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對聯詩詞鑑賞
-
2 # 感恩經典語錄
人們在討論“藝術”到底為何物時,經常會用“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來解釋說明,事實本是如此,人的生活有其發生、發展的根源,藝術也是如此,完全脫離生活的、純粹的藝術是不存在的,問題來了:作為藝術愛好者,你認為藝術應該怎樣表現生活,才能體現出藝術的意義價值?
-
3 # 小譚繪學堂
相信很多作者要用藝術去表現生活,都從生活中出發,從細微角度去表現別人在生活中能發現而不在意的東西,一個眼神的演繹就是藝術,一株在別人不起眼的花朵在攝影藝術家中的攝影作品表現中就是藝術,在畫家筆下的生活場景,人和物等等這就是藝術。這些都是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
-
4 # 魚塘豬豬
首先我覺得要看個人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來決定不同的藝術表達風格、形式和目的。
現在很多人喜歡拍攝精美的短片,像是各種vlog影片,但是這些短片裡靚麗的風景、流暢的視覺體驗、誇張的效果都有極大可能在平時生活中難以體驗,所以這就是它的“不真實”。
可很多人就是喜歡享受制作或觀看這些影片的過程,那麼享受這一過程以及其帶來的收穫,也成為了這一種藝術表達方式的一個重要目的。
往遠了說,藝術對現實生活的表現,除了直接的觀感體驗外,還應追溯更深入的層面,從這一方面來說,我覺得中國的藝術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我國在長達五千多年的記載歷史裡,因為有相當長的時間都處於奴隸管治、封建管治或紛爭之下,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傑出的藝術作品都會具有批判性和抗爭性,以及對和諧社會的追求 ,其中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關漢卿的《竇娥冤》、吳承恩的《西遊記》等都是表現當時社會矛盾和作者目的的文學佳作。
而中國畫則是另一種驚豔的表達方式,僅用黑白兩種主色調就能提升出畫面的意境,看似作畫,實則傳意,例如齊白石先生的《墨蝦》裡,生動有趣的蝦就變成了齊老先生童趣的寄託。而中國繪畫史上最經典的莫過於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此畫畫盡汴京盛世,可是此畫當真只為了讓人們看到盛世嗎?不盡然,它還隱晦地表達出大宋的危機(具體可自行查閱相關文章 《國家人文歷史》有一篇專題文章),這才是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的偉大之處。
-
5 # 昔日再來
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結合幾則例子,希冀有所啟迪:
1.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室外一片欣欣向榮。人們紛紛推開禁閉的窗戶,拿出相機,準備拍攝美好的自然風光。家住20樓的鄰居拍到的是綠草如茵,桃紅柳綠;家住2樓的鄰居拍到的是草地疏密不均、被人隨意丟棄的幾個礦泉水瓶,還有髒兮兮的一個廢塑膠袋。同樣的一片綠地,只因樓層不同,給人感覺也大相徑庭。藝術會引導人們站在高的層次去欣賞,有所取捨,而不是純粹地照搬自然。
2. 清朝詩人查慎行所做的七言律詩 《次實君溪邊步月韻》中有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 作家老舍以此句為題,給齊白石老先生寫信求畫,出了篇命題作文。青蛙好畫,山泉也好畫,但是“蛙聲十里”的意境怎樣表現呢? 91歲高齡的白石老人想了兩天兩夜,用重墨繪出山澗,泉水奔騰流淌,水中游動著六隻小蝌蚪,遠處必定蛙聲一片,構思精妙,讓人拍案稱絕。好的作品可以使人領略藝術之美,生活中充滿藝術,藝術無處不在。
3. 義大利畫家達·芬奇創作的油畫 《蒙娜麗莎》聞名世界, 蒙娜麗莎臉上呈現的那種永恆的、無所謂的似笑非笑神情,散發著寧靜與神秘。藝術作品對現實生活進行提煉、加工和再創造, 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昇華。
-
6 # REN悠悠
我覺得藝術不一定要高深、有寓意,他應該要更貼近現實生活,使更多的人瞭解。另外現實中也可以隨處可見藝術,不管是行為還是思想上的,只要你認為,他就是。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藉此宣洩內心的慾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皆屬藝術。
-
7 # 劍秋954
藝術的產生源於人類的存在與進步。人的思想決定了行為意識,藝術的根基產生於生活的土壤。藝術種類繁多其表達方式多樣化,即源於生活又還原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現實生活是如何透過藝術方式表現的呢?簡略的來講現今電影,電視節目,文學作品,繪畫,歌舞劇,甚至於人的肢體語言等等無不在充分的以藝術的方式來具體表現現實生活。生活是源泉,藝術是再現。
-
8 # 枝葉尤明
將生活中的東西用藝術的形式去再現,那麼生活就藝術化了,藝術化的生活不再是簡單重複,粗暴的累積,更親和於我們想要的,和我們所追求的高階想法,對於藝術家來說則是一種修煉
-
9 # 金旭子
再現與表現作為藝術家創作的兩種基本方法
藝術中所謂的“再現”,就是效法自然,模仿自然,將客觀存在的事物和人物真實完整的呈現在藝術作品中。一般是藝術家對他所認識的物件或社會生活的具體描繪,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較顯著,在創作手法上偏重於寫實和逼真,即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現象的真實;在創作傾向上偏重於認識客體,再現現實。再現具有平易近人、真實寫照、形神兼備等特點,一般為觀眾所喜聞樂見。但這種藝術的再現不是對現實的機械反映,不是純客觀的複製現實,而是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將他所認識的現實運用線條、色彩、青銅、大理石等物質媒介體現出來。藝術中的再現離不開藝術家的認識、選擇、提煉、加工和改造,體現著藝術家的目的和本質。
