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為孩子不願意跟小夥伴分享而頭疼,擔心孩子以後交不到的朋友,怎麼辦?
10
回覆列表
  • 1 # 天天爸爸

    尊重和維護孩子的心理平衡

    當寶寶的玩具被移位或被人拿走以後,他感知到平衡的變化,首先要恢復平衡才能進入到學習狀態。產生的不安因素打亂了寶寶熟識的環境,這是他不樂意接受的。

    父母瞭解孩子的心理後,就要依據孩子的狀態做出相應的調整:一方面不要隨意在孩子工作時打斷他,也不要強迫他與人分享;另一方面要遵循孩子的秩序感,儘量保持家庭環境的整齊有序,孩子的玩具也要收納整理,不隨意更換位置,不破壞孩子內心的平衡。

  • 2 # 80後虎媽虎爸

    我也一直覺得孩子一定要學會更別人分享,但是前兩天聽了新東方的一個故事會,我改變了想法。分享固然好,不分享也是孩子的權利,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多和孩子溝通一下啊,瞭解下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如果是家長自己有什麼寶貝東西,你就真的願意跟別人分享麼?我覺得我有時候也不一定願意跟人分享。

    那個老師講的,不願意分享,又不想得罪其他小夥伴,可以交孩子換個方法,比如孩子有個新娃娃,自己很喜歡,而小夥伴也想玩,不給玩,小夥伴不開心,給玩,自己不開心。那麼可以讓孩子找其他的娃娃給小夥伴玩,這個大家都不至於很不開心,類似這樣,家長可以試試,最主要弄清孩子不想跟人分享的原因

  • 3 # 育兒指導師

    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分享,而是家長沒有正確地去指導他。經常聽到有些孩子說這些話:“不行”,“這是我的!”“我想要!”。分享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是不容易的,這個年紀的他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一階段也是孩子成長經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大多數幼兒的思考能力還不足以理解“分享”這個概念,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理解並有耐心的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這裡有8條建議,可以幫助家長教導孩子瞭解分享的重要性。

    1、向孩子解釋什麼是分享

    首先確保孩子已經理解了“分享”這個詞的意義,很多孩子會把分享理解為“輪流擁有”。你可以告訴孩子,當他把心愛的玩具分享給朋友玩後,過段時間,朋友會把玩具還回來,最終心愛的玩具還是會回到自己的手中。

    2、讓孩子和朋友互相分享

    當和朋友家庭一起約著聚會時,可以讓孩子先把自己最珍愛的玩具收撿好,再讓他決定什麼玩具她願意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最好準備一些小朋友們可以一起玩的玩具,比如棋類玩具。同時,也讓朋友的孩子帶上他願意分享的玩具,孩子們互相分享玩具,就是互相效仿分享這個行為。

    3、設定一個定時器

    當孩子不願意和朋友分享時,不要生氣,可以心平氣和跟孩子解釋分享並鼓勵孩子去分享,可以設定一個定時器規則,規定當定時器啟動時,玩具可以分享給小朋友們,當定時器停止時,小朋友們會把玩具還回來,心愛的玩具又會回到他的身邊。

    4、指出日常生活中分享的行為和分享的機會

    分享在生活中到處可見,當看到別人有分享的行為,主動告訴孩子,並形成一種習慣。看“這個姐姐在分享自己好吃的給朋友,她的這種做法真棒”。當生活中我們可以分享的時候,抓住機會,當看到路邊有乞討者時,鼓勵孩子分享出自己的食物或者零錢。

    5、家長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的一些行為跟家長平時的做法息息相關,家長作為榜樣在生活中要多與孩子分享,如果孩子想要玩你的筆,大方的給他玩。當身邊的朋友給我們分享時,當時就向孩子誇獎這種行為:“是不是好阿姨給我們分享了她的零食呢”,激勵孩子學會分享。

    6、讓分享更有趣

    告訴孩子分享是讓自己和朋友都很開心的一種行為。可以和孩子玩多人一起玩的遊戲,可以一起製作蛋糕並分享美食。孩子去上幼兒園,可以給他準備零食和貼紙給幼兒園的朋友們分享,當看到小朋友們開心的笑臉時,孩子會意識到分享是一件有趣又美好的事情。

    7、理解孩子的不想分享

    有時候孩子不願分享,這也是很正常的行為,家長雖然要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但是要務必保證孩子在分享過程中是愉快的,我們應該找出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可能因為這個玩具對他來說意義重大,所以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我們也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分享他自己願意分享的玩具。

    8、用鼓勵強化分享行為

    當孩子主動分享時,記得及時誇獎他,正面的強化將鼓勵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分享這個行為。

  • 4 # 糯米麻麻Coco

    不知道題主的孩子今年幾歲?成年人的印象中孩子喜歡分享就能交到好朋友不喜歡分享就交不到好朋友。

    讓孩子喜歡分享我們可以從日常小事入手比如說在吃餅乾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分享一片給爸爸分享一片給媽媽,爸爸媽媽在得到餅乾的時候要對孩子表示感謝感謝他的分享。

    讓孩子感受到分享帶給她的樂趣,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裡面也會有一些分享的主題課,時間久了慢慢的孩子會養成喜歡分享的好習慣。

  • 5 # 美羊媽咪

    有的東西孩子認為只是他的,對這個東西極度的愛護,不願和別人分享也不要強迫孩子。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東西,他有權利自己做主。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說服孩子一起分享東西,一起玩。

    我們家孩子以前也不怎麼愛分享,總是把自己的玩具抱著不玩也不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但經過我幾次的說服,終於以交換玩具為前提和別人分享。現在都可以主動把玩具拿給小朋友玩了,雖然有的東西還是不太願意,但孩子還是有進步的。

    至於你說的怕交不到朋友,這完全不用擔心,要讓孩子慢慢學會分享。如果都這樣的話,小朋友也不太願意和他玩到一起。經常帶孩子去找熟悉的小朋友玩,別人會分享的,你的孩子和他們玩到一塊自然也學會了分享。

  • 6 # 萌芽研究所BUD

    3歲前的孩子正在構建自我意識,邁向獨立。在這個階段,孩子還正在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在他們的心目中,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並沒與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

    其次,他們還沒有掌握“借”與“環”的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東西還能還回來,而是片面的認為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失去了。

    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要首先建立了自我意識,建立了我、你、他的關係,知道什麼是“我的”,什麼不是“我的”,而後才能在反覆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所以,在引導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想要分享才有意義。我們成人有時候從社會準則層面提倡的分享,其實是強迫孩子去分享。這種被動分享的做法,孩子也許學會了分享這種技能,比如換著玩或者輪流玩,但是卻不可能產生分享的意願。而習慣了強制性分享的孩子來說,最大的擔心就是孩子成為一個無意識地順從別人要求的人,而不是真誠地去迴應別人的要求,去尋求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需求之間的平衡,和解決方法。

    我想說的是,純粹鼓勵孩子分享其實沒有太大的實操意義,關鍵是在生活中如何從價值觀、實操中真正且深入地讓孩子明白,分享與否應該是孩子發自內心的選擇,她最終能明白,自己哪些東西願意和別人分享,哪些東西可以和別人一起商量互相妥協,哪些情況是她願意去分享,哪些情況是他需要坦白且堅定地說不。等她自己真正明白了,她也就懂得分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不愛聽故事,還沒耐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