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心秋媽
-
2 # 懶媽育兒路
就我來說,我最關心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因為三歲之前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犯錯,也不清楚情緒如何管理,更不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有的只是好奇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探索。
但是,如果孩子在自己該做什麼的年齡卻什麼都不會做,如三歲的孩子應該能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簡單的衣服等等,如果這些事孩子不會做,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進而失去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信心。
-
3 # 覃嶺
我最關注的,就是3歲前孩子就能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代價要自己付,我認為這個比讀十年大學都重要,勇於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的人,一定會很優秀
-
4 # 萌芽研究所BUD
3歲前的孩子,在五大發展方向上各有側重,我覺得每一方面的能力都很重要。
1.身體和動作能力
3歲孩子大運動能力一般都發展得很不錯了,有待提高的可能是平衡能力、跳躍能力以及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我們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活躍全身的遊戲活動,比如拋接球,跳格子、踩線走的活動。也可以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來增加他們的運動量。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還需要繼續強化他們的精細動作技能。因為很多入園先需要掌握的自理專案,都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精細運動技能,比如說穿衣服,拉褲子,穿鞋等等,我們可以透過安排一些自理活動來幫助孩子提高精細運動技能。還有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依然很喜歡模仿家裡人的動作,那麼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動讓孩子“幫忙”也是一個不錯的活動。
我們還可以試著給孩子提供一些操作工具的機會。還可以讓孩子進行塗鴉活動,透過觀察他們的塗鴉作品,你可以看到他們精細運動的發展程序。
2.語言能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積累他們的詞語庫,並且開始嘗試說句子。你可以在給他們提供活動的過程中,嘗試滲透更多的詞彙,透過增加孩子的經歷來促進語言詞彙的學習。他們對於詞句的理解,大部分會透過親身的體驗,所以走進書本的前提是,多體驗生活。
另外,這個年齡段也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韻律童謠,他們特別喜歡唱歌跳舞、用這樣的形式可以提升他們的音律、語調、韻律感。
3.社會能力
在社會能力方面,這個時候的孩子仍然是一個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基本上沒有合作的意識,也不會分享,但你可以繼續培養他們的親社會行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這些技能都可以透過一些假裝遊戲來實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很好地學會怎麼跟其他孩子相處,基本上不會主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但偶爾會觀察其他同齡小夥伴的行為,儘量不要讓他和同齡的小朋友獨處,有家長監護地進行遊戲是ok的。
4.情緒能力
情緒表達、識別依然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情緒發展重點。可以抓住生活中的任何一次情緒事件來給孩子講解情緒,也可以透過識別繪本上角色的情緒,來給孩子講解情緒。也可以試著給孩子玩一些揉紙團的遊戲來幫助孩子進行情緒調解。
5.認知能力
這個階段可以嘗試引入顏色、形狀的學習,可以透過生活物品讓孩子更直觀地瞭解到抽象概念。類比、歸類是這個階段孩子很重要的認知能力,比起直接灌輸知識,還是透過多接觸生活物品來進行學習會更有趣一些。
-
5 # 遇見蔥蔥
家有男寶,三歲多,在三歲前我會關注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要用到的,它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交際需要,情感表達需要,日常需求表達需要,以及上幼兒園後和老師同學的溝通相處需要。自己家中孩子的語言表達尚可,孩子說話也早,現目前讀小班,父母老師的問題也能理解,並用自己的話回答,此外就是大人日常講的故事新聞,他在聽過之後也能簡單複述。
幼兒園有特長班,自己這學期也為孩子選擇了口才班,也沒指望孩子能學多少東西,畢竟那麼小,就讓他在玩樂中多少能學到一些是一些。口才班,會比較強調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掌握髮音規律,感覺這對孩子的語言進階是有好處的,他現在也能熟練的講述老師所講的內容,作為家長還是覺得孩子有進步。
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早上送小孩去上學的路上,孩子非要我和他一起騎共享單車,可共享單車只有一個座位,小孩估計只能放前面的置物籃裡(可能他是看到別的家長是這樣帶孩子的),可孩子坐在籃子裡,其承重能力畢竟有限,這個安全問題還真不好說。所以,我不想有這樣的安全隱患,就拒絕了孩子,說一起走路。誰知孩子就一直哭,守著一個共享單車就不走了,跟他講了不安全等等話語,可孩子就是非要按照他的想法。無奈,我直接往前走了,他也邊哭邊追上來,看著滿臉都是淚水的他,自己還是堅持不讓騎。於是答應給他買某樣東西,趕緊轉移注意力,然後給他講其中的危害性,他才不哭了。
這個階段的小孩,還真的是不好教育,自我觀念很強,情緒更是多變。所以我覺得孩子的情緒管理必須納入重點。
回覆列表
孩子3歲前,我更關心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說話表述很重要。所以,我比較關注如何讓孩子正確“說話”。我常常這樣做:
一、與孩子交談,我不贊同用疊詞。很多人帶孩子時,總喜歡用疊詞,比如,“寶貝,吃飯飯了。”“寶貝,咱得去尿尿了。”“寶貝,媽媽給你餵奶奶了。”……
其實,這些末字疊詞說法,孩子接收的是那個詞是那種說法。久而久之,孩子的表達能力也變得“弱智”。
二、與孩子一起時常交流。很多家庭都會有手機、電腦、平板,所以,大部分人會把這些當成是哄孩子的神器。其實,我是不贊成的。少交流的孩子,接收的詞彙量相對來說會更少。而且,也不利於孩子與大人的親子關係。
三、與孩子親子閱讀。我家孩子很喜歡叫我讀書給他聽。他的叫我讀,其實很多時候是他用自己的認知,給我講圖片上的故事。雖然很多時候,他講的和書上的不一樣,但我認為可以。我不會限制他看圖說話,說他自己認為的知識。
而且,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親子表演,那是一個多麼溫馨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