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班,等車,吃飯,甚至睡覺都要摟著。網際網路的今天,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卻不知不覺剝奪了我們一些什麼,比如睡眠,比如健康,比如溝通。浮躁與誘惑是整個社會的通病,有多少人淪為了手機控,離開手機簡直無法存活,嚴重還可以波及到家庭的穩固,影響到夫妻的感情。那些視手機如命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
1
回覆列表
  • 1 # 霍冰闊落

    現在低頭族越來越多,有些人寧願整天面對一部手機,也不願意和周圍的人說說話,現在似乎只要有手機就可以了,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大部分手機使用者,特別是年輕人來講,娛樂似乎比打電話更為重要:他們極少撥出一通電話,卻對微信、陌陌、QQ情有獨鍾;他們不喜歡在Sunny下捧著一本厚厚的書細細品味,卻更喜歡在床上、公交車上、火車上用手機邊聽歌邊看電子書,特別是當看到某一段雞湯,還要截圖或者是複製連結,透過社交軟體將其分享給自己的好友,共同欣賞,以尋求心靈上的共鳴。

    不限於此,他們聽到哪首歌覺得歌詞不錯、拍了自拍覺得效果不錯都要截圖或者將照片分將給好友,他們習慣將生活照發到朋友圈,也習慣了隨手給別人的朋友圈點贊,甚至每隔幾分鐘就要重新整理一下朋友圈看是否有新的動態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手機彷彿已成為一些人唯一的社交工具和手段,如果沒有了手機,人們簡直像回到了原始社會。

    人們在微信上聊得熱火朝天,恨不得對方是自己相見恨晚的知己,然而見了面卻半天說不出一句話,會面結束了還要在朋友圈發一條動態,內容為:我是一位孤獨患者。這個時候要是配上Eason的歌詞就更有效果了。可見,手機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實際交往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好,對關係的促進好像更限於網路層面。

    放下手機,讓我們的關係更好。放下手機,讓我們與家人的關係更近。

  • 2 # 此號作廢停用8

    因為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全,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且方便便宜,所以人們都離不開手機了,還有最愛的人在手機裡面,手機成了最佳的傳情工具,抱著手機就像抱著愛人一樣,親愛的,好好休息,愛你晚安,麼麼噠。

  • 3 # 初心融創

    “手機控”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迷戀手機的衝動控制障礙患者,另一類則是因生活、工作無法擺脫手機的焦慮症。主要是學生和上班族,年齡主要在12~35歲,“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對手機的熟悉程度高,這也是老年人較少成為手機控的原因”,這類人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玩手機睡不著。

    手機焦慮症患者主要是25歲~50歲之間的上班族,“他們由於工作原因必須將手機保持待機狀態,同時又因此受到壓力,出現手機焦慮”,出現簡訊、電話鈴聲幻覺,不定時檢視手機才能安心。這類人很可能因此迷戀手機。 “長期依賴手機,性格也會發生變化,與青少年沉迷網路的症狀相似。”心理醫生認為,手機成癮後人會進入一種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退縮,性格變得內向,一般6~8個月內性格將出現質變。

  • 4 # 鵜鶘心理

    不得不承認自從換了智慧手機後,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起以往要多了許多。以前當手機只有打電話和發簡訊的功能時,我對於手機還沒有特別依賴,但現在手機的功能特別多,能夠滿足聊天、交友、工作、消費、娛樂、出行等各類需求,已經成為了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物品。

    想起此前我參加了一個禪修的課程,其中有個規定就是要上交手機,3天的時間和外界完全斷絕來往。說實話有點不太習慣,雖然還是能適應,但我腦海中一直在想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的來電或訊息,有些心神不寧。沒有手機的這幾天突然覺得世界清靜了很多,人似乎更能靜下心來去想事情。然後等到拿回手機的時候,開啟,發現好像也沒啥事情發生。

