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軍隊是一個很奇怪的組織,很容易因為個人崇拜而成為私人軍隊。

    嶽爺爺厲害吧,金人評價岳家軍"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然而,嶽爺爺一死,岳家軍也就沒了。

    戚家軍厲害吧,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可是,戚繼光一離職,戚家軍也就消失了。

    明朝的關寧鐵騎厲害吧,是朝廷的軍隊吧。名將祖大壽忠心吧,在大淩河吃人肉都不降清。可是,在己巳之變時,當他見到老領導袁崇煥被崇禎下大獄後,馬上帶著手下關寧軍跑了。崇禎哭爹喊娘都沒用,還是袁崇煥親自寫信,祖大壽才哭著鼻子回來守北京。

    皮島是毛文龍親手建立的,經營了八九年,島上的所有人都是毛文龍的人。而且,皮島上的兵,說是正規軍,其實就是匪兵。他們不僅聽明朝的話,還和滿清做生意。這些士兵跟著毛文龍,就是因為能升官發財。現在好了,老領導被殺了,手下士兵也都散了。

    再看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罪名:殺難民假冒戰功;開設馬市,私自和外華人來往;手下冒領官職;部下效仿他強娶良家女子;盜竊人參;等等。這些罪行,下面的人也是都參與過的!雖然,現在袁崇煥為了穩住軍心,只殺了毛文龍一個人。但是,誰能保證姓袁的不會秋後算賬?皮島計程車兵也怕卸磨殺驢啊!

    所以,皮島士兵不幫明朝也是情理之中。

  • 2 # 好史不死

    導語:“邊關益無人,明亡徵決矣”這是《明史》對“己巳之變”的戰爭後果的評價。官方吐槽最為致命,關於明究竟亡在誰手,嘉靖?萬曆?甚至有人拉出來太祖朱元璋來背鍋,但肯定繞不開崇禎,繞不開這一次的“北京保衛戰”。

    (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始末

    己巳之變又稱之為後金攻明京畿之戰。顧名思義,這又是大明為後人嘖嘖稱讚的“天子守國門”的終明一朝屢見不鮮的“北京保衛戰”。1629年(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月至1630年正月,在明朝和後金兩位都剛剛登基不久的當家人之間的戰爭,不過一個是戰戰兢兢被動防禦,另一個是如狼似虎來“打家劫舍”的。

    (廣渠門之戰)

    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領號稱十萬的虎狼之師,避開明軍重兵防禦的寧遠、錦州(之前寧錦之戰吃過虧),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迂迴突入關內,像“空降兵”一樣“驚喜”的出現在離京師不遠的遵化,直逼京師。這個大驚喜可一下變成了朝廷的大驚嚇,朝廷急令各路兵馬勤王馳援。而其中的積極分子督師袁崇煥也不負眾望的成功阻後金於廣渠、德勝門外。而當時的後金把《三國演義》看成他們的戰爭寶典,幾乎統兵打仗的將領人人熟讀,而且真正做到了活學活用。在武力蠻橫進攻受挫的情況下動起了腦子,用起了再簡單不過的“反間計”,中傷“積極分子”袁崇煥,而從小就沒有安全感的崇禎皇帝無法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終中了敵人奸計,導致援軍軍心動搖,上下猜疑。總兵祖大壽(就是那個後來墳墓都被不肖子孫賣到海外的大神)憤而撂挑子,還師寧遠。皇太極也趁機像後世的日本鬼子一樣趁機夜襲盧溝橋,斬了明軍申甫以下7000人,繼而一鼓作氣擊敗軍心渙散的明援軍40000於永定門外,明總兵滿桂、孫祖壽戰死。1630年初,皇太極乘勝東進,連克數城,分兵駐守遵化、灤州、永平、遷安,後來覺得玩夠了,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再咯著牙,就自率主力班師返回都城瀋陽。

    (袁崇煥)

    而這次建奴的傾巢而出,客場作戰勢必導致大本營的空虛,作為明末遏制滿清遼東戰略要地的皮島為何無所作為,後來甚至直接導致北韓的丙子胡亂,沒有像題主疑惑的那般“圍魏救趙”,出兵搗虛呢?

