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一時空
-
2 # 熊貓醫學
孩子生病不像大人一樣,知道吃藥和打針病才會好得快一點,就會乖乖的等著大人給自己喂藥。一方面味苦他們很抗拒,另一方面,大人如果不遵守用藥規則,輕則對孩子的健康帶來不利,重則威脅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有很多兒童用藥注意事項大人須知:
1.嚴格遵守用藥時間和方法
不同的疾病,它的用藥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不能隨意斷掉,特別是在孩子的疾病症狀基本上消失了,但是按照服藥的療程來算,又不足夠的情況下,很多父母就會擅自做決定斷掉孩子的藥物,免讓孩子遭受藥物之苦。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疾病發生反彈,必須要注意!
2.藥物劑量不可自主更改
許多心急的父母看著自己孩子的病一直不見好轉,就會誤以為是量少的緣故,然後就試圖給孩子都加一點量,一些孩子的藥量在增加之後,病情可能會見到好轉的傾向,可以往往會因為出現了效果,父母人就會繼續按照他們增加的量給孩子吃,結果就會因為體內增加的藥物劑量過大而產生一些負向效果的毒副作用!
3.不可不在醫師指導下隨意用藥
孩子生病住院一直用的某款抗生素,病情好轉,出院之後等孩子又生病時,父母想起醫院醫生在給孩子治病的時候用的藥物管效,於是就不經醫生的指導,擅自使用抗生素,這種情況是最危險的,孩子每次生病的病因並不一定相同,所以用藥也就有所區別,病異而藥同,會導致孩子對某種抗生素產生耐藥的作用,並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4.注意服藥方法
為了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許多父母會選擇把藥物融入到孩子的牛奶、粥點或是飲料當中,除了白開水以外,其他的溶液都容易改變藥物的酸鹼性或是降低藥效。另外,還要避免孩子再哭鬧的時候喂藥,如果出現嗆咳,藥物被誤吸入肺內,後果也是很危險的!
-
3 # 智媽育兒
臺灣兒科醫師黃瑽寧提煉了“兒童用藥4原則”,以及兒童用藥的相關常識。你都知道嗎?
一、孩子用藥的四大原則
1.吃藥種類能少就少
2.不要隨便打點滴
3.不要經常塞肛門栓劑
4.抗生素殺細菌、不殺病毒,並非越貴越好
二、哪些藥可吃可不吃
其實,大部分的感冒都是可吃可不吃。不同種類的病毒,病程需要的時間不一樣,如果這隻病毒需要五天才會痊癒,不管有吃藥,或是沒有吃藥,都一樣會生病五天才會痊癒。
感冒藥就是讓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您可能曾經歷過發燒的孩子因為畏寒而哭鬧不休,或是痰太多咳嗽到生氣大哭,或是流鼻涕流得滿臉,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都可以因為吃藥,多多少少得到改善。因此,如果症狀已經減輕很多,家長決定不需要再吃藥,也是沒有關係的。
三、家長需知這些看病常識
1.用藥要遵說明書和醫囑
2:哪些藥物不可擅自停止
比如使用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等藥物,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
總之,孩子用藥,種類宜少不宜多、能口服的不注射不肛栓、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感冒藥只能緩解難受症狀、用藥必須遵醫囑和說明書、就診結束前瞭解需急診的跡象。
這幾句寶媽們切記切記!
