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綜

    招安,可以為自己正名,可以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為國捐軀,雖死無憾,為國家為百姓為歷史所記住,就跟我們抗擊日寇的那些英雄捨生忘死的一樣;不招安,只有被平滅,連終身為寇的底線都達不到,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原因如下。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北宋的經濟比唐朝還好,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有滋有味,奸臣貪汙當道,陷害忠良,影響最大的是軍事力量下降,地方官員貪,這是各個時代都有的事,老百姓還遠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宋除用“替天行道”這個口號,號召從好漢聚在一起,讓大家一起借反貪反奸的思想,讓大家拼命保住梁山勢力暫時獲得自由外,對老百姓無法提出象“分田地”、“均貧富”、“不納糧”等這些對當時的老百姓還遠沒有號召力的口號。因為他知道老百姓,最多隻是有牢騷,但既然過得下去,就不會跟這幫好漢一樣舍了命去拼什麼自由,老百姓的想法大體同這些好漢以前的妻子兒女、街坊鄰居的想法差不多,也就是說,寧求安逸,也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同時宋徽宗雖在用人上昏庸,不辨忠奸,但在對待百姓上面,還是夠意思的,遠不是竭澤而漁的皇帝,離官逼民反差得很遠。所以宋既不能提出對老百姓有號召力的口號,又無法建立根據地和政權,如此就導致,無固定兵源,無固定財源(稅收和糧草供應),除水泊梁山一塊孤地外無固定的地盤城池堡壘相互支援,對於這種三無的起義,如不招安,其命運可想而知。在這一點上,宋還沒有方蠟的命運好,方遠在南方,南北方的人民思想文化有差異,且當地官員如貪,天高皇帝遠,顧慮少,對老百姓的影響大,遇上災荒年頭,官逼民反的情況還是多少有一些,因此可以有根據地和建立政權。且離東京一兩千裡,征討起來來得麻煩些。晁蓋時,梁山勢力小,朝廷根本沒重視,只是地方政府在對付,而地方政府的戰鬥力實在有限。等梁山坐大了,朝廷日漸重視了,便開始了征討過程。朝廷先派童貫、高俅之流的廢物,當然打不蠃梁山。但如果兩個都敗了,假設又不招安,肯定會派宿太尉、張叔夜等會真正會打仗的元帥去打,因為梁山離北宋的首都開封只有幾百裡,太近了,不打不來,朝廷如梗在喉,飯吃不下,覺睡不著,肯定不安心,要打不來,肯定不惜代價,而以梁山的實力、兵源、糧源,大多靠四方劫擄州縣而來,沒有象方蠟那樣,擁有自己的根據地,那比走朝廷來,所差甚遠,如朝廷四面包圍梁山,弄幾支機動部隊,防止其突圍,打起消耗戰來,梁山肯定支援不了一年的時間。且即便僥倖突圍,沒有外援,到處都是朝廷陸續趕過來的部隊,層出不窮,單獨靠拼力氣是沒用的。必然最後被剿平。到那時,即便投降,也差不多被打得七零八落,也不會受到大用。我們之所以喜歡看梁山英雄是因為他們個性鮮明,追求自由,合於我們現代人的審美。但打仗不是打擂,絕不是靠幾個人的武藝高低就可以取勝的,謀略佔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拼的是經濟,是戰爭資源和源源不斷的兵力,以及民眾的支援程度,而梁山除了武功高強的眾英雄的個體外,這幾點都不佔。所以真的贏不了。如果宋江開具條件,宋徽宗絕不會接受,因為這幾個人在我們都看是奸臣,但在他來看,比那些忠臣更有用,因為他昏庸,這些奸臣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要這幾個奸臣的命,就跟要他的命一樣,他肯定不會幹的,同時,北宋軍隊兩百多萬,死個十萬八萬的在徽宗看來完全可以接受,梁山還沒有到和宋徽宗要挾與談條件的地位。而且退一萬步講,即便談成了,殺了幾個奸臣,以宋徽宗的無能和不務正業,照樣可以培養出又一批奸臣來,你想呀,他要真是有水平的皇帝,怎麼可能把一個只懂踢球的玩雜耍的小丑弄成官司居一品的太尉(古代的國防部長兼常備軍總司令),可想而知了。所以招安,是作者安排給梁山英雄的最好選擇,而梁山最有見識的中上層的一批人,除了林沖和高有私仇不願招安,武松、魯智深、李逵嚮往理想中的自由不願招安外,招安是大家的共同選擇。真實歷史上,梁山起先也比較有戰鬥力,後來被趕出梁山後,由於沒有根據地,到處被追殺,勢力日小,最後兵盡糧絕,以疲憊之師,在海州(今連雲港)登入時,為張叔夜的一千多兵所包圍,突圍無望,全部被招安,不過,此時只被安排了一些小的角色,正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

