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azyRadish

    首先要去了解清末的割地賠款條約哪些具有代表性,再做分析。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分別是打破臉面的起源《南京條約》、然後是火燒圓明園簽訂了《北京條約》、甲午海戰大敗後的《馬關條約》,最後是喪權辱國之極的《辛丑條約》。時間線貫穿了道光時期到光緒時期,不長不短,但是讓人千古遺恨。

    再做假設,不簽訂這些條約會有什麼結果呢?

    《南京條約》的簽訂是因為敗給了當時的英吉利王國,清政府已經開始為自己的盲目自大付出了代價,簽訂條約反倒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依舊是超級大國,還有談判的資本,實際上只是一個開端而已罷了。

    《北京條約》更不用講,如題所示,清政府就是不想簽訂條約的,玩弄權術,自欺欺人。還未意識到自己的危機,最終被現實打垮。

    《馬關條約》就是西方列強已經有了瓜分意識的體現,嚐到了甜頭,都要分一杯羹,清政府已經是淪為魚肉刀俎了。

    《辛丑條約》則是列強最後極致的狂歡,而清政府還天真的認為自己可以登上臺面,和平談判,實際上都是自己的錯覺罷了。

    綜上,這些條約如果清政府不簽訂,無非是兩種可能。

    1,徹底覺醒,認清形勢,放棄天朝上國的虛偽榮耀,認真發展,追上當時的西方國家,會減少一些社會之難。不過這條路基本沒有可能,清政府實在是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2,加速民間團體的活躍,導致整個國家陷入鬥爭的困局,至於結果如何,因為條件不成熟,必然會多次失敗,但是結果還是會走向慘痛的現代化。

  • 2 # 又名羅遠揚

    弱國無外交,歷來如此,其實清朝的外交官做了很多工作,如李鴻章,背個賣國賤的惡名,在日本簽約時還被暴徒槍擊,給談判帶來有利的條件,我相信後人會理解戰敗為什麼要割地賠款了。

  • 3 # 藥店不賣藥

    一: 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直到清末都有很多老百姓對於清朝沒有認同感,就連八國聯軍侵華了還有好多老闆姓看熱鬧,甚至還有幫助聯軍帶路的和幫助聯軍運送物資的,可見如果慈禧拒絕割地賠款,那她也號召不動這些百姓抵禦侵略,等待清朝的也只有失敗後被列強瓜分。

    二:清朝末年依舊處於封建主義社會,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裡,皇帝和多數大臣不瞭解外部的世界和時代的變化。而當時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經濟發達,科技進步,社會生產力極速提高。

    三: 清末軍隊裡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反觀西方列強,裝備精良,武器多樣,觀念先進,戰術概念強,作戰效率極高。

    四: 清朝實際統治者慈禧軟弱無能,害怕失去統治者地位。曾經借用義和團抵抗洋人,但是洋人以幫助清朝廷為名,鎮壓義和團,侵略北京,立馬割地賠款。

    五: 經濟落後,小農經濟嚴重,鴉片腐蝕人數較多,全國人民普遍貧窮,無法形成有效的作戰力。

    由上可見,如果不像列強割地賠款,奮起反抗,很大機率清政府會消失,中國會由列強瓜分,中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 4 # 石律師的法律科普

    正是因為實在打不過,才不得不去投降,不得不割地賠款。

    要知道,戰爭是極其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而中國地大物博,不是任何一個列強能夠一口吃下的。列強要求割地賠款就是為了補給戰爭的損耗。看似割地賠款後列強暫時中止了侵略,但實際上是為了獲得源源不斷的戰爭資本,從而進一步侵略中國,實乃以戰養戰。

    如果不割地賠款,實力稍弱的小國可能會因為戰爭損耗過大,並且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而放緩侵略的步伐。但對於實力較強的列強而言,這隻會加快他們侵略的程序,因為他們要更多地佔領土地,從而掠奪更多的金錢和資源,以支援他們進一步的侵略。

    清末的制度,科技,文化,思想等全方位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清庭的覆滅也是不可阻擋的一股歷史洪流。不過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也正是因為清庭的衰落才最終誕生我們偉大的新中國,才有可能在建國七十年後就走上了偉大復興的新徵程。

    歷史洪流不可阻擋,順者昌,逆者亡。自強不息,砥礪奮鬥!

