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灣區追夢
-
2 # 丁香媽媽
寶寶吐奶,第一件事千萬別做錯了!
第一,先看看有沒有被嗆到,不要馬上抱起來!
寶寶吐奶比較常見的,這是寶寶自己身體還沒發育成熟的原因造成的,一般都不需要特別擔心。
但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就怕吐奶引起了嗆奶:一邊吐,一邊咳嗽。
所以,寶寶吐奶的時候,爸媽要先確定他沒有嗆奶,才能抱起來。
如果沒注意,在寶寶嗆奶的時候,爸媽把他豎著抱起來了,可能引起奶水嗆入寶寶肺部。
如果寶寶只是輕輕地咳,爸媽可以把寶寶橫著抱,然後讓寶寶把臉側到一邊,幫他拍拍背;
如果寶寶咳得很厲害,可以讓寶寶趴在腿上,適當加大拍背的力度,讓奶液流出來。
-
3 # 心靈靜思
這要看孩子吐奶時候的具體情況而言,如果孩子吐奶還伴有大汗淋漓、尖聲哭泣、腹部有凸起的包塊,並且有幾天沒有大便的情況時,就要警惕有腸梗阻的發生。這種情況應當及時將孩子送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若孩子只是單純的吐奶,沒有其他的情況出現,那可能就是吃奶時進了大量的空氣或者是餵奶太多引起的,這時正確的方法是抱起寶寶,將寶寶的頭放在家長的肩上,用手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以使嚥進去的空氣排出。
注意孩子吐奶時候應當保持寶寶呼吸道的通暢,將孩子的頭和身體側臥,以防奶液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
4 # 萌媽小施
寶寶在三四個月開始吐奶,有時候流出來一點,有時候真的是一大口的感覺,再大點幾乎有幾次是噴湧而出一口奶。
首先,一定要在心態上保持鎮靜,心態很重要,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孩子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所以才會吐奶。寶寶吐奶時,及時調整自己的抱姿,如果躺著抱,馬上側身抱。如果躺在床上,也給寶寶右側翻身躺。有個誤區:吐奶後,立馬豎起來抱是不科學的。首先,即使寶寶沒有吐奶,喝奶過程中也有很多原因導致嗆到,寶寶嗆到的時候千萬不要立刻把他豎起來,以免奶進入肺部。正確的做法是側過寶寶的臉,輕輕拍寶寶的背,如果嗆奶嚴重,讓寶寶俯臥在大人的腿上,用力拍寶寶的背,讓奶液流出來。
吐奶不能完全避免,但有幾個建議可以減少吐奶:1、儘量不要等到寶寶非常餓的時候再餵奶,過快進食容易吐奶、嗆奶;2、少量多次餵奶;3、在寶寶清醒、平靜的狀態時餵奶,過度興奮容易嗆奶;4、取半坐位或斜位姿勢餵奶,儘量不要讓寶寶平躺喝奶。
-
5 # X東H
寶寶吐奶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到四五個月就基本不會吐奶了,我家小孩就是這樣。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胃是成平的,不像我們大人胃是像一樣的形狀。所以我們餵奶時姿勢要對,含乳要深。吃完奶要斜著抱一會兒再放下,最好在每次喂完奶後拍下嗝,用空心掌從下往上拍,把空氣從胃裡拍出來。這樣就不容易吐奶。另外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吐奶可以喂點益生菌。
-
6 # 各類保險各不同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就好像寶寶吃多了,有時順著嘴角往外流,有時一打嗝就吐奶,這都是新生兒生理性的反應。
寶寶吐奶了寶媽們不要太心急,不是大問題,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就好了。
寶媽們每次喂完寶寶以後豎著抱起寶寶,輕輕拍後背,可以把寶寶嚥下去的空氣拍出來。
如果寶寶不止吐奶,還嗆到了,寶媽們記得立刻讓寶寶低下頭,側身輕輕拍後背,將寶寶吸進去的奶拍出來就好了。
為了防止寶寶吐奶。一是喂完後豎著抱起,拍拍後背,可以防止吐奶。然後喂完寶寶後,要讓寶寶側臥,左側右側適當調整。避免嗆奶
-
7 # 育兒新思語
我家寶貝現在49天啦,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最讓我頭痛的就是寶寶吐奶!看著她的小臉皺成一團的難受樣子,我的心都要碎啦,特著急!