  • 2 # 醉龍在野

    其實宋江提出招安的想法是對的,梁山不招安是沒出路的,只是宋江提出招安是原於自己想被招安,如果是為梁山兄弟著想的話,就不會陷害那麼多安安分分原本就不需要被招安的人上梁山,都說逼上梁山,其實有很多人是被宋江厚黑逼上梁山的。

  • 3 # 大宋藝祖趙匡胤

    第一《忠義水滸全傳》是小說,其內容在宋朝的《續資治通鑑長編》和元蒙的《宋史》無任何史料依據。第二用小說當歷史看待的人膚淺。第三如果宋江、吳用、盧俊義、林沖、武松和李逵等人都是“賊骨頭”的話,父一輩、子一輩幹下去,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也就是一群“賊骨頭”而已吧

  • 4 # 清風明月話歷史

    看過影視劇的朋友,相信都會喜歡梁山在晁蓋帶領下,眾頭領相聚聚義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那種豪氣,都會為梁山最後被招安,在遠征方臘途中死傷大半的結局而惋惜,往往觀眾朋友們都會將一切罪過推給宋江,但是我個人認為是不正確的,即使宋江沒有登上梁山的寨主之位,梁山也必然會走上招安的不歸之路。(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寫過一篇文章《梁山招安悲慘收場絕非宋江之過》,連結為:http://www.toutiao.com/i6280475427190342145/)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英雄(領袖)能夠加快歷史的發展,但是卻不能改變歷史的發展,而人民大眾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力量。因為歷史發展是有其內在動力和客觀規律的,而這種內在動力與客觀規律正存在於人的自覺活動之中。很顯然宋江作為梁山的寨主,也算是一個英雄或是說領袖,他可以加速梁山走上招安之路,卻決定不了或是說改變不了梁山走上招安的歷史發展方向。所以說梁山最後走上招安之路有其一定的歷史必然性。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原因,決定了梁山必將會走上招安南征方臘之路。

    一是梁山派系林立,很多將領也是贊同招安的。昨天已經說過樑山上派系林立的問題,主要是說宋江派系,晁蓋派系,三山派系(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等,今天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類,用毛主席說的從階級角度來分類。第一類是貧民派系,主要代表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劉唐、李逵、白勝,李逵、陳達、楊春、周通、穆弘、穆春等32人。這些人沒上梁山前不是捕魚的,就是屠夫,不是山大王,就是地方惡霸,本來就是當時社會最底層人民,他們一無所有,具有革命的徹底性。第二類是富戶類,主要有盧俊義、李應、史進等人,共有18人。他們沒有上山前本來就是富甲一方的財主,大戶人家,他們對革命不具備徹底性。第三類是降將類,這一類是最多的,有關勝、秦明、董平、呼延灼等人,共有58人。他們沒上山之前不是將軍便是衙門當差的,都是體制內的,除了林沖和武松兩個被體制內的奸臣傷太深了,不想回去,其他人對革命也不具備徹底性,總想重新回到朝廷,你看每次宋江招降的時候,總是說“將軍先暫居梁山,等有朝一日朝廷招安”。第二類加第三類共有76人,佔了七成,招安派有明顯的人數優勢。

