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風唐韻828
-
2 # 使用者振華
劉禹錫這首《賞牡丹》描寫的是長安的牡丹。此詩大約作於唐大和三年,即829年左右,是劉禹錫從洛陽回到京城長安任太子賓客時所作。
-
3 # 倉央嘉措桑昂曲宗
唐代京城是長安,洛陽是陪都或者叫則天大聖的“陪都”,武則天后,唐朝皇帝極少再去洛陽,再無洛陽陪都一說。劉禹錫這句詩搞描寫的是京都長安!
-
4 # 鄉村領航
劉禹錫的巜賞牡丹》賞析: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裡的京城到底指的是那裡,一直分為兩派,有說是長安的,有說是洛陽的。現在咱也來闡述一下自己觀點,是那裡由讀者自己評判。
長安一直都是唐朝的首都,為文化政治軍事中心,而洛陽只是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作為政治中心,此後,洛陽僅僅是作為陪都,功能下降。而劉禹錫都是安史之亂很多年後才出生,並在在貞元九年中進士(貞元是唐德宗李適的年號),33歲時唐德宗去世,在唐憲宗李純即位後,因寫下《戲贈看花諸君子》和《再遊玄都觀》被貶,被派往現在的貴州遵義和廣東連縣做刺吏,一次比一次貶得更很,一呆就是十多年,當劉禹錫被貶謫回家後,因為鬱悶和失意的程度太深,不幸的患上了疾病。因為這個病很長時間都沒有好。
到此讀者們想想,劉禹錫由感而生隨便寫下兩首詩,都得惹得當時的權貴大怒,他又怎敢把《賞牡丹》中的京城指洛陽呢!
-
5 # 搖曳盛開
1、劉禹錫的《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首詩的花開時節動京城中的京城是什麼地方呢?有人說是長安,有人說是洛陽,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們還得從作者寫首詩的時間地點中尋起,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與地點,由陶敏、陶紅雨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根據詩中用李正封“國色”之語推測此詩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長安所作;瞿蛻園的《劉禹錫集箋證》認為,此詩作於唐大和年間(827--835)作者重入長安之時。
2、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為什麼重入長安和重入長安的時間,劉禹錫和(二王劉柳)在805年時搞了個大事情:永貞革新,誓要徹底瓦解藩鎮和宦官手中的權力,恢復唐王朝的興盛。結果是以失敗告終,將他們紛紛貶官,之後劉禹錫一直被貶就是長達23年之久。在828年作者被詔重回長安,寫下了這首《賞牡丹》。
-
6 # 東東2010726199158
對於劉禹錫<<賞牡丹>>這首詩中"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京城指哪裡?一直有長安(即西安)和洛陽之爭。
一是從長安和洛陽的首都功能分析。自唐開國之後,首都就建在長安,。只是在公元690-705年,武則天才將洛陽定為首都。武則天死後,首都又遷回長安。
二是從劉禹錫的生平和寫作年代分析。劉禹錫公元772年出生,公元842年逝世,寫這首詩的年代約在公元829年,當時劉在京城(長安)任太子賓客。
三是從牡丹花的知名歷史分析。牡丹花名盛於唐朝長安,被譽為國花,到唐玄宗時長安牡丹更是名甲天下。而洛陽牡丹真正出名是在宋朝,因歐陽修一句"洛陽牡丹第一",於是後人都以為洛陽牡丹才是天下第一。
綜上三方面分析,本人傾向於劉禹錫寫的牡丹是指長安的牡丹。
-
7 # 老街味道
問題:劉禹錫《賞牡丹》中描寫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中的京城指的哪裡?
前言有一個類似的問題我好像回答過,這個問題有兩個不同的答案:洛陽或者西安。首相要說明的是,老街既不是洛陽人、也不是西安人。僅僅是根據自己理解來判斷。
前幾天老街回答了一個小問題: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到底詩中的牡丹花是開在洛陽還是開在長安呢?
一、 都城長安與東都洛陽唐朝的都城是長安,但是隨著人口以及都市規模的膨脹, 連糧食的供應都出現問題,《新唐書·食貨志》記載:
(唐都長安)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
其實長安供應不足的問題,在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隋書·食貨志》記載:
"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
隋文帝就曾經動過遷都的念頭,隋煬帝時"始建東都,以尚書令楊素為營作大監,每月役丁二百萬人“,並且“徙天下富商大賈數萬家於東京”。
楊廣在營建東都的同時,還下令開鑿了大運河,隋朝大運河就是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到了唐朝,唐高宗與則天皇后、唐玄宗、唐昭宗等人經常遷居到東都洛陽。
二、劉禹錫在長安和洛陽都曾經生活工作過唐朝的國都是長安,劉禹錫自然在長安工作過,他兩次寫玄都觀都是在長安: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在寶曆二年(826年)曾經奉調回洛陽,任職於東都尚書省 。晚年時,劉禹錫又調回了洛陽,會昌二年(842年)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
劉禹錫(772-842)的這首詩之所以產生了爭議,是因為詩中提到了“京城”,卻沒有說明是長安還是洛陽。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三、唐朝長安和洛陽都盛行觀賞種植牡丹我看到有人說當時洛陽人喜歡種植牡丹,長安城並沒有牡丹,其實不然。據劉禹錫同時期的好友柳宗元《龍城錄》記載:
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鬥色,人不能知其術,唐皇李隆基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本,色樣各不同。
可見唐朝時洛陽的牡丹最負盛名,唐明皇李隆基專門把洛陽的花匠招至長安種植牡丹。那時的牡丹也被叫做木芍藥。
唐李濬《松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自注:“《開元天寳花木記》雲: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
我們再看看唐代羅隱的《牡丹花》詩:
似共東風利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濃華過此身!
