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殘墨修者

    需要,但做不到。

    五體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能夠寫好一種就菩薩保佑了。

    時間問題,每一種書法的種類不同,結構不同,用筆不同 ,筆法不同,書法要有所成,沒有幾十年是不行的,要同時要掌握五種寫法難如登天。一種書法你要用十到二十年,五種練下來就要用時五十到一百年,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都難說。書法是一個漫長的修行過程,沒有十年二十年,不要有所作為。

    一個人即使你有時間天天來寫字,你沒有天賦和悟性,你也是白費功夫,最多成為一個會寫五種字的書匠。天賦和悟性,是練習書法必備條件

    。寫好字容易,要把好字提升為書法那就難了,你如果擁有書法方面天賦和悟性,就可以輕鬆把字變成藝術。

    所以說都想擁有更多的技能,但時間和個人能力不允許啊!

  • 2 # 崇賢服義

    我覺得五體皆擅者就是範笑歌大師,並且在五體中又劃分出百體(百樣風格)。

    範笑歌被譽為百體書王,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百體書法大師,不但是楷隸行草篆,而且在甲骨,魏碑,漢簡,摩崖等方面都有成就,是最全面最具創新性的集大成者。

    書法家不是需不需要寫多體,而是你有沒有能力寫多體,如果有能力當然是好事。如果能寫多體卻硬要寫一體,那是傻人。

  • 3 # 痴影堂

    一位書法家能練到五體都能寫就非常不容易了,因為書法是所有的藝術門類裡面最難的,往往從學習到寫好需要幾十年的功夫。有很多藝術家能寫好一兩個字型就已經很不錯了。能五體都寫好的書家就是鳳毛麟角。

    下面作品是姜公醉先生書法作品楷行隸篆!

  • 4 # 竇國書法

    五體兼能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也是書匠,你要什麼就給你寫什麼,其高度肯定不夠。這就像十項全能運動員,單項成績就比不過世界紀錄。

  • 5 # 泰斌漫畫

    完全不需要,為什麼呢?

    一個畫家需要國畫、油畫、漫畫、版畫、電腦CG五體皆能嗎?

    一個歌唱家需要民族、美聲、流行、搖滾、rap五體皆能嗎?

    一個運動員需要跑步、籃球、足球、游泳、撐杆跳五體皆能嗎?

    術業有專攻,多種涉獵更好,獨精一門,也會成為專家、大師!

    我的國畫、書法、漫畫、篆刻作品,還請諸君多多指教。

  • 6 # 謝澈

    一個書法家是不需要五體皆能的,能擅長一種書體,精益求精,寫出高水平就可以了。

    筆者的實踐經驗:事實並非如此,學書法靠的是興趣,很難定目標,定計劃,興趣來時不寫都不行。越寫興趣越大,見異思遷,看到什麼字型都想學。以致無法自拔。終生都在寫字。長期的書法生涯,已臨習了數十種字型,單就楷書已寫了九種字型,還繼續想寫新的字型。

  • 7 # 河馬先生86

    不強求,但是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可以寫幾種不一樣的字型,更不用說那些書法家了。多家字型融會貫通後,才能取眾家所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 8 # 時是說事

    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五體兼善是很平常的事情,正所謂集眾家之長,禰自己所短,當一種字型你練到瓶頸時,卡殼了,這個時候你可以換一種字型,從另一種字型當中找新意找創作,你你就會發現,同一個目的地,但通往的路卻不止一條,只有五體皆善,慢慢的你才能從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墨法,筆法,章法等等,如果只練一種,你進去了就很難從這個字型當中走出來,只能算是高仿,放眼古今,大家都是五體皆善,然後主攻一兩種,形成自己的風格

  • 9 # 國風畫像孟哥

    書家如果真的長於某體自然融會貫通,其他體就沒什麼難度了,

    至於說五體皆善這只是旁人說法。真正瞭解自己的應該是書家本人吧

  • 10 # 木豬金兔

    不必!但必須具備兩點:一繼承,二發展!沒有繼承,沒有功底,輕浮隨意的標新立異是對書法藝術的強姦;沒有發展,沒有創新,毫無生氣的死守刻板是對書法藝術的絕育!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必須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這是書法家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 11 # 西哥閒話

    五體是大腦和四肢嗎?