    二是梁山的班子成員也是贊成招安的。早期的梁山班子成員在我看來是晁蓋、宋江、吳用和公孫勝。後來晁蓋中箭身亡,公孫勝出走梁山(表面上說回家安頓老母),班子成員又加入一個盧俊義。吳用雖然前面態度曖昧,但是後期明顯也是偏向宋江,贊成招安的。而盧俊義本是大名府的富戶,被吳用設計逼上梁山的,絕非真心落草,他自然也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被朝廷招安。所以說後期的梁山班子都是盼望招安的。

    三是招安是最為現實的一條出路。整本水滸說梁山的出路,其實就是三條路,第一條路是借李逵之口說的,殺進京城,晁蓋哥哥當大皇帝,宋江哥哥當小皇帝。一般像樣的農民起義也都是有綱領的,比如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地的口號。梁山雖然眾好漢排了座位,井然有序,但是缺少組織架構,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綱領,也就不能廣泛的發動人民群眾,就不可能推翻大宋皇朝。你看整本水滸,梁山的戰役基本上都是自保的戰役,偶爾一兩次攻城掠地,也是打完就跑的游擊戰,推倒大宋皇朝,絕無可能。第二條路就是晁蓋的想法,一輩子待在梁山,世世代代為寇。這個也是行不通的,眾位好漢上梁山,都是被逼無奈之舉,絕非真心落草。因此,落草梁山絕非長久之計,更不能子孫後代也背上這罵名。第三條路便是招安了。雖然說朝中奸臣當道,風險極高,但是也只有透過招安,才能洗去反賊的罵名,成就忠義之名。也只有透過招安,才能實現好漢們護國安民的理想。因此,招安是梁山最為現實的一條出路了。

    總而言之,梁山最後走上招安之路,是大多數梁山好漢共同的意願,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絕非宋江個人意願所能左右的。

  • 5 # 南風152867981

    梁山英雄肯定會自行瓦解,禍起蕭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江執意招安,以武松,魯智深為首的頭領已經有另謀出路之打算。比如,招安之後,公孫先生執意而去,多麼令人心寒!大家已接受招安都不能像公孫先生一樣離開群體,一則不仗義,二則朝廷有法度,三則傷害了宋江,盧俊義。所以,大家只好抱團。

  • 6 # 大李釣魚

    說句實在話,如果換了我,我也會選擇招安,這是最明智的選擇。梁山上都是殺人犯,而且有好多都是十惡不赦,比如孫二孃人肉包子鋪,如果放在現在那就是人神共憤。李奎就不用說了,那就是個殺星轉世等等等等,換了任何一個朝廷都會想辦法解決對方,所以梁山招安是唯一的出路。

  • 7 # 親愛的142109858

    沒有出路。

    不投降,繼續對抗朝庭得造反,不然坐吃山空,梁山能撐多久?就算能撐那麼久,人老了,梁山也得衰,最後還是滅亡。

    不投降,打下去,而且他們一群草莽把宋朝推翻了,他們最後也就是黃巢的下場。不合法,又沒正統地位,難以獲得社會認同,政權不鞏固,最後還是會失敗。

    不投降,瓜分天下,慢慢來。有可能成功麼?梁山的底子是土匪,比起其他幾路甚至更差,他們的好漢幾乎全是被逼走到一起的,自己來投的沒一個有大本事,文人極少。這樣的底子建立政權都難做到。後期就更別提了。

    所以,投降是唯一的選擇

  • 8 # 股海孺子牛

    招安不久北宋就完了,位置正好在南宋和金的交接處,不招安就是雙方拉攏的一股力量,早期都不得罪左右逢源壯大力量,看準機會扯上抗金的大旗。主要問題是梁山沒有好的政治綱領,土匪就是土匪,要是有岳飛的氣概又不弔朝廷,成立一個地方政權是沒有問題的。

  • 9 # 星星月亮7

    我問小編,什麼叫出路? 是不是就是指發展前途?平心而論梁山好漢不招安也不大可能打敗朝廷,最終失敗的可能非常大,但是那也比招安強,起碼沒這麼窩囊。宋江的悲劇在於既然造反了,就不要再走回頭路,即知現在,何必當初你造反幹什麼!第二即便招安也不能重新再向奸臣當道、沒有清官的昏庸無道宋徽宗招安,尤其不能向惡貫滿盈和自己水火不容四大奸賊妥協投降!