所謂“表現”,即重在“表現的藝術”,強調錶現自我感受及個人主觀情感,認為藝術不是表達生活的現實,而是表達“精神的現實”,是作品中排除再現部分的所有。一般是藝術家運用藝術手段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審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較顯著。比如繪畫作品,往往表現出繪畫者的個人情感的閃光與顯現,觀看其作品我們似乎能夠看見繪畫者感情的波動軌跡,使欣賞著感情也隨之被波及而動盪。在創作手法上偏重於理想的表現物件或拋棄具體的物象,追求超感覺的內容和觀念,採取象徵、寓意、誇張、變形以致抽象等藝術語言,以突破感受的經驗習慣;在創作傾向上則偏重於表現自我,個邊課題,表達理想。藝術中的表現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點。
-
10 # 張露露露呀
就那我男朋友來說吧,他是個美術生,現在在做設計工作,他就是把他心目中的美用於設計,然後設計被製造出來,就變成了生活啦。我是他的小迷妹[害羞]
-
11 # 莫莉藝術
藝術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任何藝術都是一樣,比如,一百年的事情,用一個小時的電影藝術來呈現,或者說用一幅畫作來表現一個時代的背景,這就叫化繁為簡,濃縮的都是精華,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藝術必須要有嚴謹的章法,在創作過程中正確取捨,真實與虛幻,這些正是藝術透過生活探索而回饋到藝術本身的無限魅力與藝術價值,而這些都將從外延到內涵,從原創到衍生,從藝術作品到受眾感受,從藝術審美標準到藝術美學品質,從藝術哲思到藝術實踐,等等,諸多方面廣泛而深遠地影響生活,進而影響個體到大眾乃至民族國家甚至人類社會的人文演化與歷史程序。
-
12 # 陶安萍繪畫空間
“藝術源於生活”已經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簡單點理解就是藝術作品的創作,都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同時藝術又高於生活,也就是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從現實生活中產生,但又不像照相般真實地再現現實。藝術家往往會在作品中滲透更多的對生活的看法,賦予作品新的主觀精神內涵。同時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僅需要從社會生活中汲取創作的素材,而且要對現實生活作出判斷和評價,賦予作品某種觀念。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出文藝創作是“藝術家在自己的心裡喚起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可見主宰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的情感、觀念,貫穿在藝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並透過藝術家的藝術語言、藝術形式表現出來。
國畫藝術也是遵循著上述藝術創作規律的藝術形式,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這是中國藝術的一條公認的美學原則。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國畫藝術,國畫創作不能拘泥於物象外在形象的視覺真實,而應該抓住物象的外形和精神特徵,發揮藝術想象,融入作者的情思,以筆墨體現繪畫物件的獨有特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畫家往往敢於超越物件外在形態的束縛,為了作者感情的充分表達而進行藝術誇張,以自己獨特的筆墨藝術語言靈活地表現物件。
齊白石無疑是真正踐行著“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藝術規則的典範,他善於從極其平凡的生活與自然中發現獨特的美學理念與情趣。普通常見的白菜、一群普通的蝦子,透過齊白石的筆墨處理,被賦予新的藝術生命,創作出一個個生動可人的藝術形象。
齊白石只是一個範例,縱觀浩瀚的藝術史,我們不難發現藝術對生活素材的加工提煉結合符合審美標準的藝術語言、藝術形式,才能產生優秀的藝術作品。(陶安萍於2019年12月17日冬)
(圖片為齊白石作品)
-
13 # 草牛
生活真實是指客觀存在的生活現象,藝術真實是描寫在作品中體現著一定的本質規律,滲透著作家的審美認識的生活現象。 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形象,它融入了藝術家的個人思想感情,是生活真實和個人思想辯證的結合體。 藝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藝術家自己對生活的真實理解,這是生活的真實
-
14 # 品味齋古玩
藝術的真實體現是以真實的生活為基礎的,而表現手法也不能誇張,比如,你畫了一頭豬加了翅膀,告訴別人,幾百年後,豬會像鳥一樣飛起來,類似於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法都無法反映生活的真實,這叫做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純粹的想象而已,其寓意是“畫餅充飢”,無法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
15 # 伴雲堂
藝術來源與生活,如果您善於關察,身邊的一切都可以透過藝術的形式來表現出來。如齊白石大師,就是善於觀察和透過藝術,體現出生活的大師之一。生活當中使用的小小油燈,大白菜,小魚小蝦等等這些都可以透過國畫來表現出來,各種藝術題材就在身邊。來源與生活,體驗於生活。
回覆列表
1.從點放大到圓,利用誇張手法。
2.借景物或發生一件事來表現,借喻。
3.追求審美境界,比如唱歌,舞蹈等提高可觀賞性。
4.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增加趣味性,比如:小品,相聲等,延伸生活。
5.生活需要變成經典,挖掘生活亮點,可塑造性。
6.諷刺現實生活不良風氣,反喻。
7.素材發展空間大小,拓展性及影響力。
如果再想到別的方面再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