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馬侃詩文
-
2 # 讀點快訊
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都會被其中的某個人物給吸引到,畢竟那個時代實在太多英雄,太多傳奇,即使過了那麼多年,我們再回頭去看那個時代也一樣會覺得熱血沸騰!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關羽。
關羽一生太多傳奇,他曾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誓言匡扶漢室,也曾在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的時候溫酒斬華雄,大戰呂布,他還在積聚曹操麾下的時候斬顏良文丑使袁紹無大將,在找到他的兄長劉備之後,又毅然決然騎著赤兔馬過五關斬六將,投奔劉備懷抱。
在替劉備駐守荊州的時候,一邊是孫權的東吳勢力對荊州虎視眈眈,另一邊曹操還時刻盯著荊州準備找機會奪回荊州,而荊州的大後方劉備還正在收東川西川,根基未穩,在這個關鍵時刻,鳳雛龐統身死,劉備召諸葛亮去幫助劉備,荊州的重任就落在關羽一人身上。
之後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逼得曹操想要遷都以避其鋒芒,這是何等的震懾天下。儘管最後敗走麥城,也是寧死不屈,這方是大英雄大豪傑。
-
3 # 陳翔久點半
大多數看《三國演義》的人,可能都大多數人都會被劉關張,呂布,諸葛亮所吸引,大多數人也都是衝著這些人去看三國,也有多數人看到關羽敗走麥城被殺,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而傷心不已,而我個人比較卻喜歡郭嘉這個人物,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智謀卻和臥龍鳳雛不相上下。
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謀士之一。史書上稱郭嘉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世人則稱他為“鬼才”。
近看易中天的《品三國(上)》對郭嘉作了大致的分析,看來此公亦是諸葛之流的人物,謀略過人,更兼人品非凡。
終郭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助曹操消除了二袁及呂布三大勁敵,奠定了北方統一的基礎。三國演義雖在第三十回方才寫到官渡之戰,而郭嘉在第十八回即以十勝十敗之言預言了袁紹的滅亡。
其實,曹操此後幾哭郭嘉,當肇基於第十八回。有些十勝十敗,其餘均可不論,而可將郭嘉視為三國演義中一流的謀士。十勝十敗表明郭嘉是個戰略家,而攻下邳、攻烏桓、定遼東,又分明是位戰術家。其情其景,不僅令人心馳神往。
而英年早逝,大概也屬天妒英才,命數如此,夫復何言。曹操失一郭嘉而劉備得一孔明,也許天意憐漢吧,也或者是漢雖然氣數將近,但還不至於絕。試想郭嘉在日,曹操意氣風發,真個是旌麾所指,所向披靡。而一旦郭嘉歸去,曹操即有赤壁之痛,一統局面立成三足之勢。難怪曹氏想起奉孝會大慟,我觀至此,也不禁大慟。
而最令我感動的是郭嘉之人品,其參與曹氏之謀均為陽謀,非如司馬懿之流,純以陰謀為體。如果郭嘉如荀昱,則劉備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更不可能依孔明而成大業。而郭嘉未亡,則赤壁之戰也許成官渡第二,至少也不至於如此慘敗。當然,我們也許看不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歷史總會留給人許許多多的缺憾,也不容我們假設。
總體上講,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描寫,當以郭嘉之死分野。在此之前的曹操雖偶露奸雄面目,但總體來講仍是英雄面目居多。而郭嘉之後的曹操,幾乎盡顯奸雄之猙獰。即使在郭嘉未亡之時,其實,在羅氏筆下,曹營中人唯郭嘉幾為孔明之於劉營。在羅氏筆下,郭嘉既是智者,為曹操謀而盡忠,人品高尚,幾乎沒有缺陷。其實將後人褒獎諸葛之語狀郭嘉,幾乎完全可以成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甚至死而未已,臨死遺計,徹底剷除袁氏遺脈,使北方完全統一於曹操手下。
-
4 # 北三縣小趙
我看了好幾次,"三顧茅蘆"和"舌戰群儒"寫得相對比較精彩,但是從文學角度來說,”三顧茅蘆”寫得比較有懸念,引人入勝.
-
5 # 墨香咿客
時勢造英雄!劇情很不錯,其中比較喜歡周瑜的舞劍歌 壯士處事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更有曹操短歌行等詞句,實在是膾炙人口
-
6 # 中行偃1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在《三國演義》中,既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又沉澱著廣大、深沉的民間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同時也是一部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作者的創作目的是描繪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其間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意圖十分鮮明。
作者以寫實的態度,比較客觀、完整地展現了這百餘年的歷史過程,其中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啟示,因此具有極大的魅力。
對於戰爭的多樣化、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戰爭的勝負繫於智謀、著重寫人,不著重寫戰爭過程等等;詳寫佔得上風者,略寫位處下風者;詳寫將勝者,略寫將敗者。通過幾場交鋒,逐步將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來。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魯迅)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透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同時還是最吸引眼球的篇幅!
