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鷹鴿分析
-
2 # 普法君
現在的5G甚至未來的6G\7G。不僅僅是無人機代替士兵作戰了,作戰方式可能都改變了。不在有士兵這個角色,全是遠端智慧裝甲武器,無人機空中叢集。誰掌握了通訊基礎設施,誰就掌握命脈。
-
3 # 二毛
早在2015年底美國陸軍釋出的《2050年地面戰場的戰術展望》指出:“2050年的戰場將出現大量用途各異的自主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更加智慧,擁有更強的自主能力,具備強大的聯網、通訊及協作能力,能在地面或空中機動,甚至可能具備仿生特徵。”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到戰場上執勤站崗、偵察保障、佈雷掃雷和執行攻擊任務等,使戰爭傷亡減少到最低限度,甚至實現“零死亡”。美軍已列入研製計劃的智慧化機器人超過100種。美國陸軍計劃到2020年,參戰的作戰平臺中將有2/3是無人化的。伊拉克戰爭中,利劍機器人被廣泛應用於巡邏、防衛、打擊等各種任務。
美國陸軍正在大力推動先進機器人的軍事應用程序,以替代士兵執行諸如枯燥、骯髒或危險的特殊任務等,並減少他們認知負擔。美國陸軍近期研發了專用於特種作戰的MAARS機器人,配備1挺機槍、4個槍榴彈發射器,能裝備鐳射發射器及消音器,每分鐘能發射1000發子彈;擁有360度視野、雙向通訊能力、夜視能力,並配備雷達;抗干擾奔跑12小時,不僅可以引爆炸藥,還可以將傷兵拖回基地。美國陸軍裝備的魔爪軍用機器人,能夠以8.4千米的時速持續行走約32千米,執行拆除簡易爆炸裝置、偵察、支援戰鬥工程和輔助特種部隊等任務。美國陸軍研發了一種新技術,可以迅速教會軍用機器人在最低限度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完成新的穿越動作,在作戰環境中自主導航,完成作戰行動任務。在未來戰場上,賦予武器裝備“隨心所動”的智慧化操作,各種“代理戰士”“機器人士兵”將有望成為美軍無人作戰的新樣式、新角色。
美軍單兵的電源系統
美軍新一代單兵系統的發展,對電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一是發展更高比能、更高比功的電源,包括一次電池、可充電電池、超級電容器等;二是發展小型行動式電源,包括小型燃料電池、行動式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三是發展能量回收系統,回收因運動產生的靜電力和壓力發電。
美軍新一代單兵的電源從單電池發展為包含柔性電源、行動式自發電、貼合人體能量回收的綜合能源系統,能夠有效延長士兵攜帶感測器、電子裝置和通訊系統的續航力。柔性可拉伸電源主要包括柔性鋰離子電池、柔性超級電容器和柔性太陽能電池。柔性鋰離子電池可以使用紙狀、多孔、纖維、波浪等電極結構;紙狀柔性電池是將電極材料獨立成膜或塗覆在柔性紙狀基底上,製成電池貼片;纖維柔性電池可以在棉質、聚酯質纖維上塗覆電極材料;波浪柔性電池是在預應變彈性基板上沉積電極材料,釋放應變構成波浪形的可拉伸電極。柔性超級電容器將電極捻在一起或逐層組裝製成纖維,製造二維柔性超級電容器,可為LED燈、二極體、低功率人體感測器等供電。未來機器人作戰是必然趨勢,
-
4 # 論道今朝
高效能電池和無人機替代士兵作戰不能簡單歸納為一回事,高效能電池只能解決無人機的長續航能力,而無人機如何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三棲戰士呢?