    我們似乎總以為會錯過什麼,也把手機視作為與他人交流的便利工具,以尋求和他人的聯結;用手機玩遊戲、看片子、刷微信朋友圈來打發時間、緩解壓力;用手機快捷地網上購物、消費,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其實這些都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是過度依賴手機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問題了。比如明明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但大家卻各自低頭玩著手機,面對面的交流變少了;吃飯走路的時候看著手機,一心二用;明明已經很疲倦需要休息了,還是在刷著手機看看各類訊息;出門沒帶手機就魂不守舍,不知道還可以做些什麼。這就像是被手機控制了個人生活。

    手機應該只是一個便利我們生活的工具,方便了我們與外面世界的聯絡,我們需要更多的參與到實際生活中去,和他人面對面的聯結和交流。而即便有時關掉手機一段時間,也不會有糟糕的事情發生。

  • 5 # 夯七婚戀指導

    現在,幾乎人人都有一部智慧手機。當今的人們也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有的人說手機就像我們的外掛器官,離了它根本不行。那麼手機控主要暴露了人們怎樣的心理呢?我覺得要從使用手機的用途說起。

    (1)抱著手機打遊戲。這就比較像遊戲成癮了。雖然目前並沒有遊戲成癮的定義,但總是抱著手機打遊戲的話,可能提示此人因現實生活不如意,如工作壓力大、成就感低、人際關係差等原因,逃到遊戲上來發洩,填補空虛感,逃避解決問題。

    (2)擔心看不到工作郵件、訊息和電話。這就是典型的工作狂了,這體現的實際上是一種焦慮的心理。焦慮是由工作壓力帶來的。試想如果老闆有事緊急找你,你沒接到電話是一種什麼感覺。

    (3)擔心錯過朋友聊天中產生的八卦訊息。想要第一時間“在場”並回應,表明你是個樂群的人,但是也許現在和朋友們見面的時間少了,家裡也沒什麼特別要操心的事情,所以有時間可以跟朋友互動。

    (4)擔心不能及時回覆別人訊息或者擔心別人不回自己訊息。本質上這是一種沒有安全感和不自信的表現。如果不能及時回覆訊息,怕別人以為自己對其有意見;如果別人不回覆自己訊息,擔心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像這樣的情況需要做一些心理調適,讓自己重新獲得安全感。

  • 6 # 暖心理

    “手機控”是什麼呢?可以這樣定義總把手機帶在身邊,否則就心煩意亂;就會感到不適應;經常下意識地尋找手機,不時檢視;總有“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成自己的;當手機無法連線網路、收不到訊號時,脾氣也變得急躁。

    這一群體,現在在逐漸擴大,在學生中比例更加突出。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手機裡面有各種諮詢,各種交流媒體,可以隱藏身份進行人際交流互動,似乎在手機的世界裡應有盡有,而且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這裡讓人們似乎找到了一種寄託,一種存在的價值感,在手機裡存在的價值感。

    人們心理最需要的是價值感的尋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心理需求越顯著,同時心理的不適應狀況出現增多趨勢,尤其是白領人群。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讓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一旦沒有人發簡訊或者打電話來,心裡就會感覺很失落,產生自我挫敗感。孩子們做比成樣,學習大人,因為成人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成長和需求,孩子們也會轉嫁到手機世界裡,成為一個手機控。

    一味依賴手機,會給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帶來嚴重影響。生活中我們可以看見這樣的場景,朋友們在一起,全都低頭不語,手機成精神寄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疏遠了,在無形之中矗立起一座心牆。所謂的“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看手機”,在通訊方式越來越便利的當代,人們發現,手機卻拉遠了人際距離,使每個人陷入更深的孤獨。

    毫無疑問,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沒有網路,離開手機是一件看起來很殘酷的事情,其實在不必要的時候,放下手機,抬起頭,多欣賞自己周圍最真實的人、事、物,生活的美好也是隨手可得的。

  • 7 # BOD服務西西健康探究

    我對“手機控”的理解是——把自己較多的時間,給了手機。

    時間是有限的,給了手機,就不能給其他方面,

    如鍛鍊身體,享受餐飲,感受戶外,真實相處等。

    以前看過一個比喻,說真想成為手機,能被天天捧在手裡,寸步不離。

    什麼原因:

    讓時間和精力大部分投入到手機上?

