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筱柒34
-
2 # 好女人說
寶寶在四五個月大時,不會和前三個月一樣專注地吃奶,而是吃吃停停,這一時期被稱為厭奶期。
首先,我們需要去判斷寶寶出現厭奶的原因,如果只是注意力很容易因為外界干擾而暫停吃奶。那就不需要過於擔心,過一陣子寶寶就會度過厭奶期的。我們要提高警惕的是病理厭奶。
以下幾點厭奶應對措施僅供寶媽們參考
1、減少外界的干擾
在餵奶時給寶寶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哺乳環境。由於寶寶容易因為外界干擾而分心,那麼當寶寶在吃母乳時最好不要有人在旁邊走動或者發出聲響。
2、不要強迫寶寶
當寶寶不吃母乳的時候就選擇過會再進行哺乳,不要讓寶寶覺得餵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3、媽媽做好餵奶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接受寶寶厭奶的現象,做好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別想著十分鐘內要把寶寶逼喝完,要有喂一頓得耗掉兩個小時的心理準備。
4、平常心對待
媽媽不要太刻意地去關注寶寶厭奶這件事。輕鬆自然,平常心,然後等待寶寶厭奶期的轉機。不管是哪種程度的厭奶,順其自然的話,寶寶肯定是會有一個轉機的。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寶寶有一天突然不喜歡吃奶了?麻麻一把奶瓶放到寶寶面前寶寶就哭鬧?看來寶寶是到了厭奶期。為什麼寶寶會厭奶呢?
3個月以下的寶寶由於不能完全吸收奶中的蛋白質,吃多了就會排洩出去。而寶寶到了3個月以上,情形就不同了,不僅能夠相當多地吸收蛋白質,而且肝腎幾乎全部都動員起來了,幫助自身的消化吸收。寶寶在這段時期吃奶的能力比以前大了,飢餓感和食慾也比以前強了,所以吃奶吃得更多了。正因如此,寶寶肝臟和腎臟的工作幅度越來越大,導致越加“疲勞”,也就開始了“厭奶”了。
厭奶是病嗎?麻麻要注意觀察並判斷寶寶是不是“非疾病性厭奶”。如果寶寶只是厭奶,其他食物(果汁、水)照樣喝,精神頭還是足足的,並沒有明顯的消瘦,那就是“非疾病性厭奶”,麻麻無需過分擔心。
這樣的“厭奶”無需治療“非疾病性厭奶”只不過是寶寶肝腎發出的投降訊號,告訴麻麻:不要再讓寶寶喝奶啦,肝腎負擔已經太大了,需要休息休息~
此時寶寶是在靜養已經疲勞的器官,在消化身體中多餘的脂肪,麻麻不要擔心會餓壞寶寶,寶寶體內有足夠的能力儲備。
有麻麻一定會問,該如何治療呢?