戰士可以駕駛各種戰機戰鬥,也可以地面駕駛各種裝甲車輛或單兵突擊、潛伏,也可以水面水下作戰或泅渡滲透,期間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戰士能夠隨機應變,無人機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有很大的發展,比如炒菜機器人,它離開了人為設定的程式,能獨立自主的炒出一道美味佳餚來嗎?機器人永遠是在人為設計的範圍裡面的,脫離了人為設計它什麼也不是,最多也就是一些材料而已。就算將來大量使用機器人戰士作戰,它也離不開人為設定和人員監控。如果機器人都有創造力,可以脫離人為設計範圍,那麼,人類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現在要研製出實用化的具有完全人工智慧的飛行機器人、裝甲車輛機器人、單兵機器人和潛航機器人運用於戰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何況完全智慧化的三棲機器人戰士呢?
無人機暫時還需要人工遠端操控,還只是有人操作的一個飛行武器發射平臺,具備獨立自主執行作戰任務還有很遠的距離,短時間內還難以實現。
-
5 # 下雨啦16
會。高效能電池出現,必然其他科技也已經迅速的發展進步。現代作戰對於強國來說,真正的前方後方的概念意義不大。全域作戰、精確作戰,必然在更廣闊的領域得到運用。智慧技術在可見的將來會部分取代人類走上戰場是毫無疑問的。
就像現在部分機器人在某些領域的工作替代花,送餐、送藥、無人駕駛、無人操作、智慧彈藥等等,都是在某些領域取代人類走上一線的。
這個時候人的作用其實還會更大。要賦予這類機器人更多能力和智慧,當前還是要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需要背後人類思維的輔助支援。
-
6 # 高紅權先生
無人機要取代有人駕駛飛機成為戰場上的主力,目前最大的難關就是資訊傳輸的問題。
無人機是需要人來操縱的,這樣一來,無人機如何與操縱者保持聯絡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要操縱無人機當然要用無線電來操縱。我們現在有很多無人機都可以用遙控器來操縱。但是,那個距離一般都很近,而且無人機能做的動作也非常簡單。要想讓無人機深入敵境,並且能完成較為複雜的任務,用一般的遙控器可是辦不到的。
只有用微波傳送數字化訊號才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因為微波的通訊容量大,我們平時看電視、打手機用的都是微波,微波是唯一可行的途徑,其他的中波、短波都做不到。
但是微波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傳輸距離有限。微波的直線傳輸距離只有五十公里,超過了五十公里,由於地球曲面的緣故,微波就會飛出地球,進入到外層空間,一去不回。
因此,平時我們為了看電視、用手機,要建立很多的微波中繼站,一站一站地接力,這樣才能把微波傳送到很遠的地方。
而無人機作戰時,顯然是沒有中繼站可用。如果用空中的飛機來進行通訊中繼,那麼由於微波傳輸是有方向性的,無人機又不可能一直是直線飛行,所以如果用來進行通訊中繼的飛機數量太少的話,無人機和後方也很容易失去聯絡。如果用很多飛機來做中繼站,那也完全不現實。
用衛星來做中繼站當然也很好。不過同樣也有個方向性的問題,不能保證無人機穩定地接收訊號。
不過,現在馬斯克正在搞的“星鏈”卻很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星鏈的密度太大了,幾乎做到了全方位無死角。無人機不管飛到哪裡,基本都能保證頭上有顆衛星在指引。這樣一來,在地面的操縱者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無人機去完成任務了。
-
7 # 九品侍衛
很難!雖然目前無人作戰兵器的確已經開始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無人戰車或是無人機等作戰兵器,但除了因為電池而造成的航時問題之外,通訊技術也是一大障礙。這裡說的就是通訊連線,畢竟無人作戰兵器並不是由AI單獨控制,而是由人員在大後方進行遙控。