羅隱是晚唐詩人,這首詩中的韓令叫做韓弘,是和劉禹錫(772-842)是同時代的人,他與牡丹也有一段故事。 《唐國史補》:
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元和末,韓令始至長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豈效兒女子邪?’”
元和十四年(819年)韓弘來到長安,命令手下將自家的牡丹剷除。那個時候”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 看來欣賞牡丹的愛好,早已經從皇宮中流行到了權貴名流。據《唐國史補》載:“人種以求利,本有值數萬者“。
韓弘能夠剷除牡丹,是想表現一下自己。其實這個人曾經擁兵自重、圖謀割據,不是什麼善類。
從上面兩個故事可以看出,長安也盛行種植和觀賞牡丹。
根據《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考據,劉禹錫的《賞牡丹》大約作於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間。 比韓弘大約晚了10年,可見長安城已經有40年的時間” 貴遊尚牡丹“了。
所以說,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無論長安還是洛陽,都有種牡丹、賞牡丹的習俗。
四、劉禹錫的牡丹詩有洛陽也有長安1、在洛陽寫的牡丹詩 劉禹錫
牛僧孺任東都留守時,在洛陽南郭歸仁裡有一座別墅。 庭中種植大量牡丹, 牛僧孺常邀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等於庭中吟詩唱和賞牡丹。劉禹錫 《思黯南墅賞牡丹》寫的是洛陽牡丹: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2、寫在長安的牡丹詩 劉禹錫
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別牡丹》寫了長安的牡丹 。令狐相公是指李商隱的駢文老師令狐楚,《舊唐書·文宗紀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戶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
大和三年(829)三月,令狐楚由長安赴洛陽,臨別作《赴東都別牡丹》,劉禹錫作《和令狐相公別牡丹》與之唱和:
平章宅裡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大和年間劉禹錫還有一首作於唐郎中宅,寫的也是長安牡丹。《唐郎中宅與諸公同飲酒看牡丹》:
今日花前飲,甘心醉數杯。但愁花有語,不為老人開。
還有寫於長安大寧坊渾侍中宅的《渾侍中宅牡丹》:
徑尺千餘朵,人間有此花。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五、劉禹錫詩中的京城大多指長安劉禹錫在大和年間寫了不少牡丹詩,當時他任職於長安城而不是洛陽。另外,劉禹錫詩中的京城一般是指長安,例如《徵還京師見舊番官馮叔達》
前者匆匆襆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南宮舊吏來相問,何處淹留白髮生。
徵還京師,是指回長安城;南宮是尚書省的別稱。元和元年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元和九年(815年)又一起奉召回京,恰好10個年頭。尚書省還有認識他的小吏,關心的問候劉禹錫。
另有《答張侍御賈喜再登科後自洛赴上都贈別》:
又被時人寫姓名,春風引路入【京城】。知君憶得前身事,分付鶯花與後生。
春風引路入【京城】,題目中有“洛赴上都”,春天時從洛陽去長安。
結束語送上所述,老街覺得劉禹錫的《賞牡丹》 作於長安的可能性更大,這裡的京城也是指長安而不是洛陽。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玄宗時期的木芍藥就是牡丹花,劉禹錫時期的芍藥和牡丹是兩種花,芙蕖是指荷花。前兩句說芍藥無格芙蕖寡情,第三句轉折推出牡丹,加以評價收尾 ,前抑後揚。
注:格、國、節都是入聲字。
-
8 # 留住我的妃
牡丹最早長安後來洛陽再後來菏澤
現在菏澤牡丹最牛逼 現在天安門 故宮裡的牡丹都是來自菏澤。
-
9 # 周秦漢隋唐長安
當然描寫的是是唐朝首都長安城了,河南人偷西安歷史呢
回覆列表
國色天香的牡丹,原產於中華龍脈秦嶺,唐朝盛於長安,北宋才盛於洛陽。唐朝的國都是長安,陪都有太原、洛陽、成都、鳳翔等。雖然陪都較多,而京城只有一個,那就是京師長安,唯有長安配得上稱京城,其他都不夠格。牡丹,無論是從她的原產地看,還是從劉禹錫寫此詩時她所盛行的地區看,以及從唐朝國都所在地分析,毫無疑問,這裡的“京城”只能是長安。其他地方,尤其是唐朝的陪都洛陽,牡丹在北宋時才盛行,根本就沒有資格與西安討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