    五體向善,是不是身體長得好,人長得漂亮、長得帥?

    的確,練書法增加氣質,人也長好看了!

    哈哈哈!

    書家“五體向善”,這確實是一個高標準,行草楷隸篆要樣樣精通,那是傳說中的全才,能達到這個高度的人,真的是很了起。在書法史上也不見得有好幾位。

    不過一個書家肯定各門學科都有很好的基礎,每門都很在行,其中一兩樣特別突出,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每門都精通,樣樣拔尖,那是很少的吧,這樣堪稱大神的書法家可以說曲指可數。

    比如王羲之,擁有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但他自稱草書不如當時的某某,他的楷書自然也沒好多印象;再比如唐楷大書法家顏真卿,楷書可以說登峰造極,他的行書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可是沒聽說他的草書如何、隸書如何?可見並不是樣樣都要齊頭並進!!

    例子不用多舉,做任何一件事,要精、要深,精通一兩門,其他融匯貫通,至少要懂。人的精力有限,不能搞平均主義,那也未見得是好事。

  • 12 # 一笑貫長天

    如果你是那種博學多才的那種人有五體善也合情合理,因為你總有那種天賦與能力,雖說書法歷史上真正的五體皆善可以說沒有,但是,我想象二王,顏真卿,趙孟頫及文徵明,董其昌,王鐸這樣的大家五體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即便是你有足夠的才智或許將來可能達到五體皆善的地步,還是先可一體去突破,一體尚未突破就五體兼顧,最終非常可能一體都不成!網上有個號稱五體皆善的,看上去也確實有些才能與藝術細胞,可是,沒有看到一體能行的,每種都有點模樣每體都沒走上正軌,可惜啊!再這樣走下去,說句難聽的話,可能一事無成啊!

    如果認為自己的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我奉勸你最好專一一體的修煉,兼顧是好事,別多!當你一體真正確定突破了,再去練其他的!

    只要有一體突破了,五體的最終主旨相差不多,其餘的也就好突破了。

  • 13 # 古靈精怪的熊

    不是需不需要,是誰能做到誰就是王者,誰就能在書法史上開先河。

    而且是不是王者並不由書法愛好者說了算,而是由書法家自己和歷史說了算。

    因為網上的書法愛好者沒能力評判比他們高深的人,只有書法家自己的表現與時間的打磨才能知道誰是王者。

  • 14 # 5518063905博雅書畫院

    個人認為五體皆善是基本不可能的,無疑是對書法家做出的高要求,然而這個要求卻基本不現實。先不說五體皆善,先來說說五體皆修是不是有問題。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書法大家都以一二種書體為專精,幾乎難見一人真正是五體兼善的代表性書法大家。我們從現有流傳下來的書法家作品來看,二三種書體的修養是一位書法家的普遍現象。魏晉之前的作品基本上沒有留下姓名,或有善書者的記載卻看不到作品,這就不從分析。魏晉時期處於書體發展變遷交融最複雜的一個時段。王羲之在這種時段中自然受到隸書影響,他所留下的作品就有三種書體,楷書、行書、草書。往後楷書和行書幾乎成為任何一位書法家立家之本,在此基礎上突現不同書體的專長。然而很難見到一位真正五體兼修的書法大家。其中對篆書的研習與對草書的研習比較少。而草書內部分類又比較多有章草、小草、大草之分,如果五體兼修,草書是否只指大草呢?當然,現在書法教育,尤其是大學的書法專業,課程開設還是特別注意書體的全面的,會要求學生學習各種書體,但這種學習是基於打基礎的體驗,是為了學生能夠尋找自己合適書體作的準備。再者,五種書體之間,用筆方法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行草與篆書之間,筆法差異比較大,難以做到通融。所以,五體皆修尚且是難題,談五體皆善更是難上加難了。一個書法家的作品好壞,我們只要看他某種書體達到的高度就行了,何必去看他其他書體呢。

