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千里2014
-
2 # 子愚中醫
學習中醫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考中醫藥大學進行國民正規教育,另一種師承教育,不知道你的學業情況如何,及你的興趣愛好,還是家中有從業者。
-
3 # 中醫者
喜愛中醫的各位同道本人04年自學方劑學08年開始學習中基、診斷學、傷寒、金匱等現已購買中醫書籍數百本,自學中醫不到半年就開始給親朋好友看病開方(汗,膽很大)有成功也有失敗!初學者建議先看一些能激發自己喜愛中醫的書籍1:如《中醫是無形的科學》《中醫人生》等,2:《神農本草經》和《中藥學》等:3:再看《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劑學》如《劉渡舟傷寒論講稿》和《鄧中甲方劑學講稿》等,4:然後再看醫案 《傷寒、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等醫案書籍, ,5:《鄭欽安醫學三書》《圓運動的古中醫》等 6:還要多臨床多總結多嘗方和藥多悟等, 7:自學者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問診和辨症體系如“辨六經+方證”或“辨八綱+症候”,等自己慢慢理解吃透再在原有基礎上做學術上延伸,當有一定的臨床基礎後再看《黃帝內經》《難經》等書籍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自學感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4 # 中國好聲音107584136
這是一頸風,過了仍然是西醫。因為中醫沒有獨立機構,寄生它人腸子裡說話,西醫普及,可中醫還有許多自身自由身份問題沒解決。說話久持久權威性造成的後果。政策問題。
-
5 # 落地的果子
直接先學中藥學,方劑學。這個要當重點,反覆的記憶,理解,弄懂單獨的藥,為啥這樣組合就成了方劑。
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辯,千金方……所有的處方都在方劑學裡,學通方劑學非常重要。
然後學習中醫的內科學,婦科學,兒科學,外科學……等實戰技能。
最後是跟著一個導師,手把手教實戰。
我說的這個學習和實行過程,更多的是強調了學者的實戰技能。像傳統武術一樣,學習其中擊打搏擊的實戰部分,把那些舞蹈動作,造型動作,裝神弄鬼的動作都剔除,有限精力用於研究中藥的方劑和舊藥的新功能發現,新方劑的發現。
-
6 # 踐行中醫
可以先看看學學中醫基礎知識,比如各種症狀表現,各種名詞涵意,如陰陽五行,各種病名,如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三陰三陽病等。。。。。再看看一些中醫影片,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等。。。。
-
7 # 金平醫療養生館
中醫是一最難學的,自學中醫都從中醫基礎,中醫治療口訣,中藥藥學歌訣,陰陽、五臟六俯,針炙經穴位洛背熟,像《本草綱木》《溫病學》等醫學書籍。經常請教一些老中醫,交流中醫治療病症療效知識
-
8 # 本是契丹人
中醫講究的是醫德,沒有德就是偽中醫。中醫來源於道教,道教認為一切都是陰陽兩面性,道家認為五行。中醫根據道教的五行相生相剋原理取中藥五味 酸苦甘辛鹹來對治五臟。人體五臟在道教裡表示五行。肝主火,腎主水,等。五臟不調則五行相生相剋出了問題,在這方面入手。根據五行的原理用五味藥材來治療,固本培元。就是調節臟腑五行。想學好中醫。不光是要學習藥材原理。更要會對患者察言觀色,平時還要學習養生之道。所以中醫針對疑難雜症也是能治療的,有些人因為心情得的病,厲害的中醫都不用給用藥,就對話就把你體內壓抑的濁氣排出去了。你五行就順了,自然而然就好啦。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一輩子學不完。只能摸石頭過河。邊學習邊實踐,希望對你有用。謝謝
-
9 # 矽谷13
中藥、方劑是中醫的兩大攔路虎,中藥按大學七版教材背目錄和藥名及特點,方劑按教材後的歌訣,針灸按《針灸大成》的腧穴歌訣記憶。之後再看四大經典等,可以參加醫考網校學習,快速掌握全部基礎內容。從愛好者或民間醫透過確有專長到執業醫師需要5-6年時間。湯頭歌和藥性賦難記,不適合成年人。
回覆列表
一是透過考學,進學院學習;
二是拜師學習。
三是平時自學“本草綱目”、”中醫入門”、“湯頭歌決”、“名醫醫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