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盂
-
2 # 老劉搞機
是姬姓沒錯。伯夷考。伯是兄帝排名,說明他是老大。夷考是名。古代兄弟排名是"伯,仲,叔,季"像周文王的大伯叫太伯,二伯叫仲雍。伯夷考幾個弟弟有叔度,叔振鐸,最小的不能叫叔了,叫冉季載。伯夷考早死,沒有封國。
要不然應該叫?伯夷考。就像振鐸封於曹,叫曹叔振鐸。管叔鮮、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
冉季載最少。
-
3 # 尚可之國學
其實這個問題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人做個回答,答案也眾說紛紜,我在這裡就前人種樹好乘涼,做個整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一個名詞“姓氏”。古書云:“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可見“姓”是封建宗族的最重要標誌,相當於圖騰。“氏”是姓的分支,一般“姓”會世代延續,而“氏”會隨著封地、官職的變化而改變。這是“夏商周”三代的情況,到秦漢之後,“姓氏”已經統一了,所以現在我們還保留了“姓名”這個詞,但是實際上我們只說“姓”,不說“氏”了。
解釋完“姓氏”,我們迴歸到這個問題。歷史記載姬昌共有十八子,其中與正妃太姒生子十人,分別是:伯邑考、武王姬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可見題目中所列的三人都是同父同母,照理說應該都是同姓,為何卻在歷史記載中不一樣?
回答上述問題,就要用到“姓氏”了。其實姬昌的兒子姓都是一脈相承的,都為“姬”姓,“伯邑考、管叔、周公旦”三個名字不同的地方在於“氏”。古書記載人名,一般不會直呼其名,而是用敬稱,比如“孔子、老子、韓非子”等。“伯邑考”中“伯”指排行老大,“邑”指官職作氏,“考”為名,按照今天的規則他應該叫“姬考”,“伯邑考”是敬稱。同樣,“周公旦”中“周公”也是官職作氏,“旦”為名,按照今天的規則他應該叫“姬旦”,“周公旦”是敬稱。
回答完上述問題,說點題外話。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號稱“萬姓之祖”,由姬姓演化來的姓有411個,佔百家姓的82%。
伯邑考在歷史上是個悲劇人物。周文王被紂王囚禁之後,伯邑考為救父到殷商作人質,給紂王當馬伕,受盡屈辱,最後還落個烹殺的下場。
-
4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
從古人取名的講究看文王兒子取名
古人是如何取名字的?《左傳—桓公六年》記載,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就是與哥哥齊僖公私通的那位)生了個兒子,而且是與桓公同干支(屬相)同月同日,桓公很高興,要給孩子取個好名字,“公與文姜、宗婦命之”,看來是大事,不僅是父母操心,還請來了“宗婦”,這個一般解釋為同宗婦人,應該是自己的祖母、伯嬸母或者是長嫂吧,俗人認為也可能是同宗中的德高望重者或者是掌管家族內務的貴夫人。不過好象這三位搞不好,桓公不得不去問一個懂禮的大臣申繻。
“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大意是說“取名有五種方式,信,義,像,假,類。用出生的某一種情況來命名是信(象鄭莊公叫寤生),用祥瑞的字眼來命名是義(象李隆基),用相類似的字眼來命名是像(象張百忍【仁】),假借某種事物的名稱來命名是假(象孔丘),借用和父親有關的字眼來命名是類(象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命名不用國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禮品名。不用神仙名,不用死了的祖先名,這些都是要避諱的”。“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於是這個孩子就取名叫“姬同”了。
至於文王之子乃是“姓姬名某”並不複雜,後世加以官職、封地是有點扭口罷了,老大“伯邑考”叫“姬考”,伯是老大,邑是官職或封地,老二武王發叫“姬發”,武王是天子,發是名字,老三“管叔鮮”,管是封地,叔是小弟,鮮是名字,老四“周公旦”,周公是官爵,旦是名字,其餘類似。當然各自取名有什麼講究史書上沒有一個一交待,最小的唐叔虞是有例證的。“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餘命女生子,名虞,餘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於”(史記一一晉世家)。
當然也有不會取名字的,晉國的國君晉穆侯“七年,伐條。生太子仇。十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師。晉人師服曰:“異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讎也。少子曰成師,成師大號,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因為戰敗了給老大起名叫“仇”,因為戰勝了給老二起名叫“成師”,當時晉人師服就說了,名字是自己取的,事情是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的,這樣取名,是不是有點亂了。無獨有偶,晉惠公的一雙兒女竟然一個叫圉(犯人)、一個叫妾(賤人),原因是“初,惠公亡在梁,梁伯以其女妻之,生一男一女。梁伯卜之,男為人臣,女為人妾,故名男為圉,女為妾”。真是有點讓人不可思議啊。