    亂成一鍋粥的皮島,早就成了“皮蛋”

    皮島在明末的戰略地位意義重大,尤其是狠人遼東原總兵毛文龍駐紮在這裡後:聯絡盟邦、鞏固島鏈封鎖;吸引逃人,積極滲透,不斷蠶食。不久這裡就成了野心勃勃的皇太極問鼎中原的一顆釘子,是如鯁在喉。可後來毛帥由於對此地的軍政一把抓,權力的“春藥”讓其變得居功自傲,飛揚跋扈。自然而然就引起了各方的不滿和嫉妒。

    (毛文龍)

    後來得到崇禎重用的袁崇煥趁機提出“五年復遼”的豪言壯語,把志大才疏的崇禎忽悠的熱血沸騰。而在袁崇煥認為自己宏圖大業的路上必須清除在遼東一手遮天的毛文龍,這與敵人的想法倒是不謀而合了。在其赴任後手持尚方寶劍用計將毛文龍殺害。而這也為自己後來的凌遲處死的悲劇命運埋下了禍根。

    (明末遼東形勢圖)

    皮島作為戰略要地,毛帥在此地的意義居功至偉,而其一死,手下一批驕兵悍將,義子親信就群龍無首,難以控制了。這和北洋時期,袁世凱一死後的情況差不多。甚至很多人對朝廷產生了二心,後朝廷的政令在此也變成了“廢紙一張”。各路將領只想著儲存實力,不願成為“炮灰”。而且新任當家人袁崇煥是空降此地,踩著別人上位的,其對此地的控制力不會變成鐵桶。既然在皇太極後來繞過寧遠、錦州直逼京城,袁崇煥帶軍勤王,他們在後方也是隔岸觀火。即使想到可以趁虛而入,把建奴的老家給端了,也無將領“多此一舉”。更恐怖的是後來皮島東江軍發生了吳橋兵變,原毛文龍手下將領孔有德投降後金。未來的松錦決戰,明將洪承疇就是敗於孔有德等貳臣之手。

    己巳之變雖然沒有讓建奴攻破北京城,卻敲響了明朝的喪鐘,成為了亡國序曲。整個遼東,整個明帝國由此變得更加被動,更加回天無力。就像《明史》官方吐槽的那樣,邊關無人,任你在中樞怎麼折騰,也是紙上談兵罷了!而皮島的混亂不堪,群龍無首也成了建奴崛起的催化劑,同是更是大明的催命符!

  • 3 # 品茗讀史

    前言: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皇帝皇太極率領八旗精兵,避開明軍遼東地區的堅固的關寧錦防線,繞道蒙古,選擇明朝長城隘口的薄弱環節——龍井口和大安口,作為突破口,順利地越過長城,攻佔明朝重鎮遵化,進入京畿地區,兵鋒直指明朝的國都——北京。

    皇太極此次出兵北京,史稱“己巳之變”。這次事變對明朝末期的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成為明朝滅亡的導火索。

    就本題所問,我簡單地說說自己的個人看法:

    皮島的明軍都是毛文龍一手帶出來的,可謂是毛文龍的嫡系部隊。這支部隊對毛文龍的感情很深,軍中驍勇之士大多被毛文龍收為義子、義孫,以便加深感情,增強軍隊的凝聚力。因此,這支部隊基本上成為了毛文龍的私人軍事武裝。

    毛文龍佔據東江,坐鎮皮島,利用自己帶出的這支明軍部隊,在軍事形勢上對後金形成了很大的威脅,足以牽制後金的一切軍事行動。

    但是,由於毛文龍久在皮島,獨立自主,自己說了算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沾染了一些軍閥的跋扈作風。再加上遼東各地的逃難百姓紛紛投奔皮島而來,吃的、穿的、用的,一切都需要毛文龍來解決;而明朝後期軍餉拖欠的問題一直很嚴重。