  • 1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梁山好漢如果不招安,肯定是沒有出路的,這是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第一,形勢有侷限。

    當時的形勢是什麼呢?當時儘管皇帝昏庸,朝廷腐敗,貪官橫行,奸臣當道,但因為宋朝成立之初開始狠抓經濟建設,所以國家物產豐富,老百姓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並沒有到沒有吃飯,沒有衣穿的地步。也正是因為這樣,天下百姓並沒到為了生存為了而群起反抗,拼死搏鬥的地步。

    而梁山好漢雖然是走投無路的忠良彙集之地,也為天下百姓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但號召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百姓當時有田種,有飯吃的也就自然不會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

    第二,自身有軟肋。

    一方面梁山雖然是個好地方,依山傍水,是個用兵的好地方,但畢竟梁山只有那麼大的一塊地盤,固守在其中當個山大王還可以勉強維持下去,但要想有進一步發展,那就很難了。而除了梁山,又不能在其它地方建立穩固可靠的根據地和政權。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無法繼續擴張,無法招募到更多的兵源,無法進一步壯大實力和勢力。

    另一方面, 梁山的掌舵人宋江有軟肋。宋江的優點是仁義厚道,樂於助人,劫惡濟貧,擁有良好的聲譽和威望,擁有極強的感召力,眾好漢都唯他是從。缺點卻是目光狹小,主要體現在,他眼裡只想當一個山大王,打擊一下那些獨霸一方的貪官汙吏,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受壓迫受欺凌的貧苦大眾。但卻缺乏政治眼光,他沒有把自己的反叛上升到“國家”級的層面,或者說根本沒有那些推番大宋,自己帶領一幫弟兄來當家天下的主人,真正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和時代。也正是思想的禁錮,讓其行為受到了制約,進步勢力壯大後,並沒有跳出梁山向外繼續發展,而是堅守梁山,固步自封,錯失了突飛猛進式發展的機遇。正是這種思想影響,他上沒有把造反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因此,當朝廷政府來招安時,他便選擇了屈服,選擇了妥協,最終葬送了梁山好漢的美好前程。

    第三,朝廷有實力。

    宋朝廷雖然黑暗,但國家的執行並沒有亂,軍隊也是強大的,其中除了童貫、高俅這樣的昏官外,會打仗的將帥也比比皆是,而且全國的軍隊也是很寵大的。梁山的壯大,宋政府自然越來越重視,派去鎮壓的軍隊也會逐漸增多,可以說不把梁山踏平,宋政府是不會善罷干休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如果梁山到最後不招安,勢必引來一波又了波宋軍前來鎮壓,而梁山地勢再險峻,也是無法阻擋這長年累月的攻勢的,最後滅亡也是時間的問題了。

    綜上所述,如果梁山不接受朝廷招安,肯定是沒有出路的。

  • 11 # 暴雪皇帝

    我補充一個觀點。

    就原著來看,梁山幫主動向朝廷招安相當於集體自殺。

    當時大宋境內是賊寇橫行,比較強的是梁山宋江,方臘,王慶和田虎。而由於當時朝廷奸臣當道,所以官方軍隊中一些比較有實力的武人沒有得到重用,導致宋軍連王慶和田虎的匪寇都平定不了。而後來可以看到梁山幫是最強的,而且輕取高俅等人派來的軍隊。

    所以,以宋江的實力,完全沒必要跪舔著去招安,而是繼續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並慢慢攻佔城池,然後靜觀其變。

    接著就有三種出路。

    一是和另外三大起義軍聯絡,制定戰略同盟關係,一同慢慢推翻朝廷,以奪取天下為目標。這種路線不容易實現,因為梁山內有很多朝廷的降軍,這些人也是聽了宋江的花言巧語才同意歸順,將來還是要回歸朝廷。如果宋江要造反,就要先打擊這些朝廷幫,玩大了就要血洗火併,當然宋江肯定是有能力這麼做,因為農民派的總實力還是強過朝廷派的。

    二是維持現狀,慢慢經營打下來的地盤,發展經濟,由原來搶奪式的生存方式轉型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這一點就相當於水滸傳寫到108將排英雄座次就結束了。

