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語紅樓

    賈母是賈氏宗族中輩份最大的一位老太君了,她的丈夫是賈氏第二代榮國公賈代善。所以賈母基本上是生活在賈家最鼎盛的整個時期,加之嫁入賈府之後便執掌家務幾十年,所以令得老祖宗在賈府子孫中的威望非常高。

    小說一開始,賈母已經是屬於退休狀態了,基本上除了和孫輩們玩玩鬧鬧之外,家事已經完全不管了。但是儘管已經退休,老太太的餘威還是在的,比如整治大觀園聚賭一事,就顯示出了老太太當年的雷霆手段。雖然管理權利已經移交給了兒媳婦王夫人,但是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孝治天下,老太太一家之長的身份在,兒孫們都還不敢太多的造次的。所以說,賈母雖然已經沒有了權利,但是想要左右一些事情,還是可以的。

    至於說到迎春的黛玉的婚事賈母能不能做主,卻是有所不同的。

    迎春是賈母的親孫女,是長子賈赦的女兒。女孩子的婚事自古就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一定是父母說了算。賈母雖然是祖母,卻不好在婚姻上多說什麼。

    原文:原來賈赦已將迎春許與孫家了。這孫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軍官出身,乃當日寧榮府中之門生,算來亦繫世交。如今孫家只有一人在京,現襲指揮之職,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年紀未滿三十,且又家資饒富,現在兵部候缺題升。因未有室,賈赦見是世交之孫,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青目擇為東床嬌婿。亦曾回明賈母。賈母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恐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為此只說‘知道了’三字,餘不多及。

    這段話中明確交代了迎春婚事的整個過程和賈母的態度。可見,賈赦在把迎春許給孫家之前,並沒有徵求賈母的意見。只是在已經“青目擇為東床嬌婿”之後,才回明瞭賈母而已。賈母並不十分稱意,原本也想阻攔的,但又怕賈赦不聽。可見,賈赦除了驕奢淫逸之外,不聽父母之言想來也是常事。加之兒女之事,父母之命,所以賈母也不好過於阻攔。

    至於黛玉的婚事,和迎春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是女兒賈敏和林如海的女兒。所以黛玉的婚事當然首先是由林如海說了算。但是賈敏和林如海都已經去世,黛玉已經無父無母,唯一親近的人就是外祖母賈母了。更何況,林如海能把女兒託付給賈母,自然也是把女兒的婚姻也託付給了賈母。所以,黛玉的婚事應該是會由賈母全權做主的。

  • 2 # 青山紅豆心

    說起老祖宗,在整個寧榮兩府,她的權力是宗族式的,權力當然很大,黛玉和迎春的婚事,她應該說是能作主的。但實際上她做不了。明知女婿林如海託孤之意,除了撫養教育,還有就是這外孫女的終身大事。但賈母卻一直遲遲未決。是有原因的。一開始,她是同意或默許寶黛二人的,這也符合統治階級所謂的‘’門第兒""家基兒‘’,門當戶對,親上加親。但後來情況生變,賈母就開始轉變了。

    一是寶釵一家住進來了。這一家子本來是上京辦幾件事情的。在她們一家住進來的日子裡,寶釵的大家閨秀品行,她的孝順得體,為人處世,聰慧機靈,商人家天生精明,特別是健康的身體(除了偶爾吃冷香丸),無一不符合成為賈府媳婦兒的條件。

    二是黛玉的身體是硬傷。黛玉本就天生一段風流體態,有不足之症。按她自己說的,從小就吃藥。隨著年紀的增長,體質也未見好轉。就這一點,對於將來生兒育女治家理家以及家族內外關係的維繫,都有很大影響。賈母深知,長子賈赦名下,一子賈璉也只有一女,缺男丁。二子賈政名下,長子賈珠已病死,二子寶玉身體天生弱質。還有一個賈環是小妾所生。另加賈珠的兒子賈蘭,通共也就三個男丁。如此顯赫的百年世族,要繼續維繫,必須要有男丁。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僅此身體一條,黛玉已不具備入選條件。另外是黛玉的性格,耍小性子,得理不饒人等,對將來如何處理這樣一個大家族的事務和各種矛盾衝突,利弊權衡,黛玉也落選。

