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百腦匯
-
2 # 太陽花_
我家寶貝現在兩週兩個月了,不踮腳了,之前從幾個月到一週半之間總是愛踮著腳尖走路,一週就會走了,期間去醫院檢查了沒有什麼問題,也就沒太在意,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在踮腳了。
-
3 # 工科生媽媽大不同
我猜你是問,寶寶初學走路時,什麼時候腳板能平踩在地上,與地面成90度,而不是踮腳走路吧。這個時間大概在一週歲左右,當寶寶的腳踝有力了,準備好學走的時候就會發生了。
寶寶初學走的時候,會出現踮腳的現象,這也是告訴家長其實這時候的寶寶還沒有準備好行走。急於求成地讓寶寶練習走路,其實是不合適的。
正確的做法是,練習走路之前先讓寶寶練習站立。能穩穩地站住,雙腳平放在地面上,不踮腳,是學習走路的前提。不然沒有支撐力的腳踝,勉強地站立行走,會影響寶寶腳部的生長髮育。
-
4 # 萍水相逢212748006
我家寶寶剛開始學走路也是墊腳尖,那時候是11個月左右,我也是很擔心,看了周圍的小孩也有這種現象的,我又不太擔心了,大約到了1周左右就不在墊腳尖了,關鍵在他還不會獨立走之前,一定要讓他多爬,這樣以後走路就穩。
寶寶10個月了,最近總喜歡墊腳站著,可以讓她這樣站嗎?有些墊腳可能和發育有關,媽媽一定不能忽視;但是有些寶寶墊腳走只是模仿,媽媽不用擔心。
寶寶在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下的墊腳走性質是不同的,因此要仔細分析,不同的情況處理方法都不一樣。今天我們就從肌張力、原始反射、心理等幾個方面來說說寶寶的墊腳走。
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出現芭蕾腳?
1、膝窩部肌張力高或腳踝部肌張力高
如果寶寶的膝蓋、小腿、腳踝、腳跟和腳底這幾個部位的肌張力比較高,寶寶扶站或行走時就可能墊腳。
2、迷路反射沒有抑制和整合
迷路反射出現時,寶寶的身體呈現出類似小飛機的姿勢,該反射在嬰兒出生後可以幫助嬰兒獲得平衡感、空間感和深度感,以及建立肌肉緊實度和本體感。但在嬰兒四-五個月大左右就應該被抑制及整合到主動運動中去,整個整合過程可能持續到三歲。
如果該反射沒有抑制和整合到主動運動中,寶寶在行走時就會呈現芭蕾步態:寶寶走路時身體會略顯僵硬,頭向前傾,平衡力不好,易摔跤。
缺少俯趴是導致迷路反射沒有很好抑制和整合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再也不要忽視寶寶早期的俯趴,一般3-5個月的寶寶應每日俯趴2個小時以上。
3、寶寶的身體意識不足
如果寶寶對自己的腿和腳的意識不足,可能會導致他們不能靈活的運用這些身體部位,行走時就可能出現腿腳僵硬的情況。
嬰兒從出生開始,我們就應儘早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並進一步可以主動控制他們的身體。不要包裹的太嚴(如總是給嬰兒穿著襪子、嬰兒開始行走前就穿鞋子)、不要過多地限制寶寶用身體探索和體驗,這樣寶寶的身體意識才會發展得更好,才有可能更好的控制和使用自己的身體。
4、使用學步車、學步帶
這兩樣也是導致寶寶墊腳走的罪魁禍首,被拎著走得小baby,很有可能會以為走路其實就是隻用腳尖。
5、寶寶還沒有學會開啟和放鬆膝蓋
剛學習扶站或走路的寶寶可能還不會開啟和控制膝關節,因此他們總是緊繃雙腿站著或扶著。如果是這種情況,媽媽們可以引導寶寶學習屈膝和下蹲,等寶寶掌握了控制膝關節的技能後就不會墊腳了。
6、寶寶只是好奇模仿
如果你的寶寶只是偶爾墊腳走,當你提醒他們時他們就可以自如的放下來,那很可能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做很有趣。一些寶寶看到其他寶寶墊腳走馬上就開始墊腳走,這其實就是好奇模仿,媽媽大可不必擔心。等他們對這個遊戲失去興趣後就不會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