    三,是我個人認為最正確的辦法,就是必須在和朝廷簽訂一定協議的前提下進行招安。細節為拒絕無腦式地為朝廷東征西討而不圖回報,我招安了之後不主動平叛起義軍,而是要求朝廷提供部隊和軍餉才出兵,這樣就不會和起義軍幾敗俱傷後,被朝廷的人收拾殘局。否則,我就按兵不動。

    我的意思就是,招安本身沒有錯,但是不能像原著裡那種自斷經脈式的招安。

  • 12 # 明天的戰鬥

    一直當強盜能有什麼出路,真的牛逼就不用抱成團躲在梁山了。108個人來自五湖四海各個山頭,僅憑義氣二字能保全一生誰相信。有吃有喝的時候還好,一旦風向轉了,內訌難免。公孫勝也是結了義的,不就跑了。招安確實是一個好出路,可惜碰到了方臘這個硬茬。如果我是宋江,不會那麼拼,更不會分兵。把所得錢糧都送給童貫和蔡京,做鷹犬。你都能投靠妓女還不能投靠貪官?

  • 13 # 15991982979

    根據當時北宋王朝的局勢,結合梁山具體情況,擺在梁山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第一條路,拒絕招安,與朝廷抗爭到底,最終被朝廷大軍徹底剿滅,梁山義軍以徹底失敗而告終結。因為根據當時整個朝延與梁山實力對比情況來看,梁山雖然說能夠抵禦幾次朝廷官軍的圍剿,甚至可以打贏幾場區域性戰爭,但縱觀全域性,梁山與朝廷的實力對比方面仍然是十分懸殊的。也就是說,倘若在朝廷全力進剿的情形之下,梁山義軍必敗無疑。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沒有懸念的結局。第二條路線就是接受朝廷招安,做朝廷臣子。其亦不外乎兩種結果。第一種結果其實就是《水滸傳》中描述的結果——一個悽慘悲壯悲涼令人扼腕痛惜的故事,這個在這裡不必細說了。第二個結果,就是做國家的忠臣良將,為國家建功立業,最後功成名就,每個人都得到朝廷應有的封賞,108將人人封妻萌子,光宗耀祖,個個衣錦還鄉,志得意滿,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大結局。然而只需經過簡單分析,就不難發現,出現這種結局的機率幾乎等於零,在這裡我認為只能用‘’痴心妄想,白日作夢‘’八個字來形容這個結局。這其中的主要理由我認為有兩點。先談第一點理由。宋江等人生不逢時,所處時代已經是北宋王朝的晚期,整個國家正處在一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每況愈下的時代。大廈將傾,獨木難擎。即使宋江等竭盡全力恐亦是杯水車薪,無力迴天,最終仍將難以挽回整個國家即將破碎的敗局。第二個理由,更為要命的是,諸位千萬不要忘了,朝堂之中尚有把持著整個國家大權的蔡京高球等四大權臣。在這夥權奸們的心目中,宋江等梁山好漢始終就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是他們的心腹大患。他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根深蒂固,是不可調和的。所以這兩派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叫‘’形同冰碳,勢如水火‘’。試想,在這夥奸佞之輩把持朝政的態勢之下,宋江等縱有一腔忠心報國的熱血與雄心,最後必定也將是壯志難酬空遺餘恨,終究難免墮入奸人的陷阱,落得個悽慘收場的結局。因此,綜上所述,最後我的觀點就是:在北宋王朝末期,梁山好漢無論是抗爭到底還是被招安,都沒有出路,都不可能有理想圓滿的結局。梁山好漢無論抗爭到底還是最後被招安,都將註定是一個歷史的悲劇。

  • 14 # 何殊我

    《水滸傳》的最大悲劇意義在於,宋江力排眾議,帶領梁山眾兄弟接受招安,然後成為朝廷工具,打田虎打王慶征討遼國,最後征討方臘,落得個兄弟皆散,宋江盧俊義被殺,梁山成空的結局。

    很多人會假設,如果不接受招安,又會如何?

