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圖遊天下
-
2 # 中醫全科孟大夫
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忙碌,關鍵是人情淡漠,情比紙薄,但是也有大學的每年同學聚會都會聚首的,因為聚會的人群不同,接受的資訊也不同,有時一次同學聚會可能成就你多年的事業。
-
3 # 緣覺文玩
上有老下有小,996或者兩班倒,不是在加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有點時間陪陪家人,還聚會?不可能的。除非到退休年紀還差不多。
-
4 # 沉默8898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現在的同學聚會,來的人越來越少了。剛畢業的時候,邀請的同學大部分都會到,過個幾年再聚會的時候,人數就會少上十幾個。等到十年左右,可能只有一半人會來赴約。那些不能赴約的同學都說很忙,這裡固然有成家立業的原因耽誤了,不過,忙碌也只是個藉口。這五種原因,才是同學聚會來的人越來越少的緣故。
一、混得不好怕丟臉
dede有的同學一畢業就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同學家庭背景很好,根本就不需要工作,有些同學家境很一般,只能到小公司裡辛苦打拼。辛苦好多年,還不如別人的出身,眼見年齡越來越大,混的很是一般,自然就沒有心思來參加同學聚會了。要是別人問起工資待遇會覺得很尷尬,同學們都是拿著上萬的月薪,自己5000塊的工資根本說不出口,乾脆就別來了吧,免得丟人現眼。
二、沒有優勢不敢來
同學們有混得好的也有混的差的,混得好的現在已經成了公司的領導,混的差的還在小單位裡辛苦的跑業務。不過,多數人都是中間者,談不上混的多麼有出息,也談不上多麼的落魄。你來了,不會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也不會讓人嘲笑。不少同學總覺得這樣子太過平凡,想要在同學聚會上出風頭,不等到買房買車,他是不會過來的。
三、不想被人利用
一般來說,混得好的同學都很願意參加聚會,可以讓大家都知道自己衣錦還鄉,虛榮心得到滿足。不過,也有少部分的混得好的同學也不敢來參加聚會。這類人一般在企業職位比較高,掌握著豐富的人脈資源,每天都有人求他辦事。如果來參加同學聚會,難免會有同學來求助。拒絕別人會顯得傲慢,不拒絕又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那麼只好推說自己忙,儘量不過來參加聚會。
四、同學感情淡薄
學生時代,對於多數人都是美好的回憶,那時候有最純真的愛情,最可靠的友誼,以及最美好的時光。不過,也有少部分人,並不懷念學生時代。可能是小時候老是被人欺負,很早就輟學了,對同學並沒有多深的感情。不論他混得好或者不好,這些年都是獨自在外打拼,早已習慣了離群索居的生活。對於這類邀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壓根就不想和曾經的同學見面。
五、不想見到某個人
既然是同學聚會,就不可能只邀請一個人,誰也不會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會過來,來的人裡究竟有沒有你的前任。與其在同學會上,大家尷尬的見面,觸景生情想起那些傷感的回憶。還不如彼此都不要見面,做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反正同學也可以在網上聯絡,未必非要見面才好。因為這個原因,許多同學聚會都會少掉好多人,昔日的情侶都不願意再參加,還有哪些關係緊張的同學也是這樣
-
5 # 赤壁夢荻兒
承蒙邀請,畢業好像一條分割線,大家各奔東西,很多年幾乎連面都見不到。偶爾舉辦同學聚會,聯絡聯絡感情,起初去的人還挺多,漸漸地,大家都開始找起了藉口。於是去參加聚會的人變得越來越少,很多時候會讓組織的人覺得沒有什麼意思。至於有很多人不來,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當同學們走出校門以後逐漸也就會變得不再單純了。社會大環境的薰陶下,人多多少少為了生存都會帶上虛偽的面具。所以在面對同學時,為了炫耀常常會把自己平淡的生活,說的天花亂墜。虛偽的吹噓,互相進行比較,會讓人覺得一切都很假。不想再聽到這些,覺得參加沒有任何意義。再就是覺得自己生活過得不好,所以不願意去參加同學會。現在同學會都有一種攀比的風氣,比比誰過得好,比比誰更有錢,這個時候混得不好的同學,沒有臉面去參加同學聚會。本來經濟情況就很差,面對同學問題的時候,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還不如不去。現在同學聚會失去原有意義,所以聚會的人越來越少。
-
6 # 我媽媽的姑娘的姑娘
不願面對曾經的自己,不願展示現在的自己。
剛剛好就是那個不太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人,算算時間從學校畢業都是十一二年了,我一次同學聚會都沒有參加過,在同學群裡也是個隱形人,當然這幾年群裡本身也很冷清。
去參加同學會無外乎兩個主題,回憶回憶當初的校園生活,說道說道現在的生活。我的校園生活沒有什麼特別,什麼都很平庸,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老師不會過多的關注,同學不會過多討論,所以對於我來說同學會沒有什麼意義。甚至都怕大家不記得我了。而現在的我雖然感覺自己是幸福的快樂的,但也沒有什麼大成就,去了又怕沒什麼聊的。
回覆列表
大學畢業十多年了,從沒有參加過同學聚會,當然小範圍的三五個人的聚會是常有的。我為什麼不願意參加大學聚會?可能最常見的答案是我混得沒有比人好,不願意去被人地看幾眼。但更多的不是這個原因。
第一,一起上學的時候就和很多人說不到一起。沒有哪個人厲害到和全班幾十號人都能打成一片,友情深厚。在上學期間,即便是在小學初中階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單純,那時候能常在一起討論女生、上自習、討論問題、吃飯、看片的就那麼幾個人,這些人可以說是一生的摯友,畢業了無論走到哪裡,都是說聚就聚的。那麼其餘多數同學真的就是點頭之交,上學時沒怎麼深交,畢業了應該是越來越淡了,甚至一直都不聯絡,更別說那些因為某個女生打到一起的男生,後面還有什麼聚的理由。所以同學聚會的意義不大,只不過就是看看誰臉上多了幾道褶子。
第二,社會發展到現在,多數人都是逐利派。如果同學聚會能相互帶來資源,那還算是有意義的。但大學畢業十年二十年,每個人基本都有自己固定的資源,或者說在各自領域已小有突破,也沒有尋找資源的必要了(當然有些互相能幫忙的同學可能早已經在一起,也沒必要在同學會上再去溝通)。
第三,一些因為同學聚會而產生的新聞阻礙了人們參加同學會。同學聚會總是會有些故事的,因為在上學期間就有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是美好的,有些是難以啟齒的。同學聚會的時候,往往會回憶起一起上學的時候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最後能走到一起的畢竟是少數,在同學會上往往會被同學們回憶起來,如果當事人雙方都過得好的話還罷了,有一方如果不如意,就會藉著酒精犯下難以饒恕的錯誤。另外,還有些以前有矛盾的同學,可能也會在同學聚會的時候提起舊事,輕則斗酒,重則大打出手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現在的同學會都幾乎成了這些事的代名詞,導致很多人因為家庭反對而不願參加。
第四,現在的人對社交的願望不是那麼特別強烈。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所以,有些人就不願在哪種很多人聚在一起的場合中出現。
第五,華人的最大毛病就是愛吹牛。目測發現,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有人愛吹牛,說自己如何如何,其他人真的沒必要去聽別人吹牛,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