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笑歌呀呀呀

    我們知道胃癌現在的發病率、發現率都是非常高的,那麼胃癌的發病因素,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可以叫病因。

    但是反過來說,那不成立,並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那個比例還是很低的。

    那平常我們要注重查體,就是體檢,如果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尤其是感染率比較高的,感染程度比較高的病人最好是規律的根除,有的病人耐藥,就是幾次根除效果都不好,那我們可以暫時不根除,但你一定要經常做胃鏡隨訪,儘早的發現一些可疑的病灶,然後儘早的進行治療。

  • 2 # 正德中醫課堂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常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感染後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的關係,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類生物致癌因子

  • 3 # 小梅子一家的vlog

    本次回答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後,患有胃癌的發病率就會增加,最常見的是繼發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之後,導致的消化性潰瘍。病人有明顯的上腹疼痛、腹脹、燒灼感,也會出現腹瀉、食慾下降,需要系統的進行治療,包括應用保護胃腸道黏膜,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同時,也應該給予廣譜的抗炎藥,常用的有阿莫西林、甲硝唑以及奧美拉唑、膠體果膠鉍等。定期進行胃鏡複查,因為很多消化性潰瘍的病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

  • 4 # 花開半夏在錦年

    我和我老公一直都有幽門螺旋桿菌,但是一直都沒有表現出來,直到他有一天覺得胃不舒服去做胃鏡,然後醫生建議他去檢測一下幽門螺旋桿菌,後來我也去檢測了我也是陽性!但是我一直都沒有表現出來醫生給我們看了要不來殺菌大概要吃十五天,他吃了之後感覺胃舒服多了,有明顯的改善,而我吃了之後就感覺越來越不舒服,後來我就停藥了。我也諮詢過很多在醫院的醫生,他們說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幽門螺旋桿菌。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病,但是得胃癌的這個機率並不是很高,只要好好的注意,絕大部分問題是不大的。平時多注意鍛鍊,吃一些比較暖和的,暖胃的食物,就沒事了,不要有太大的負擔,心態也很重要!

  • 5 # 小豆叫囂

    1.Hp感染患者中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Hp相關性消化不良,1% 發生胃惡性腫瘤。

    2.Hp感染者均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的發生和發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Hp感染在腸型胃癌發生中起關鍵作用。

    3.目前認為Hp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有力的證據凸顯出絕大部分胃癌患者是發生在Hp感染率最高的地區;約90%非賁門部胃癌發生與Hp感染有關;環境因素在胃癌發生中的總體作用弱於Hp感染;遺傳因素在1%-3%的遺傳性瀰漫性胃癌發生中起決定作用;眾多證據表明,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風險。

    4.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或症狀缺乏特異性,內鏡檢查是篩查早癌的主要方法; 根除Hp可降低胃癌發生率,尤其是早期根除;有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發生的高風險因素;糾正不良因素(高鹽、吸菸等)和增加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也很重要。

  • 6 # 飛花逐葉3

    會。我看過電視上一家三口都得了胃癌

    後來的檢查結果是,其中一個先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他門家沒當回事,吃飯還和以前一樣沒隔開。好在都是早期,還可以救治

    所以,有幽門螺桿菌的朋友應該早治早斷根,還注意不要傳給別人,特別吃的方面

  • 7 # 乳腺男醫生駱成玉

    大多數胃癌的原因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這需要我們格外的注意。但是並不是說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那麼,胃癌到底是怎麼回事,又該如何正確的科學的面對呢?

    一、關於胃癌,這些你得知道

    首先,大多數的胃癌的原因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可能”,而不是“一定”,也不是說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患胃癌。

    其次,胃癌的症狀其實並不明顯。但是隱約的腹部不適、體重下降以及乏力等是胃癌的典型症狀。

    其三,胃癌最好的診斷方法是內窺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鏡。

    再有,胃癌的生存率較低,癌症很可能早期轉移。

    手術可以消除腫瘤或減輕症狀。

    二、胃癌病因及危險因素

    胃腺癌常始發於胃壁炎性部位,但現在很多專家相信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多數胃癌的病因。這需要引起大眾的注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防範。

    胃息肉可能演變為癌,如果發現應該予以切除。如果息肉中含腺體細胞、直徑超過2釐米或多發息肉,均可能癌變。

    某些飲食因素曾被認為在胃癌發生中起一定作用,包括攝入高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攝入作為食品防腐而使用的硝酸鹽,或者水果蔬菜攝入不足等。但是這些說法其實至今尚未完全證明。

    三、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得胃癌嗎?

    根據一些調查發現,大約超過70%的人都帶有幽門螺桿菌。一些所謂的科普文章中對幽門螺桿菌的危害以及與胃癌的關係過度的解讀,導致引起大眾的恐慌。

    其實,我們應該理性的認識幽門螺桿菌這種病菌。雖然說胃癌有很大情況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但並不意味著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一定就會患胃癌。

    單純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胃癌的機率微乎其微,胃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包括基因、環境等相互作用的不良後果。

    所以,不要把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劃等號。

  • 8 # 王澤民

    你好,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是沒有必然聯絡的。

    幽門螺旋桿菌是存在於胃部的一種螺旋狀細菌,具有很強的活性與生殖能力,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

    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能抵禦經口而入的千百種微生物的侵襲,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但後來才發現,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突破這堡壘屋頂的唯一元兇。據統計,中國的感染者超過了50%。

    目前已知的是幽門螺桿菌是導致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元兇。也就是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以上一些列疾病,這些疾病的深入發展有機率會發展成胃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導致胃癌,但胃癌患者90%會查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所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建議及時治療,同時如果是沒有分餐習慣的家庭,家庭成員也可以查一查,避免交叉感染。

  • 9 # 辛木茜育兒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完全對。

    幽門螺旋桿菌作為胃病的第一“殺手”,這獲得了廣泛的科學認同。就連現在的體檢專案也將其列入其中,這也表示人們很重視。因為咱們華人的飲食習慣是“大鍋飯”和集體用餐,傳染的機率太高,一個家庭中一個有,全家都會有。

    得了胃病與胃癌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胃病≠胃癌。得了胃病會有更大的機會得胃癌。因為癌變的過程需要長期的致癌物的刺激,這種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一組資料:

    幽門螺桿菌感染,80%以上都僅僅是胃炎,其中有10%到15%可能會產生消化性潰瘍,也就1%到3%的患者可能產生胃癌。所以請不要過度恐慌,多吃幽門螺旋桿菌的益生菌,可以做好預防和治療。目前國內比較出色的是羅伊氏乳桿菌。

  • 10 # 孟克20

    這個沒有關係還沒有明確的確定,很多人攜帶幽門螺桿菌但且不帶來不適感。但是有胃炎或潰瘍時醫生還是建議治幽門螺旋桿菌的

  • 11 # 使用者1525712216930781

    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導致胃部疾病,胃潰瘍癌變的機率是百分之一。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並出現胃部疾病的症狀,建議先殺菌,然後對症治療。

  • 12 # 仁醫劉郎YC

    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有可能會導致胃癌。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是碳14呼吸試驗。那對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一般是以抗生素為主,附加抑酸劑或質子泵抑制劑,也可附加一些胃黏膜保護劑。具體詳見影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找物件,大家有啥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