    有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假設是被朝廷滅掉,這個在俞萬春的《蕩寇志》裡面YY的很完備,俞萬春因為仇視農民起義,就把水滸故事整個倒轉過來,讓張叔夜帶兵平了梁山,這個小說算是同人作品的先行者。

    還有一種可能,是成為民間活躍的抗金力量。北宋被金滅掉後,不少原來在北方活躍的民間武裝,在民族大義家國情懷感召下,都就地轉化成抗金力量,這些力量大部分都成為南宋政權的友軍,跟宗澤有過往。宋江主打替天行道的大旗,又提倡忠義,而且梁山一百單八將頗多熱血之士,就地轉化成抗金力量問題不大。

    還有一種可能是成為另一個方臘。宋江等人雖是水滸傳主角,但是實打實來說,他們的發展規模戰略規劃不及方臘。歷史上的方臘起義,佔領了江南大部分地區,讓趙家王朝岌岌可危。宋江等人,如果拿出稱王的心思,按照吳用、朱武等人的策劃,圍繞樑山成為一個大的割據勢力估計問題不大。而且當時內憂外患,很類似晉、隋、唐末年,天下紛亂,宋江等人也未必不能有這個機遇。

    不過,歷史不能假設,《水滸傳》作為悲劇還是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和遺憾。

  • 15 # 噠啵正三觀

    宋庭的顧慮是這個團體,不受招安的話,解散是唯一的出路。怪就怪宋江自私且骨子裡有那些揮之不去的愚忠情結,另外他沒早想明白招安即是宋庭曲線瓦解梁山集團的戰略。歸順有用嗎?你的團隊還在,朝廷總會怕你再反的。

  • 16 # 亂世史詩

    梁山好漢沒有被招安,也就不會有後來徵方臘所造成的傷亡慘重。

    結局一:宋江被奸臣害死了,盧俊義當上了坐了第一把交椅,梁山眾將為了替宋江報仇憤然起兵攻打朝廷。

    結局二:繼續保留梁山的兵力,繼續和宋朝廷抗,其實宋朝廷雖然說氣數未盡,但還是打不過盧俊義所領導的梁山軍隊。只要宋朝廷存在的一天,奸臣還存在一天,朝廷就依然會受到奸臣小人的挑撥離間,依舊會出兵和梁山好漢打仗,但結局是漫長沒有休止沒有任何意義的戰爭,造成雙方將士的慘烈傷亡,但梁山中像武松林沖等武功高強的將領依舊存活著,死去很多像在徵方臘時死去的武功並不高強的將士,梁山108好漢人數銳減,但宋朝廷也好不到哪去,他們的軍隊死傷更加慘重,每戰必敗,卻屢敗屢戰。

    結局三:盧俊義他們經過常年的與宋朝廷的打仗,最終戰勝了宋朝廷,取代了宋朝廷建立了新的國家。

    結局四:由於常年的戰爭,國力日漸衰弱,宋朝邊境小國聯合了起來進攻宋朝廷,宋朝滅亡,並且國土被瓜分,盧俊義等人親眼看見了奸臣小人隨著宋朝廷的滅亡而滅亡,他們終於報仇血恨了,但也不想和入侵的敵人打仗了,於是,盧俊義帶領著梁山眾好漢去到海外建立自己的國家。

    總而言之,最好的結局還是宋江死了,盧俊義代替他成為梁山的領導人,帶領眾好漢打敗朝廷軍隊,迫使宋朝皇帝殺盡貪官奸臣和小人,梁山好漢可以有自己的土地生活和耕種莊稼,實現自給自足,朝廷不可以打擾他們的生活。

  • 17 # 話家48341238

    最後結局死無葬身之地,對朝庭來說是反賊,對於社會稱為強盜(響馬),宋江看得更遠,為兄弟們謀歸屬,正值壯年喊天殺地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08位是推翻不了朝庭,這其中讓人們看見了各位梁山好漢的結局,有被愚死的李鐵牛,有被朝庭重用的關勝,朱仝之人,楊志,林沖不得志悲劇人物,魯提轄座化歸天及武松修成正果,阮小七,李應歸隱人士,最聰明燕青,李俊,童威,童猛等人,還有就是宋江,盧俊義明知是死也得忍受最悲哀的人。