-
4 # 孩子王育兒顧問
給孩子服藥,不只是喝下去那麼簡單,給孩子服藥的注意事項爸爸媽媽們也絕對不能忽視,下面我就來說說給寶寶吃藥的注意事項。
服藥時間
1、飯前服用:通常是吃飯前的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內服用,可以讓藥物很好的吸收。
2、飯時服用:是先吃藥後吃飯或先吃飯後吃藥,片刻服用。
3、飯後服用:通常是吃飯後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內服用,可減以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服藥次數
無論是一日幾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會根據服藥時間安排在早、中、晚餐前或餐後吃,這樣會使寶寶白天身體裡藥物的濃度過高,晚上身體裡卻沒有而達不到治療的作用。
正確的做法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成幾個小時,每幾個小時服用一次,例如,一天三次藥,每隔8小時喂寶寶吃藥,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根據藥物的種類選擇水溫
有一些藥是必須低於40攝氏度的,高於這個溫度,藥沒有療效:
1、維生素類的藥遇熱會立刻被破壞;
2、益生菌遇熱會殺滅有益菌群;
3、預防疫苗遇熱會失去活性;
4、助消化藥遇熱會凝固變性,達不到助消化的作用。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5 # 媽媽充電屋
透過我這麼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我總結的我對兒童用藥的原則如下:
1 不用中成藥我可能有些偏激,從我懷孕的時候就對中成藥有點小偏見了,我是理科生,喜歡看藥物的成分表,說明書。中成藥的各種不明確讓我不喜歡,我喜歡成分清清楚楚的。所以我沒給孩子用過中成藥。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心裡的小算盤,如果帶孩子去看病,醫生只開中成藥,我就覺得孩子沒什麼問題,靠自愈就行。以前掛號費才幾塊錢,醫生開中成藥我都取藥了,回家送人或扔掉。現在掛號費漲了 我就會直接跟醫生說,不要中成藥,孩子吃不下去 。
2 抗生素遵醫囑一般需要抗生素是因為細菌感染,在化驗結果出來的時候,如果醫生說是細菌感染,我會多問一句,是很明顯的嗎?因為有些指標只是高一點,多問一句就表明不是特別想用抗生素,如果只是輕微,醫生會建議觀察兩天,再來化驗。
如果指標明顯偏高,那就遵醫囑,吃足份量今兒天數。
3 使用單一成分的藥物主要是孩子感冒的時候,不要用感冒藥,各種複方藥物,兒童慎用。
發燒,就用退燒藥,咳嗽,就用化痰藥。
4 兒童藥≠大人藥物減份量大人的藥一定不能給孩子吃,減量也不行。
5 控制好藥量,千萬別過量特別是交替使用退燒藥的時候,所有的退燒藥之間退燒藥都要間隔四小時,不是說一種間隔四小時就行。現在有些醫生已經不建議交替使用退燒藥了,一種就行,退燒藥加補水,一般都能退燒。
能自愈就自愈,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
6 # 藥事健康
兒童是指14週歲以下的小兒,由於兒童尤其是新生兒、嬰幼兒一直處在不斷髮育中,生理功能不斷成熟,因此,兒童有著與成人明顯不同的特點,並非成人的縮小版,在用藥種類、給藥方式、給藥劑量不能以大人為模板給兒童用藥。
那麼兒童怎樣用藥呢?核心就是對兒童生長髮育產生危害的藥品不能用;給藥劑量按兒童的體重、體表面積計算;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選擇患兒易接受的給藥方式如口服、霧化等。
或許這樣講比較抽象,那麼我們結合兒童幾類常用藥物深入瞭解一下。首先是抗細菌感染類藥物,首選青黴素類與頭孢類抗生素,18歲以下應禁用喹諾酮藥物,影響軟骨發育;7歲禁用四環素類等。
此外就是兒童發燒時使用退燒藥,對乙醯氨基酚被推薦為兒科首選解熱藥,臨床上常用對乙醯氨基酚栓,給藥方式簡單不會引起寶寶哭鬧。
另外一個常用的是激素,目前有很多寶爸寶媽都會“談激素色變”,認為對寶寶身體不好,但在兒童高熱或大於40℃的超高熱伴明顯中毒指徵時,抗生素聯合使用激素可以發揮激素強大的抗炎抗感染的作用,促進疾病的痊癒,只不過長期使用激素可抑制骨骼生長、影響體格發育和難愈型骨質疏鬆,所以用藥期間應嚴密觀察兒童生長情況和控制長期用藥。