大約兩週過後,肝腎、消化系統在得到的充分休息後,功能會逐漸恢復,寶寶會再度愛上喝奶哦~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4 # 深圳團建拓展小詩1、孩子為什麼會厭奶
很多孩子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突然間不愛吃奶了,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一般在半個月到1個月之間,也有持續2個月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厭奶”。
厭奶的原因多種多樣,生病,使用抗生素、內熱體質或者是氣候變化(夏季溼熱、秋冬乾燥等)都會導致厭奶,家長要辨證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疾病導致的厭奶稱之為“病理性厭奶”,要及時治療疾病,病好了孩子的飲食也就恢復正常了。除了疾病之外,導致厭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的腸胃在適應新的營養需求,處於吸收轉型期,這種情況稱之為“生理性厭奶”,無須治療。孩子3個月前主要以消化吸收奶裡的脂肪為主,身高、體重增長很快,這一時期的體形被稱為“嬰兒肥”;3個月以後,孩子的身體自動調整,增加吸收奶裡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的比例,這個時候就可以新增鐵、鋅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了。這樣的轉型時間段分別是3個月、6個月、12個月,隨著時間和吸收營養素比例的逐漸改變,嬰兒會脫去“嬰兒肥”,進入幼兒體形階段,這個時間就會顯得比嬰兒階段瘦一些,這屬於自然規律,很正常,父母們不必過分擔心。吸收轉型期對孩子的胃腸肝腎都是一種挑戰,最好讓孩子自己適應,這樣激發出來的免疫力非常強。媽媽可以適當給孩子按摩腹部和捏積,幫助孩子快速恢復。
(1)、腹部按摩方法
□順時針揉適用於便秘、嗝逆、嘔吐,可理氣和胃、幫助消化、肅順胃氣。
□逆時針揉適用於腹瀉。孩子腹瀉時,儘量要讓陽氣充沛的男性給孩子揉肚子,或用海鹽包熱敷腹部,熱水袋、熱吹風機吹吹之。
(2)、捏積療法
讓孩子俯臥,媽媽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相對用力輕輕捏起孩子背部脊柱兩側的面板。從龜尾穴(尾巴骨)開始,隨捏隨提,沿脊柱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在第7頸椎棘突下。頸椎一共7節,當低下頭左右轉動脖頸時,上面6節頸椎都跟著轉動,只有第7節頸椎是不動的,這個不動的頸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也可以採用手握空拳狀,食指屈曲,以拇指指腹與食指中節橈側面相對用力,將面板輕輕捏起。雙手交替捻動,從龜尾穴開始沿脊柱向上至大椎穴止。
捏積最好在上午做,因為上午陽氣生髮,效果更好。每天2~3次,每次捏拿10遍,連續6天是1個療程。一般情況下,做到三四天時,厭食的孩子就會有飢餓感了。
捏積法對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腹瀉、腹胃不和、生長髮育緩慢都有很好的療效,還能作用於神經系統,治療小兒夜啼症。
提示:一開始沒習慣捏積的孩子可能會不接受,媽媽不要著急。孩子睡覺前先搓熱雙手,上下撫摩撫摩孩子背部,等孩子不排斥的時候一點一點地捏。不要把孩子捏疼了,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捏疼一下,下次排斥的可能性就很大。
2、孩子厭奶彆著急很多媽媽對孩子厭奶很著急,千方百計讓孩子吃,可是越急孩子越不吃,針管、喂藥器、勺子等“十八般武器”一一上陣,最後弄得孩子一見奶就哭(恭喜媽媽,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了),媽媽產後身體虛弱還沒補過來,一著急奶水裡就有很大的火氣奶水甚至會因為著急上火消退了,孩子吃了就會出現腸胃不適(裡面就像有團火似的,難受極了)。這樣更延長了孩子的厭奶時間,得不償失。