  • 15 # 翰墨書道

    學習書法能夠五體專精一家就夠了,但是,要想成為書法家或追求書法藝術,最好五體皆知或者說皆能,掌握的書法發展演變知識和技能越豐富,自己創作能夠借鑑或發揮的技法就越豐富。現代我們的學習書法的環境與條件要比民國以前的條件和的沒法比較。特別是高科技攝影技術的出現,高畫質晰度的甚至全息的攝影技術,印刷技術,影片與多媒體的發展,我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可能。不過人的精力畢竟是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情況下,專精一家皆可,如果要更深入的研究書法,就不侷限於五體皆精通了。不過在歷史上五體皆精著並不多見,雖然從理論上說有許多書法家都是五體皆精的,但流傳下來的作品中,五體皆皆精者非常稀少。包括趙孟頫的書法。最突出的仍然是楷書。現代的入鄧散木的五體千字文。可以說是五體皆精了,但整體風格上看比較接近。

    真正非常出色的仍然是專精一家,遍閱百家的書法家。特別是現代的書法家,能夠在一體上出類拔萃就非常了不起了。因為現代書法的創新要比古人更難。就像唐代那樣,取尚法而不是超越王羲之王獻之。能夠五體皆精可以說可遇不可求。

  • 16 # 攜酒與魚

    一個書法家需要五體皆善嗎?不需要!

    歷史上雖然也有五體皆善的大書家,但不多,而且越古越不多。受到印刷條件限制,書法字帖在古代非常罕見,絕大部分法帖是以真跡孤本流傳。即使有錢人家,也很難做到家裡法帖一大堆,而且還五體兼備。

    據說唐太宗想得到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持有人死活不肯出讓,唐太宗最後不惜採用下流手段派人偷來。這故事固然荒誕不可信,但也正好說明,在沒有高效印刷工業的古代,得到一本字帖極不容易。今天我們想找《蘭亭集序》,書店裡隨處可見,與真跡沒有區別。

    不過,做不到五體皆善,一點不妨礙成為大書家。比如書聖王羲之,善行草、真書,顏真卿善楷書、行書,蘇黃米蔡宋四家以行書為主,蘇東坡兼善楷書,黃山谷兼善草書,米元章雖然號稱諸體兼善,但行書外其他各體少見,更有人評他草書為下品。可見,五體皆善很不容易,不皆善也不影響書壇地位。

    五體皆善的書家,主要集中出現在近現代和當代,他們的集中出現,一是字帖的普及,二是職業書家的出現,三是人均壽命的提高。

    魏晉之後中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帝王對書法很感興趣,並且做過很多資料蒐集工作。唐太宗命人蒐集二王書法,因此有《王右軍十七帖》傳世。宋太宗命人將內府所藏的歷代墨跡編成《淳化閣帖》,共收錄書家一百多人,法帖四百餘種,成為第一部書法總集,從此學書人一帖在手,可以遍覽百家。

    但是,《淳化閣帖》雖號稱五體兼收,實際上主要是楷、行、草三體,而且還以二王一脈為主,連顏真卿都沒有收入,真正值得借鑑的篆書、隸書法帖不多。蒐集鴻富的皇室法帖尚且如此,民間就更不用說。所以,宋代書法,篆、隸二體少有人寫,楷書名作也不多,書法大家多以行書名世。