  • 18 # 風195912096

    我想諸位沒有好好讀水滸傳。首先要了解作者施耐庵為什麼寫水滸傳,水滸傳又在什麼背景下寫得,當時處於什麼歷史時期,軍事上處於什麼狀況,政治上又是何人主政,又有多少勢力集團,各集團實力又怎樣?這終歸是一部小說,並不是現實。況且作者是在歌頌梁山,讚揚宋江。維護正義。還有作者所寫得北宋末年發生的故事,當時的北景又是怎麼樣?諸位應該明白,如果古代軍隊作戰,首先是主帥的能力,其次才是各位將軍的實力,兵力的多少,裝備的好壞,軍糧的補給,百姓的態度。等等。還有對手的情況,各方面對比。就作者的意思,諸位應該明白,他是絕對向著宋江這邊的,宋江絕對是天下無敵的,如果大宋沒有宋江,就會土崩瓦解了!如果沒有宋江,北面的遼國,山西的王慶,河北的田虎,山東宋江,江南方臘!諸位看看地圖,你們說大宋還有哪些地方沒有土匪啊!而朝廷又不是沒有派兵去剿,結果怎麼樣?哪個不是被打得一塌糊塗?呼延灼,關勝被招降,童貫被打敗,高求被活捉,敗得多慘!知道童貫和高求是什麼官吧?可見朝代腐敗到什麼成度?根本就沒人能治的了這些土匪,朝廷裡甚至都沒有敢出兵伐梁山的將領。那時的朝廷被六賊控制了,朝政幾乎被他們把持了,如果他們要是真有辦法,也不會讓宋江詔安了!大家會說,宋江文也不是最厲害的,武功更不行,為什麼梁山要選他做老大?別忘了,宋江的綽號:及時雨,呼保義。別小看這兩個綽號,它是招賢納士的前提條件,在+上替天行道,所以梁山才不斷的發揚光大,最後擁有十萬兵馬,108單把將,齊聚了各種人材,可以說各行各業都有。打仗的將軍,有出謀劃策的文士,農民,醫生,裁縫,瓦匠,漁民,鐵匠,造軍火的炮手,還有飛簷走壁的三教九流,總之梁山人材汲汲,而且宋江又有九天玄女的神助,還有會法術的入雲龍,他背後可是法術最厲害的羅真人。試問這樣的軍隊,誰能打的過?宋江有神仙給的兵書,又有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和他一起研究兵法,大家應該知道,打仗關鍵是熟讀兵法的主帥,才能率領軍隊打勝仗。你們說有這麼多人幫助宋江,他能不打勝仗嗎?各位或許有說了,為什麼會打方臘,損兵折將了?那是天意,書中有交代,羅真人算到,梁山只要一詔安,就會氣數已盡。所以提前招回入雲龍,宋江失去一臂,在+上朝廷也把一些人留下了,宋江軍隊失去了很多將領,很多幫手,肯定是要吃虧的!童貫又刻意不配合宋江,剋扣糧草,朝廷軍隊遲遲不動。僅憑梁山孤軍深入,又不熟悉地形,不瞭解風土民情,方臘也兵多將廣,能人異士也很多,所以梁山損兵折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梁山的當時實力,絕對可以抗拒朝廷,在+上週圍的軍事集團,宋朝根本就滅不了梁山,大宋早就滅亡了!

  • 19 # 無中觀妙

    哦!好吧!有時間寫著玩吧!展開我們豐富的想象力吧!