除了選擇正確的藥物,還得讓兒童使用樂意服用,但很多兒童不願意服用味苦的藥,也聽不進“良藥苦口利於病”的大道理,因此可在服用味苦的藥與糖水一起服用,或者先用零食或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在兒童吃零食時乘其不注意讓其吞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給孩子灌輸服藥打針可怕的思想,保持樂觀、勇敢的心態,加強鍛鍊,選擇正確的藥物和使用方法,為健康保駕護航。
-
7 # 胡利華
掌握必要的兒童用藥常識,確實是媽媽們的一項必修課。下面我就跟大家說道說道這些兒童用藥的特殊知識。
藥物品種選擇大家應該有這樣的認識,除了某些僅在兒童期才患的疾病,用於兒童的藥物都應是有了大量成人用藥經驗的,療效和安全性都更有保障的藥物。由於兒童還處於生長髮育中,某些成人可用的藥物在兒童是不可以使用或是需要在監測下使用的。比如,八歲以下不可以使用四環素類藥物,慶大黴素等氨基糖苷類藥物使用中應有血藥濃度監測。那對於非醫藥專業的媽媽們來說,就是儘可能選擇藥名中還有“兒童”或“小兒”的;或是說明書中適應證描述為“用於兒童……”或“用於小兒……”的藥物。這類藥物我們稱之為“兒童專用藥”,其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很高,提供的兒童用藥資訊也更多;其劑型、口感方面也往往更多考慮了兒童用完藥的需要。
藥物劑型和規格口服的藥物中液體類的藥物很適合兒童使用,方便量取所需要的劑量也方便孩子吞服。固體的藥物中顆粒劑、散劑、幹混懸劑也都比較適合孩子。分散片、泡騰片因為能快速溶於水對孩子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緩控釋、腸溶的片劑、膠囊劑要求整個吞服,對小年齡的孩子們不適用。規格方面應考慮到方便量取孩子所需的劑量和減少浪費。
用藥劑量用藥劑量是兒童用藥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兒童用藥劑量需要根據年齡、體重確定(要求嚴格的藥物還會根據體表面積確定)。媽媽們可以根據處方或藥品說明書來確定自己孩子的用量,這一點媽媽們一定、一定要留心了。
最後,我還想說最重要的用藥常識就是遵醫囑用藥,這對任何年齡段都應如此。只有按照醫囑要求的用法、用量、用藥療程使用藥物才能保證藥物治療效果,不要因為自己的某些執念而自行調整用藥。治療開始前,治療過程中對用藥有任何疑問,都應第一時間諮詢醫生或藥師。
-
8 # 博士媽媽CLUB
用藥時間要牢記
有些藥飯後吃,如補鐵劑對腸道有一定刺激,可在飯後服用;有些藥睡前服用,如抗哮喘藥孟魯司特鈉咀嚼片睡前服用效果好。
藥物間的配伍禁忌
醫生開藥後,寶媽們應先閱讀說明書,在服藥期間要注意不能同服哪些藥物哦!例如抗生素和益生菌不能同時吃,否則抗生素會把益生菌殺死,需要間隔2小時。
寶寶一發燒或者感冒就吃抗生素這樣對嗎?
在拜奧腸道健康群回答媽媽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一位寶媽問道:上次寶寶生病醫生給開的抗生素,這次感冒能吃嗎?
回答:吃抗生素需要指徵的。並不能一感冒就吃抗生素的。
到底什麼指徵能吃抗生素?
以上呼吸感染為例,目前區分病毒性和細菌性最簡單的是依據血常規檢查。血常規主要檢查紅細胞、白細胞及組分比例、血紅蛋白、血小板等專案。
區分上呼吸感染是病毒性的還是細菌性的,主要看白細胞數量變化和其系統內各組分細胞的變動。白細胞檢查值升高,說明有細菌感染,有炎症。
如果不變或降低則可能是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是細菌感染;降低或不變則可能是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的話則可能是病毒感染。
醫生會根據寶寶血常規化驗單,有細菌感染指徵以及寶寶臨床症狀,最終確定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只是針對細菌和某些支原體、衣原體等病毒,不能抑制或殺死病毒。對於病毒感染,抗生素是無效的。所以各位寶媽,切勿自行給寶寶用藥哦!
如病毒感染並不嚴重,不是單純皰疹、皰疹病毒等,不需用抗病毒藥物。病毒感染後2-4周,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恢復正常,不需用升白細胞藥物或免疫增加的藥物。
每次醫生開很多藥,是否需要全部吃完?
寶寶生病後,醫生會開兩方面的藥:一是治療症狀的藥,二是治療病因的藥。
治療症狀的藥,寶媽們確認症狀好了以後,就可以停藥了。如退燒藥,寶寶不燒了就不用吃藥了。
治療病因的藥,一定按照醫囑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比如細菌感染會開抗生素;比如孩子過敏,開了治過敏的藥等。
激素類藥物是否可以使用?
