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口l大魚講史
-
2 # 百舸爭流莫等閒
所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一個人是無法去對抗一個國家,“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
當時的清王朝閉目塞聽,非常愚昧,與日作戰是整個國家的事情,結果卻成了北洋水師與在朝鮮陸軍的事情,其他力量都沒有支援!
整個社會一盤散沙,麻木不已,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和國運的改變關係到每個人!而同時代的日本卻發了狠心做列強不做魚肉,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前面,準備非常充足。因此,在戰爭發生之前,就註定了敗局,不能把戰敗的責任僅僅歸咎於北洋水師或陸軍!
-
3 # 葉飄刀
有直接決定性的關係
為什麼提及甲午,首先提到的就是海戰,提到的就是北洋水師,就因為北洋水師在海戰中的覆滅,其實也就決定了甲午戰爭的整個走勢與最終的結果。讓我們來看看,北洋水師覆滅對甲午整個戰局的影響。
首先,要明白一點,甲午戰爭的爆發,是在朝鮮開打的。注意當時的清軍陸軍主力在朝鮮,遠離本土作戰,那麼後勤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北朝鮮的交通之不便利,從抗美援朝就可以看出,當時清朝可沒有抗美援朝時期的鐵路,汽車運輸,所以幾乎所有的後勤補給都依賴海運。事實上,大東海海戰爆發正是北洋水師在掩護向朝鮮運送援兵的運兵船,遭遇日本聯合艦隊從而爆發的。也就是說,北洋艦隊的潰敗,使得在朝清軍主力陷入了彈盡援絕的境地,補給線幾乎給掐斷,被截斷糧道是什麼下場,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都知道。
其次,日本也是對外作戰,實際上甲午戰爭的時候,由於大規模對外用兵,日本的後勤補給也相當的吃力,甚至出現了海陸軍爭船運補給的事件。出征軍隊的彈藥,等等物資都需要補給。而這都需要透過從日本透過船海運過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設北洋水師勝了,奪得了制海權,那麼朝鮮甚至侵入中國的日軍,都將反過來被切斷補給線路,軍隊越大越少,子彈越大越少。覆滅只是早晚的事情,哪怕北洋水師沒贏,只要北洋水師沒有全軍覆沒,還在這片水域遊弋,雙方互相獵殺對方的補給船,也能給日本的補給帶來巨大的問題,大大影響日本陸軍的推進和戰略安排。
所以,北洋水師的覆滅,使得日本掌握你制海權,從而獲得了完全的戰略主動,從此,日本軍隊補給線將再無危險,日本軍隊可以想打就打,想撤就撤,甚至可以在各地登陸作戰,獲得了完全的戰略主動。
-
4 # 十二月臺階
北洋海軍的覆滅跟陸軍作戰不利有很大關係,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一、 陸軍作戰不利,旅順被日軍攻佔
北洋海軍主要有威海衛和旅順兩大基地,旅順是北洋海軍的維護、修理基地,威海衛則成為北洋水師的永久駐泊地。甲午海戰後北洋艦隊所有主力艦均受重創,損傷最為嚴重的是“來遠”號。這艘裝甲巡洋艦,上層甲板及軍官艙木製部分全部燒光,甲板盡毀,鋼樑暴露鋼鐵變形,整艘軍艦隻剩下骨架,得益於冰心父親——駕駛二副謝葆璋等率領下,全艦官兵奮力救火。艦身水線以上部分雖經烈焰熊熊,但機艙內機器仍運轉如常,居然還能不需拖帶自航返回。丁汝昌先讓“來遠”進入船塢修理。
由於陸軍作戰不利,戰火從朝鮮蔓延至中國境內,日軍進入中國後延遼東半島南下直插旅順。駐守旅順的清軍,總兵力為14700人。清軍兵力雖多,但諸軍互不聯絡,均無固守的信心。各統領互不隸屬,各行其是。雖然臨戰前公推薑桂題為總督,但他戰守無策,一味告援,不能改變諸軍相互觀望坐視的局面。中國軍隊基本一觸即潰,各路守軍很快就四處逃散,人心惶惶之下,旅順船塢的工人、技術人員也跟著逃散,倖存的北洋軍艦維修工作相當艱鉅,迫於時局,重傷的“來遠”只是草草修補後就又再度投入了作戰行動。來遠艦尚且如此,其他軍艦狀況可想而知了。旅順的丟失使北洋海軍的軍艦得不到及時修復,極大地影響了海軍的戰鬥力。
二、 威海衛陸軍據點的丟失,使得原本拱衛海軍的岸防重炮成為了北洋海軍的巨大威脅