    第三,元春的態度。元春晉封貴妃,是賈府的靠山。自從省親後,對釵黛二人,她也有比較明朗的態度。本來對兩個軟玉姣花的表妹,她都是同樣喜歡的。但經過命題作詩一事,黛玉當眾作弊之舉實有"大不敬‘’之嫌,大庭廣眾之下,上有皇妃,官員,老祖宗及賈府一眾男女長輩,下有侍女丫鬟,黛玉即使才高八斗,如此矯情實是不應該。反觀寶釵,得體大方,溫柔賢淑,特別是對元春的心思心有靈犀,婉轉地勸說寶玉改字的舉動。深得元春好感,後來賜禮物,寶玉、寶釵與其他人不同,即是元春的態度。此時,賈母已無權決定黛玉入選了。

    再有,賈政夫婦的態度,也直接影響著賈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經地義。王夫人肯定選寶釵。選孫媳婦,她也只能聽賈政夫婦的,提提意見參考參考的。畢竟,子嗣的延續,才是第一要務。當然,寶釵這一人選,她也是滿意的。

    迎春的婚事,同樣的賈母也是聽憑"父母之命"。兩個兒子,賈赦本就不令她喜歡,而且他也已自成一家了,不便硬摻合進去。既然賈赦做父親的都沒意見,賈母做祖母的,還能說什麼?再有,以後才知迎春被蹂躪得不成樣子,又聽說賈赦欠債在先,有將迎春抵債一事,大家也沒辦法了。可憐"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 3 # 蘇小妮

    中國傳統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雙方父母相好了,那麼所謂的媒人也就是做個現成的媒,吃兩頓現成的飯。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媒人並不是太要緊的事,倒是“父母之命”是肯定的,至於婚前所謂的男女情感,那是不被允許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寶黛之間情深意厚,在府裡也沒有人阻止他們,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既然是父母之命,那麼,迎春的婚姻由賈赦和邢夫人作主,邢夫人是管不得賈赦的,所以基本上就是賈赦作主。別人說了無用。

    寶玉的婚姻自然是由賈政和王夫人作主,黛玉無父無母,又寄居在賈家,理論上來說,跟她最親厚的人賈母是完全可以替她作主的。但是,婚姻是雙方的事,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賈母可以替黛玉作主,卻不能替寶玉作主。當然,如果賈母的想法跟賈政和王夫人不謀而合,那賈母為黛玉作個主,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當賈母的想法與王夫人和賈政的想法背道而馳的時候,賈母這個主就作不了了。

    這時候別說賈母是黛玉的外祖母,就算她是黛玉的親生母親又怎樣?如果男方不想娶你家女兒,你會將自家的掌上明珠硬塞給對方嗎?當然沒有這個道理!

    所以,到後來黛玉漸漸長大,時常感懷自己的身世,寄人籬下,覺得沒有一個可以為自己作主的人。有人責怪賈母在世的時候沒有替黛玉安排好她的終身大事,這實在是冤枉了她。賈母縱然是想,她也作不得主。她能逼著王夫人娶黛玉為兒媳婦嗎?她也只能逼著王夫人認寶琴為乾女兒,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試探王夫人的態度的,王夫人雖然笨笨的,不多話,但是,在這件事上的態度卻尤其堅決。聰明的賈母試出來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小說要表達的效果,是曹雪芹有意的安排。如果《紅樓夢》最終讓寶黛結了婚,一場美滿姻緣,那《紅樓夢》也就不是《紅樓夢》了,作者就是要讓他們愛到極至,一個發傻一個發痴,卻又不能在一起,才能顯示出悲劇的魅力和意義,

  • 4 # 君箋雅侃紅樓

    從迎春的親事看。賈母在榮國府的威勢已經降低,甚至波及到林黛玉的婚姻,賈母最後已經有心無力!