-
5 # 使用者101550121599
是一個姓啊,都姓姬。但以上三個是在寫在史書上的專稱,不一定是全姓全名。伯邑考:伯是長子的意思,邑是世子的意思,考才是名,其實全名是姬考。管叔,管是名,叔是第三個兒子意思,全名姬管,周公旦,因輔助幼主治國有功,被後人尊稱為周公,本名旦,按現在叫法是全名姬旦。別笑,雖然現在聽起來很搞笑,想他爸是不是腦袋壞了會這樣起名,而事實上在春秋時期,並不實行連名帶姓氏一起去叫一個人,而當時姓與氏是分開的。而一個會向人說自己某姓某氏然後叫什麼名,別人稱呼他也不會連姓氏帶名一起叫,比如最著名的秦始皇,羸姓趙氏名政,雖然後人多叫他羸政,其實在史記上記他為趙政,估計如果穿越人士叫他羸政,估計他反應不過來是在叫他。因為當時男子就算連姓氏一起稱呼也多與氏相連稱。也正因為姓氏名這都是分開稱呼的,所以他們的爸爸從沒有考慮過會有將姓名連在一起時會出現可笑的諧音。比如秦始皇的前幾輩就有一個因舉鼎而死的蕩,那他的名字不更可笑。事實上他還是那代秦王最愛的兒子。因為這樣,把跟他比賽舉鼎的尋傢伙族滅。
-
6 # 滿月尋桂子
怎麼不是同一個姓,全是姬姓。
“姓”的本義是表明家族的字,我們的老祖先很早就發現了同一個部落裡的人通婚,後代都不聰明健壯,所以姓的最大作用是別婚姻。所以對於女姓而言,姓比名重要。
“氏”最初就是上古時期同姓的各個分支,分支各有稱呼叫做“氏”。簡單的說姓是總的,氏是分支。而男子作為氏族的主體稱氏不稱姓。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 別其子孫之所自出。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題中提到的那幾個人都是周文王的兒子,且都是文王正妃太姒所生,太姒生十個兒子:長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
武王滅紂後分封之時,除了死去的伯邑考,年幼的康叔與冉季載以外都得以分封。後來管叔、蔡叔與紂王子武庚作亂,周公旦奉周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把殷之餘民一分為二,一半封微子啟於宋,另一半封康叔為衛君,是為衛康叔,封季載於冉。
文中提到的管、蔡、曹、成、霍、衛、冉皆為封地,其後子孫多以此為姓氏。
-
7 # 長島男爵
一樣的,都姓姬。
我們現代中國人的稱謂比較單一,就姓+名。
但古人特別是貴族稱謂就多種多樣了,有姓、氏、名、字、諡號、廟號、封號,以上不一定全都有。
伯邑考、周公旦、管叔其實是封號。
雖然我們現代人喊名字沒什麼,但對古人特別是貴族來說,直呼其名是大不敬的因為,有爵位喊爵位最好,比如魏侯,但是魏侯有很多個啊,那麼在魏侯後面帶上名就好了。
封號通常是由「封地名+爵位(兄弟排行)+名」組成,周公旦姓姬名旦,封地在周,位列三公,所以叫周公旦。
而管叔,其封地在管,第二個字用「叔」,是因為是武王的弟弟,所以叫管叔,如果是哥哥可以叫「某伯某」。
伯邑考,姓姬名考,可能是封地在伯邑的緣故,所以叫伯邑考,伯邑大機率是專門為伯邑考命名的,因為他是武王的哥哥。
-
8 # 青陽太史令
他們都姓“姬”。
嚴格說起來,伯邑考叫姬考,周公旦叫姬旦,管叔叫姬鮮。那麼,為什麼會有與以上不同的稱呼呢?其實很簡單!這些不同的稱呼與我國古代的姓氏制度有關。
大家都知道,古代兄弟的排行按伯、仲、叔、季來命名。也就是排行第一的稱“伯”、第二稱“仲”、第三稱“叔”、最小的稱“季”。他們都可以加進名字裡,表示在家裡的地位。如果兄弟較多,那麼除伯、仲、季外,都可稱叔。如鄭莊公的弟弟叔段,就表示他排行在第三位以後。
此外,古代的官職、封地等都可以加進名字。如姜子牙又叫呂尚,尚是他的名字,呂是他先祖的封地,所以稱呂尚。
伯邑考,姓姬,名考,“伯”是其排行,“邑”一說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說是擔任“邑”這個官職,因此,故稱伯邑考。
周公旦,姓姬,名旦,“公”是他的爵位,他的采邑在周地,故名“周公旦”。
管叔,其全名叫管叔鮮。姓姬,名鮮,“叔”是他的排行,“管”是他的封地,故名“管叔鮮”。
這種以封地+名的方式為人命名是上古時候很常見的一種方式,如商鞅,原名公孫鞅,鞅是他的名字,他被秦孝公封在“商”地,所以人們稱他為商鞅。
回覆列表
周文王的兒子都是同一個姓,他們都姓姬。但是如果說伯邑考的全名叫做姬伯邑考也是不對的。
伯邑考姓姬名考。伯字代表的是伯邑考長子的身份,邑字是代表了伯邑考的封地。只有考才是他的名字。
管叔,姓姬名鮮。之所以稱他為管叔,是因為他的封地是管國,所以一般稱他為管叔或者管叔鮮。
周公旦,姓姬名旦,之所以稱呼他為周公旦也是因為他的封地在周國,爵位為上公,所以稱之為周公旦。
姬昌的子孫們都是姬姓,稱呼他們的時候一般會帶上他們的封地名稱及爵位,並不是因為他們都不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