    明清之後,先秦石刻、漢碑、魏碑大量出土,書法家們得以大飽眼福。同時,帖學由於走向館閣體而式微,碑學隨之興起,篆、隸二體獲得中興。尤其是清乾隆時期《三希堂法帖》刊行,收集了自魏晉到明末一百多名書法名家近千種法帖,既包羅墨跡,又囊括碑刻,真正是五體兼備,皇皇大觀。從此學書人只要金多買得起,就能任意轉益多師,五體兼學。

    另一方面,過去的讀書人,視書法為小道,仕途為正道,即便全職從事書法,也是仕途無望之後的寄託。比如明代大書法家文徵明,一生屢試不第,五十多歲被推薦入朝擔任翰林院待詔的小官。數年後他自覺做官沒有前途,辭官回家全職從事書法藝術創作。另一藝術奇才徐渭也是如此,在仕途上沉浮半生,五十多歲出獄後才專心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所以古代的書法家多是業餘的,用在書法上的精力是有限的。

    清代鄧石如據說是第一個自覺地把書法當做終身職業的人,也就是到了清代中期才出現第一個職業書法家。到了近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書法家於是越來越多。

    做職業書法家的好處是,他可以摒棄其他與書法無關的事務,專心於書法。加上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可從事書法學習和創作的時間比古人多得多,也就有了學習更多書體的願望和可能。

    無論古今,一個人要成為名家,一般要經過二三十年臨池不輟才有可能。古人花了二三十年把一兩種字型學精,這一生也就過去了,他哪有機會再學其他各體。當代人不同,我們多數人可預見的壽命可以達到八十歲左右。當代書法家平均可用在書法學習和創作的時間,至少是古人的兩倍以上,只要耐得住寂寞,只要不追求五體皆精,幾乎每個書法家都可以做到五體皆善。

    既然有了足夠的時間和法帖,那麼當代書法家有沒有必要追求五體皆善呢?我認為沒必要。

    試想一下,別人花五六十年專攻兩種字型,而你花在五種字型上,那麼你的競爭力又在哪裡?

    因此,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五體兼學,然後博採眾長,專精一體,把一兩種字型寫到極致就可以了。好比大俠郭靖,先後跟哲別學射箭,跟七怪學各種武功,跟馬鈺學內功,樣樣都學,卻一樣都不精。但是,打下的深厚的武功基礎,卻幫助他很好地掌握洪七公所授的降龍十八掌。

    學書法也是如此,即使不追求五體兼善,最好應該諸體兼學。我們都知道顏魯公不善篆書,但是從他的楷書和行書中濃濃的篆籀筆意來看,他肯定學過篆書。他學習篆書,不追求成為篆書名家,而是吸收篆書筆法用於楷書和行書創作。如果他花太多時間在學習篆書上,那麼花在楷書和行書上的時間必然有限,最終可能樣樣書體寫得不錯,卻沒有一樣超逸絕倫。

    所以,既然降龍十八掌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要那麼多花拳繡腿幹什麼?

  • 17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主要看個人的書法理念與審美追求。如果想把書寫技藝水平提升到較高的程度,必須對各種書體書寫技法原理都要懂一些,甚至要多練幾個帖,多讀若干帖,這樣才能有很強大的創作能力,寫出與眾不同的書法風貌。

    臨摹範本,目的是學習書寫技法,最終目標是寫出自己的個性,建樹起具有很好藝術性的字型風格,如果沒有豐富的元素積累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只有博學諸體、廣習多帖,方能拓寬取法渠道,應用時信手拈來。

    專工一體肯定不會有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專門學歐楷,一學就十幾年、幾十年。如此這般痴迷有什麼用呢? 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模仿秀而已……

    以上是我的一點想法。

  • 18 # 君甚貳家翁知否

    首先,只拿楷書裝逼,格局就是小學生水平。其次,其他的書體要有亮眼操作。最後,最不得要領的書體,不能辣眼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的這些日子,你們是怎麼度過的?都做了些什麼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