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雨育兒教子
-
2 # 湖南醫聊
針對不同的疾病,治療方案當然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時期,也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選擇適宜的治療措施;簡而言之就是:輸不輸液,應該由病情說了算。
早在2014年8月,安徽省衛計委就釋出了《關於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其中規定了53種常見病無需輸液,其中兒科疾病包括以下4類: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
2、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
3、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
對於家長們來說,這一地區性的醫療規定,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標準。不過治療方案不能一概而論,就上述的幾種疾病來說,有時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例如:
一般小兒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俗稱的“感冒”,多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即使有發熱也無需使用抗生素,如果是38.5℃以下的低熱,也不需使用退熱藥,應予物理降溫治療,針對咳嗽、鼻塞等症狀給予對症處理即可,無需輸液。但如果合併有細菌感染,病程超過3天還反覆出現高熱的情況則需要考慮輸液。
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推薦使用口服補液,但同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餵養並門診隨訪。但如果有吞嚥困難或嚴重嘔吐,或者已明確是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尤其是已經存在電解質紊亂並且存在脫水程度進一步加重可能性的患兒,還是要及時輸液干預避免病情惡化。
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平喘治療是必要的,通常以霧化吸入藥物為主,無需輸液。但同時並細菌感染者也比較多見,是否輸液抗炎治療需要由專業人員結合血象和胸片等客觀檢查制定治療方案。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無發熱、精神狀態好且血象不高者不需要輸液,但存在病情突然變化的可能,需要密切觀察,尤其是年齡在3歲以下的幼兒。
在患兒出現吞嚥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需要使藥物在人體組織中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這三種情況下需要考慮靜脈輸液。
而以下情況則必須要輸液:1、治療燒傷、失血、休克等疾病時需要補充血容量,改善微迴圈,維持血壓。
2、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中重度脫水、嚴重嘔吐腹瀉、大手術後、有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疾病需快速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
3、治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禁食、不能經口進食食物、或者用胃管進食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等。
4、需要輸入藥物,以達到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目的。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靜脈給予抗菌藥物。
6、經口服或肌注給藥治療無效的疾病。
7、各種原因所導致的不適合胃腸道給藥的患者。
8、其它因疾病診療所需要的一些特殊情況。
綜上所述,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
輸液不是“萬金油”,不同的給藥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輸液的優點在於見效快,缺點在於將藥物直接輸入血液,不良反應比如過敏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要高於其他給藥途徑;肌肉注射藥物吸收比輸液慢,比口服快,缺點是引起區域性疼痛等損害;口服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經濟的給藥方法,缺點在於起效相對較慢,有些藥還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等症狀。
輸液也並不一定能在很快時間內就治癒疾病,疾病的治療都有一定的週期,針對不同的疾病藥物治療也都有相應的療程,就比如最常見的感冒,即使輸液也要兩三天的時間,正確的口服藥物治療一般不會比輸液好得慢,總的病程差不多都是一週左右。
不過生病輸液治療並非完全不可取。輸液指徵過寬、輸液治療過濫是中國醫療界目前存在的客觀事實,這無需否認,但大肆宣揚“輸液等於自殺”、“輸液等同於小手術”、“輸液是死亡加速器”並不科學。目前為止,最科學安全的用藥辦法,依然是根據病情、遵從醫囑。
回覆列表
兒科醫生提醒,靜脈輸液是公認最危險的給藥方式,輸液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小手術,一般來說,如果寶寶在
腸胃功能正常,口服藥物應該是第一選擇,只要寶寶出現了吞嚥困難,嚴重吸收障礙,或者是非常緊急的急性病等情況時,才應該選擇靜脈注射治療。
醫生認為不必輸液的情況:
1、病毒性感冒、細菌性感冒:一般不需要輸液,按時吃藥、多喝水、多休息,隨時監測體溫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度以下,精神狀態好
3、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者
4、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5、手足口病或皰疹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氣血不高者
比較嚴重和緊急的情況才需要輸液:
1、 嚴重的細菌感染:如化膿性扁桃體炎、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猩紅熱、闌尾炎等。
2、 脫水比較嚴重:比如孩子腸胃不舒服,腹瀉和嘔吐都很嚴重,又吃不進去東西,為了避免脫水嚴重,這時候需要輸液。
3、 哮喘發作:寶寶的哮喘發作情況比較緊急,如果不及時用藥,有窒息的危險,此時可能需要立即向身體內注射一些平喘的藥物。
4、比較緊急的疾病:比如喉炎,喉炎的發病比較急,需要儘快向身體內輸送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類的藥物,以避免情況惡化。
5、比較嚴重的面板過敏:比較嚴重的面板過敏,會讓患者覺得全身奇癢,非常難受,這時候需要輸液幫他立即緩解症狀。
6、需要搶救的緊急狀況:比如患者昏迷或者傷情比較嚴重已經吃不了藥,在他入院時就會給他紮上輸液的針頭,這是給患者注射藥物或者營養的通道。
當醫生說要輸液 父母該如何權衡?
在某些醫院,可能醫生會動輒就給孩子輸液的情況,或者有時候醫生會徵詢媽媽:是輸液還是吃藥?這時候媽媽應該怎麼權衡呢?
細菌性or病毒性 學會檢視血常規化驗單
孩子的感冒大部分是病毒性感冒,不需要輸液,腹瀉也是如此。如果媽媽想做到心中有數,最好學會看血常規化驗單,知道什麼情況下寶寶是細菌性感染,什麼情況下是感染。那麼如何判斷寶寶是細菌性or病毒性感染,檢視重點在這裡!
小竅門:血常規化驗單可判斷細菌性or病毒性感染
檢視重點: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化驗單中的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由於各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如果寶寶的病情不一樣,也會引起不同型別白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
一般而言,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寶寶是否受到了身體感染,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型別的感染,這樣對判斷使用藥物的型別會很有幫助。
如何檢視:媽媽想要看懂這個很容易,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也就是N的數目增多,那麼就說明這是是細菌性的感染,如果是淋巴細胞數量增多,也就是L的數目增多,就說明是病毒性的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抵抗力很差的新生寶寶受到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不增多,但是中性粒細胞仍然顯著增高,這就說明寶寶得的感染較為嚴重。
輸液有風險 不確定還是聽從醫生意見
同時,家長要考慮輸液的風險。在感染較輕或者根本沒有細菌感染時還選擇透過輸抗生素治療,對寶寶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建議父母慎用抗生素,而透過輸液這種方法輸送抗生素應更加慎重。
不過即使是細菌感染,當醫生徵詢媽媽是吃藥還是輸液時,就說明這次的細菌感染可以選擇口服抗生素或者輸液兩種方式。媽媽可以先選擇口服抗生素試試,或者在輸液之前,媽媽可以詢問一下醫生,是否可以選擇口服抗生素。如果醫生強烈要求輸液,那麼媽媽最好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