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蝸牛小夥伴
-
2 # 阿土仔34
本人就是那些始終堅持的家長中的一員(自己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且工作卓有成效了)。
那些實際上讓一直孩子“玩兒”的家長,“你”幾乎沒看到過,只是因為那些家長忌諱“刺激”到其他大多數家長而刻意的低調。另外還存在一個“悖論”:如果那些孩子能夠減少玩,必將更加出色。這些“另類”的家長,大多數也只好三緘其口了。
如果還沒有聽說過(成績拔尖的孩子很少上補習班的),那總應該聽說過(先前有不少跳級的孩子),由此至少可以明白(目前的應試內容要求,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或複雜,達到高水準也至少是不需要透過佔用到孩子吃飯睡覺和玩的時間的),而目前環境下大多數家長被嚇怕了(以至於發現孩子在玩就渾身難受)。同時,對於孩子長期缺玩的副作用,選擇視而不見。
-
3 # 小丑雅成長記
讓孩子“玩兒”大,這個“大”有沒有標準呢?在我的理解是,小學之前,都是用來玩的。說說我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就是那個玩大的孩子。我媽媽是個小學老師,在育兒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們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是不讓我們寫字背書的,大班開始,其他小孩都開始認字寫字,我媽特淡定,跟老師說,她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就這樣放養。到了小學,大約也是放養吧,確實沒參加過任何補習班和培訓班,成績也沒有落後。然而現在大家都講究贏在起跑線上,我大約只會讓孩子玩到小學前了。
-
4 # 父母學點心理學
玩著成才、快樂教育,是個美好的願望,也是一個不懂教育學心理學,才敢有的一個願望。
它的土壤是整個社會對教育的反思,又順應了很多父母對孩子教育的不知所措,希望找到順應孩子天性就能輕鬆教育成功的方法。
放養是為保護專注力訓練自律能力而給孩子空間,其他都是家長偷懶。
當孩子成為學習者。學習的本身是不可能快樂的,因為現代教育模式,是在固定的時間要教授學習掌握某塊知識,並且經過考核來確認是否掌握。孩子雖然天生愛學東西,但這是自由接觸新事物的天性,與系統性、明確目的性地學習不可混為一談。同時班級是個小集體學校是個大集體,集體中的學習必然有競爭,壓力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有目的目標的學習本身,不可能快樂不可能玩著學。 其實教育的真相是痛快教育!痛快,就是真正看到孩子學的辛苦,該是什麼感受,就可以發洩什麼情緒。人都是需要宣洩情緒,如果孩子學習有壓力,想哭就讓他大哭一場,想發脾氣就讓她發一下脾氣。情緒宣洩完以後,孩子可以繼續保持學習的狀態,不降低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孩子就處在一個非常良好的學習發展狀態中,他自己知道怎麼能夠讓自己的本我超我可以協調好,即可以認真的學習,努力的學習,又不留下心裡的壓抑和陰影。如果父母願意採用痛快教育的思路,你會發現再苦再累的學習,孩子都是可以承受的,因為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沒有過多壓抑的陰影存在。當然,父母不要因為自己成長路上的缺憾,而讓孩子替自己圓兒時的夢,讓孩子學習過多的才藝,或者以過於嚴苛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過於嚴苛的標準,培養的並不是超級好學生,而是自我評價很低的學生,不利於孩子的長遠學習。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深知家庭養育的核心是人格養育關注《父母心法》知人才能育人 -
5 # 小魚的玩具城堡
玩怎麼定義?瘋玩傻玩?有智慧的玩?大家總是會去糾結孩子一年級跟不上。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還有高中以前一直都不行高中突然就發力的學生。孩子小的時候學習和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相比較孩子玩與不玩。我只擔心孩子不會玩。玩是孩子天性,孩子對玩都沒有興趣了還能對什麼有興趣。還有一個不會玩的孩子缺乏探索和求知慾。被動的被父母和老師推著學習。一旦有一天沒有人教他該做什麼的時候怎麼辦。
回覆列表
生活在知識大爆炸,教育狂轟亂炸的年代裡,父母如果真的可以放任孩子去玩,不得不說,這父母確實夠霸氣!
身邊還真有曾經放任孩子去玩,後來堅持不住的家長!這個孩子小班沒上,幼兒園直接上中班,大班也沒上,直接上了學前班。
因為沒基礎,孩子在班裡總是倒數。
在家長的一時極端的認知下,孩子享受過短暫的自由。可是在家長另一個極端的認知下,孩子不得不超負荷的去彌補。
同齡的玩伴,別人可以脫離拼音自主閱讀了,這個孩子連個拼音字母都不認識,甚至連聽故事的耐心都沒有!別人畫畫、玩手工的時候,他們的孩子只能做觀眾,塗個顏色都亂七八糟的感覺。對比多了,爸媽的心理自然是要被衝擊的了。
如果說,當初放任孩子玩有錯!那麼,後來的隔級跳,讓孩子置身於倒數第一的水深火熱之中,是不是更大錯特錯了呢?
教育先行的當下,孩子的心智成長無疑已被大大加速。不管你是於玩與學,還是於學與玩。學與玩都不應該做耳朵兄弟,隔山相聞而永不謀面。
如果想讓孩子玩,也請於玩與學!玩也要玩出孩子的心智成長!給孩子快樂童年沒錯,但快樂童年也要有成長!要讓孩子有眼界,有見地!
如果自己就是一個主意不定,易受環境影響的人。還是多思多慮,慎重對待孩子成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