    所以,毛文龍為了皮島軍民的生存,也大力發展海上貿易,賺錢養活大家。

    明朝的言官大家都是知道的,整天閒著沒有事兒,專門找茬攻訐朝廷大臣和邊關將領。因此,我們可以想象毛文龍會受到多少言官的攻訐,這些攻訐會對毛文龍的個人形象造成多麼大的危害。

    在此情況下,東山再起的袁崇煥來到了遼東。

    袁崇煥是文官出身,與行伍出身的毛文龍本就不是一類人;而袁崇煥一向在遼東一言九鼎,殺伐決斷,不容異議;恰好,多年來孤懸海外,堅持鬥爭的毛文龍,也在這些年養成了捨我其誰的跋扈習慣,不願受人約束。

    毛文龍的桀驁不馴,使文官出身的袁崇煥大為不滿。其實,文士出身的大臣,是最不能招惹的。由於毛文龍不願受袁崇煥的節制,於是,崇禎二年(1629年)七月裡,動了殺機的袁崇煥來到皮島,親切慰問了皮島將士們。然後,袁崇煥突然翻臉,用崇禎皇帝給他的尚方寶劍斬殺了毛文龍。

    雖然袁崇煥殺毛文龍的時候,一切進行得很順利,但他也沒敢把事情做得太絕了。

    當時,毛文龍在皮島有數萬強悍勇猛的部下將士,袁崇煥為了安撫軍心,任命毛文龍的兒子及其親信作為皮島守軍的首領,請他們傳檄全島,撫慰皮島軍民之心。

    估計袁崇煥是打算以後慢慢再收拾毛文龍的心腹親信的。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到了這年的十月份,皇太極兵出奇招,從喜峰口—遵化—薊門—通州這條路線,直逼明朝都城北京。

    事變發生之前,袁崇煥的情報工作很差勁,一點兒防範措施都沒有。得到軍報,袁崇煥也僅僅是派大將趙率教率領3000騎兵,前去增援。

    直到後來,袁崇煥得知是皇太極率後金主力大舉入侵,這才慌忙帶領遼東明軍主力,一路緊追,試圖截擊皇太極的大軍。

    在此緊急情況下,袁崇煥並沒有下令讓皮島的明軍出擊去進攻皇太極的大後方。不是袁崇煥不想,而是皮島的明軍已經軍心渙散,不堪一戰了。

    皮島明軍在失去了老領導之後,軍心極為不穩。袁崇煥害怕他們發動兵變,特意給他們增發餉銀,以安撫他們的不滿情緒。

    但是,毛文龍手下的將領們都已經對袁崇煥這位心狠手辣的督師非常害怕了,紛紛自找門路,另奔前程去了。像後來名噪一時的孔有德、耿仲明就跑到登州去發展了。

    這樣一來,走的走,散的散,皮島明軍喪失了凝聚力,根本不具備戰鬥力了。這支部隊已經人心渙散,再也指靠不上了。

    正是因為皮島明軍垮了,失去了戰鬥力,對後金不再具有威脅,皇太極率軍叩關,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這年十月,皇太極才敢於出兵,深入明朝的京畿地區,與明軍在北京城下展開了數場大戰。

    結語:袁崇煥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去殺了毛文龍,客觀上都是幫了皇太極的大忙。

    袁崇煥殺掉毛文龍,瓦解了皮島明軍,直接導致了“己巳之變”的發生。

    在“己巳之變”中,名將趙率教、滿桂戰死,袁崇煥被下獄,遼東明軍的領軍人物幾乎喪失殆盡。從此,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形勢一天不如一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撞臉又撞戲《急診科醫生》開播反響平平,王珞丹真被白百何比下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