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柯
-
2 # 沙漠湖48749832
《隆中對》致命錯誤有三:
諸葛亮自謂躬耕於南陽,不求聞達於諸侯。其實大前題是作為士族階層的諸葛家族為求亂世中避免家族完傾而有明智的擇主而待。於是謹、誕分別入仕孫權、曹魏,惟亮駐足觀望應擇第三方主而侍,然劉表雖與諸葛氏有親卻僅為坐談客耳,斷成不了大事。
劉備反曹失敗投奔劉表,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諸葛亮不會不知。於是乎自詡有管、樂之才的他覺得該把自己推銷出去了,便炮製了《隆中對》。把劉備忽悠的不要不要的。
一)孫權不可圖,可引為援。也即孫劉連盟。亮兄久為權之大臣,亮不知曉孫權的國策,權之國策魯肅早已為之量身制好:不去中原逐鹿,與曹操劃江分治。而劉備的出現造就三足鼎立,孫權則大前題不變,劃江分江改為平衡。所以劉備得蜀得漢中並敗曹魏,觸了孫權平衡朮的紅線,便將橄欖枝伸向曹魏。結果關氏……。
二)天下有變.劉備諸葛亮都不是玉帝的舅舅。天下常變。難道一定要變的利於蜀漢?
三)中原百姓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東漢朝自靈桓以來已腐朽透頂,黃巾起義天下大亂,百姓還會懷念你的劉姓漢朝?鼓動劉備從蜀地出秦川伐魏,可曾知中原多少百姓為避戰火而逃入川蜀,現又被劉備拽入戰火。百姓會簞食壺漿迎你?從後來的五出祁山九伐中原看,惟第一次三郡叛魏迎亮且被迅速肅殺,後來可從未有過。可憐的亮亮是否好孤獨喲。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以一己之智慧,為劉備謀劃未來近20年的戰略規劃,並且一一實現,《隆中對》功不可沒,有何錯誤可言?
縱觀歷史,有幾人能有這樣的智慧?
沒有《隆中對》,你可以想像劉備會是如何?
任何一個好的戰略規劃都要靠人去執行,諸葛謀劃,劉備執行,決策權在劉備手上,謀士的建議主帥不聽,卻反過來責備謀士的建議錯誤,完全顛倒黑白。諸葛亮的《隆中對》,劉備執行了嗎?
答案是沒有。
劉備的覆亡恰恰是沒有嚴格執行《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完全是劉備個人自做主張,或者不能採用正確的戰略,卻來指責《隆中對》有致命錯誤,這個鍋諸葛亮不背,《隆中對》也不背。
接下來分析原因,為什麼劉備沒按《隆中對》執行?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公元207年,曹操南下取荊州,劉琮投降,諸葛亮建議劉備先攻取佔領整個荊州,劉備沒有采納,而是帶著數十萬軍民南下逃亡,以致被曹操輕騎追上大敗而逃,士民沒了,軍隊敗逃,和孫權結盟時完全處於弱勢地位,強弱連盟,弱勢一方沒有話語權,赤壁之戰、南郡之戰都是東吳主導,戰後也是東吳獲得利益最大,孫權認為荊州是東吳打下的,為之後的白衣渡江埋下伏筆。
如果劉備聽從諸葛亮建議,以興復漢室為名,討伐劉琮,要知道荊州牧是朝延命官,劉表私傳其子不合法,以劉備的戰力拿下劉琮完全沒問題,而且道義上也師出有名,拿下荊州,以劉備的名望和戰鬥力,尚可抵擋曹操,萬一抵不住,再與東吳聯盟,孫權就沒有理由說荊州是東吳的,那情勢和歷史就完全不一樣,很可能就沒有白衣渡江。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隆中對》規劃:劉備佔有荊、益二州後,與西邊諸戎、南邊夷越、東邊孫權處理好關係,修養生息,勤於政務,等待天下有變的時機到來。
劉備聽了嗎?沒聽。諸戎、夷越未平,與孫權爭荊州,打漢中,稱漢中王,時機不成熟令關羽北伐,導致孫權背盟,荊州盡失。之後劉備稱帝,大舉伐吳,兵敗身死。
劉備乾的這些事哪一件是《隆中對》的規劃?既然不是,為何說《隆中對》有致命錯誤,導致劉備覆亡?完全是無稽之談。
劉備的覆亡有3個重要原因:一是貿然稱王稱帝,盡失道義,與曹賊何異?二是誤判形勢令關羽北伐,不知國力之懸殊?三是貿然伐吳,兵敗身死。
-
4 # 源稚生
誠邀。
《隆中對》一事源於三國志記載,《三國志》:“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隆中對》主題戰略思想有三點:首先,佔據荊州和益州;其次,聯合孫權集團,共同對抗外敵;最後,待天下大亂兵分兩路北伐。看起來隆中對實現的可能性極大,事實上,自漢中之戰後,蜀漢勢力達到了頂峰,此刻應該休養生息,穩定地盤,可是關羽北伐打破了均勢,荊州的丟失使得蜀漢失去了很多,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劉備東征大敗,蜀漢由此無力東顧,實力大為受損,更不可能統一,達到復興漢室的目的。
為什麼這麼說?實際上,《隆中對》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首先,佔據荊州和益州,以圖北進,而兩地之間有三峽天險;
這個戰略方向沒有問題,但是在實施上有很大的問題,荊州和益州雖然在劉備手裡,但是兩地之間有三峽天險,對於溝通有無很不利,這從後面關羽丟失荊州,劉備來不及救援就可以看出,荊州已成飛地,這使得隆中對戰略的兩大支撐點不能互通,就達不到戰略要求。