可是這種遙控由於屬於是無線的,所以必須由通訊來進行連線,這種無線通訊連線在非對稱作戰還能起到作用,例如俄羅斯正規軍對ISIS這種散兵級別還可以,可如果戰役的雙方是兩個科技大國,那麼在同樣擁有高效能無人作戰兵器的同時,肯定會有通訊阻塞干擾手段,在這種通訊阻塞干擾的頻段區域內,無人作戰兵器的作用必定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根本就無法使用。
另外除了通訊阻塞干擾之外,還有專門對無人作戰兵器的資訊誘騙技術,一旦被奪去了控制權,那麼造價上百萬的無人作戰兵器必定會被敵人輕而易舉的奪走,所以無人作戰兵器只要不是由內部搭載的AI系統自我控制,那麼無人作戰兵器必定無法取代前線士兵,所以到目前為止無人作戰兵器只能是前線士兵的輔助工具。
回覆列表
前段時間,美國的埃隆馬斯克當著美空軍說,戰鬥機的時代已經過去,自主無人機空戰才是未來。結合當前的技術發展,無人機果真能代替士兵前線作戰嗎?可以確切的說,這個時代尚未來臨,在無人化戰場發展中人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不是解決一個高效能電池就可以解決的,代替人員,首先要實現無人作戰裝備高智慧化,無論是無人機還是地面無人戰鬥機器人都是同樣的道理。
無人作戰裝備是一個涵括多領域的系統化工程,實現高智慧化更需要完善的技術和基礎領域支撐。無人作戰高智慧化發展方向目前主要有控制、伺服器計算和儲存等幾大技術瓶頸。對於地面戰鬥機器人來講,高效能電池只是瓶頸瓶頸中的一個子系統。
我們先來看看無人作戰裝備的控制問題,也就是我們通俗講的遙控。以無人機為例,當前的發展現狀是“遙控飛行被幹擾,自主飛行不智慧”。我們都知道,實現對無人裝備的遙控主要以電磁波為主,是電磁波就面臨資料鏈被截獲、破解的風險,比如伊朗電子戰部隊在幾年前成功俘獲美國RQ-170“哨兵”無人機就是最好的例證。
再來看看地面無人戰鬥機器人,雖然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上投入實戰後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是這些裝備還都處於遙控階段,控制距離一般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且受制於蓄電池的效能問題,其戰場持續時間也只有一兩個小時,不具備持續作戰能力。空中的無人機雖然略好一些,但距離高智慧還有很大的差距。
無人作戰裝備之所以智慧,主要得益於其內部的核心大腦——伺服器的計算和儲存問題。通俗點理解這個問題,我們使用的電腦處理速度已知,和國家研發的超級計算機在計算速率上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為什麼呢?核心就在CPU上,超級計算機的CPU的尺寸是普通電腦所不能比的,兩者的尺寸相差太大。
實現無人作戰裝備的職能化同樣設計到這個問題,想要無人作戰裝備高度智慧化,主要的途徑就是強化伺服器的效能;但以當前的技術同時確保伺服器的計算、儲存和伺服器的供電系統同步匹配是最大的攔路虎。因為要將原本一座房子這麼大的伺服器的尺寸小型化、整合化後,滿足這個個伺服器能夠裝備在當前的無人作戰裝備內部,這是其一;其二,相匹配的供電系統是不是能夠滿足同等的電力供應問題,要知道這本身就是相當耗電的一個系統。
這是這兩個核心技術互為限制,決定了無人作戰裝備走向智慧化的核心問題。前面我們提到了無人作戰裝備想要取代人成為戰場的主角,首要解決的就是高智慧問題,實現不了一切都將是空談主義。這些技術涵括的領域極為廣闊,演算法行業需要開發出可靠的高效能軟體,資料的加密與傳輸又是通訊行業的活,實現機載裝置整合化、小型化,還是微電子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
由此可見,限制無人化作戰裝備主導作戰的核心不僅僅只是高效能的蓄電池,還有更深層次、更復雜的技術瓶頸有待攻克。否則無人作戰裝備依舊將是“遙控飛行被幹擾,自主飛行不職能”的發展狀態。在未來更多的將是有人、無人裝備之間的系統作戰和無人機叢集作戰,無人化戰場或許只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