因為在醫院生產的時候,我建了一個孕寶寶群,所以我就問她們有沒有這種現象,結果她們也都有,也給我說了幾個辦法,她們告訴我吐奶是正常現象,所以我也就不那麼緊張嘞。
首先寶寶吐奶是正常現象,並不是生病,而是寶寶在吃奶時吸入了空氣,當寶寶吐出空氣時,就會把空氣後面吸入的奶吐出來,怎樣儘量減少寶寶吐奶呢?如果是奶粉的話,要輕輕的左右搖晃而不要上下使勁搖,產生的氣泡被寶寶吃飯肚子裡,就得吐出來,母乳餵養的話,姿勢一定要正確,儘量讓寶寶的頭傾斜一點。寶寶吃完奶以後要給寶寶拍嗝,也就是把空氣拍出來,那樣就不會吐奶嘞。拍嗝有好幾種方法,我只會把寶寶豎抱著讓寶寶腦袋枕在肩膀上,手指微微併攏成空心狀,由下而上輕拍寶寶的後背,如果出嗝兒過一會兒就可以放下,如果一直沒有拍出嗝兒,也不要時間太久,五分左右就行。然後輕輕的把寶寶放下,頭要側放,不要仰面朝天。觀察一會兒沒有吐奶就可以做洗尿布或者別的事情嘞。 如果寶寶不停的吐奶,介意還是看醫生吧。
-
8 # 菁媽育兒
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吐奶的量,怎麼減少吐奶的量?
第一個餵奶的時間,餵奶的時候孩子是安靜狀態,沒有大吵大鬧,剛換完尿布,或者洗完澡
第二個餵奶的姿勢:母乳餵養要注意寶寶的嘴唇是外翻的,含著乳暈的3分之2 以上。
還有餵養工具的選擇:衝奶時要注意不在有太多的湯,合適寶寶年齡的奶嘴。奶的出口不要太大。
餵養後要注意:吃飽後,不要馬上放孩子躺下來,豎抱於懷,拍奶嗝。
-
9 # 兒科醫生鮑秀蘭
胃食管反流(生理性吐奶)還是胃食管反流病(GORD)(病理性吐奶)?
對於嬰兒來說,胃食管反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當其可致嚴重症狀而需治療或引起併發症時則稱為胃食管反流病。嬰幼兒由於存在各種潛在症狀且缺乏簡單可靠、能廣泛使用的診斷性檢測方法,故難以鑑別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病。
1、胃食管反流(生理性吐奶):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可以發生於從嬰兒到老年人的任何年齡,經常無明顯症狀,餵養或進食後加重。
大部分嬰幼兒表現為“顯而易見的反流”——餵養後看得見的反流物。通常不需要任何檢查或治療;透過給予父母和看護人員一些建議與鼓勵即可控制症狀。
建議不要一次喂得太多或太快,應該遵循少量多次的原理。用奶瓶餵奶的話,注意選擇流量合適的奶嘴。喂完奶後及時拍嗝。媽媽需要將寶寶豎立抱起,輕輕靠著媽媽肩上,拍嗝的時候,媽媽用手輕拍寶寶背部,每次拍3~5下,連續幾個回合,直到寶寶打嗝後,就可以停止拍嗝了。如果寶寶吐奶比較多,還應該抱起來再拍拍後背。如果寶寶吃奶太快或媽媽的奶太多,乳汁流速快,寶寶喘不過氣,也容易嗆奶。正確做法:吃吃停停+用手指掐住乳暈周圍減慢乳汁的流速。
2、胃食管反流病(GORD)(病理性吐奶):胃食管反流引起嚴重症狀(如不適和疼痛)或併發症(如食管炎和吸入性肺炎)且需要醫療干預時稱為胃食管反流病。
該病可影響兒童,包括早產和足月新生兒、健康嬰幼兒和兒童及確定有明確危險因素的患兒,如膈疝修補術後、其他先天性畸形、嚴重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有明確危險因素可能存在複雜合併症的兒童。
如果出現以下任何情況,需要帶著孩子就診:反流變成持續性噴射狀嘔吐;嘔吐物含有膽汁(綠色或者黃綠色)或者嘔血(嘔吐物中帶血);
有新症狀出現,如明顯的易激惹症狀、餵養困難或生長髮育遲緩;出生一年後仍然出現持續頻繁的反流症狀。
嘔吐時出現持續性背部反弓或者表現為 Sandifer 綜合徵的嬰幼兒和兒童,需要進行專家評估。
胃食管反流的嬰幼兒有以下表現需要檢查尿路感染可能性:
生長髮育遲緩;遲發性反流(出生 8 周以後)反流頻繁發作和易激惹。
可能的併發症:反流性食管炎;反覆發作的吸入性肺炎;頻繁發作的中耳炎(如 6 個月內發生 3 次以上);在神經功能障礙特別是腦癱患兒中出現牙蝕症。
對於年齡<2 個月的嬰兒:
若出現嘔吐進行性加重或張力性嘔吐時,需要當日急診評估,以確定可能存在的肥厚性幽門狹窄。
導致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早產;親代病史中存在燒心或者反酸;肥胖;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病史(修補術後);先天性食管閉鎖病史(修補術後);神經功能障礙。
-
10 # 遲文心
寶寶餵養過程中,吐奶是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小月齡的寶寶。由於寶寶太小,許多新手父母都會擔心不已。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這樣解釋,導致吐奶的原因是食道與胃銜接處,醫學上稱為賁門的地方,環狀肌肉的力量薄弱。加上寶寶的胃在體內多處於橫位(而成人為斜位),吃進胃中的奶汁在寶寶用力或打嗝的時候容易從胃中返回食道,再透過口腔嘔出。形象地說,寶寶的胃就像一個敞開口的瓶子被斜著放置,裡面裝滿的水很容易被輕微的振盪搖出瓶口。
每個寶寶的返流輕重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逐漸好轉。一般出生後7個月賁門處的環狀肌肉功能基本成熟,吐奶情況也會明顯好轉。
如何減少寶寶吐奶的情況呢?
1、控制餵養的次數和量
適當減少餵養量、控制餵養及間隔時間。胃內容量過大容易誘發胃食道返流的發生。餵養量應掌握在平時餵養量的2/3。為保證吃進的奶汁有充分時間由胃內排入腸中,最好間隔2.5-3小時餵養一次。
2、吃完奶不要逗寶寶
寶寶非常可愛,家人都忍不住去逗逗他。然而,對剛吃完奶的寶Bora說,這個動作增加了吐奶的風險,千萬不要做。每次吃完奶後,不要讓寶寶直接躺下,最好將寶寶抱起來拍一拍嗝。拍打嗝時,手掌要呈杯狀,輕輕拍寶寶背部,有助於寶寶將已吸入的空氣排出體外。
3、紙尿褲不要穿得過緊
腹壓增高會擠壓胃部,引發吐奶。給寶寶穿紙尿褲時,不要包得過緊。更換紙尿褲時,不要將腿抬得過高,這些都有助於減少寶寶吐奶的機率。
-
11 # 小兒消化徐樨巍醫生
寶媽一定要注意寶寶吐奶現象,它和溢奶是不同的,寶媽千萬不能混淆了。
吐奶是一種保護性反射,透過嘔吐中樞受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幽門、胃竇收縮,胃底賁門鬆弛及腹肌、膈肌強烈收縮,使腹壓增高,迫使胃內容物經食管由口腔排出。
嘔吐就要找出原因,孩子嘔吐一般多是疾病引起的,例如消化不良、胃腸炎、感染性疾病或者其他的器質性疾病等。如果孩子嘔吐同時伴有其他症狀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回覆列表
1.注意餵奶的姿勢,母乳餵養時應讓寶寶的嘴唇完全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不要僅含住乳頭,這樣小兒吸吮不易吞進空氣;人工餵養使用奶瓶時,奶瓶的奶應充滿奶嘴,儘可能讓寶寶吸奶時少吸進空氣。
2.餵奶後將嬰兒緩慢豎起抱,頭靠母親肩部,輕輕拍小兒背部,讓哺乳時吸入的空氣緩緩地排出。
3.餵奶後不要馬上讓寶寶躺下,而應抱起走走,不要過多地翻動寶寶。
4.一般按摩、撫觸、洗澡、喂藥等都應放在餵奶前,以防餵奶後過多地翻動引起寶寶吐奶。
5.睡姿以右側臥位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