其次,以待天時,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三國時期,就勢力而言,曹操勢大,孫權次之,劉備實力最小,要想以小博大很不容易,這時候想要以待天時,看似有可能,實際上基本沒有可能了,雖然曹丕,曹睿壽命不長,但是曹魏勢力在北方基本上穩如磐石,孫權集團更不用說了,要想統一基本上就是等待其餘兩者犯錯,問題是別人沒給機會啊。所以以待天時,其實只是一個藉口,蜀漢能自保就不錯了,想統一太難了。
最後,劉備集團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認清孫權集團,想團結對方,可是屢次遭到背叛;
隆中對戰略有個實現點就是:結好孫權。可是作為梟雄的孫權又豈是易於之輩?他也是無利不起早,荊州一直都是蜀漢與東吳矛盾的根源。蜀漢需要荊州兩路出兵,而東吳需要荊州穩定建康上游,雙方在荊州問題上矛盾很深,關羽北伐之時,東吳奪取了荊州,跟趁火打劫沒區別,可見劉備集團對東吳缺乏一個認識,諸葛亮認為的聯合孫權其實是一個錯誤,聯合不代表連和,兩家互相利用互相傷害,可見並不是好的結果。
隆中對之所以會失敗,首先因為蜀漢政權位置的不利因素影響,其次因為機會幾乎沒有,再次就是錯誤的認識形勢,蜀漢偏安一隅尚可,想統一確實很難的。
-
5 # 小刀三國
答丨super
並不能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有致命的錯誤,只能說這份戰略規劃太過於理想化,實現的難度非常之大,簡單分析幾點吧。
隆中對
其一,“跨有荊益”和“外結孫權”之間存在著嚴重矛盾。
這兩個條件需要同時滿足的話,那就意味著孫權窩著江東六郡之地享福,這可能嗎?顯然不可能!孫權也是一個有抱負的君主,他也想奪取天下,他多次北征合肥等地,可惜未能成功。
其實孫權一方也早就把荊州視為囊中之物了,公元215年,和劉備協議白拿到了二個郡,公元219年,偷襲關羽,奪取荊州三郡。
故要想和孫權真正交好,荊州就得給他們,要想佔有荊州,就不可能擁有孫權這一真正盟友。
孫權
其二,“待天下有變”是一個很懸乎的條件。
這裡的“天下有變”是什麼意思?指的是曹魏內部出現大的變動,但是這個絕不是短時間內會發生的。當然也確實發生過,比如曹丕篡漢自立,比如曹丕去世曹睿繼位,比如高平陵之變等等大事變。
然而曹丕篡漢自立後,劉備去攻打東吳了,曹丕去世曹睿繼位時,諸葛亮一路北伐沒能成功,高平陵之變時諸葛亮早已經過世了。
曹丕
其三,“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那麼問題來了,真到了那時候上將還在嗎?
關羽在攻打襄陽、樊城的時候被孫權偷襲殺死了,張飛也在公元221年被暗殺,黃忠也早已經去世,一些重要的將領就算還在,也都年紀大了,還能撐多久呢?
另外,這份戰略規劃並沒有考慮到壽命的因素,劉備早晚要死,怎麼抓緊時間實現這些目標是很重要的。
張飛
不過,劉備集團按著這個戰略一步步發展壯大,終於佔據益州,建立國家,已經很不容易了。
回覆列表
《隆中對》真的有致命的錯誤,其致命錯誤主要有四點,請大家拍磚斧正!
其一,《隆中對》中說“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也就是說要“聯吳抗曹”,但是《隆中對》又要劉備“跨有荊、益”。那麼如何保證既佔據荊州,又能和東吳修好?這算不算最後關羽失荊州的政治因素?
其二,《隆中對》中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荊州和秦川相距千里,而兵分其二,況且還要分一部分兵力駐守老家。這是不是關羽失荊州後敗走麥城,以致戰死的戰略原因?
其三,《隆中對》中說“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主張出祁山北伐的戰略主攻方向。請問如何保證整個北伐軍的後勤供應問題?雖然小說中虛構了什麼木牛流馬,但是木牛流馬一直到今天也實現不了。這是不是益州從《隆中對》中“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變成《出師表》中“益州疲弊”的主要原因?
其四,《隆中對》中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實際上漢高祖從被封為漢王入川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川,前前後後也就幾個月時間。說“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算不算曆史沒學好?整個戰略將劉備集團困在這樣一個不勝之地,算不算一個大的失誤?待中原的曹操集團和東吳的孫權集團一旦穩定下來,劉備集團的覆亡是不是早晚的事?諸葛亮晚年不停的北伐是不是也察覺到了“時間拖的越久,蜀漢越危險”?畢竟時間是留給中原和江南的,而不是留給四川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