行好了。

    這個世上最讓人厭煩的就是那些“不講道理”的披著人皮把自己當人的人!當然林子大了是什麼鳥兒都有的,有些事情看多了也就看開了,那些看似賺了別人便宜的人其實“一葉障目”之人是悲哀的,人是群體動物,如果處處不讓人凡事想佔盡優先與優勢這樣的人只能是被別人所孤立的,遇到特別“虎”的人說不定真的是會有“血光之災”的,到時候就會知道什麼是“以小失大,得不償失”了。

    感覺這個世界有時候還是很公平的!沒有誰會一直佔盡便宜,雖然那是“強取豪奪”而來的,這樣的“豪奪”時間久了並且成為了習慣了到時候只能是毀了孩子最終造成毀了一個家。

  • 7 # L隨遇而安

    當孩子在外遇到驕縱的孩子和蠻不講理的家長時,這的確是一件令人生氣的事。就你家孩子是爹孃生的養的,別人家的孩子是喝風長大的嗎?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我的看法是跟這種人計較,浪費口舍。會帶著孩子默默離開,小時對孩子的驕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會吃虧。走上社會,一種惡人自有惡人磨,一種惹不過還躲不過嗎?

  • 8 # 暖心秋媽

    在公共場合帶著孩子玩耍,或多或少會遇見驕縱的孩子,極少看見不講理的家長。不過,如果遇見了,我會維護自己的孩子,為自己孩子護航。

    平時,我會與我家孩子說一說在公共場合應該注意的事,或可能發生的狀況,讓孩子對突發情況不至於那麼無措。

    出門前,我會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吵吵鬧鬧,避免影響鄰里之間的旁人;在玩大型玩具的時候,遇上比自己年齡小的孩子搶自己的玩具,要大聲告訴媽媽,這其實是讓孩子把情況也告訴旁人,便於不讓別人覺得我孩子以大欺小;在玩著的時候如遇年齡稍大的孩子搶自己的玩具,要及時向家人求救,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大孩子推搡受傷,我會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孩子。我會每次出門都提一提,畢竟這現實裡的事,不是自己想著不遇見就會遇不上。

    當現實裡遇見蠻橫孩子又遭遇無理家長時,確保孩子在自己保護範圍之內,站出來與其家長理論。讓孩子知道,家人永遠是其的港灣。

    其實,一般情況下,有些人帶孩子總覺得孩子打打鬧鬧沒什麼,而且,能搶佔別人的利益證明自己的孩子很棒,然而,這卻往往容易養成熊孩子。所以,在公共場合的禮儀,其實也反映了孩子在家裡的行為習慣。

    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熊孩子,那就需要帶孩子的人花更多心思養與育了。

  • 9 # 丫丫喂

    要讓孩子自己試著和別人溝通,接觸。可是個人覺得只限於孩子們之間的不和諧和分歧。如果對方家長蠻橫無理,偏袒孩子,可以不計較,不往心裡去,可是一定要出聲,要讓孩子知道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好像用詞不恰當)。

  • 10 # 果林媽的溫馨天地

    有一次在遊樂場見到一個孩子,蠻不講理,我家小寶在蘑菇小屋玩,這個孩子直接把我家寶寶推倒,她媽媽無動於衷。我的小寶沒有受傷,我也就沒有和她計較,抱著孩子遠離了。

    後來就聽見這個孩子的哭聲,原來她推別人,被人家的家長教訓了。

    前天在公園裡玩,我家小寶自己扔球玩。兩個老人帶著孩子直接過去搶我小寶的球,這個孩子比我家孩子大,兩個老人一個是奶奶一個是姥姥,我想就一起玩吧。結果當他家孩子把球扔出去,我小寶好不容易才能追到球,抱起來的時候,那兩個老太太總是搶走球,給她家孫女。我小寶一直追著球哭。事不過三,她們超過了三次,或許覺得我瘸子不方便追她們吧。

    我生氣了,瘸著跑走過去說:“寶寶別哭了,媽媽來了。”這時一個老太太才拿出他們的車給我寶寶說換著玩,我寶寶搖頭,伸手指著他的球。我一把手就從那個老太太手裡奪過球給了我寶寶。這是我家的球,憑什麼我家一直哭,你還一直不給?我的小寶很少哭,我也覺得他是男孩,儘量不嬌慣他,但我也不能讓我的孩子無助吧?因為我瘸,我小寶自己玩一點都不用我費心,走路也很穩,每天在公園都開開心心的。這兩個老人卻惹我們哭。如果是孩子搶我絕對不會說什麼,都是拿好多玩具讓大家一起玩。

    最看不慣這種倚老賣老,她家孩子最大的做法。

    但是我語言上沒和她們說什麼,只是和我的寶寶在說話“寶寶別哭,這是你的球,你來玩吧,你要不回來,媽媽來幫你。媽媽一直在邊上看著你呢,媽媽保護你,別哭了,來媽媽親親。”

    我抱著小寶走開,和別的小朋友去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了孩子能去奶奶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