威海衛海軍基地建成後,陸地的上的拱衛炮臺也開始日益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座炮臺就是南幫炮臺和摩天嶺炮臺,同時在劉公島上駐紮北洋護軍。威海衛之戰前夕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二十六艘。協同陸上的炮臺,防衛力量看似可觀。實際上也是漏洞百出,首先炮臺上的陸軍人數過少,炮臺之外的陸軍大多歸屬於山東巡撫李秉恆。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北洋海軍的關係也與之也不是很融洽。甚至關鍵時刻相互掣肘。
日軍在大山岩大將指揮下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鬚島登陸,同時日聯合艦隊第1游擊隊在登州實行炮擊,李秉衡的軍隊無法預判日軍的登陸地點,只好分兵把口,被日軍輕易突破,榮成灣,23日,日軍在榮成全部登陸完畢。1895年1月2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幫炮臺。駐守南幫炮臺的清軍僅六營三千人。由於兵力懸殊,南幫炮臺終被日軍攻佔。營官周家恩守衛摩天嶺陣地也因兵力懸殊最終失守,摩天嶺炮臺失守後,北洋海軍即向炮臺開炮,日軍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被來遠艦炮炮彈打死,這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中陣亡的最高級別指揮官。
2月3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威海陸地悉數被日本佔據,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薩鎮冰則堅守日島。陸上炮臺丟失後,日軍調轉炮口,轟擊北洋海軍艦船,北洋海軍艦船深受其害,在日軍海陸夾攻下,北洋海軍徹底失去翻盤機會。丁汝昌不肯坐以待斃,派水兵和海軍陸戰隊登入作戰,摧毀威脅北洋海軍的岸防重炮。日本陸軍炮轟北洋艦隊的同時,日本聯合艦隊也向劉公島發起攻擊,北洋海軍奮勇作戰多次擊退敵軍。日軍不能速勝,就派魚雷艇偷襲,北洋海軍主力艦如來遠、定遠等相繼被魚雷擊中擱淺沉沒,北洋海軍賴以堅守支撐的資本喪失殆盡。
三、李鴻章派出的援軍指揮不暢進度遲緩
劉公島形勢日益嚴峻,丁汝昌日夜發電報給李鴻章,請求援助,但是組織的援軍不是李鴻章的嫡系,排程不靈且進度遲緩,遲遲不去援助威海衛,北洋海軍自受困至滅亡未得任何陸軍援助。近在咫尺的山東巡撫李秉衡2月9日移兵至黃縣,12日退駐萊州。他告訴丁汝昌自己已移扎萊州,防威海之兵亦徑退萊州。不久威海失,北洋水師覆滅。北洋海軍的覆滅與李秉衡“目擊劉公島危急,不克救援”有密切關係。外國觀戰記者肯寧鹹在論述劉公島失守的原因時,認為“本省巡撫(李秉衡)既按兵不動”,不“應約發援兵”是重要原因。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遭丁汝昌拒絕。5日凌晨,旗艦定遠艦中雷擱淺,仍做“水炮臺”使用。10日,定遠彈藥告罄,劉步蟾自殺。11日,丁汝昌在洋員和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昞等主降將領的脅迫下,拒降自殺。洋員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鎮遠管帶楊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楊用霖最終自殺。12日,由美籍洋員浩威起草投降書,偽託丁汝昌的名義,派廣丙管帶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艦。14日,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規定將威海衛港內艦隻、劉公島炮臺及島上所有軍械物資,悉數交給日軍。1895年2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
5 # 夢溪夜話