  • 5 # 房產專家大兵哥

    清廷如果不向列強割地賠款會怎樣?真希望歷史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假設一下。

    簡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建立的大一統政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後期,吏治腐敗,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腐朽的清廷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傀儡,中華民族最最恥辱的歷史由此開始。

    看看清廷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中英 廣州和約 1841年5月27日

    中英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

    中英 南京條約 補充條款 1843年7月22日

    中英虎門條約 1843年10月8日

    中美望廈條約 1844年7月3日

    中法黃埔條約 1844年10月24日

    中俄瑗琿條約奕山 1858年5月28日

    中俄天津條約桂良 1858年6月13日

    中美 天津條約 1858年6月18日

    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

    中法 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5日

    中俄 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4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 1864年7月10日

    中美 增續條約 1868年7月28日

    中英 新修條約 1869年10月23日

    中日 修好條約 1871年8月13日

    中日 北京條約 1874年10月31日

    中英煙臺 1876年9月13日

    中俄里瓦幾亞條約 1879年10月2日

    中俄 伊黎條約 1881年2月24日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1884年5月11日

    中日 天津條約 1885年4月18日

    中法 新約 1885年6月9日

    中葡 北京條約 1887年12月1日

    中英 印藏條約 1890年3月17日

    中美 華工條約 1894年3月7日

    中日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7日

    中日 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

    中俄 密約 李鴻章 1896年6月3日

    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1896年3月6日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條約 1898年6月9日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7日

    中英 續定印藏條約 1904年9月7日

    中日 會議[滿州善後條約]1905年12月22日。

    這些條約實在令人震驚!每一條都深深烙印在中國人民的心裡。已經沒有比這更壞的了!如果當時清廷能奮起反抗會有兩種結果出現:1:全國軍民團結一心,在列強第一次壓迫時就勇於反抗,拿出視死如歸的魄力。或許列強就不敢這麼肆無忌憚,因為他們也要掂量掂量值不值。他們正是看到了清廷的懦弱才敢毫無顧忌。這樣以來或許就沒有後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2:列強發現中國上下軍民一心,但他們仍然強行入侵。或許當時的國力不足以抵抗,但列強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清廷會滅亡,但中華民族不會滅亡,全國各地會到處興起抵抗運動。最終,中國人民仍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 6 # 使目以待

    1.經濟上,清朝後期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樣,地主階級所有制仍然是清王朝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社會財富都集中到貴族、官僚、地主階級手裡,只到鴉片戰爭前,小農、家庭手工業仍然佔有統治地位。

    2.政治上,腐敗成風。統治者飽食終日,不思進取,不解民眾之苦,各級官吏貪贓王法,中飽私囊。

    3.軍事上,軍力衰敗,軍備廢弛。軍官養尊處優,士兵賭博抽菸,失去保衛管家能力。文官愛錢而惜死,武官惜死二愛錢。

    4.文化上,實行專治主義。滿清政府為維持統治,激勵提倡程朱理學,消滅反抗情緒,強化精神統治,大興文字獄,禁錮了整個社會思想。

    5.實行閉關鎖國。控制對外貿易,對國外先進文化加緊控制,拒絕一切改革,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盲目自大。

    所以,當清王朝國勢日衰的時候,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起來,他們率先完成了產業革命,不斷擴大資本原始積累,擴大國外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尋求新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不斷開拓新的殖民地,殖民亞洲各國,入侵中國是必然局勢,列強扶植代理人 瓜分中國,攫取資源和財富是他們的野心。

  • 7 # 輕吟古風

       如果不給錢那還用說嗎?那只有打了,打的結果很有可能清政府就滅亡了,這好比是路遇搶劫要錢還是要命,大多數人當然都會選擇破財消災了。

      尤其是當時的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縱橫四海所向無敵。如果沒有在中國撈到應有的利益,又怎會善罷甘休。但以英國為首的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心裡也明白。中國領土廣闊,民風彪悍,如果硬要吞併的話,恐怕也會消化不良。從歷史上看就知道了,現在侵我中華的外族就兩個下場,一是最終被狼狽不堪的打跑了,二是被強大的中華文明所同化了。

       從另一方面講,如果列強們打垮了清政府。若新上臺的政府更加有民族主義的傾向,更難控制,還不如保留清政府好擺弄呢。這也就是諸列強接受清政府割地賠款的原因。這就是好比養一隻羊是慢慢擠羊奶好呢,還是一次性殺了吃羊肉好呢?顯然,誰不願意毫無風險的坐收紅利呢?。

  • 8 # 遙遠的救世主櫻花

    不割地賠款結局會更好,因為中華大地不懼任何人來正面開戰,但卻很怕蠶食,八國聯軍也好日本也好我們齊全國之力從沒輸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燒烤怎麼烤才能烤出食物本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