隨著寶媽們用藥知識的普及,一談到激素類藥物都知道不良反應多。所以有時候不按照醫囑用藥。
例如寶寶患有溼疹,醫生讓用溼疹膏,寶媽們擔心是激素不敢塗;或者塗一點,剛好轉又停了。因為沒有徹底恢復,所有很快又復發,又用,稍微好轉,又停了。這樣反覆刺激後,面板越來越敏感。所以使用激素類藥物時,嚴格按照醫生開出的用量和時間,等病情徹底好轉後再停藥。
同時排查溼疹真正的原因,例如寶寶反覆溼疹,懷疑是否牛奶過敏或者測過敏源確定。
寶寶的用藥原則:能口服,絕不靜脈輸液
寶寶生病了,寶媽們都希望寶寶快快好起來,所以有時候會要求醫生給寶寶輸液治療。輸液從表面來看是特別簡單的事情,可是在國外,靜脈輸液達到了小手術的級別。
在輸液過程中,周圍環境看似乾淨,在顯微鏡觀察下,有大量的顆粒物進入血管內,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而口服藥物相對安全很多,有胃腸道這個過濾膜哦。而且口服用藥比靜脈用藥達到藥效的高峰晚半個小時左右,但是口服藥物的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副作用會明顯降低。
-
9 #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家長最怕孩子生病,一旦生病,全家總動員,就像拉響了警報。尤其是對付孩子吃藥,家長們更是“戲精”上身,分分鐘扮演“藥真甜”和惡毒容嬤嬤等多個片段。
寶寶一年生病幾次也是正常,需要吃藥也在所難免,既然不能避免,就要學會從容應對!兒童用藥是門大學問,一旦用藥不當,輕則病情加重或反覆不愈,重則致殘甚至死亡。今天就和家長們聊聊孩子吃藥這件事兒。
兒童用藥危機四伏,必須引起重視《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之多。據統計,2014年中國兒童因藥物引起中毒的比例已經佔到所有中毒比例的73%,相當於每3個因中毒就診的孩子中,就有2個孩子是藥物中毒,且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
藥物中毒多因用藥不當導致,成人藥在兒童中的濫用成為最主要的原因!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有著各自獨特的生理特徵和藥物代謝特點。與成人相比,兒童用藥不合理、用藥錯誤所造成的藥物性損害更為嚴重,必須引起家長們足夠的重視!
只有量身定製兒童用藥的安全才能真正保證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最快的時期,解剖生理特點在各年齡段也有所不同,各器官功能也是動態變化的並不斷完善,在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洩過程中與成人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用藥方面更要考慮到兒童年齡和生理特點的差異,不可隨意用藥,尤其是不可隨意服用成人藥物。
例如,鏈黴素和慶大黴素易造成小兒聽神經和腎功能損害;四環素會引起牙齒髮黃,影響骨骼生長;阿司匹林會導致雷耶氏綜合徵等。
由於兒童肝臟、腎臟等藥物代謝和排洩器官還沒有發育到成人水平,消化系統、血腦屏障均沒有達到成人水平,因此家長們要充分考慮兒童特點,選擇兒童專用藥物,以免出現安全性問題。量身定製兒童藥物,才能保證兒童用藥更安全!
面對兒童用藥,家長應該怎麼做1、寶寶出現疾病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不可擅自用藥
寶寶生病,父母很著急,有不少人會自行給孩子服藥。像咳嗽就吃止咳藥、腹瀉就吃止瀉藥、發熱就吃退熱藥,這些看似對症的給藥或許能夠暫時緩解症狀,但同樣很容易掩蓋病情,甚至引發更大的健康問題。
例如,咳嗽是人體的保護反射,能幫助排出病毒、痰液。而如果一出現咳嗽就服用止咳藥,而不探究引起咳嗽的原因,孩子的咳嗽雖然被抑制,但病毒、痰液都積聚下來,容易出現更嚴重的支氣管炎、肺炎。
同樣,腹瀉、發熱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腹瀉能夠排出毒素,發熱是機體調動免疫功能的反應,也要根據病情適當用藥。
2、治療要選擇兒童專用藥
什麼是兒童專用藥?即專門用於預防、治療、診斷兒童疾病,有目的地調節兒童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藥物。一般情況下可以透過藥品說明書簡單進行判斷(滿足以下條件中的一條或幾條):
說明書“通用名”中包含“小兒”或“兒童”字樣;
說明書“功能主治”或“適應症”描述僅限為小兒或兒童適用的藥物;
說明書“用法用量”中有明確的按兒童年齡段劃分的劑量和使用方法。