訣定一場戰役勝負的制約因素除了人員、裝備、氣候等天利以外,還和參戰方計程車氣、協同、情報等因素有關。晚清政府的陸軍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卻輸在武器裝備和指揮水平的不對等上。而海軍的裝備水平和當時的海軍裝備基本屬於同等水平,士兵計程車氣也沒有問題,輸是輸在了官僚體制下的指揮能力和情報系統存在問題上。一個軍隊在一個時期有些建設短板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多項短板糾集起來形成的危害就會嚴重削弱部隊的長項,甚至就絕定了一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
6 # 碧波潭的小奔
毫無關係,一是當時的領導者奢靡之風亂花錢導致彈藥不足,武器裝備無更新,再一是戰艦的專業人才稀缺,指揮混亂,在炮彈不足的情況下還讓戰艦出擊,毫無章法可言。儲存實力才是王道。
-
7 # 不沉的經遠
題主說的沒錯,北洋水師覆沒的直接原因就是清軍無法阻擋日軍的攻勢。
在黃海海戰以後,北洋水師損失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巡洋艦,其他軍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遲遲得不到修理,加上的彈藥不足,因此實力大損,失去了和日本海軍決戰海上的能力。
不過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鐵甲艦依然還在,加上其他軍艦,對日本還能構成一些威脅。因此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在旅順、威海衛之間巡遊,起威懾日本海軍的作用。
而日本此時雖然在陸地戰場上也連續擊敗清軍,奪取了海城、鳳凰城等地,進展順利。但是因為中國國土遼闊,日軍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為此日本製訂了在北京附近登陸,直接攻擊北京的作戰計劃,以逼迫清政府投降。
這個計劃最大的障礙就是北洋水師。日本的作戰計劃需要調動約10萬部隊,人員、物資運輸量巨大。日本國內商船數量有限,運輸任務繁重。北洋水師的兩個基地旅順、威海衛正好卡在渤海灣入口。如果北洋水師以此為基地襲擾日本的海上運輸線,那麼日本海軍將疲於奔命,難以應對。
很明顯日本要在攻擊北京前首先需要奪取旅順、威海衛。而這個兩個地方是海防重地,有著眾多的海岸炮臺,日本海軍無力從海上將其摧毀,只能從陸上發起進攻。所以日本陸軍隨即在花園口、榮成登陸,從陸路進攻旅順和威海衛。
事實證明陸戰清軍確實不行,旅順、威海衛兩個海防要塞在面對日軍陸上攻擊時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沿途和要塞守軍一觸即潰。日軍輕易地奪取了旅順、威海衛,北洋水師被日本海陸軍包圍在了劉公島上。
諷刺的是北洋水師堅守劉公島10天,山東數萬清軍居然沒有人來嘗試過救援。丁汝昌派人出去求救,得到的回信卻是沒有援兵。這導致了劉公島上守軍軍心渙散,最終丁汝昌自殺殉國,島上守軍向日本投降,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很明顯,如果清軍守住了旅順、威海衛,或者是在劉公島保衛戰期間派兵增援,那麼北洋水師完全可以堅持下來,給日本製造更大的麻煩。可惜稻草人一樣的清軍實在難以承擔如此重任,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就不奇怪了。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以我的想法來回答一下,不足的地方還望嘴下留情。[祈禱][祈禱][周冬雨的凝視]
現在作戰講究海陸空同時作戰,近代中國最大的一次海陸(當時沒空軍)作戰就是中日甲午戰爭。海上時北洋艦隊pk日本海軍,陸地是清綠營軍pk日本陸軍。甲午陸海作戰基本上是同事間進行的。
海戰方面北洋艦隊全軍覆滅,陸戰方面清軍從日軍入侵朝鮮開始到瀋陽戰役結束,可以說打的很頑強,但都是節節敗退。
由於清朝陸軍的失利,日軍佔領中國沿海各處海防,海防炮臺調轉炮口轟擊戰敗後的北洋艦隊,導致北洋水師殘留艦船被毀或是被俘,北洋艦隊將領全部殉國。陸軍的戰敗讓北洋水師的後方暴露無疑。讓日軍圍而殲之。光是海戰的失敗不一定是甲午戰爭的失敗,陸戰和海戰的失敗才是甲午戰爭中國的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