其實。如果瞭解孩子的生理發育特點,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家長也不會這樣焦躁不安。孩子出現生理性厭奶說明他的身體開始自我調整了,這是為了6個月後母體帶來的免疫力消失、啟動自己的免疫力進行預演呢。所以,深呼吸,調整好心情,媽媽的溫柔和耐心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支援。
3、應對厭奶小妙招□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出現厭奶可以嘗試換奶粉。羊奶脂肪顆粒是牛奶的1/3,可以給孩子吃,而且不容易上火。
□將配方奶粉調濃一點點或調稀一點點。
□把奶放涼一點兒,溫度在35℃左右。這點很重要,很多有上呼吸道問題的孩子,就是因為小時候吃的奶太熱,咽喉和口腔的黏膜長期受到過度刺激充血造成的。
□換奶嘴。孩子的嘴特別敏感,奶嘴軟硬度是否合適一試就知道了。
如果還不行,就看看孩子的生長曲線,是不是有一段時間孩子長得特別快。如果是這樣,就是在那段時間過量吃奶了,孩子的腸胃非常累,厭奶是在告訴媽媽“奶太多了”。建議多給孩子喂點兒果汁或水。千萬不能急,孩子的生長曲線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應該沒有大問題。除非是有大問題了,一般不建議經常去醫院,醫院的環境過於複雜,病毒相對較多。孩子本來沒有病,因為去醫院被傳染患病就不好了。
-
5 # 阿甘中高考
讓寶寶安穩度過厭奶期的措施有:
1、餵奶時,找一個安靜、沒有他人打擾的房間,讓寶寶專注吃奶,而不受外界因素干擾。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開始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會東張西望了。
2、為寶寶選擇一個大小軟硬適中、流速適宜的奶瓶。
3、寶寶餓的時候才餵奶。不要因為擔心影響寶寶發育而強迫寶寶進食,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寶寶不想吃時,不要強行餵奶。可以每次給寶寶少吃些,適當增加餵奶的次數。
4、增加寶寶運動量。能量消耗多了,寶寶感覺餓了,就有食慾了,同時還促進寶寶生長髮育。寶寶此時還不會走路,家長可以讓他/她多趴一趴,練習控頭能力、手肘支撐能力。
5、如果寶寶是因牙齒萌出感覺不舒適而影響到吃奶的,可以給寶寶準備些牙膠、磨牙棒,讓孩子啃咬緩解不適。
6、放鬆心態,不要以焦慮的心態餵養寶寶,以免孩子感受到不愉快的資訊而抗拒吃奶。
回覆列表
●耐心嘗試,多多陪伴。厭奶期間,媽媽要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寶寶餵奶。多與寶寶進行肌膚的接觸,包括抱抱、愛撫、親親等。這樣堅持幾天,你的愛與陪伴一定能讓寶寶重新愛上喝奶的感覺。
●避免寶寶分心。嘗試在昏暗、安靜的房間裡哺乳,讓寶寶能專心地吮吸。也可以試著在寶寶昏昏欲睡的時候餵奶,這時的他通常比較不會拒絕。
●變換餵奶姿勢。比如你可以坐在搖椅上,邊搖邊喂,或者躺在床上給寶寶餵奶。還有些寶寶喜歡被媽媽抱著走來走去,一邊聽著媽媽的歌聲,一邊愜意地喝奶。
●如果是下奶太慢的原因,可以在餵奶前,先用手擠出一點奶,再讓寶寶吮吸。這樣寶寶無需等待,一下就能喝到奶了。
●寶寶咬你的時候,反應不要太大。否則要麼嚇到寶寶,要麼讓他覺得很好玩。你可以將手指輕輕滑入寶寶口中,來阻止他繼續咬你。
●在寶寶厭奶期間,媽媽們一定要按時擠奶。這樣既能防止乳房脹痛、堵塞,又能維持乳汁的產量。否則,等厭奶期過去,你卻沒有奶了,那得多遺憾哪。
●如果寶寶一直拒絕吮吸乳房,為了不讓他餓著,你可以將乳汁擠出,裝入奶瓶中再喂他。也可以嘗試用杯子喂寶寶,這樣他很可能會因為不方便,而重新接受媽媽的乳房。
●不要給寶寶加奶粉,同時適當減少寶寶的輔食量。吃多了奶粉與輔食,不僅會佔掉寶寶的胃口,還容易讓他對母乳失去興趣。在這個關鍵期(1歲前),我們一定要讓寶寶意識到,母乳才是他最主要的食物。
寶寶任性罷奶期間,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而強迫寶寶喝奶,那樣很容易弄巧成拙。找到寶寶厭奶的原因,耐心嘗試上面的方法,大部分寶寶都會在一兩週內重新愛上吃奶噠。
假如你真的擔心寶寶會吃不夠,可以留意下他的尿不溼,如果尿量明顯比平時減少了,最好問一下老師,尋求專業的幫助。除此之外,臉上長辬了、長 豆了,也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