在藥物劑型方面應考慮兒童這一特殊人群的特點。兒童專用藥劑型多為口服藥物劑型(如滴劑、溶液劑、顆粒劑、幹混懸劑等),有利於按照兒童年齡、體重給藥,藥物的口味也很重要,直接決定了兒童服藥的依從性。此外,兒童栓劑也是國內外推薦的兒童較為適用的劑型,劑量準確,使用方便。
3、不擅自停藥或者延長用藥時間
在給孩子服藥期間,很多家長有一套莫名其妙的方法論。有的認為症狀消失了,或者症狀減輕了就可以停藥了;而有些家長則認為,多吃幾天,讓孩子鞏固一下,以後不反覆。
其實藥物的服用都是有療程的,比如抗生素一般是3-7天一個療程。一定要按照說明書或遵醫囑足療程服用,不能因為症狀減輕就停藥,否則致病菌沒有清除乾淨,還容易引起耐藥性。當然,更沒有必要自行延長用藥療程,這樣不僅起不到所謂的鞏固作用,反而會干擾寶寶體內微生物環境,引起腹瀉等併發症。
4、認真閱讀說明書,注意劑量和給藥途徑
很多兒童藥物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有更細的劑量劃分,不同的藥物也有不同的給藥途徑和注意事項。建議家長給孩子喂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詳細瞭解給藥次數、療程和服用方法,尤其是注意是否有明確的服藥時間提示,如飯後服用還是飯前服用,或者是隨餐服用。
這些服藥的細節問題,可能醫生在開處方時,不會交代太清楚,但是說明書上都會說明。顆粒劑要看清楚是沸水沖服,還是溫水沖服。比如一般的中藥是沸水沖泡後服用,而益生菌則需要不到40℃的水沖服,以免破壞菌群。
5、安全儲存藥物
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藥物也不例外。因此家長一定要把藥物放置在“高、遠”的地方,防止孩子誤服。另外,在服用前,應該檢視藥物有效期,以防服用了過期的藥物。遇到需要低溫儲存的藥物應該放在冰箱,使用前再取出。
孩子的事情無小事,用藥更是需要科學謹慎。雖然我們不能確保孩子不生病,但是作為家長嚴格為孩子把關,科學合理的幫助孩子服藥,也能避免很多用藥風險,讓寶寶更為健康的成長!
-
10 # 兒科主任郝鵬鍇
一、切勿隨意用藥
千萬不能隨便用藥,特別是解熱鎮痛藥和抗生素。退燒藥的用量不可過量,用藥時間也不可太長。因為這一類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有副作用。
二、用藥種類要少而精
用藥時要做到“少而精”,也就是說盡量只吃一種藥。如果迫不得已要同時吃好幾種藥,請嚴格遵守醫囑錯開服藥時間,儘量避免幾種藥在體內相互作用產生毒副作用或者相互作用降低了藥物的效果。
三、用藥劑量遵循醫囑
用藥劑量要嚴格聽從醫生安排,因為新生兒用藥劑量和成人不同。很多藥如抗生素、退燒藥等都是根據新生兒的體重計算出來的,父母不能隨意增減藥物劑量,或者隨意停藥。
四、看清藥物說明很重要
用藥之前先看懂藥物說明,瞭解其毒副作用。在用藥過程中,各位父母還要留心觀察,如果寶寶出現了異常情況,家長們應該馬上停止用藥,並帶其前往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
五、家庭用藥務必謹慎
現在非處方用藥非常多,許多父母會選擇自己給寶寶用藥。這時,父母千萬要謹慎,既不能選擇成人藥物,也不可以按照成人的劑量給藥,最好還是遵循醫囑。
回覆列表
-
兒童用藥,八大誤區,謹記!謹記!
-
-
今日看到的一條資訊:
9月20日,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等三大機構釋出“兒童用藥安全現狀報告”。
報告顯示,每5名中毒兒童中就有2名兒童因藥物中毒。
有的家長為了使兒童儘早痊癒,擅自加大劑量;
有的家長認為成人藥效強,用成人藥喂兒童;
有家長為了讓孩子早日康復,中藥加西藥一起給孩子吃…
長期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孩子聽神經造成影響,甚至耳聾
一系列用藥誤區......
-
兒童用藥時,一旦有一個小小的誤差,都很可能造成兒童的終身遺憾。
兒童用藥該注意些什麼?警醒!謹記!
-
1)兒童和大人不一樣!
-
-
2)服藥和進食別混淆!
-
-
3)服藥劑量有規則!
-
-
4)擅自聯用,欲速則不達!
-
-
5)服用藥物需遵醫囑之行!
-
6)維生素不是多多益善!
-
-
7)兒童服用量重要指標:年齡!體重!
-
-
8)切勿讓孩子自行接觸藥物!
-
-
兒童機體尚未發育成熟,全身組織和器官都還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功能不完善,用藥需慎之又慎。
否則,稍有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用藥誤區,謹記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