    我歸納為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主觀:

    缺乏自律。

    在玩手機中,大把時光流逝,很多讓人們變得更好的習慣,如時間管理,讀書,健身,曬太陽等,都不能充分完成,所以,生活很難精緻化。

    沉溺舒適區

    玩手機這個過程,通常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讓人舒適,上癮。越舒適,越想做,週而復始。但,舒適同樣代表著沒有挑戰,也就沒有精進,長久下來,會停滯不前。

    缺乏追求

    有夢想和追求,通常會做很多事情。因為,當把夢想拆分開來的時候,每一天都會有實際行動,而這些實際行動應該是多方面的進取,而不僅僅是將時間放在手機上。

    如果沒有夢想和追求,可能也就不那麼介意時間花在了哪裡。

    客觀:

    計算機演算法

    現在流行一個詞“有毒”,的確,有些App或者網站真“有毒”,一看就上癮,刷起來沒完沒了。因為,計算機透過資訊瀏覽歷史,早已掌握了機主的喜好,每次推送的都是愛看的。越愛看,越推,越推,越愛看。看的同時,時光也就流逝了。

    距離太遠

    通訊發達了,也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主要關於物理距離。

    所以,生活中,太多的事兒,得依賴手機。

    手機奪走了人們太多的精力和能量,原因肯定不止這些。

    但,無論怎樣,自我控制與平衡都是必要和必須的。

    作為科技手段,它應該服務於生活,而不是成為生命的消耗品。

    我是西西,心理諮詢師,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願同您一起學習探究。

  • 8 # 心夥伴

    手機控的定義是極度依賴手機,一旦看不到手機,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心理,他們會不安、緊張,甚至是憤怒。對外表現,手機控體現出經常幻聽,或者幻視的情況,幻聽是總覺得自己手機鈴聲響了,然後想看一眼,而幻視是他們有時會把他人的手機當成自己的,並且一時半會察覺不到。

    如今手機控現象越來越嚴重,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或者學生、工作黨,這些群體或區域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手機控現象。究其原因,是現實生活令他們不滿意,只有手機能讓他們欣慰,手機包含的內容十分龐大,裡面幾乎是無所不有,而掌控了手機的人會產生一種無所不能的成就感,這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得不到的。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於是手機成了許多人的心靈寄託,有些工作黨經常把手機放在顯眼的地方,以便防止有人發信息打電話他們會錯過,同時他們會不斷的巡視手機,如果長時間沒有電話與資訊的話,他們會十分失落,並且抑鬱。許多孩子之所以變成手機控,大多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帶來豐富的課餘生活,這一現象在農村表現的更為突出。

  • 9 # 智聯校園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在用手機給我發信息。

    手機控又稱“低頭族”。是指人們長時間的抱著手機玩耍。如果沒有了手機沒有了網路,內心便會出現一種緊迫感一種失落感一種孤獨感。手機的出現首先解決了人們的遠距離溝通問題,解決了人們的物質需求。但是隨著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使得大多數人都變得離不開手機,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情感缺失、價值缺失、精神缺失。

    “手機控”所帶來的心理影響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焦慮感。當我們的手機發出銀鈴版的響聲時,大多數人都會立刻拿起自己的手機檢視訊息。生怕自己錯過了任何資訊。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所決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給對方發出的訊息能夠及時的收到回覆。卻不知這也造成了人們焦慮的心理。這種情況出現在我們的工作中、生活中時時刻刻。

    3、精神缺失與價值缺失。手機是我們溝通的載體,但我們卻把它當成了自己的情感、精神寄託。當物質生活趨於滿足時,我們追求的方向就會變為精神需求。可是現實無法滿足我們的精神需求,我們就會把所有的精神都寄託在手機上。人們通常會選擇透過手機發現一些新鮮事物、觀看他人的旅途生活以此來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

    手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卻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抬頭看一看這個世界,轉變自己的追求方向。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有更精彩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腱鞘炎最佳治療方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