這部書現行本(毛宗崗本)雖是最後的修正本,卻仍舊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勢力的通俗歷史講義,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學價值的書。……話雖如此,然而《三國演義》究竟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胡適《序》
-
7 # 來自桃花源
每個人眼中的三國,都有自己最愛的人物章節。我的觀點只代表自已的喜好,吸引我眼球的地方在於其依據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而演繹的宏大的戰爭場面。其表現的軍事謀略,運籌帷幄,生動真實,在細節方面,不顯粗糙,讓人信服。歷史小說難寫,由於人物眾多,跨越的時間較長,許多人便把歷史小說寫成了枯燥無味的作品。而羅貫中不僅將歷史還原,而且塑造的人物也栩栩如生。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躹躬盡窣,這是大多數讀者喜愛他的原因。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罵死王朗,都是特出彩,特吸引眼球的章節。周瑜的聰明過人,曹操的文功武略,司馬仲達的老謀深算、魯肅的忠厚,陸遜的才智、鄧艾的智謀都極生動。而表現武力的章節則開創了演義小說的精彩華章,讓許多人看得血脈賁張,豪氣頓生。三英戰呂布的劉關張,溫酒斬華雄的關雲長,血戰長坂坡的趙子龍,張飛挑燈戰馬超,這些場面都特精彩。
-
8 # 史太截武者
《三國演義》中最吸引眼球的是無邊無際的大隊兵馬。打個小仗少說還得五千人馬,不用說袁紹四十萬兵馬征討曹操了,人吃馬喂消耗多少物質呀!連年戰爭大部分人被徵去當兵打仗了,然而能有多少勞動力在種田呢?除了養家餬口之外又有多少糧食供這麼多兵馬享用呢?然而看到很多的計策都是在燒敵人的糧草,兵無糧草便會軍心大亂,自會退兵。還有一個現象是大將單挑,殺了主將小兵四散奔逃!其實在古代打仗不在於多猛,而在於智謀,在於如何帶兵佈陣。比如說呂布驍勇,號稱萬夫不當之勇,其實有一個排的小兵都持弓箭射其赤兔馬,馬死了人衰落在地,大將沒了腿腳如何逞能?聽說過大將不怕強兵就怕寸鐵嗎?一箭斃命!
-
9 # 天下雕客
這個問題很有探討性。選擇回答一下。
《三國演義》最吸引眼球的是什麼?
這個因為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回答也有些許差異。場面宏大壯觀,人物角色眾多,英雄輩出。古人謀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方面,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也是處處可見。在此談談個人喜歡的吸引眼球場面。
一。巧借東風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平時我們也經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事情已經準備就緒,就等“東風”到來。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細節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這只是自然氣候的變化而已。當時忽然之間颳起東風,曹操屬下某士都有些擔心,但曹操笑曰:“冬至一陽生,來複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由此可見這是千百年來,古人對自然天象的經驗總結,只是在恰當的時機,為諸葛亮所借用。是對“天時”的把握運用。天不“失信”,到什麼時節就有什麼氣候變化,不失信於任何人。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不接受退貨,不接受差評。”
二。七擒孟獲
按說七擒孟獲,算不上最精彩場面。但是過程中,關於地理方面的故事情結,很是讓人難忘。
諸葛亮為斷孟獲糧道,使馬岱率三千軍士渡瀘水,本是選擇了水淺,緩流河段。卻是半渡皆倒,口鼻流血而死。孔明問嚮導土人才得知:“目今炎天,毒聚瀘水,日間甚熱,毒氣正發,人馬渡水必中其毒;或飲此水,其人必死。若要渡水,須等夜靜水冷,毒氣不起之時,飽食渡之,方可無事。”
天有天才,地有“陰陽”,同是不變的瀘水,只因渡水時間的差異卻是生死的不同結局。自然之力使人敬畏。
三。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的場面,精彩絕倫。為尋求東吳聯合抗曹,諸葛亮隻身一人,以口舌之辯與東吳群儒展開唇槍舌戰。真可謂是文人戰場上的“刀光劍影”。
在當時條件下,東吳眾多的儒士,諸葛亮是不曾謀面,只是之前的有所耳聞,瞭解。能在講出問題的時候,根據相貌,年齡等條件猜出每個人的姓名,身份。並可以對答如流,揭舉對方之短,另他無言以對,實在是一口舌利器。
《三國演義》無論說是對人物介紹有所誇大,還是刻意神話。總之對天、地、人三才描述是淋漓盡致。稱為經典、名著必是有其價值所在。
問題回答到這裡,感謝閱讀。不足之處,大家多多指教。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裡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謀臣們的鬥智,和武將們的鬥勇。曹魏謀士荀彧,賈詡,郭嘉,司馬懿,程昱,陳群等,武臣有五子良將。蜀漢陣營有諸葛亮,龐統,法正,李嚴等,武臣有五虎上將及魏延等。孫吳陣營有周瑜,張昭,魯肅,陸遜,武將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等十二虎臣。
縱觀三國,大致圍繞這些人寫,你方唱罷我登場,場場精彩,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這些。