    假設一百單八將都健健康康活的好好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裡頭分金銀。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徽宗退位,欽宗繼位,徽宗南逃。

    你說梁山兄弟會不會下山救國?如果不救國,那就是一群匪盜,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水泊梁山

    宋江:這是大丈夫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你我弟兄上陣殺敵,掃除金賊 ,如此可好?(心想反正我是帥,又不親自上陣,立了功是我發的兵,打不過就退吧,皇帝都南逃了。我還怕丟人現眼嗎?嘿嘿)智多星吳用獻策:莫不如先與丞相李綱保持聯絡,讓李綱死守東京汴梁。

    說好聽點吧,梁山的人馬很厲害,良將如雲,入雲龍公孫神仙設壇做法,頓時間風雨大作,西路軍的金兵大驚,疾呼:薩滿顯神,天命在宋。金兵軍心不穩,流言紛起。金將宗翰難以壓制士兵,心中見疑,作戰以來,更是屢戰屢敗,連隨軍作戰的四皇子金兀朮都顯些被沒羽箭張清的飛石擊殺。如此這般,當是奈何?宗翰正想著,忽然士兵來報:宋國豹子頭林沖在外叫陣!宗翰聽俘虜的宋軍說起過:這林沖乃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因得罪高俅而獲罪,幾經輾轉,落草為寇。此人非比尋常待我觀陣。

    但見那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手持一杆丈八蛇矛,舞得好似晴天白日雙飛雪,黃沙四起龍戲鳳。

    林沖連斬數員金國大將,金軍之中竟是無人能敵。宗翰心道:宋國怎有這般猛將,有如天上的二郎神,再世的楊延昭。宗翰看道自家兄弟均不敵林沖,便提刀勒馬直奔林沖而來。林沖見狀,心中一喜,舉槍迎戰,與其大戰三十回合,拍馬而走。宗翰道:汝體力不支矣,某饒你一命,到某軍中效力,比汝在此這般屈才好得多啊!林沖不言,竟走不顧。

    兩人拍馬行出百里,到一林中,宗翰欲退,只聽得殺生四起,被圍林中。宗翰自知無力迴天,橫刀頸上,笑對林沖說:吾能與君一戰,當不枉此生一遭。林沖笑到:汝金人不遵盟約,屠我大宋百姓,不死怎可謝罪?吾見汝乃英才,不忍殺汝,汝自盡便可。宗翰聽罷,言道:將軍乃英傑也,吾能死在將軍搶下,實為幸事,你我一戰以定高低,可好?林沖道:汝若非要一戰,也可。

    林沖下令士兵退卻,環眼怒睜,劍眉豎挑,橫槍而戰。兩人刀槍交錯,馬嘶風嘯,打了百八十回合不分勝負。林沖一時心煩,這樣要到幾時方能取勝,我不該答應了他!不覺揮槍慢了幾分,宗翰見林沖槍法有異,捉住時機,推刀一刺。林沖心驚,忙抬槍抵擋宗翰,那邊宗翰早已撥轉馬頭,朝著出路飛奔而去。林沖暗道不好,挺槍便追,下令堵截宗翰。宗翰求生心切,舞刀亂砍一通,雖身中幾箭,但未傷及要害,拍馬猛衝。士兵哪裡見過這般不要命的架勢,無人敢攔。且說林沖的紅馬並非名馬,長時間打鬥,早已體力不支了,可宗翰的黑馬乃是千里草原上的貴種馬匹,為完顏阿骨打所賜,此時正是撒了歡的跑啊!林沖哪裡還追的上?(尊重歷史,宗翰真是金國名將,不能死啊

  • 20 # 歷史密探

    小時候看《水滸傳》,覺得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就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但是後來一想,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似乎梁山好漢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傳奇,不被招安的話,結局會更慘。

    首先說一下,梁山還是有很多人被加官進爵的,但那都是上梁山之前就是朝中之人的,比如朱仝、呼延灼,他們回去繼續當自己的官,而且他們也絕對不會再跟著宋江一起起義,做吃力不討好的事。而其他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徵方臘以後,梁山集團受到重創,一下損失一半多兵力,宋江一個人的決策失誤,差點讓梁山團滅。剩下的大將,也有很多被朝廷陷害至死,他們的人設與這個黑暗的朝廷格格不入。

    但是,不招安他們又有什麼出入呢?且不說當年金兵還沒打進來,當時的宋朝也還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百姓尚且安定,並沒有多少想鬧事者,所以在這個社會背景下,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濟貧的路子並不能影響太多人,大部分人還是選擇老老實實種地的。跟朝廷幹,是幹不過的,不被招安,就會被強招,那時候,就不叫招安了,那叫剿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是什麼石頭,求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