    一,賈母的心力已顧及不到孫輩的人生。

    從迎春的婚事,我們看到賈母已經老了。迎春的婚事書中明確記載賈母不怎麼管了。

    賈母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恐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為此只說“知道了”三字,餘不多及。

    這表明賈母徹底有心無力了。“何必出頭多事”說的是賈母的老邁心境。賈母在賈家當了一輩子家,後來成了家族最高權威,怕什麼多事?顯然因為一輩子家族讓賈母漸漸心灰意冷,意興闌珊。這也解釋了後期賈府落敗的情景已經那麼明顯,賈母卻裝不知道。

    賈母在賈赦討鴛鴦的時候就罵王夫人:“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那時候賈母的心氣可不是後來可比。一兩年間,賈母就衰落到無力管事的情況。迎春的婚事,賈母要是執意不肯,是有可能作罷的。可“親父主張”也說明一個現實情況,我們很多人都認為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婚事,絕不是賈母就說的算的。

    二,寶黛姻緣,賈母不可能是一言堂。

    賈母從心裡自然希望林黛玉和賈寶玉結婚。作為林黛玉的監護人,林黛玉的未來,賈母是最擔心的。林黛玉也絕不可能像後四十回那樣漸漸不得賈母歡心。可事實是賈母就是難以完全做主。這裡賈政王夫人的意見成了主要掣肘。

    “親父主張”也可以做“父母主張”。整個榮國府連小廝興兒都明確的說:“再沒有別人,一定是林姑娘準了的”。王夫人卻從沒流露出一絲意思。賈母活了一輩子人精,豈能不知曉王夫人的心思?

    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眾人不解,細問起來,方知紫鵑說“要回蘇州去”一句玩話引出來的。賈母流淚道:“我當有什麼要緊大事,原來是這句玩話。”

    賈母不但沒追究紫鵑的責任。還立馬哭了。流著淚不但給紫娟開脫了:“什麼大事”!後面還誇紫娟“最是個伶俐聰明的”。賈寶玉都要被紫娟玩死了,賈母卻說什麼大事!可知賈母完全贊同紫娟的話,紫鵑的行為是賈母想做不好做的。所以才誇紫鵑“伶俐聰明”。

    綜上,我認為賈母對於寶黛姻緣已經無法掌控。曹雪芹透過迎春的婚事賈母的反應表明寶黛姻緣結局賈母無法掌控。最後按照我之前的猜測,賈家十有八九為了家族利益要犧牲林黛玉外嫁,林黛玉絕望而死。寶黛姻緣徹底悲劇!

  • 5 # 紅學愛好者蕭夢

    賈母的權力看似很大,如果把賈府比作一個集團,那麼賈母就是這個集團的核心領導董事長。

    可從後面幾件事中突發發現,賈母的權威也不是絕對的,她的權力已經開始出現了下滑。王夫人按照級別只是一個總經理,她做事尤其是人事變動,是需要請示賈母這個董事長的,可王夫人先斬後奏做了三件大事。

    一件是暗中提拔襲人,襲人原本是賈母的秘書,給了寶玉使喚,後來王夫人以晉升拉攏襲人,這些都是揹著賈母進行的,算是一種對賈母權威的挑戰。

    另一件攆晴雯。抄檢大觀園,賈母事先只是要查賭,因為繡春囊事件,王夫人查抄大觀園,結果發現了她認為很不好的幾個人,於是借這件事,就攆走了晴雯等人,而且還沒有經過人事的變動,更沒有走開除的流程,直接除名。

    還以女兒癆這樣的傳染病欺騙賈母,王夫人此舉更是說明賈母的權力已經受到了不少的挑戰。

    最後一件,就是暗中取中寶釵。按理說寶玉的親事,賈母這個祖母也是最有發言權的,畢竟那個社會賈母就是賈府絕對的權威,可王夫人明知婆婆不喜歡,還是暗中取中了寶釵,而且逐步去實現這個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帕奎奧打得過泰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